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高考真题含答案数学理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数 学(理工农医类) 本试题卷共4页,三大题21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满足题目要求的. 1.若i为虚数单位,图中复平面内点Z表示复数z,则表示复 数的点是 A.E B.F C.G D.H 2.设集合,则 的子集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3.在中,a=15,b=10,A=,则= A. B. C. D. 4.投掷一枚均匀硬币和一枚均匀骰子各一次,记“硬币正面向上”为事件A,“骰子向上的点数是3”为事件B,则事件A、B中至少有一件发生的概率是 A. B. C. D. 5.已知和点M满足,若存在实数m使得成立,则m= 第 10 页 共 10 页 A.2 B.3 C.4 D.5 6.将参加夏令营的600名学生编号为:001,002,…,600.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且随机抽得的号码为003.这600名学生分住在三个营区,从001到300在第1营区,从301到495在第II营区,从496到600在第III营区,三个营区被抽中的人数依次为 A.26,16,8 B.25,17,8 C.25,16,9 D.24,17,9 7.如图,在半径为r的圆内作内接正六边形,再作正六边形的 内切圆,又在此内切圆内作内接正六边形,如此无限继续下 去,设为前n个圆的面积之和,则= A. B. C. D. 8.现安排甲、乙、丙、丁、戊5名同学参加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服务活动,每人从事翻译、导游、礼仪、司机四项工作之一,每项工作至少有一人参加.甲、乙不会开车但能从事其他三项工作,丙、丁、戊都能胜任四项工作,则不同安排方案的种数是 A.152 B.126 C.90 D.54 9.若直线与曲线有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0.记实数中的最大数为,最小数为已知的三边边长为a,b,c(),定义它的倾斜度为 则是“为等边三角”的 A.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一题两空的题,其答案按先后顺序填写.答错位置,书写不清,模棱两可均不得分. 11.在的展开式中,系数为有理数的项共有 项. 12.已知,式中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的最大值为 . 13.四柱形容器内部盛有高度为8cm的水,若放入三个相同的球(球的半径与圆柱的底面半径相同)后,水恰好淹没最上面的球(如图所示),则球的半径是 cm. 14.某射手射击所得环数的分布列如下: 第 10 页 共 10 页 7 8 9 10 P 0.1 0.3 已知的期望,则y的值为 . 15.设称为a、b的调和平均数,如图,C为线段AB上的点,且AC=a,CB=b,O为AB的中点,以AB为直径作半圆,过点C作AB的垂线交半圆于D,连结OD,AD,BD,过点C做OD的垂线,垂足为E,则图中线段OD的长度是a,b的算术平均数,线段 的长度是a,b的几何平均数,线段 的长度是a,b的调和平均数.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I)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II)求函数的最大值,并求使取得最大值的x的集合. 17.(本小题满分12分) 为了在夏季降温和冬天了供暖时减少能源损耗,房屋的屋顶和外墙需要建造隔热层.某幢建筑物要建造可使用20年的隔热层,每厘米的隔热层建造成本为6万元.该建筑物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C(单位:万元)与隔热厚度x(单位:cm)满足关系:,若不建隔热层,每年能源消耗费用为8万元,设为隔热层建造费用与20年的能源消耗费用之和. (I)求k的值及的表达式; (II)隔热层修建多厚时,总费用达到最小,并求最小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面体ABOC中,OC⊥OA,OC⊥OB,且OA=OB=OC=1. (I)设P为AC的中点,证明:在AB上存在一点Q,使并计算的值; (II)求二面角O—AC—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第 10 页 共 10 页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一条曲线C在y轴右边,C上每一点到点F(1,0)的距离减去它到y轴距离的差都是1. (I)求曲线C的方程; (II)是否存在正数m,对于过点M(m,0)且与曲线C有两个交点A,B的任一直线,都有若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数列满足:;数列满足: (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II)证明:数列中的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2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I)用a表示出b,c; (II)若上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III)证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1—10 DADCBBCBCA 二、填空题: 11.6 12.5 13.4 14.0.4 15.CD,DE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周期和最值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基本运算能力.(满分12分) 解:(I) 第 10 页 共 10 页 的最小正周期为 (II) 当时,取得最大值 取得最大值时,对应的x的集合为 17.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 解:(I)设隔热层厚度为x cm,由题设,每年能源消耗费用为, 再由 而建造费用为 最后得隔热层建造费用与20年的能源消耗费用之和为 (II) 解得(舍去) 当时, 当 故x=5是的最小值点,对应的最小值为 当隔热层修建5cm厚时,总费用达到最小值70万元. 18.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和二面角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2分) 解法一: (I)在平面OAB内作ON⊥OA交AB于N,连结NC. 又OA⊥OC,∴OA⊥平面ONC. 平面ONC, 取Q为AN的中点,则PQ//NC, 在等腰 第 10 页 共 10 页 在 在 (II)连结ON,PO. 由OC⊥OA,OC⊥OB知,OC⊥平面OAB, 又平面OAB,∴OC⊥ON, 又由ON⊥OA知:ON⊥平面AOC, ∴OP是NP在平面AOC内的射影, 在等腰中,P为AC的中点, 根据三垂线定理,知:AC⊥NP. 为二面角O—AC—B的平面角, 在等腰中,OC=OA=1,, 在 解法二: (I)取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OC所在角的直线为x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从标系O—xyz(如图所示) 则A(1,0,0),C(0,0,1), ∵P为AC中点, 设 第 10 页 共 10 页 所以存在点使得 (II)记平面ABC的法向量为,则由 且, 得故可取 又平面OAC的法向量为 二面角O—AC—B的平面角是锐角,记为 19.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抛物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推理运算的能力.(满分12分) 解:(I)设P(x,y)是曲线C上任意一点,那么点P(x,y)满足: 化简得 (II)设过点M(m,0)的直线与曲线C的交点为 设的方程为 于是 ① 又 ② 第 10 页 共 10 页 又于是不等式②等价于 ③ 由①式,不等式③等价于 ④ 对任意实数t,的最小值为0,所以不等式④对于一切t成立等价于 由此可知,存在正数m,对于过点M(m,0)且与曲线C有两个交点A,B的任一直线,都有,且m的取值范围是 20.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基础知识以及反证法,同时考查推理论证能力. (满分13分) 解:(I)由题意可知, 令 又则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即 ,故 又 故 (II)用反证法证明: 假设数列存在三点按某种顺序成等差数列,由于数列 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于是有,则只可能有成立, , 第 10 页 共 10 页 两边同乘化简得 由于,所以上式左边奇数,右边为偶数,故上式不可能成立,导致矛盾. 故数列中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21.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不等式的证明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满分14分) 解:(I) (II)由(I)知, 令 则 (i)当 若是减函数,所以 即上不恒成立. (ii)当 若是增函数,所以 即时, 综上所述,所求a的取值范围为 (II)解法一:由(II)知:当 令 且当 令 第 10 页 共 10 页 即 将上述n个不等式依次相加得 整理得 解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左边=1,右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n=k时,不等式成立,就是、 那么 由(II)知:当时,有 令 令 这就是说,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不等式对任何都成立. 第 10 页 共 10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