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高考历史复习通史检测卷中国古代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三文科高考历史复习通史检测卷中国古代史

蓝精灵中学2019届高三文科历史单元测试卷之中国古代史 ‎ 姓名 学号 ‎ 一、选择题:‎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2.《刻舟求剑》(右图)的成语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 下列选项与这一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最相似的是 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刻舟求剑 B.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 D.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孔子释‘礼’为‘仁’,把这种外在的礼仪改造为文化——心理结构,使之成为人的族类自觉即自我意识,使人意识到他的个体的位置、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与他人的一般交往之中即现实世间生活之中;在这种日常现实世间生活的人群关系之中,便可以达到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体人格的完成、心灵的满足或慰安。”据此对儒家思想分析正确的有 ‎①“礼”与“仁”两者相辅相成,要把外在形式的“礼”内化为人的精神自觉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导人不仅要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有社会责任感 ‎④其主张贯穿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5、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6、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7、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8、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举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9、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 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10、“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11.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 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 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12.下列规定符合唐初制度的是 ‎ ①“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 ‎③“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④“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 A.①② B.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4.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有着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感基调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 B.经济发展 C.理学影响 D.社会需求 ‎15.某一时期,从澳门出发国际贸易航线有:澳门──马六甲(马来西亚)──果阿(印度)──里斯本(葡萄牙);澳门──长崎(日本);澳门──马尼拉(菲律宾)──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这一时期最早是 A.13世纪 B.14世纪 C.15世纪 D.16世纪 ‎16.两宋时期,设有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的港口 北宋设置 杭州、明州(宁波)广州、泉州、密州 南宋设置 温州、秀州(嘉兴)、江阴 材料反映出两宋时期 A.政府放弃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B.鄙视歧视商人的现象开始转变 ‎ C.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D.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17.元代王祯所著《农书》是一部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农书,书中记有水排鼓风冶铁的史料。这一史料能够反映 ‎ 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B.铁犁牛耕现象的出现 ‎ C.王祯是水排的发明者 D.铁业官营政策的废除 ‎18.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上有举足轻重中地位。下列关于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的顶峰 B.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 C.提出了物竞天择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D.对中西学都有深入钻研的大学者 ‎19.唐朝赵璘《因语录》载:“有士鬻产于外,得钱数百缗,惧以川途之难赍(携带)也,祈所知纳钱于公藏,而持牒(票证)以归,世所谓便换者。”此段材料反映了当时 ‎ ‎①在流通领域产生纸币 ②山川旅途交通不便 ‎ ‎③出现接收汇兑的机构 ④蜀地印刷事业的发达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二、 非选择题 ‎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6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二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三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 ‎(2)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3分)‎ ‎2019届文科历史训练(一)中国古代史(答卷)‎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 非选择题 ‎21、‎ ‎(1)‎ ‎(2)‎ ‎(3)‎ ‎22、‎ ‎(1)‎ ‎(2)‎ ‎(参考答案)‎ 二、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D B D A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B A D D A C A C ‎21、(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 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 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强调社会责任感。‎ ‎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22‎ ‎(1)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 ‎(2)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 ‎ 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 ‎ 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