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学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学案2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综合提升 专题一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 方面 特点 农业生 产模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实行精耕细作 土地 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 手工业 6‎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但以家庭手工业最为普遍 工商业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 重心 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 经济 思想 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政策。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的冲击 经济 结构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 政策 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深化理解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 ‎(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专题二 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 ‎1.制度性因素 ‎(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政策性因素 ‎(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 6‎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深化理解 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发展状况 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同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却茁壮成长,并最终整体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原因如下:‎ ‎(1)中国 ‎①经济上:自然经济的超常稳定性。‎ ‎②政治上:受“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严重阻碍。‎ ‎③思想上: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重儒轻贾、“重农抑商”等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往往是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 ‎(2)欧洲 ‎①经济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性。‎ ‎②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产生,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③外交上: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④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科技发展,近代科学产生。‎ 考向1 概念解读——春秋战国时期的“书社”‎ ‎(2018·淄博一模,2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图上。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书社”的出现(  )‎ A.加重了农民负担 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答案 B 6‎ 解析 根据题目中“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得知主要是政府用于征收赋税,并未提到农民负担的加重,故A项错误,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考向2 古代农业灌溉技术的提高 ‎(2017·潍坊高三模拟)“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  )‎ 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 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 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 答案 C 解析 播种与材料中“救汝旱岁苦……甘泽高下普”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增加粮食产量,材料中“看翠浪舞”表明远远未到收获季节,故B项错误;材料中“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表明是筒车,筒车能引水上山,对解决岸高水低的灌溉,有着重要意义,“瞬息了千亩”说明效率高,故C项正确;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考向3 读图识图——宋代手工业的专业化趋向 ‎(2017·全国Ⅰ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26)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强调耕织户的分工更细化,不是强调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耕织户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说明当时手工业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C项正确;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且材料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考向4 史料解读——冶铁技术水平的提高 6‎ ‎(2017·昆明一中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25)《汉书·陈汤传》记载:“夫胡兵五面当汉兵,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面当一。”与此现象相关的是(  )‎ A.水排出现提高冶炼水平 B.用煤炭作燃料 C.镀金、镶嵌技术的推广 D.灌钢法的运用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夫胡兵五面当汉兵”说的是汉军曾经能够1比5,“今闻颇得汉巧”指装备相当的情况下能够1比3,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材料中《汉书·陈汤传》即西汉不符,故A项错误;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与材料中“今闻颇得汉巧”相符,故B项正确;镀金、镶嵌技术,与材料中“兵刃朴钝,弓弩不利”的兵器不符,故C项错误;南北朝发明灌钢法,与材料中“《汉书·陈汤传》记载”不符,故D项错误。‎ 考向5 史学方法——分析图片中的历史信息 ‎(2018·洛阳高三模拟)历史学家张宪文认为:“以图像展现和解说历史,是历史研究最为有效的方法。”《清明上河图(局部)》(下图)历来就受到历史学、考据学、建筑学和民俗学等诸学科研究者的重视。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清明上河图》(局部)‎ A.上图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B.该图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其历史信息的完整性 C.图像再现了北宋民俗风情是风俗画研究的唯一史料 D.诸多研究者对该图研究的角度不同,而结论却一致 答案 A 解析 张择端是北宋人,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京商业繁荣场景,属于历史当事人记录的场景,是研究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故A项正确;该图是局部的,无法提供完整的历史信息,故B项错误;图像再现了北宋民俗风情是风俗画研究的重要史料,但不是唯一史料,故C项错误;研究者对该图研究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故D项错误。‎ 考向6 隋唐时期货币的发展 ‎(2017·银川一中三模,25)《隋书·食货志》提到,南梁时中国内地大多数地区交易用铜币或实行物物交换,只有在“交、广之域(今两广、海南等地),全以金银为货”。被贬官到潮州的韩愈也记载说:“五岭买卖皆用银。”这反映了当时该地区(  )‎ 6‎ A.地处偏远政府无力掌控 B.分裂局面之下币制混乱 C.经济发展水平全国最高 D.外贸发展有金银外币流入 答案 D 解析 我国古代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因此不可能对五岭地区缺少掌控,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考查五岭地区使用金银的原因,未体现当时币制的混乱,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这一地区,并无比较,不能说全国最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当时交、广之地,金银为货,说明这一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导致金银外币流入,故D项正确。‎ 考向7 汉代的抑商政策 ‎(2017·平顶山三模,25)《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  )‎ 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 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 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 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 答案 A 解析 在孝惠、高后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有了一定的松弛,但其子孙后代仍不能充任官吏,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大商贾获得了担任国家高级官吏的资格与权利,故A项正确;通过材料不难看出,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松弛而非强化,故B项错误;无论是“官营政策”还是“阶级矛盾”,材料中都没有相关的信息,故C项错误;“威胁统治”很明显是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