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全国卷计算题分析及专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物理全国卷计算题分析及专练

‎[近四年全国Ⅰ卷计算题涉及的考点与内容]‎ 年份 第24题 分值 第25题 分值 ‎2013年 运动学(两辆玩具小车牵连运动问题)‎ ‎13分 电磁感应(滑轨、动力学)‎ ‎19分 ‎2014年 运动学(公路上两车安全距离问题)‎ ‎12分 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动力学)‎ ‎20分 ‎2015年 电路和力学问题(安培力作用下导体棒平衡)‎ ‎12分 板块模型:两物体多阶段匀变速运动组合问题(动力学)‎ ‎20分 ‎2016年(乙卷)‎ ‎(双棒模型+三角体)电磁感应定律应用、力的平衡方程 ‎14分 ‎(轻弹簧+斜面+光滑圆弧轨道)平抛运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 ‎18分 例题展示 ‎1.(2016·全国乙卷·24)如图1,两固定的绝缘斜面倾角均为θ,上沿相连.两细金属棒ab(仅标出a端)和cd(仅标出c端)长度均为L,质量分别为2m和m;用两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abdca,并通过固定在斜面上沿的两光滑绝缘小定滑轮跨放在斜面上,使两金属棒水平.右斜面上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已知两根导线刚好不在磁场中,回路电阻为R,两金属棒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已知金属棒ab匀速下滑.求:‎ 图1‎ ‎(1)作用在金属棒ab上的安培力的大小;‎ ‎(2)金属棒运动速度的大小.‎ 解析 (1)由于ab、cd棒被平行于斜面的导线相连,故ab、cd速度总是相等,cd也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导线的张力的大小为FT,右斜面对ab棒的支持力的大小为FN1,作用在ab 棒上的安培力的大小为F,左斜面对cd棒的支持力大小为FN2,对于ab棒,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 ‎ 甲       乙 ‎2mgsin θ=μFN1+FT+F ①‎ FN1=2mgcos θ ②‎ 对于cd棒,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mgsin θ+μFN2=FT′=FT ③‎ FN2=mgcos θ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F=mg(sin θ-3μcos θ) ⑤‎ ‎(2)设金属棒运动速度大小为v,ab棒上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 ⑥‎ 回路中电流I= ⑦‎ 安培力F=BIL ⑧‎ 联立⑤⑥⑦⑧得:‎ v=(sin θ-3μcos θ) 答案 (1)mg(sin θ-3μcos θ)‎ ‎(2)(sin θ-3μcos θ) ‎2.(2016·全国乙卷·25)如图2,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C=7R,A、B、C、D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到达F点,AF=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sin 37°=,cos 37°=)‎ 图2‎ ‎(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G点在C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R、竖直相距R,求P运动到D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 解析 (1)由题意可知:lBC=7R-2R=5R ①‎ 设P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vB,由动能定理得 mglBCsin θ-μmglBCcos θ=mv ②‎ 式中θ=37°,联立①②式并由题给条件得 vB=2 ③‎ ‎(2)设BE=x,P到达E点时速度为零,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由B→E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mgxsin θ-μmgxcos θ-Ep=0-mv ④‎ E、F之间的距离l1为l1=4R-2R+x ⑤‎ P到达E点后反弹,从E点运动到F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Ep-mgl1sin θ-μmgl1cos θ=0 ⑥‎ 联立③④⑤⑥式得 x=R ⑦‎ Ep=mgR ⑧‎ ‎(3)设改变后P的质量为m1,D点与G点的水平距离为x1、竖直距离为y1,由几何关系(如图所示)得θ=37°.‎ 由几何关系得:‎ x1=R-Rsin θ=3R ⑨‎ y1=R+R+Rcos θ=R ⑩‎ 设P在D点的速度为vD,由D点运动到G点的时间为t.‎ 由平抛运动公式得:‎ y1=gt2 ⑪‎ x1=vDt ⑫‎ 联立⑨⑩⑪⑫得 vD= ⑬‎ 设P在C点速度的大小为vC,在P由C运动到D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m1v=m1v+m1g(R+Rcos θ) ⑭‎ P由E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Ep-m1g(x+5R)sin θ-μm1g(x+5R)cos θ=m1v ⑮‎ 联立⑦⑧⑬⑭⑮得 m1=m ⑯‎ 答案 (1)2  (2)mgR (3) m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近几年知识背景变换频繁,分值、次序不定,能力要求高,备考难度有所降低.力学计算侧重于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和图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多体多态问题;功能关系的应用,考查范围未突破必修内容;电磁学计算侧重于电磁场——单一场、组合场、交变场、复合场、电磁感应综合问题,考查重点在选修3—1.‎ ‎2.应考策略 力和运动为主线的问题情景,从物理情景中确定研究对象,按其运动的发展过程逐一分析,弄清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善于挖掘隐含条件,建立物理模型,找出与之相适应的物理规律及题目中给出的某种等量关系进行表达,必要时借助于几何图形、图象进行表达,通过数学方法的演算,得出物理结果.‎ 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问题是电磁学知识与力学知识的结合,分析方法和力学问题分析方法基本相同,常用动力学(受力分析、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等)、能量观点(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来分析.注意电场中的加速与类平(斜)抛;注意圆形磁场、有界磁场;注意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相关结论;注意轨迹的构建,与数学中平面几何知识的结合;尤其注意两种运动交接点的特征.‎ 计算题专练(一)‎ ‎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平板车P高h,质量为m的小物块Q的大小不计,位于平板车的左端,系统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地面上.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长为R,一端悬于Q正上方高为R处,另一端系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大小不计).今将小球拉至悬线与竖直位置成60°角,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最低点时与Q的碰撞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已知Q离开平板车时速度大小是平板车速度的两倍,Q与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M∶m=4∶1,重力加速度为g.求:‎ 图1‎ ‎(1)小物块Q离开平板车时速度为多大?‎ ‎(2)平板车P的长度为多少?‎ 答案 (1) (2) 解析 (1)小球由静止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有:mgR(1-cos 60°)=mv,解得v0= 小球与小物块Q相撞时,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则有:‎ mv0=mv1+mvQ mv=mv+mv 解得:v1=0,vQ=v0= 二者交换速度,即小球静止下来.Q在平板车上滑行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则有mvQ=Mv+m(2v)‎ 解得,v=vQ= 小物块Q离开平板车时,速度为:2v= ‎(2)由能量守恒定律,知 FfL=mv-Mv2-m(2v)2‎ 又Ff=μmg 解得,平板车P的长度为L=.‎ ‎2.如图2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相距为L的A、B两点处分别固定着两个等量正电荷.a、b 是AB连线上两点,其中Aa=Bb=,a、b两点电势相等,O为AB连线的中点.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初动能E0从a点出发,沿AB直线向b运动,其中小滑块第一次经过O点时的动能为初动能的n倍(n>1),到达b点时动能恰好为零,小滑块最终停在O点,求:‎ 图2‎ ‎(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O、b两点间的电势差UOb;‎ ‎(3)小滑块运动的总路程s.‎ 答案 (1) (2)-E0 (3)L 解析 (1)由Aa=Bb=,O为AB连线的中点得:a、b关于O点对称,则Uab=0;设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对于滑块从a→b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q·Uab-Ff·=0-E0‎ 而Ff=μmg 解得:μ= ‎(2)滑块从O→b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q·UOb-Ff·=0-nE0‎ 解得:UOb=- ‎(3)对于小滑块从a开始运动到最终在O点停下的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q·UaO-Ff·s=0-E0‎ 而UaO=-UOb= 解得:s=L 计算题专练(二)‎ ‎1.公交车已作为现代城市交通很重要的工具,它具有方便、节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许多作用.某日,一人在上班途中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从身旁平直的公路驶过,此时,他的速度是1 m/s,公交车的速度是15 m/s,他们距车站的距离为50 m.‎ 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25 m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时间10 s.而此人因年龄、体力等关系最大速度只能达到6 m/s,最大起跑加速度只能达到2.5 m/s2.‎ ‎(1)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试计算分析,此人是应该上这班车,还是等下一班车.‎ 答案 (1)4.5 m/s2 (2)应该上这班车 解析 (1)公交车的加速度为:a1== m/s2=-4.5 m/s2,所以其加速度大小为4.5 m/s2‎ ‎(2)公交车从开始相遇到开始刹车用时为:t1== s= s,‎ 公交车刹车过程中用时为:t2== s= s,‎ 此人以最大加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用时为:‎ t3== s=2 s,‎ 此人加速过程中位移为:x2=t3=×2 m=7 m,‎ 以最大速度跑到车站用时为:t4== s,‎ 显然,t3+t4<t1+t2+10,可以在公交车还停在车站时安全上车.‎ ‎2.如图1所示,以MN为下边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MN上方有一单匝矩形导线框abcd,其质量为m,电阻为R,ab边长为l1,bc边长为l2,cd边离MN的高度为h.现将线框由静止释放,线框下落过程中ab边始终保持水平,且ab边离开磁场前已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线框从静止释放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 图1‎ ‎(1)ab边离开磁场时的速度v;‎ ‎(2)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 ‎(3)导线框中产生的热量Q.‎ 答案 (1) (2) (3)mg(h+l2)- 解析 (1)线框匀速运动时,E=Bl1v ①‎ I= ②‎ F=BIl1 ③‎ mg=F ④‎ 由①②③④联立:v= ‎(2)导线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q=t ⑤‎ = ⑥‎ == ⑦‎ 由⑤⑥⑦联立:q= ‎(3)导线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利用能量守恒定律,mg(h+l2)=mv2+Q 代入(1)中的速度,解得:‎ Q=mg(h+l2)- 计算题专练(三)‎ ‎1.如图1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d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 图1‎ ‎(1)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 ‎(2)物块A、B在b点刚分离时,物块B的速度大小;‎ ‎(3)物块A滑行的最大距离s.‎ 答案 (1) (2) (3) 解析 (1)物块B在d点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mBg-FN= ①‎ 又因为:FN=mBg ②‎ 联立①②式得物块B在d点时的速度v=.‎ ‎(2)物块B从b到d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有:‎ mBv=mBgR+mBv2‎ 解得vB= ③‎ ‎(3)物块A和B分离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A+mBvB=0 ④‎ 物块A和B分离后,物块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μmAgs=-mAv ⑤‎ 联立③④⑤式,得物块A滑行的距离s=.‎ ‎2.如图2所示,间距为L的平行且足够长的光滑导轨由两部分组成:倾斜部分与水平部分平滑相连,倾角为θ,在倾斜导轨顶端连接一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质量为m、电阻也为r的金属杆MN垂直导轨跨放在导轨上,在倾斜导轨区域加一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在水平导轨区域加另一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的匀强磁场.闭合开关S,让金属杆MN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已知金属杆运动到水平导轨前,已达到最大速度,不计导轨电阻且金属杆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为g.求:‎ 图2‎ ‎(1)金属杆MN在倾斜导轨上滑行的最大速率vm;‎ ‎(2)金属杆MN在倾斜导轨上运动,速度未达到最大速度vm前,当流经定值电阻的电流从零增大到I0的过程中,通过定值电阻的电荷量为q,求这段时间内在定值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Q;‎ ‎(3)金属杆MN在水平导轨上滑行的最大距离xm.‎ 答案 (1) (2)- ‎(3) 解析 (1)金属杆MN在倾斜导轨上滑行的速度最大时,其受到的合力为零,‎ 对其受力分析,可得:‎ mgsin θ-BIL=0‎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I= 解得:vm= ‎(2)设在这段时间内,金属杆运动的位移为x,‎ 由电流的定义可得:q=Δt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得:‎ == 解得:x= 设电流为I0时金属杆的速度为v0,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可得:I0= 此过程中,电路产生的总焦耳热为Q总,由功能关系可得:mgxsin θ=Q总+mv 定值电阻产生的焦耳热Q=Q总 解得:Q=- ‎(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BIL=ma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可得:‎ I= 可得:v=m vΔt=mΔv,‎ 即xm=mvm 得:xm= 计算题专练(四)‎ ‎1.两个带电小球A、B(可视为质点)通过绝缘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若将轻绳的某点O固定在天花板上,平衡时两个小球的连线恰好水平,且两根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如图1甲所示.若将轻绳跨接在竖直方向的光滑定滑轮(滑轮大小可不计)两端,调节两球的位置能够重新平衡,如图乙所示,求:‎ 图1‎ ‎(1)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 ‎(2)图乙状态,滑轮两端的绳长O′A、O′B之比.‎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对小球,有FTcos θ-mg=0‎ FTsin θ-F=0‎ 解得:mg=,所以:== ‎ ‎(2)对小球,根据三角形相似,有= 解得:L= 所以:==.‎ ‎2.如图2所示,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导轨电阻不计),倾角为30°,导轨间距为0.5 m,匀强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下,B=0.2 T,两根材料相同的金属棒a、b与导轨构成闭合回路,a、b金属棒的质量分别为3 kg、2 kg,两金属棒的电阻均为R=1 Ω,刚开始两根金属棒都恰好静止,假设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对a棒施加一平行导轨向上的恒力F=60 N,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两金属棒都达到了稳定状态.求:‎ 图2‎ ‎(1)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 ‎(2)当两金属棒都达到稳定状态时,b棒所受的安培力大小.‎ ‎(3)设当a金属棒从开始受力到向上运动5 m时,b金属棒向上运动了2 m,且此时a的速度为4 m/s,b的速度为1 m/s,则求此过程中回路中产生的电热及通过a金属棒的电荷量.‎ 答案 (1) (2)24 N (3)85 J 0.15 C 解析 (1)a棒恰好静止时,有magsin 30°=μmagcos 30°‎ 解得μ= ‎(2)两棒稳定时以相同的加速度向上匀加速运动,此时两棒有恒定的速度差.‎ 对a棒:F-magsin 30°-μmagcos 30°-F安=maa 对b棒:F安-mbgsin 30°-μmbgcos 30°=mba 解得F安=24 N ‎(3)此过程对a、b棒一起根据功能关系,有 Q=Fxa-(magsin 30°+μmagcos 30°)xa-(mbgsin 30°+μmbgcos 30°)xb-mav-mbv 解得Q=85 J q=·Δt,=,‎ == 解得q==0.15 C.‎ 计算题专练(五)‎ ‎1.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mA=1 kg的物块A与质量mB=2 kg的物块B,A与B均可视为质点,A靠在竖直墙壁上,A、B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B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Ep=49 J.在A、B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如图1所示.放手后B向右运动,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其半径R=0.5 m,B恰能到达最高点C.取g=10 m/s2,求:‎ 图1‎ ‎(1)绳拉断后瞬间B的速度vB的大小;‎ ‎(2)绳拉断过程绳对B的冲量I的大小;‎ ‎(3)绳拉断过程绳对A所做的功W.‎ 答案 (1)5 m/s (2)4 N·s (3)8 J 解析 (1)设B在绳被拉断后瞬间的速度为vB,到达C时的速度为vC,有mBg=mB mBv=mBv+2mBgR 代入数据得vB=5 m/s ‎(2)设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时B的速度为v1,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Ep=mBv,I=mBvB-mBv1‎ 代入数据得I=-4 N·s,其大小为4 N·s ‎(3)设绳断后A的速度为vA,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 mBv1=mBvB+mAvA W=mAv 代入数据得W=8 J.‎ ‎2.如图2所示,在第一象限内有垂直纸面向里和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1=0.1 T、B2=0.05 T,分界线OM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在第二、三象限内存在着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1×104 V/m.现有一带电粒子由x轴上A点静止释放,从O点进入匀强磁场区域.已知A点横坐标xA= -5×10-2 m,带电粒子的质量m=1.6×10-24 kg,电荷量q=+1.6×10-15 C.‎ 图2‎ ‎(1)要使带电粒子能始终在第一象限内运动,求α的取值范围?(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2)如果α=30°,则粒子能经过OM分界面上的哪些点?‎ ‎(3)如果α=30°,让粒子在OA之间的某点释放,要求粒子仍能经过(2)问中的那些点,则粒子释放的位置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 (1)α<-arcsin (2)见解析 (3)见解析 解析 (1)粒子进入匀强 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在B1中运动的半径为r1,在B2中运动的半径为r2‎ 由qvB=m B1=2B2‎ 得r2=2r1‎ 由几何关系解得α<-arcsin ‎(2)当α=30°时,粒子每次在任意一个磁场中运动的圆弧的圆心角均为60°,弦长均等于半径.‎ 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qExA=mv2‎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 r1= 解得:r1=1×10-2 m r2=2r1=2×10-2 m ‎ OM上经过的点距离O点的距离是 ‎ l=kr1+(k-1)r2=(3k-2)r1=(3k-2)×10-2 m(k=1、2、3……)‎ 和l=k′(r1+r2)=3k′×10-2 m(k′=1、2、3……)‎ ‎(3)要仍然经过原来的点,需满足r1=n(r1′+r2′)(n=1、2、3……)‎ 解得r′=即v′= 粒子释放的位置应满足xA′=(n=1、2、3……)‎ 或者r1=n′(2r1″+r2″)(n′=1、2、3……)‎ 解得r″=即v″= 粒子释放的位置应满足xA″=(n′=1、2、3……)‎ 计算题专练(六)‎ ‎1.如图1甲所示,水平传送带AB逆时针匀速转动,一个质量为M=1.0 kg的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由传送带左端滑上,通过速度传感器记录下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取向左为正方向,以物块滑上传送带时为计时零点).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取10 m/s2.求:‎ 甲 乙 图1‎ ‎(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 ‎(3)整个过程中系统生成的热量.‎ 答案 (1)0.2 (2)4.5 s  (3)18 J 解析 (1)由速度—时间图象可得,物块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a== m/s2=2.0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 得到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2)由速度—图象可知,物块初速度大小v=4 m/s,传送带速度大小v′=2 m/s ‎,物块在传送带上滑动t1=3 s后,与传送带相对静止.‎ 前2秒内物块的位移大小x1=t′=4 m,方向向右,‎ 第3秒内的位移大小x2=t ″=1 m,方向向左,‎ ‎3秒内位移x=x1-x2=3 m,方向向右; ‎ 物块再向左运动,时间t2==1.5 s 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t=t1+t2=4.5 s ‎(3)物块在传送带上滑动的3 s内,传送带的位移x′=v′t1=6 m,向左;‎ 物块的位移x=x1-x2=3 m,向右 相对位移为:Δx=x′+x=9 m 所以转化的热量Q=Ff×Δx=18 J ‎2.如图2所示,xOy坐标系中,y<0的区域有垂直于坐标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第四象限有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第一、三象限的空间也存在着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第一象限内的匀强电场与x轴平行.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微粒从第一象限的P点由静止释放,恰好能在坐标平面内沿与x轴成θ=30°角的直线斜向下运动,经过x轴上的a点进入y<0的区域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y轴上的b点进入x<0的区域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后通过x轴上的c点,且Oa=Oc.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求:‎ 图2‎ ‎(1)第一象限内电场的电场强度E1的大小及方向;‎ ‎(2)带电微粒由P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其电势能的变化量ΔEp;‎ ‎(3)带电微粒从a点运动到c点所经历的时间t.‎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如图甲,E1方向水平向左(或沿x轴负方向)‎ 且有:‎ mg=qE1tan θ ①‎ 解①得:E1= ②‎ ‎(2)如图乙,在第四象限内有:‎ qvBcos θ-mg=0 ③‎ 在第一象限,对微粒由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 =ma ④‎ Pa之间的距离:‎ x= ⑤‎ 微粒由P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W电+mgxsin θ=mv2 ⑥‎ 其电势能的变化量:‎ ΔEp=-W电 ⑦‎ 联立③④⑤⑥⑦解得:‎ ΔEp=- ⑧‎ ‎(3)在第三象限内,带电微粒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电场力与重力平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qvB=m ⑨‎ 如图丙,带电微粒在第三象限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过b点做ab的垂线与bc弦的垂直平分线必交于x轴上的d点,即d点为轨迹圆的圆心.所以ab之间的距离:‎ xab= ⑩‎ 其在第四象限运动的时间:‎ t1= ⑪‎ 微粒从b到c的时间:t2= ⑫‎ 因此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 t=t1+t2 ⑬‎ 联立⑨⑩⑪⑫⑬得:‎ t=(+).‎ 计算题专练(七)‎ ‎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MN上放两相同小物块A、B,左端挡板处有一弹射装置P,右端N处与水平传送带理想连接,传送带水平部分长度L=8 m,沿逆时针方向以恒定速度v=6 m/s匀速转动.物块A、B(大小不计)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物块A、B质量mA=mB=1 kg.开始时A、B静止,A、B间有一压缩轻质弹簧处于锁定状态,贮有弹性势能Ep=16 J.现解除弹簧锁定,弹开A、B,同时迅速撤走弹簧.求:(g=10 m/s2)‎ 图1‎ ‎(1)物块B沿传送带向右滑动的最远距离;‎ ‎(2)物块B滑回水平面MN的速度大小vB′;‎ ‎(3)若物体B返回水平面MN后与被弹射装置P弹回的A在水平面上相碰,且A、B碰后互换速度,则弹射装置P必须给A做多少功才能让A、B碰后B能从Q端滑出.‎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解除锁定弹开A、B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Ep=mAv+mBv ①‎ 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有:mAvA+mBvB=0 ②‎ 由①②得:vA=-4 m/s,vB=4 m/s B滑上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滑动的距离最远,由动能定理得:‎ ‎-μmBgsm=0-mBv ③‎ 所以:sm==4 m 物块B沿传送带向右滑动的最远距离为4 m.‎ ‎(2)假设物块B沿传送带向左返回时,先匀加速运动,物块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一起匀速运动,物块B加速到传送带速度v需要滑动的距离设为s′,‎ 由μmBgs′=mBv2 ④‎ 得s′==9 m>sm 说明物块B滑回水平面MN的速度没有达到传送带速度,vB′==4 m/s 物块B滑回水平面MN的速度大小vB′=4 m/s ‎(3)设弹射装置给A做功为W mAvA′2=mAv+W ⑤‎ A、B碰后速度互换,B的速度vB″=vA′ ⑥‎ B要滑出传送带Q端,由能量关系有:mBvB″2≥μmBgL ⑦‎ 又mA=mB,所以由⑤⑥⑦得W≥μmBgL-mAv ⑧‎ 解得:W≥8 J 弹簧装置P必须给A最少做8 J的功才能让A、B碰后B能从Q端滑出.‎ ‎2.如图2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区域OPQ,PQ边与x轴垂直,在三角形区域以外,均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三角形OPQ区域内无磁场分布.现有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O点射入磁场,粒子重力忽略不计.‎ 图2‎ ‎(1)若要使该粒子不出磁场,直接到达P点,求粒子从O点射入的最小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粒子从O点以初速度v0=,沿y轴正方向射入,能再次经过O点,求该粒子从出发到再次过O点所经历的时间.‎ 答案 (1),方向垂直于OP向上(或与y轴正方向成30°角斜向左上方)‎ ‎(2) (4π+3) 解析 (1)如图甲所示,当初速度v0垂直于OP射入磁场时,粒子射入速度最小,‎ 由几何知识得: r1= ①‎ 由qvB=m ②‎ 得:v0= ③‎ 方向垂直于OP向上或与y轴正方向成30°角斜向左上方 甲 ‎(2)若粒子从O点以初速度v0=,沿y轴正方向射入,则由qvB=m得:‎ r2==L ④‎ 如图乙所示,粒子从O运动至A点出磁场进入三角形区域 由几何知识得:OA=r2= ⑤‎ 圆心角∠OO1A=120° ⑥‎ 运动时间:t1=T= ⑦‎ 粒子从A到B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 t2== ⑧‎ 由轨迹图象可知,粒子可以回到O点,所用时间 t=6t1+3t2=(4π+3) 乙 计算题专练(八)‎ ‎1.如图1甲所示,滑块与足够长的木板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均处于静止状态.作用于滑块的水平力F随时间t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t=2.0 s时撤去力F,最终滑块与木板间无相对运动.已知滑块质量m=2 kg,木板质量M = 1 kg,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 m/s2.求:‎ 图1‎ ‎(1)t=0.5 s时滑块的速度大小;‎ ‎(2)0~2.0 s内木板的位移大小;‎ ‎(3)整个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木板M的最大加速度am==4 m/s2,滑块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时的最大拉力 Fm=(M+m)am=12 N 即F为6 N时,M与m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对整体分析有:F=(M+m)a1‎ v1=a1t1‎ 代入数据得:v1=1 m/s ‎(2)对M:0~0.5 s,x1=a1t ‎ ‎ 0.5~2 s,μmg=Ma2 ‎ x2=v1t2+a2t ‎ 则0~2 s内木板的位移x=x1+x2=6.25 m ‎(3)对滑块:‎ ‎0.5~2 s,F-μmg=ma2′ 0~2 s时滑块的位移x′=x1+(v1t2+a2′t)‎ 在0~2 s内m与M相对位移Δx1=x′-x=2.25 m t=2 s时木板速度v2=v1+a2t2=7 m/s 滑块速度v2′=v1+a2′t2=10 m/s 撤去F后,对M:μmg=Ma3 对m:-μmg=ma3′‎ 当滑块与木板速度相同时保持相对静止,即v2+a3t3=v2′+a3′t3‎ 解得t3=0.5 s 该段时间内,M位移x3=v2t3+a3t m位移x3′=v2′t3+a3′t 相对位移Δx2=x3′-x3=0.75 m 整个过程中滑块在木板上滑行的相对位移Δx=Δx1+Δx2=3 m 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μmg·Δx=12 J.‎ ‎2.如图2所示,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圆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粒子源位于圆周上的M点,可向磁场区域内垂直磁场沿各个方向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不计粒子重力,N为圆周上另一点,半径OM和ON间的夹角为θ,且满足tan=0.5.‎ 图2‎ ‎(1)若某一粒子以速率v1=,沿与MO成60°角斜向上方射入磁场,求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2)若某一粒子以速率v2,沿MO方向射入磁场,恰能从N点离开磁场,求此粒子的速率v2;‎ ‎(3)若由M点射入磁场各个方向的所有粒子速率均为v2,求磁场中有粒子通过的区域面积.‎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设轨迹半径为r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qv1B= 解得:r1==R 粒子沿与MO成60°角方向射入磁场,设粒子从区域边界P射出,其运动轨迹如图甲所示.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粒子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150°,‎ 甲 方法1:故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t=== 方法2:粒子运动周期T= 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t=T 得t= ‎(2)粒子以速率v2沿MO方向射入磁场,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恰好从N点离开磁场,其运动轨迹如图乙,设粒子轨迹半径为r2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r2=Rtan=R 乙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qv2B= 解得粒子的速度 v2== ‎(3)粒子沿各个方向以v2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轨迹半径都为r2,且不变.由图丙可知,粒子在磁场中通过的面积S等于以O3为圆心的扇形MO3O的面积S1、以M为圆心的扇形MOQ的面积S2和以O点为圆心的圆弧MQ与直线MQ围成的面积S3之和.‎ 丙 S1=π()2= S2=πR2 ‎ S3=πR2-×R×tan 60°=πR2-R2‎ 则S=πR2-R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