高考一轮复习图上三要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一轮复习图上三要素

课题: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一、学习目标:‎ ‎1、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能指出地图的三要素,会辨认常用图例;‎ ‎2、能说出比例尺大小与图幅、内容详略的关系;能说出比例尺缩放与图幅面积变化的关系;‎ ‎3、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养成认真读图的好习惯。‎ 二、学习过程 思维导图:‎ ‎(一)基础知识回顾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面是南。‎ ‎(二)考点突破 考点1 判读地图上的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方向标记的地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例题1】下面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 ‎(1)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由AB的东西走向,转为BC西南--东北的走向。‎ ‎(2)图中河流流向的总趋势是从北流向南。‎ ‎(3)村庄b在村庄a的东北方;村庄c分别在村庄a、b的东南方和 南方。‎ ‎【方法指点】本图是带有指向标的地图,需要用平移法,将指向标中心平移到参照物中心即可得出结论。‎ 考点2 比例尺 ‎(1)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偏小的程度,等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表示方法 线段式:用线段表示1个单位长度所代表的实地距离。(如)‎ 数字式:用比例尺或分数式表示图上1厘米与所代表的实地距离的比例。(1:5000000‎ 或1/5000000 注意:分子、分母的单位要一致)‎ 文字式:直接用文字写明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地距离。(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例题2】关于比例尺的概念正确的是 ()‎ A.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放大的程度 B.表示图上面积比实地面积缩小的程度 C.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D.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放大程度 ‎【例题3】在1:30000000比例尺的中国地形图上,用尺子量某条河流的长度为21厘米,这条河流实际长度为_6300_km。(长江)‎ ‎【方法指点】1km=1000m=100000cm=1×105cm ‎(3)比例尺大小与反映内容详略以及范围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比较 内容 范围 大比例尺 分母 小 ‎ ‎ 详细 ‎ 小 ‎ 小比例尺 分母 大 ‎ ‎ 简略 ‎ 大 ‎ ‎【例题4】读右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 双选 )‎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 B.乙图表示的内容比甲图详 C.甲图的精确度比乙图高 D.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 ‎(4)比例尺缩放(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选学内容]‎ ‎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例题5】将1:10000的某幅地图,表达的范围不变,图幅放大四倍,则新图的比例尺是( )‎ A.比例尺不变   B.1:2019    C.1:5000   D.1:40000‎ 解析试题分析:“图幅放大为原来的4倍”即比例尺放大为原来的2倍,故新图比例尺为1:10000*2=1:5000。 考点: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适宜高二基础性测试,学生只要掌握比例系,并能结合比例尺缩放的计算即可判断尺变化与图幅变化之间的关 ‎【方法指点】1、比例尺缩放:‎ 放大(缩小)条件 放大(缩小)后的比例尺 放大到n倍 原比例尺×n 放大n倍 原比例尺×(1+n)‎ 缩小到1/n 原比例尺×(1/n)‎ 缩小1/n 原比例尺×(1-1/n)‎ ‎2.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的图幅面积:所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特别提醒】 关于没有比例尺地图的两个注意点: ‎ ‎①图中没有比例尺但有经纬线,应根据“经线上纬度差1°的两地实地距离约为111 km”或“赤道上经度差1°的两地实地距离约为111 km”原理,结合图中1°纬度距或赤道上1°经度距的图上距离计算比例尺。 ‎ ‎②图中没有比例尺,但图中所绘地理事物具有一定的数值特征,可据此计算比例尺。 ‎ 考点3 图例和注记 ‎(1)图例:地图中用以代表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一般会集中展示在图幅的某个角,但有时只在图中出现。如例1图中表示村庄、河流、道路的符号:‎ ‎(2)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或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如例1图中的字母、例4图中的字母和数字等。‎ ‎(3)常见的图例(见地图册)‎ ‎(三)变式训练和迁移应用训练 ‎(1)1∶1000000的比例尺改写成文字式,应该是( )‎ A.图上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10千米 B.一百万分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面积10万KM2 D.图上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 ‎(2)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 A.一百万分之一 B. 1∶20190 C. 1∶12500 D. 1∶1500‎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3)-(4)题:‎ 铁路 ‎①②③④‎ 中国某地 ‎(3)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四幅图中,内容最详细的是( )‎ ‎ A. ① B.② C.③ D.④‎ ‎(5)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范围( )‎ A. 越大 B.越小 C.不能确定 ‎(6)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新图比例尺为1:20190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基础巩固训练 ‎1.在地图上经线指的方向是( )‎ ‎ A. 东西 B.南北 C.东北 D.西南 ‎2.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100千米,表示成数字式是( )‎ A. 1∶1000 B. 1∶10000 C. 1∶1000000 D. 1∶10000000‎ ‎3.下面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 A.1:5000        B.   C.1:400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 ‎4.在分层设色地图上,绿色地区表示的地形是(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5、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中,同一个城市可分别用点状和面状两种符号表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比例尺比乙图小 B.甲图反映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小 C.甲图中的S市城区面积比乙图大 D.甲、乙两图中的铁路长度相等 ‎(选做题1)‎ 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则新比例尺变为( )‎ A.1:50000    B.1:5000000    ‎ C.1:66500    D.1:2019000‎ ‎(选做题2)在比例尺为1:140000000的世界地图上,量得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为4.4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6160_公里。把原图比例尺放大到2倍后,新图的比例尺为_1:70000000_。在放大后的新图上,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是8.8厘米。‎ 高考模拟题:‎ ‎2019年10月16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雅万高铁项目,下图为印尼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 ‎6.(2019辽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 才学校期末质检)雅万高铁全长约为  ‎ A.50km  B.150km ‎ C.250km  D.350km ‎ ‎7.(2019辽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 才学校期末质检)雅万铁路的走向为  ‎ A.西北—东南向  B.东北—西南向 ‎ C.南北方向   D.东西方向 ‎ 按照《动物防疫法》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在以疫点为圆心、半径3千米的疫区范围内的10万只家禽全部进行扑杀。而在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千米内的受威胁区域实行强制免疫、防疫消毒、加强监测等措施。读我国某乡镇禽流感疫情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 ‎8.(2019吉林长春测试)该分布图的比例尺是  ‎ A.1∶100 000  B.1∶200 000 C.1∶300 000  D.1∶600 000 ‎ ‎9.(2019吉林长春测试)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村落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必须强制免疫的是①③⑤村落 B.必须强制免疫的是③⑤村落 ‎ C.①村在②村的西北方向 D.④村在⑤村的东北方向 ‎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读下图回答下 题。 ‎ ‎10.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A时为保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短,汽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 (  ) ‎ A.东  B.南  C.西  D.北 ‎ ‎11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 题。 ‎ ‎12.(2019天津文综)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 附:全国卷地理高考考查的四大能力:‎ ‎1、获取和解读图、文、表的信息的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