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考前必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数学考前必看

高考数学考前10天每天必看的材料 一、 基本知识篇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与及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要看能否判断真假,陈述句、反诘问句都是命题,而祁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 ‎4.判断命题的真假要以真值表为依据。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逆命题与其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一真俱真,一假俱假,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考虑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 ‎5.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即利用等价关系判断,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 ‎6.(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1;‎ ‎(2) ‎ ‎(3)。‎ 二、 回归课本篇:高一年级上册(1)‎ ‎(一)选择题 ‎1.如果X = ,那么(一上40页例1(1)) (A) 0 Í X (B) {0} Î X (C) F Î X (D) {0} Í X ‎2.ax2 + 2x + 1 = 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一上43页B组6) (A)00, a ≠ 1)(1)求f(x)的定义域;(2)求使f(x)>0的x取值范围(上104页例3) ‎ ‎《回归课本篇》(高一年级上册(1))参考答案 ‎1--4 DCBC 9. {(1,2)} 10. (-¥,-3]∪(2,5] 11. (1,3) ‎ ‎12. ;(0,1)∪(1, + ¥) 。;[0,1)‎ ‎16. 答案:看课本90页例1 17. 答案:看课本P102例2 18.答案:参看课本P104(应做相应变化) ‎ 四、错题重做篇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部分 ‎1.已知集合A={xx2+(p+2)x+1=0, p∈R},若A∩R+=。则实数P的取值范围为 。‎ ‎2.已知集合A={x| -2≤x≤7 }, B={x|m+1<x<2m-1},若A∪B=A,则函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A.-3≤m≤4 B.-3<m<4 C.2<m<4 D. m≤4‎ ‎3.命题“若△ABC有一内角为,则△ABC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的逆命题是( )‎ ‎ A.与原命题真值相异 B.与原命题的否命题真值相异 C.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的真值不同 D.与原命题真值相同 ‎(二)函数部分 ‎4.函数y=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5.判断函数f(x)=(x-1)的奇偶性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设函数f(x)=,函数y=g(x)的图象与函数y=f-1(x+1)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g(3)=_____________‎ ‎7. 方程log2(9 x-1-5)-log2(3 x-1-2)-2=0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P(-4,+∞) 2. D 3. D ‎ ‎4. k 5. 非奇非偶 6. g ( 3 ) = 7. { x = 2}‎ 高考数学考前10天每天必看系列材料之二 一、 基本知识篇 ‎(二)函数 ‎1.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 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2.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 ‎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 +a)=f(x-a) 或f(x-‎2a )=f(x) (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 ,则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k∈D(D为f(x)的值域);‎ ‎6.a≥f(x) 恒成立a≥[f(x)]max,; a≤f(x) 恒成立a≤[f(x)]min;‎ ‎7.(1) (a>0,a≠1,b>0,n∈R+); (2) l og a N=( a>0,a≠1,b>0,b≠1);‎ ‎(3) l 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og a N= N ( a>0,a≠1,N>0 );‎ ‎8.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9.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 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13.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或(或);‎ ‎14.掌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函数 ‎(b – ac≠0)‎ ‎)‎ 定义域 值域 奇偶性 非奇非偶函数 奇函数 单调性 当b-ac>0时:分别在上单调递减;‎ 当b-ac<0时:分别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减;‎ 图象 y x o x=-c y=a x y o ‎15.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的分布问题:‎ 根的情况 等价命题 在上有两根 在上有两根 在和上各有一根 充要条件 注意:若在闭区间讨论方程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和检查端点的情况。‎ 一、 回归课本篇:高一年级上册(2) (一)选择题 ‎5.已知x + x – 1 = 3,则 + 的值为 (A) 3 (B) 2 (C) 4 (D) -4 ‎6.下列函数中不是奇函数的是 (A) y = (B) y = (C) y = (D) y = log a ‎7.下列四个函数中,不满足f()≤的是 (A) f(x) = ax + b (B) f(x) = x2 + ax + b (C) f(x) = (D) f(x) = - lnx ‎8.已知数列{an}的前n项的和 Sn= an - 1(a是不为0的实数),那么{an} (A) 一定是等差数列 (B) 一定是等比数列 ‎ ‎(C) 或者是等差数列,或者是等比数列 (D) 既不可能是等差数列,也不可能是等比数列 ‎(二)填空题 ‎13.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 n = pn + q,其中p,q是常数,且,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______ 如果是,其首项是______,公差是________. (一上117页116)‎ ‎1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把正确的题号都写上)‎ ‎(1)如果已知一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那么可以写出这个数列的任何一项;‎ ‎(2)如果{an}是等差数列,那么{an2}也是等差数列;‎ ‎(3)任何两个不为0的实数均有等比中项;‎ ‎(4)已知{an}是等比数列,那么{}也是等比数列 ‎15.顾客购买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如果采取分期付款,那么在一年内将款全部付清的前提下,商店又提出了下表所示的几种付款方案,供顾客选择:‎ 方案类别 分几次付清 付款方法 每期所付款额 付款总额 与一次性付款差额 ‎1‎ ‎3次 购买后4个月第一次付款,再过4个月第二次付款,在过4个月第三次付款 ‎2‎ ‎6次 购买后2个月第一次付款,再过2个月第二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6次付款.‎ ‎3‎ ‎12次 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过1个月第2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12次付款.‎ 注 规定月利率为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 说明:1.分期付款中规定每期所付款额相同.‎ ‎ 2.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是指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 (一上133页研究性学习)‎ ‎(三)解答题 ‎19.已知Sn是等比数列 {an} 的前项和S3,S9,S6,成等差数列,求证a2,a8,a5成等差数列。(上132页例4) ‎ ‎20 .在数列{an}中,a1 = 1,an+1 = 3Sn(n≥1),求证:a2,a3,┅,an是等比数列。(一上142页B组5)‎ ‎《回归课本篇》(高一年级上册(2))参考答案 ‎5—8 BACC 13. 是、p + q、p 14. (1)(4) ‎ ‎15. 答案:看课本P134 19. 答案:看课本P132例4 20.略 四、错题重做篇 ‎(三)数列部分 ‎8.x=是a、x、b成等比数列的(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9.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1(a),则数列{an}_______________‎ A.一定是A·P B.一定是G·P C.或者是A·P或者是G·P D.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 ‎10.A·P{an}中, a1=25, S17=S9,则该数列的前__________项之和最大,其最大值为_______。‎ ‎【参考答案】8. D 9. C 10. 13 , 169 ‎ 高考数学考前10天每天必看系列材料之三 一、 基本知识篇 ‎(三)数列 ‎1.由Sn求an,an={ 注意验证a1是否包含在后面an 的公式中,若不符合要单独列出。一般已知条件中含an与Sn的关系的数列题均可考虑用上述公式;‎ ‎2.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 ‎ ‎4.首项为正(或为负)的递减(或递增)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大(或最小)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解决;‎ ‎5.熟记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在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勿忘分类讨论思想;‎ ‎6. 在等差数列中,,;在等比数列中,;‎ ‎7. 当时,对等差数列有;对等比数列有;‎ ‎8.若{an}、{bn}是等差数列,则{kan+pbn}(k、p是非零常数)是等差数列;若{an}、{bn}是等比数列,则{kan}、{anbn}等也是等比数列;‎ ‎9. 若数列为等差(比)数列,则也是等差(比)数列;‎ ‎10. 在等差数列中,当项数为偶数时,;项数为奇数时,(即); ‎ ‎11.若一阶线性递归数列an=kan-1+b(k≠0,k≠1),则总可以将其改写变形成如下形式:(n≥2),于是可依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求出其通项公式;‎ 回归课本篇:高一年级下册(1)‎ ‎1、若一个6000的角的终边上有一点P(-4 , a),则a的值为 ‎(A) 4 (B) -4 (C) ± 4 (D) ‎ ‎2、 = (A)- (B) ( C) (D)- ‎3、= (P38例3) (A) - (B) - (C) (D) ‎4、cosa + sina = (P39例5) (A) 2sin(+ a ) (B) 2sin(+ a ) (C) 2cos (+ a ) (D) 2cos(-a )‎ ‎5、tan200 + tan400 + tan200 tan400 = _________。 (P40练习4(1))‎ ‎6、(1 + tan440)(1 + tan10) = ______;(1 + tan430)(1 + tan20) = ______;(1 + tan420)(1 + tan30) = ______;(1 + tana )(1 + tanb ) = ______ (其中a + b = 45 0)。 (P‎88A组16)‎ ‎7、化简sin500(1 + tan100) 。(P43例3)‎ ‎8、已知tana = ,则sin2a + sin2a = __________。‎ ‎9、求证(1)1 + cosa =2cos2 ;(2) 1-cosa =2sin2 ;(3) 1 + sina = (sin+cos )2 ;‎ ‎(4) 1-sina = (sin-cos )2 ;(5) = tan2. (P45例4)(以上结论可直接当公式使用,主要用来进行代数式的配方化简)。‎ ‎10、cos(p + a ) + cos(p -a )(其中k Î Z) = _________。(P84例1)‎ ‎11、已知cos(+ x) = ,的解集。‎ ‎(P63例4)‎ ‎14、已知函数y = Asin(w x + j ),x Î R (其中A>0,w >0)的图象在y轴右侧的第一个最高点(‎ 函数取最大值的点)为M(2,2),与x轴在原点右侧的第一个交点为N(6,0),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P84例3) ‎ ‎《回归课本篇》(高一年级下册(1))参考答案 ‎1~4、BBDA; 5、; 6、2; 7、1; 8、1; ‎ ‎10、(-1)k (cosa -sina ),k Î Z; 11、-;12、45°;‎ ‎13、解:(1) 参考课本答案(求周期-列表-描点);(2)参考课本答案(注意做相应变化);(3)递减区间是[kp + ,kp + ],k Î Z;(4) y取得最小值的x的集合是;‎ ‎(5) 。 14、y = 2sin(x + )‎ 四、错题重做篇 (四)三角函数部分 ‎11.设=tan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12.函数y=sin4x+cos4x-的相位________,初相为______ 。周期为___ _,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_。‎ ‎13.函数f(x)=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 ‎14.若2sin2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5.已知函数f (x) =2cos()-5的最小正周期不大于2,则正整数k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 12. ‎ ‎13. 14. [0 , ] 15. 13 ‎ 高考数学考前10天每天必看系列材料之四 一、 基本知识篇 ‎(四)三角函数 ‎1.三角函数符号规律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是切,四余弦;‎ ‎2.对于诱导公式,可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概括;‎ ‎3.记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 ‎4.熟知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倍公式,正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勿忘三内角和等于1800,一般用正余弦定理实施边角互化;‎ ‎5.正(余)弦型函数的对称轴为过最高点或最低点且垂直于轴的直线,对称中心为图象与轴的交点;正(余)切型函数的对称中心是图象和渐近线分别与轴的交点,但没有对称轴。‎ ‎6.(1)正弦平方差公式:sin‎2A-sin2B=sin(A+B)sin(A-B);(2)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3)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2R=‎ ‎(五)平面向量 ‎1.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设a=(x1,y1),b=(x2,y2),为实数。(1)向量式:a∥b(b≠0)a=b;(2)坐标式:a∥b(b≠0)x1y2-x2y1=0;‎ ‎2.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设a=(x1,y1),b=(x2,y2), (1)向量式:a⊥b(b≠0)ab=0; (2)坐标式:a⊥bx1x2+y1y2=0;‎ ‎3.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其几何意义是ab等于a的长度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 ‎4.设A(x1,x2)、B(x2,y2),则S⊿AOB=;‎ ‎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1)若a=(x1,y1),b=(x2,y2),则ab=x1x2+y1y2;;‎ ‎(2)若a=(x,y),则a2=aa=x2+y2,;‎ 一、 回归课本篇:高一年级下册(2)‎ ‎15、下列各式能否成立?为什么? (A) cos2x = (B) sinx-cosx = (C) tanx + = 2 (D) sin3x = - (P‎89A组25) ‎ y ‎1‎ x ‎1‎ O ‎16、求函数y = 的定义域。(P91B组12) ‎ ‎17、如图是周期为2p 的三角函数 y = f (x) 的图象,则 f (x) 可以写成 (A) sin [2 (1-x)] (B) cos (1-x) (C) sin (x-1) (D) sin (1-x)‎ ‎18、与正弦函数关于直线x = p对称的曲线是 ‎ ‎ (A) (B) (C) (D)‎ 19、 x cos 1-y sin 1=0的倾斜角是 ‎(A) 1 (B) 1+ (C) 1- (D) -1+ ‎ ‎20、函数在区间[a,b]是减函数,且,则函数上 ‎ ‎(A)可以取得最大值-A (B)可以取得最小值-A ‎(C)可以取得最大值A (D)可以取得最小值A ‎21、已知, 为两个单位向量,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P‎149A组2) (A) = (B) 如果 与 平行,则 = ‎ ‎(C) · = 1 (D) 2 = 2‎ ‎22、和向量 = (6,8)共线的单位向量是__________。(P‎150A组17)‎ ‎23、已知 = (1,2), = (-3,2),当k为何值时,(1)k +与-3垂直?(2) k +与-3平行?平行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P147例1)‎ ‎24、已知 ||=1,||=。‎ ‎(I)若//,求·;‎ ‎(II)若,的夹角为135°,求 |+| .(2004广州一模)‎ ‎《回归课本篇》(高一年级下册(2))参考答案 ‎15、(A) 否 (B) 否 (C) 能 (D) 能 ‎ ‎16、(-+ kp, + kp)∪(+ kp, + kp), k Î Z 17~21、DADDD ‎22、(, ),(-, -) 23、(1)k = 19;(2)k = -,反向。‎ ‎24、解:(I)∵//, ①若,共向,则 ·=||•||=,‎ ‎ ②若,异向,则·=-||•||=-。‎ ‎(II)∵,的夹角为135°, ∴ ·=||•||•cos135°=-1,‎ ‎ ∴|+|2=(+)2 =2+2+2·=1+2-2=1, ∴。‎ 四、错题重做篇 (五)平面向量部分 ‎16.已知向量=(a,b),向量⊥且则的坐标可能的一个为( )‎ A.(a,-b) B.(-a,b) C.(b,-a) D.(-b,-a)‎ ‎17.将函数y=x+2的图象按=(6,-2)平移后,得到的新图象的解析为_____________‎ ‎18.若o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中心,=41, 等于( )‎ A. B. C. D.‎ ‎19.若,且(),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6. C 17. y = x-8 18. B 19. λ= ‎ 高考数学考前10天每天必看系列材料之五 一、 基本知识篇 (六)不等式 ‎1.掌握不等式性质,注意使用条件;‎ ‎2.掌握几类不等式(一元一次、二次、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尤其注意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含参数的不等式;勿忘数轴标根法,零点分区间法;‎ ‎3.掌握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在使用a+b≥(a>0,b>0)时要符合“一正二定三相等”;注意均值不等式的一些变形,如。‎ 二、 思想方法篇 (五)配方法 配方法是指将一代数形式变形成一个或几个代数式平方的形式,其基本形式是:ax2+bx+c=.高考中常见的基本配方形式有:‎ (1) a2+b2= (a + b)2- ‎2a b = (a -b) 2+ 2 ab; ‎ (2) ‎(2) a2+ b2+ ab =; ‎ (3) ‎(3)a2+ b2+c2= (a+b + c)2- 2 ab – 2 a c – 2 bc; ‎ (1) ‎ (4) a2+ b2+ c2- a b – bc – a c = [ ( a - b)2 + (b - c)2 + (a - c)2]; ‎ ‎(5) ;‎ 一、 配方法主要适用于与二次项有关的函数、方程、等式、不等式的讨论,求解与证明及二次曲线的讨论回归课本篇:高二年级上册(1)‎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ac2>bc‎2 Û a>b (B) a>b Û a3>b3 (C) Û a + c>b + d (D) loga20的解集是 (二上31页B组7)‎ ‎(A) (B) (C) (D) ‎3、若x<0,则2 + 3x + 的最大值是 (二上11页习题4) (A) 2 + 4 (B) 2±4 (C) 2-4 (D) 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7、当点(x,y)在以原点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上运动时,点(x + y,xy)的轨迹方程是_____。(二上89页B组10) ‎ ‎8、过抛物线y2 = 2px(p>0)的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自A、B向准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B/。则∠A/FB/ = _________。 (二上133页B组2)‎ ‎(三)解答题 ‎11、两定点的坐标分别为A(-1,0),B(2,0),动点满足条件∠MBA = 2∠MAB,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二上133页B组5)‎ ‎12、设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已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回归课本篇》(高二年级上册(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3 BAC(注意符号)‎ ‎(二)填空题 7、x2 = a2 + 2y(-a≤x≤a)‎ ‎8、证明: 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A/(-,y1)、B/(-,y2)。‎ ‎ ∴ kA/F·kB/F = , ‎ ‎ 又 ∵ y1y2 = -p2 , ∴ kA/F·kB/F = -1, ∴ ∠A/FB/ = 900 .‎ ‎(三)解答题 ‎ ‎11、解:设∠MBA = a ,∠MAB = b (a >0,b >0),点M的坐标为(x,y)。‎ ‎∵ a = 2b ,∴ tana = tan2b = . ‎ 当点M在x轴上方时,tana = -,tanb = ,‎ 所以- = ,即3x2-y2 = 3。‎ 当点M在x轴下方时,tana = ,tanb = ,仍可得上面方程。‎ 又a = 2b ,∴ | AM |>| BM | .‎ 因此点M一定在线段AB垂直平分线的右侧,所求的轨迹方程为双曲线3x2-y2 = 3的右支,且不包括x轴上的点。‎ ‎12、解:; ‎ 时,,时,。‎ ‎∴时, 。‎ 四、错题重做篇 (六)不等式部分 ‎20.设实数a,b,x,y满足a2+b2=1,x2+y2=3, 则ax+by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21.-4<k<o是函数y=kx2-kx-1恒为负值的___________条件 ‎22.函数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 ‎23.已知a,b,且满足a+3b=1,则ab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0. [-] 21. 充分非必要条件 22. 23. ‎ 高考数学考前10天每天必看系列材料之六 一、 基本知识篇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 ‎1.设三角形的三顶点是A(x1,y1)、B(x2,y2)、C(x3,y3),则⊿ABC的重心G为();‎ ‎2.直线l1:A1x+B1y+C1=0与l2: A2x+B2y+C2=0垂直的充要条件是A‎1A2+B1B2=0;‎ ‎3.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 Ax+By+C2=0的距离是;‎ ‎4.Ax2+Bxy+Cy2+Dx+Ey+F=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 :A=C≠0且B=0且D2+E2-4AF>0;‎ ‎5.过圆x2+y2=r2上的点M(x0,y0)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 ‎6.以A(x1,y2)、B(x2,y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x-x1)(x-x2)+(y-y1)(y-y2)=0;‎ ‎7.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1)根据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列出不等式;(2)作出可行域,写出目标函数;(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位置,从而获得最优解;回归课本篇:高二年级上册(2) (一)选择题 ‎4、已知目标函数z=2x+y,且变量x、y满足下列条件: ,则(广州抽测)‎ ‎ (A) z最大值=12,z无最小值 (B) z最小值=3,z无最大值 ‎ ‎ (C) z最大值=12,z最小值=3 (D) z最小值=,z无最大值 ‎5、将大小不同的两种钢板截成A、B两种规格的成品,每张钢板可同时解得这两种规格的成品的块数如下表所示:‎ ‎ 规格类型 钢板类型 A规格 B规格 第一种钢板 ‎2‎ ‎1‎ 第二种钢板 ‎1‎ ‎3‎ 若现在需要A、B两种规格的成品分别为12块和10块,则至少需要这两种钢板张数(广州二模) (A)6 (B) 7 (C) 8 (D) 9‎ 6、 函数f(q ) =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二上82页习题11) (A) 最大值 和最小值0 (B) 最大值不存在和最小值 ‎ ‎(C) 最大值 -和最小值0 (D) 最大值不存在和最小值- ‎(二)填空题 9、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设地球半径为R,卫星近地点、远地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是r1,r2,则卫星轨道的离心率 = _________。(二上133页B组4)‎ ‎10、已知a>b>0,则a2 +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16 (二上31页B组3)‎ ‎(三)解答题 ‎13、已知△ABC的三边长是a,b,c,且m为正数,求证 + > 。(二上17页习题9)‎ ‎14、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 (1)当时,求集合;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回归课本篇》(高二年级上册(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4~6 B(注意虚实)B(注意整点)A(注意横纵坐标不要搞颠倒)‎ ‎(二)填空题 9、e = ‎ 10、解:由a>b>0知a-b>0, ∴ b(a-b) = ()2≤( )2 = 。‎ ‎∴ a2 + ≥a2 + ≥2= 16。‎ 上式中两个“≥”号中的等号当且仅当a2 = ,b = a-b时都成立。‎ 即当a = 2,b = 时,a2 + 取得最小值16。‎ ‎(三)解答题 13、证明:∵ f(x) = (m>0) = 1-在(0, + ¥)上单调递增,‎ 且在△ABC中有a + b > c>0, ∴ f(a + b)>f(c), 即 > 。‎ ‎ 又∵ a,b Î R*, ∴ + > + = ,‎ ‎∴ + > 。 另解:要证+ > ,‎ 只要证a(b + m)(c + m) + b(a + m)(c + m)-c(a + m)(b + m)>0,‎ 即abc + abm + acm + am2 + abc + abm + bcm + bm2-abc-acm-bcm-cm2>0,‎ 即abc + 2abm + (a + b-c)m2>0,‎ 由于a,b,c为△ABC的边长,m>0,故有a + b> c,即(a + b-c)m2>0。‎ 所以abc + 2abm + (a + b-c)m2>0是成立的, 因此 + > 。‎ ‎ 14、 解:(1)时,不等式为,解之,得 ‎ ‎ (2)时, ‎ ‎ 时,不等式为, 解之,得 ,‎ 则 , ∴满足条件 综上,得 。‎ 四、错题重做篇 (七)直线和圆 ‎24.已知直线与点A(3,3)和B(5,2)的距离相等,且过二直线:3x-y-1=0和 ‎:x+y-3=0的交点,则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一批钢管长度为‎4米,要截成50厘米和60厘米两种毛坯,且按这两种毛坯数量比大于配套,怎样截最合理?________________-‎ ‎26.已知直线x=a和圆(x-1)2+y2=4相切,那么实数a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27.已知圆(x-3)2+y2=4和直线y=mx的交点分别为P,Q两点,O为坐标原点,则的值为 。‎ ‎【参考答案】24.x-6y+11 = 0或x+2y-5 = 0 25. 50厘米2根,60厘米5根 ‎ 26. a = 3或a =-1 27. 5 ‎ ‎2006年高考数学考前10天每天必看系列材料之七 一、 基本知识篇(八)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椭圆(a>b>0)上任一点,焦点为F1(-c,0),F2(c,0),则(e为离心率);‎ ‎2.双曲线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双曲线(a>0,b>0)上任一点,焦点为F1(-c,0),F2(c,0),则:(1)当P点在右支上时,;‎ ‎(2)当P点在左支上时,;(e为离心率);‎ 另:双曲线(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 ‎3.抛物线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抛物线y2=2px(p>0)上任意一点,F为焦点,则;y2=2px(p<0)上任意一点,F为焦点,则;‎ ‎4.涉及圆锥曲线的问题勿忘用定义解题;‎ ‎5.共渐进线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为参数,≠0);‎ ‎6.计算焦点弦长可利用上面的焦半径公式,‎ 一般地,若斜率为k的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得的弦为AB, A、B两点分别为A(x1,y1)、B(x2,y2),则弦长 ‎ ‎,这里体现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的解题思想;‎ ‎7.椭圆、双曲线的通径(最短弦)为,焦准距为p=,抛物线的通径为2p,焦准距为p; 双曲线(a>0,b>0)的焦点到渐进线的距离为b;‎ ‎8.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Ax2+Bx2=1;‎ ‎9.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为AB,A(x1,y1)、B(x2,y2),则有如下结论:(1)=x1+x2+p;(2)y1y2=-p2,x1x2=;‎ ‎10.过椭圆(a>b>0)左焦点的焦点弦为AB,则,过右焦点的弦;‎ ‎11.对于y2=2px(p≠0)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可设为(,y0),以简化计算;‎ ‎12.处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弦中点问题常用代点相减法,设A(x1,y1)、B(x2,y2)为椭圆(a>b>0)上不同的两点,M(x0,y0)是AB的中点,则KABKOM=;对于双曲线(a>0,b>0),类似可得:KAB.KOM=;对于y2=2px(p≠0)抛物线有KAB=‎ ‎13.求轨迹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直接通过建立x、y之间的关系,构成F(x,y)=0,是求轨迹的最基本的方法;‎ ‎(2)待定系数法:所求曲线是所学过的曲线:如直线,圆锥曲线等,可先根据条件列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代回所列的方程即可;‎ ‎(3)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若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1,y1)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x1,y1)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y的代数式表示x1、y1,再将x1、y1带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 ‎(4)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 ‎(5)参数法:当动点P(x,y)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y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 一、 回归课本篇:高二年级下册(1)‎ 1、 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点A在平面a 内,平面内的直线a不过点A”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二面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向量夹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______;经过一个角的顶点引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射线,设它和已知角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且相等,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______。(P23例4、P25习题6) ‎ 5、 四面体ABCD中,若AB⊥CD,AC⊥BD,则AD____BC;若AB⊥AC,AC⊥AD,AD⊥AB,则A在平面BCD上的射影是△BCD的_____心;若AB⊥AC,AC⊥AD,则AD____AB;若AB = AC = AD,则A在平面BCD上的射影是△BCD的_____心;若四面体ABCD是正四面体,则AB_____CD。‎ 6、 已知a∩b = CD,EA⊥a ,垂足为A,EB⊥b ,垂足为B,求证(1)CD⊥AB;(2)二面角a -CD-b + ∠AEB = p 。(P25习题4) (如果两异面直线与二面角的两个面分别垂直,则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相等(二面角为锐角或直角时)或互补(二面角为钝角时))‎ 7、 对空间任一点O和不共线的三点A、B、C,试问满足向量关系式 = x+ y + z(‎ 其中x + y + z = 1)的四点P、A、B、C是否共面?(P30例2)‎ 4、 a在b上的射影是__________;b在a上的射影是__________。‎ 5、 已知OA、OB、OC两两所成的角都为600,则OA与平面BOC所成角的余弦为_____。‎ ‎10、已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q ,在直线a、b上分别取E、F,已知A/E = m,AF = n,‎ EF = l,求公垂线段AA/的长d。‎ ‎11、已知球面上的三点A、B、C,且AB = ‎6cm,BC = ‎8cm,AC = ‎10cm,球的半径为‎13cm。求球心到平面ABC的距离。(P79例3) ‎ 12、 如果直线AB与平面a 相交于点B,且与a 内过点B的三条直线BC、BD、BE所成的角相等,求证AB⊥a 。(P‎80A组6)‎ ‎13、一条线段夹在一个直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它和两个面所成的角都是300,求这条线段与这个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P‎80A组7)‎ ‎14、P、A、B、C是球面O上的四个点,PA、PB、PC两两垂直,且PA = PB= PC = 1,求球的体积和表面积。(P81 B组7) ‎ ‎《回归课本篇》(高二年级下册(1))参考答案 ‎1、不共线的三点、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两条相交直线、两条平行直线。‎ ‎2、A Î a ,A Ï a,a Ì a 3、(0,];[0,];[0,p];[0,p]‎ ‎4、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这个角的平分线 5、⊥;垂心;⊥;外心;⊥‎ ‎7、解:原式可变为= (1-y-z) + y + z,‎ -= y(-) + z(-),‎ = y + z, ∴ 点P与A、B、C共面。‎ ‎8、; 9、 10、d = 11、‎‎12cm ‎13、解:a-l-b 是直二面角,作AC⊥于l于C,BD⊥l于D,则∠ABC = ∠BAD = 300,‎ 设| | = a,则| | = a,| | = a,‎ =++, ||2 =2 = (++)2 = ||2 + ||2 + ||2,‎ 即a2 = (a)2 + ||2 + (a)2 。 ∴ ||2 = a2,|| = a。‎ 又2 =·+·+·,‎ 即a2 = a··cos600 + a·acos<,> + a··cos600。‎ ‎∴ cos<,> = ,∴ <,> = 450。 14、p ; 3p 四、错题重做篇 (八)圆锥曲线部分 ‎28.过圆外一点P(5,-2)作圆x2+y2-4x-4y=1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 ‎29.已知圆方程为x2+y2+8x+12=0,在此圆的所有切线中,纵横截距相等的条数有____________‎ ‎30.双曲线实轴在x轴上,且与直线y=2x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o(o,o),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______________。‎ ‎31.如果方程x2+ky2=2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32.过双曲线x2-的右焦点作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且,则这样的直线有_______条。‎ ‎33.经过抛物线y2 = 4x的焦点弦的中点轨迹方程是( )‎ A.y2=x-1 B.y2=2(x-1) C.y2=x- D.y2=2x-1‎ ‎【参考答案】28. 3x+4y-7 = 0或x = 5 29. 4 30. ‎ ‎31. 0 < k < 1 32. 3 33. B ‎2006年高考数学考前10天每天必看系列材料之八 一、 基本知识篇(九)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从一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若∠AOB=∠AOC,则点A在平面∠BOC上的射影在∠BOC的平分线上;‎ A ‎2. 已知:直二面角M-AB-N中,AE M,BF N,∠EAB=,∠ABF=,异面直线AE与BF所成的角为,则 ‎3.立平斜公式:如图,AB和平面所成的角是,AC在平面内,AC和AB的射影AB成,设∠BAC=,则coscos=cos;‎ ‎4.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1)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中选择一特殊点,作另一条的平行线;‎ ‎(2)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 ‎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 ‎6.二面角的求法 ‎(1)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2)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 ‎(4)射影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射=S原cos,其中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方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 特别:对于一类没有给出棱的二面角,应先延伸两个半平面,使之相交出现棱,然后再选用上述方法(尤其要考虑射影法)。‎ ‎7.空间距离的求法 ‎(1)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考要求是给出公垂线,所以一般先利用垂直作出公垂线,然后再进行计算;‎ ‎(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般用三垂线定理作出垂线再求解;‎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是用垂面法,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来作,因此,确定已知面的垂面是关键;二是不作出公垂线,转化为求三棱锥的高,利用等体积法列方程求解;‎ ‎8.正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记为,则S侧cos=S底;‎ ‎9.已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因此有cos2+cos2+cos2=1; 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侧面所成的角分别为则有cos2+cos2+cos2=2;‎ ‎10.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等与其体对角线长;‎ ‎11.欧拉公式:如果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为V,面数为F,棱数为E.那么V+F-E=2;并且棱数E=各顶点连着的棱数和的一半=各面边数和的一半;‎ ‎12.球的体积公式V=,表面积公式;掌握球面上两点A、B间的距离求法:(1)计算线段AB的长,(2)计算球心角∠AOB的弧度数;(3)用弧长公式计算劣弧AB的长。‎ 回归课本篇:高二年级下册(2) ‎ ‎15、求证:(P96习题10)‎ ‎16、 = ________。 (P111习题10)‎ ‎17、 = _________(n为偶数) 。‎ ‎18、甲、乙两人独立地解同一问题,甲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P1,乙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P2,那么其中至少有1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 (A) P1 + P2 (B) P1· P2 (C) 1-P1· P2 (D) (1-P1 )(1-P2)‎ ‎19、(1 + x)2n(n Î N*)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是 ‎(A) 第 + 1项 (B) 第n 项 (C) 第n + 1项 (D) 第n 项与第n + 1项 ‎20、已知,求.(P ‎142A组4(1)) ‎ ‎21、(1)求(9x-)18展开式中常数项;(2)已知的展开式中的第9项、第10项、第11项的二项式系数成等差数列,求n;(3)(1 + x + x2)(1-x)10求展开式中x4的系数。(P ‎143A组12) ‎ ‎22、填空:(1)有面值为1元、2元、5元的邮票各2张,从中任取3张,其面值之和恰好是8元的概率是_______;‎ ‎ (2) 将一个各个面上均涂有颜色的正方体锯成27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从这些小正方体中任取1个,其中恰有2面涂有颜色的概率是_______;‎ ‎(3) 在数学选择题给出的4个答案中,恰有1个是正确的,某同学在做3道数学选择题时,随意地选定其中的正确答案,那么3道题都答对的概率是________;‎ ‎(4) 对于一段外语录音,甲能听懂的概率是80%,乙能听懂的概率是70%,两人同时听这段录音,其中至少有一人能听懂的概率是______;‎ ‎(5) 某人每天早晨乘坐的某一斑次公共汽车的准时到站率为90%,他在5天乘车中,此班次公共汽车恰好有4天准时到站的概率是________。(P ‎144A组16)‎ ‎23、填空:(1)已知 = 21,那么n = _______;‎ ‎(2)一种汽车牌照号码由2个英文字母后接4个数字组成,且2个英文字母不能相同,不同牌照号码的个数是_______,(P 145B组1) ‎ ‎24、选择题:(1) 以正方体的顶点为顶点的三棱锥的个数是 (A) (B) (C) -6 (D) -12‎ ‎ (2) 在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是 (A) 1 (B) 2n (C) -1 (D) 1或-1‎ ‎25、求证:(1) n·n! = (n + 1)!-n!;‎ ‎ (2) ;‎ ‎ (3) 。‎ ‎《回归课本篇》(高二年级下册(2))参考答案 ‎16、1 17、2n-1-1 18、D 19、D 20、28‎ ‎21、T13 = 18564;n = 14或23;x4的系数是135。‎ ‎22、;;;0.94;0.328 23、6;×104 24、DD 四、错题重做篇 (九)直线、平面与简单几何体 ‎34.已知二面角α-AB-β为120°,CDα,CD⊥AB,EFβ,EF与AB成30°角,则异面直线CD与E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35.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内有一点P,由点P向各面引垂线,垂线段长度分别为d1,d2,d3,d4,则d1+d2+d3+d4的值为 ‎ ‎36.直二面角α--β的棱上有一点A,在平面α、β内各有一条射线AB,AC与成450,AB,则∠BAC= 。‎ ‎37.直线与平面α成角为300,则m与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38.一凸多面体的面数为8,各面多边形的内角总和为16π,则它的棱数为( )‎ ‎ A.24 B.‎22 C.18 D.16‎ 它的顶点个数为 。‎ ‎【参考答案】34. 35. 36. 600或1200 37. [ 300 , 900] 38. D 10‎ ‎2006年高考数学考前10天每天必看系列材料之九 一、 基本知识篇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和概率 ‎1.排列数公式:=n(n-1)(n-2)…(n-m+1)=(m≤n,m、n∈N*),当m=n时为全排列=n(n-1)…21;‎ ‎2.组合数公式:(m≤n),;‎ ‎3.组合数性质:;‎ ‎4.常用性质:n.n!=(n+1)!-n!;即(1≤r≤n);‎ ‎5.二项式定理:(1)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 ‎(2)注意第r+1项二项式系数与第r+1系数的区别;‎ ‎6.二项式系数具有下列性质:‎ (1)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二项式系数相等;‎ (2) 若n为偶数,中间一项(第+1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若n为奇数,中间两项(第和+1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3)‎ ‎7.F(x)=(ax+b)n展开式的各项系数和为f(1);奇数项系数和为;偶数项的系数和为;‎ ‎8.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1)P(A)=;(2)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公式为:P(A+B)=P(A)+P(B);(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为P(AB)=P(A)P(B);(4)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Pn(k)=(5)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与、与及事件与也都是互斥事件;(6)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B至少有一个不发生的概率是1-P(AB)=1-P(A)P(B);(7)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是1-P(‎ ‎)=1-P()P();‎ ‎(十一)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与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1.掌握抽样的二种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包括抽签符和随机数表法);(2)分层抽样,常用于某个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形;‎ ‎2.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要求能画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1)学会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2)学会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及总体标准差;‎ 三、回归课本篇:《回归课本篇》(选修II)‎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 若x ~B(n,p),则Ex = np,Dx = np(1-p) (B) E(ax + b) = aEx + b ‎(C) D(ax + b) = a Dx (D) Dx = Ex 2-(Ex )2‎ ‎2、下列函数在处连续的是 (2004广州一模)‎ ‎(A) (B) ‎ ‎(C)  (D) ‎ ‎3、已知则的值是 ‎(A)-4 (B) 0 (C) 8 (D) 不存在 ‎(二)填空题 ‎7、[( + 3)2-x( + 2)3] = _______。(三选修102页例2)‎ ‎(三)解答题 ‎ ‎9、一次考试出了12个选择填空题,每个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一个是正确的,三个是错误的,某同学只知道其中9个题的正确答案,其余3个题完全靠猜测回答。求这个同学卷面上正确答案不少于10个的概率。‎ ‎10、(1)求y = -ln(x + 1)导数。(三选修102页B组1(4))‎ ‎(2)求y = sin2x-x,x Î [-,]的最值。(三选修102页B组5(4))‎ ‎《回归课本篇》(选修II)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AC (二)填空题 7、-3 ‎ ‎(三)解答题 ‎9、解:“这个同学卷面上正确答案不少于10个”等价于3个选择题的答案中正确答案的个 数不少于1个,该事件是3次独立重复试验,在每次试验中选中正确答案的概率为。‎ ‎∴ 所求事件的概率为,‎ 或。‎ ‎10、(1)y/ = ;(2)ymax = ,ymin = - 。‎ 四、错题重做篇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 ‎39.计算C+C的值 ‎40.编号为1,2,3,4,5的五个人,分别坐在编号为1,2,3,4,5的座位上,则至多有两个号码一致的坐法种数为( )‎ A.120 B‎.119 C.110 D.109‎ ‎41.已知()9的开展式中x3的系数为,则常数a为 。‎ ‎42.定义:,其中i,n且i≤n。若f ( x ) =,则的值为 ‎ A.2 B.‎0 C.-1 D.-2‎ ‎43.12张分别标以1,2,…,12的卡片,任意分成两叠,每叠6张。‎ ‎(1)若1,2,3三张在同一叠的概率为。其中、m为互质的正整数,则等于( )‎ A.2 B.‎3 C.5 D.7 E.11‎ ‎ m等于( )‎ A.11 B.‎12 C.15 D.35 E.77‎ ‎(2)若1,2,3,4四张中,每叠各有两张的概率为。其中n、m为互质的正整数,则n=( )‎ A.2 B.‎3 C.5 D.7 E.11‎ ‎45.已知A、B、C为三个彼此互相独立事件,若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事件B发生的概率为,事件C发生的概率为,则发生其中两个事件的概率为 。‎ ‎46.一箱磁带最多有一盒次品。每箱装25盒磁带,而生产过程产生次品带的概率是0.01。则一箱磁带最多有一盒次品的概率是 。‎ ‎【参考答案】39. 466 40. D 41. 4 42. D 43.(1)A A (2)C ‎45. 46. C(0.01)·(0.99 )24+C( 0.99 )25‎ ‎2006年高考数学考前10天每天必看系列材料之十 一、 基本知识篇 (十二)导数及应用 ‎1.导数的定义: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 ‎2.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步骤为:(1)求函数的增量(2)求平均变化率;(3)取极限,得导数;‎ ‎3.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y=f(x)在点P(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是相应地,切线方程是 ‎4.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5.导数的应用:(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那么f(x)为增函数;如果那么f(x)为减函数;如果在某个区间内恒有那么f(x)为常数;‎ ‎(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①求导数;②求方程的根;③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小值;‎ ‎(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①求y=f(x)在(a,b)内的极值;②将y=f(x)在各极值点的极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二、思想方法篇 (十)7.另外:还有数学归纳法、同一法、整体代换法等.‎ 三、回归课本篇:《回归课本篇》(选修II-2)‎ ‎(一)选择题 4、(1<| a |<| b |) = (三选修102页例2) (A) 0 (B) a (C) b (D)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a·b = c·b Þ a = c (B) z2 = | z |2 (z Î C) ‎ ‎(C) a2 = | a |2 (D) z + = 0 Û z Î R ‎6、已知z是虚数,则方程z3 = | | 的解是 (三选修235页B组3(2))‎ ‎(A) z = -±i (B) z = -±i , z = 0, z = ±1‎ ‎ (C)z = --i (D) z = -+ i ‎(二)填空题 ‎8、已知复数z = ,则| z | = ______。(三选修224页习题9)‎ ‎(三)解答题 11、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其对角线为OB,AC,M,N分别是对边OA,BC的中点,点G在线段MN上,且使MG = 2GN,用基向量,,表示向量。(考试大纲110页26题)‎ ‎《回归课本篇》(选修II-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CA (二)填空题 8、400 ‎ ‎(三)解答题 11、证明: = + = + = + (-)‎ ‎ = + ×[(+)-] = + + 。‎ 四、错题重做篇 (十一)统计与概率 ‎47.一个单位有职工80人,其中业务人员56人,管理人员8人,服务人员16人,为了解职工和某种情况,决定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每个管理人员被抽到的概率为( )A. B. C. D.以上都不对 ‎48.如果c是(1+x)5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而在总体中抽出一个样本:2,3,4,6,7,S2表示该样本的方差,S表示[(2-c)2+(3-c)2+(4-c)2+(6-c)2+(7-c)2],则S2与S的大小关系为 ‎ ‎49.为了了解某地参加计算机水平测试的5008名学生的成绩,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样本时,每组的容量为 。‎ ‎(十二)导数 50.若f ( x ) = x3,f ′( x0) =3,则x0的值为( )‎ A.1 B.-‎1 C.±1 D.3‎ ‎51.若,f ′( x0) =-3,则=( )‎ A.-3 B.-‎6 C.-9 D.-12‎ ‎52.垂直于直线2x-6y+1=0且与曲线y = x3+3x-5相切的直线方程是 。‎ ‎53.若f ( x ) = ax3+bx2+cx+d(a>0)为增函数,则a、b、c的关系式为(等式或不等式(组))是 .‎ ‎54.设f ( x ) = x3-x2-2x+5,当时,f ( x ) < m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55.函数y = f ( x ) = x3+ax2+bx+a2,在x = 1时,有极值10,则a = ,b = 。‎ ‎【参考答案】47. C 48. S2 < S 49. 25 50. C 51. D ‎ ‎52. 3x+y+5 = 0 53 b2 < ‎3ac且a > 0 54. m > 7 ‎55 a = 4 b =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