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3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3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专题13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考点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鸦片战争的背景——(b)‎ ‎(1)国际: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国内: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处于巨变的前夜。‎ 20‎ ‎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b)‎ ‎(1)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 ‎(2)1856~1860年英法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3)1883~1885年中法战争。‎ ‎(4)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5)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c)‎ 条约 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辛丑条约》‎ ‎(1)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列强侵华方式 ‎(1)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2)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3)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文化入侵。‎ ‎(4)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2.唯物史观认识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危害 条约 危害 ‎《南京条约》‎ ‎(1)香港岛的割让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20‎ ‎(2)赔款开创了列强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五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4)协定关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在中国掠夺原料 ‎《马关条约》‎ ‎(1)台湾等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丑条约》‎ ‎(1)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勒索;为支付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2)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列强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2018·4月浙江选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抓题眼] “外国人犯法但不受中国官员过问”是史料的大意,也是题眼所在,是“领事裁判权”的具体内涵,故答案为A。‎ ‎[找错点] 学生易错选C项片面最惠国待遇,原因是类似重大历史概念内涵外延把握不清。‎ 答案 A 20‎ ‎1.(2017·4月浙江选考)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各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注意时间信息“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即20世纪初。注意史料内容,体现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故②④符合上述信息,选C项。①不能说明中国遭受列强侵略,③是在抗战胜利后,故排除①③。‎ ‎2.(2016·4月浙江选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胶澳租界条约》‎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可以判断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故C项正确。‎ ‎3.(2018·宁波学考交流)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干材料,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战争时期的西方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崛起,故B项正确。‎ 考点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黄海海战——(b)‎ ‎(1)经过:1894年甲午战争中,中日舰队在黄海进行决战,涌现出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民族英雄。‎ ‎(2)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李鸿章“避战保船”,失去黄海海域制海权,最终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 20‎ ‎(1)背景: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2)过程:台湾人民在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但由于缺乏清政府的支持,台湾最后全部沦陷。‎ ‎3.左宗棠收复新疆【加试】——(b)‎ ‎(1)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俄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 ‎②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政权侵略新疆,获英法支持。‎ ‎③1871年,俄出兵强占伊犁。‎ ‎(2)目的: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 ‎(3)过程 ‎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 ‎②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收回伊犁。‎ ‎③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西方侵略与中国反侵略的时间定位 ‎2.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特点 ‎(1)斗争阶层的多样性。既有政府组织的军事斗争,如黄海海战、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又有人民自发组织的斗争,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及义和团运动等。‎ ‎(2)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由附属于政府逐步走向独立。‎ ‎(3)斗争英勇顽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4)大多以失败告终。除左宗棠收复新疆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外,其余都以失败告终。‎ ‎3.中日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的救亡活动 内容 链接点 政治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20‎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最为活跃,为挽救民族危机呼号奔走,其活动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经济 实业救国 文化 学习西方民主思想,深入到制度层面,由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 ‎                   ‎ ‎1.(2015·10月浙江选考)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它是(  )‎ A.“致远”舰 B.“定远”舰 C.“靖远”舰 D.“经远”舰 答案 A 解析 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是“致远”舰,故A项正确;“定远”舰由管带刘步蟾指挥,故B项错误;“靖远”舰管带是叶祖珪,故C项错误;“经远”舰管带是林永升,故D项错误。‎ ‎2.(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检测)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从事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答案 A 解析 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中国军民在甲午中日战争、反割台斗争中英勇抗击侵略的史实,故A项为正确选项。‎ ‎3.(2018·慈溪学考交流)下列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属于人民群众自发地进行的是(  )‎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 ③义和团反帝斗争 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解题关键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人民群众”,二是“自发地”。很显然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奋勇抵抗不具备这两个条件。‎ 20‎ 考点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b)‎ ‎(1)军事侵略: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一·二八事变入侵上海;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 ‎(2)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3)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4)进行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掠夺,文化教育上进行奴化教育。‎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 ‎(1)原因 ‎①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事件及标志:1935年,华北事变);‎ ‎②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主导和促成;‎ ‎③促进因素:关内关外的局部抗战。‎ ‎(2)过程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②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确立。‎ ‎⑤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实行自卫。‎ ‎⑥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军队。‎ ‎⑦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b)‎ ‎(1)正面战场——片面的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①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②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战役(八路军115师),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国共合作的典范。‎ ‎③徐州会战中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④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著名的战役,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⑤枣宜会战(抗战相持阶段):1940年5月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2)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 20‎ 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c)‎ ‎(1)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 ‎(2)意义 ‎①国内:是中国近代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抗日战争的特点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抗战。‎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后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最终以弱胜强,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抗战具有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抗战胜利的原因 ‎(1)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3)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4)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5)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6)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配合(美国、苏联),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3.七大视角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崛起——全民族抗战 ‎(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 ‎(3)参战: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 ‎(4)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20‎ ‎(5)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6)基础: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抗日战争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7)影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出巨大牺牲与贡献,提升国际地位与民族自豪感。‎ ‎(2018·4月浙江选考,11)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抓题眼] “1935年→反对华北自治→维护民族主权完整”是史料大意,是得分题眼,明显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有关。‎ ‎[找错点] “1935年”是关键信息,A、B、D项发生于1937年,均与“‎1935”‎不符,故选C项。‎ 答案 C ‎1.(2017·4月浙江选考,13)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而……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信息“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可知该战斗发生在上海一带,故选A项。‎ ‎2.(2016·10月浙江选考)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  )‎ 20‎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1937年”“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等信息判断,应该是平型关大捷。‎ ‎3.(2016·4月浙江学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  )‎ ‎①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 ②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 ③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 ④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据题意可知要从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贡献和做出的民族牺牲角度着手分析,故①②③符合题意,而④与题意无关。‎ 考向一 常考主干知识 ‎1.(2018·绍兴学考交流)某位同学在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书籍时,看到下面两个图片,图一(清初时期)至图二(清中叶时期)代表清朝与某国贸易关系的变化。你认为图中的某国应该是(  )‎ 20‎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时注意该国与鸦片战争的关系,而在19世纪中叶,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故可判断该国应为A项英国。‎ ‎2.(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检测)下图所示的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 答案 D 解析 解读图中信息可知外国军队驻扎北京至山海关一线,最早应该出现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 ‎3.(2018·嘉兴学考测试)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的局部示意图,该战役应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 D 解析 地图反映的战役位于华北地区,联系所学知识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地区的大规模作战,符合题意。‎ 考向二 立德树人、价值观 ‎4.[价值观——爱国主义]‎ ‎(2018·杭州七校学考检测)假如左宗棠、邓世昌、邱逢甲、张自忠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  )‎ A.推翻清政府 B.建立民主政体 20‎ C.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 D.驱逐日本侵略者 答案 C 解析 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政体,左宗棠不会认可,驱逐日本侵略者左宗棠也未经历,唯有C项是几个人的共同经历。‎ ‎5.[价值观——爱国主义、家国认同]‎ ‎(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学考交流)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A.近代中国求民主历程 B.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 C.近代中国求发展历程 D.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 答案 B 解析 《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与日本有关,《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与日本有关,《义和团》与反帝反侵略有关,资料都围绕着反帝反侵略的主题,选择B项符合题意。‎ ‎6.[立德树人——家国情怀、爱国主义]‎ ‎《郑超麟回忆录》中写道:“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实业救国愿望 B.民主科学思想 C.社会主义思想 D.爱国救亡精神 答案 D 解析 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爱国救亡精神成为中国的集体意识,符合材料和史实,故D项正确。‎ ‎[素养渗透]——家国情怀 概念: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考向三 社会热点、学术前沿 ‎7.[社会热点——十四年抗战]‎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14年斗争的开端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A 20‎ 解析 据材料中“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可知是从1931年开始算起,A项正确;B、C、D三项发生的时间均不符,排除。‎ ‎8.[学术前沿——史料分类、利用]‎ ‎(2018·台州尖子生加餐检测)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标志着南京大屠杀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下列各项可以成为最有力证据的是(  )‎ A.屠杀现场遗迹 B.侵华老兵战争回忆 C.历史文献记载 D.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答案 A 解析 屠杀现场遗迹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强,故A项正确;回忆带有主观色彩,故B项错误;历史文献记载往往带有个人主观意识,故C项错误;幸存者的控诉材料也会带有情感倾向的主观意识,故D项错误。‎ ‎9.[历史素养——历史评价原则]‎ ‎(2018·定海学考交流)“甲午战争的结果,某种程度上为历史作了不合理的注脚。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被后人所否定,而‘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为史家美谈。”这告诉我们(  )‎ A.历史结论必须看重结果 B.历史评价基于价值立场 C.历史事件总是相互联系 D.历史过程往往难以还原 答案 B 解析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历史过程往往难以还原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10.[史学素养——时空观念]‎ ‎(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命题交流)下图为《20世纪编年史图鉴》中某一时期的东亚地图,图中分别以黑、白、灰色标示了三个不同政权。这幅地图最有可能编印于(  )‎ A.日俄战争后辛亥革命前(1905~1911年)‎ 20‎ B.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 C.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D.内战爆发后新中国成立前(1946~1949年)‎ 答案 C 解析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故C项正确。‎ ‎[素养渗透]——家国情怀 中国抗战使保家卫国成为历史的主旋律,正是这样的家国情怀,才能够凝聚力量,每个爱国人士都能够成为中国抗战环节上的有生力量。‎ 考向四 综合能力——历史理解、阐释 ‎11.(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命题交流)国家观念的核心是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材料二 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民富国强,关键在其兴民权、开议院,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雷颐《清朝灭亡源自对现代性的无知》‎ 材料三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起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国家观”形成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国家观”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观”的时代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原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制度。(答出其中三条即可)‎ ‎(2)区别:材料一认为国家主权在君,材料二认为国家主权在民。‎ 时代意义: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思想启蒙。‎ ‎(3)原因:日本侵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20‎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检测)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故选C项。A、B、D三项都不能体现“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均排除。‎ ‎2.(2018·台州学考交流)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答案 D 解析 中国近代受侵略的原因是落后,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总之,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3.(2018·绍兴学考适应性检测)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解析 把握住关键信息“日本”“工艺制造”可知该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加试题)1881年,曾纪泽在一份上疏中写道:“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文中所及中俄交涉的事件是(  )‎ A.俄国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 B.收回伊犁的外交谈判 C.俄国等干涉清政府割辽东 D.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答案 B 20‎ 解析 1865年至1877年阿古柏率军入侵中国新疆,史称“阿古柏之乱”,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881年曾纪泽提到的“俄事日迫”,是收回伊犁的谈判,故B项正确;俄国等干涉还辽发生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故C项错误;经过谈判之后,清政府在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故D项错误。‎ ‎5.(2018·浙江名校学考押题交流)下图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 C 解析 解读图片可知中国处于被分割的局面,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列强瓜分中国,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故C项正确。‎ ‎6.(2018·浙江学考交流)“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这里说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紫禁城”“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地名的不断沿革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自明清时期始,北京某地的地名历经“江米巷→①Legationstreet(使馆街)→②东交民巷→③反帝路→④东交民巷”的变化。其中名称①最可能出现在(  )‎ A.清末民初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 A 解析 根据“使馆街”可知此地设有外国使馆,联系所学《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可推断是在清末民初,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8.(2018·舟山学考交流)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这反映了清朝(  )‎ 20‎ A.重获国家之独立 B.与列强和平相处 C.外交迈向近代化 D.对世界全面开放 答案 C 解析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独立之言,故A项错误;列强与中国不可能和平相处,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总理衙门”“在英国设立使馆”“设立外务部”体现了晚清政府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故C项正确;对世界全面开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D项错误。‎ ‎9.(2018·浙江学考交流)日本在全面侵华前就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由占领东北到进入华北,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下列抗击斗争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宋哲元收复喜峰口 ②安德馨血战山海关 ③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 ④蔡廷锴坚守上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答案 D 解析 宋哲元收复喜峰口是在1933年3月,安德馨血战山海关是在1933年1月,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是在1933年7月,蔡廷锴坚守上海是在1932年,按照时间排序,选择D项符合题意。‎ ‎10.(2018·浙江学考交流)1943年秋季,为悼念某位抗日将领朱德、彭德怀的挽联是:“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参加本次抗日的军队隶属于(  )‎ A.八路军 B.新四军 C.国民革命军 D.东北抗日联军 答案 C 解析 八路军主要战场在敌后战场,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新四军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东北抗日联军主战场在中国东北,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在一次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某部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次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 B 解析 太原会战中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故B项正确。‎ 20‎ ‎12.(2018·湖州学考查缺补漏)《大刀进行曲》如此唱道:“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促使”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这一事件揭开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而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故选B。‎ ‎13.(2018·丽水学考查缺补漏)下面材料中“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打倒北洋军阀 C.抵抗日本侵略 D.争取和平民主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C项正确。‎ ‎14.(2018·湖州学考查缺补漏)“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D.全民族抗战 答案 D 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信息“全国军民齐奋起”可知,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15.(2018·丽水学考查缺补漏)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  )‎ ‎①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③实现了中国的完全统一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完全统一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并没有实现,因为香港、澳门等地尚未回归,③错误,①②④说法均正确,故D项正确。‎ 20‎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人们的世界地理知识愈加丰富,对各个大陆和海洋增加了了解;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摘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1900年前后)帝国主义指欧洲国家——也包括后来的日本和美国——对世界的控制。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据材料一概括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的三种主要方式,并结合中国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打破了文明间相对孤立和隔绝的状态,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初露端倪。‎ ‎(2)方式:殖民战争、经济侵略、政治控制。史实:通过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强迫签署《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清廷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是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以概括出打破文明之间相对孤立和隔绝,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通过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说明西方国家殖民战争、政治控制和经济侵略的三种形式。‎ ‎17.(2018·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学考押题交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20‎ 答案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理由: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2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