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0北京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全
2010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汇编01 一、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 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高。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2、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 2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24、氯化钙: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用于基因工程的转化,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三、生物学中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及用途: 1、致癌因子:物理因子: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 化学因子:砷、苯、煤焦油 病毒因子: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已发现150多种病毒致癌。 2、基因诱变:物理因素:Χ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 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酯 3、细胞融合: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 化学方法:PEG(聚乙二醇) 生物方法:灭活病毒(可用于动物细胞融合) 四、生物学中常见英文缩写名称及作用 1.ATP:三磷酸腺苷,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2.ADP :二磷酸腺苷 3.AMP :一磷酸腺苷 4.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 5.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RNA:核糖核酸,分为mRNA、tRNA和rRNA。 7.cDNA:互补DNA 8.Clon:克隆 9.ES(EK):胚胎干细胞 10.GPT:谷丙转氨酶,能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它在人的肝脏中含量最多,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的一项指标。 11.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 12.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13.HGP:人类基因组计划 14.IAA:吲哚乙酸(生长素) 15.CTK:细胞分裂素 16.NADP+ :辅酶Ⅱ 17.NADPH([H]):还原型辅酶Ⅱ 18.NAD+ :辅酶Ⅰ 19.NADH([H]):还原型辅酶Ⅰ 20.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生物学家在实验室以少量样品制备大量DNA的生物技术,反应系统中包括微量样品基因、DNA聚合酶、引物、4 种脱氧核苷酸等。 21.PEG: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22.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参与C4 途径。 23.SARS病毒:(SARS是“非典”学名的英文缩写) 五、人体正常生理指标: 1、血液pH:7.35~7.45 2、血糖含量:80~120mg/dl。高血糖:130mg/dl,肾糖阈:160~180mg/dl,早期低血糖:50~60mg/dl,晚期低血糖:<45mg/dl。 3、体温:37℃左右。直肠(36.9℃~37.9℃,平均37.5℃);口腔(36.7℃~37.7℃,平均37.2℃);腋窝(36.0℃~37.4℃,平均36.8℃) 4、总胆固醇:110~230 mg/dl血清 5、胆固醇脂:90~130 mg/dl血清(占总胆固醇量的60%~80%) 6、甘油三脂:20~110 mg/dl血清 六、高中生物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 1、ATP合成反应方程式:ATP→ADP+Pi+能量 2、光合反应:总反应方程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 分步反应:①光反应:2H2O→4[H]+O2 ADP+Pi+能量→ATP NADP++2e+H+ →NADPH ②暗反应:CO2+C5→C3 2C3 →C6H12O6+C5 3、呼吸反应: (1)有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分步反应:①C6H12O6 →2 C3H4O3+4[H]+2ATP(场所:细胞质基质) ②2 C3H4O3+6H2O→6CO2+20[H]+2ATP(场所:线粒体基质) ③24[H]+6 O2→12H2O+34ATP(场所: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反应方程式:(场所:细胞质基质) ①C6H12O6 →2 C2H5OH+2CO2+2ATP ②C6H12O6→2C3H6O3+2ATP 4、氨基酸缩合反应:n 氨基酸→n肽+(n-1)H2O 5、固氮反应:N2+e+H++ATP→NH3+ADP+Pi 七、生物学中出现的人体常见疾病: ① 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自身免疫病。免疫机制过高) ② 艾滋病(免疫缺陷病)胸腺素可促进T细胞的分化、成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功低下患者。 八、人类几种遗传病及显隐性关系: 类 别 名 称 单基因 遗传病 常染色体遗传 隐性 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显性 多指、并指、短指、软骨发育不全 性(X)染色体遗传 隐性 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白眼、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显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 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常染色体病 数目改变 21三体综合症(先天愚型) 结构改变 猫叫综合症 性染色体病 性腺发育不良 九、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到的微生物: 1、病毒类: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包括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①动物病毒:RNA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 DNA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2、原核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① 细菌:三册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菌的种类: 乳酸菌、硝化细菌(代谢类型); 肺炎双球菌S型、R型(遗传的物质基础); 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 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固氮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为基因工程提供运载体,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 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 甲基营养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微生物的代谢); 链球菌(一般厌氧型); 产甲烷杆菌(严格厌氧型)等 ②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它们产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多氧霉素、环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种类繁多的抗生素(85%)。繁殖方式为分生孢子繁殖。 ③衣原体:砂眼衣原体。 3、灭菌:是指杀死一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实验室最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4、真核类: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成形的细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等)等真核微生物。 霉菌:可用于发酵上工业,广泛的用于生产酒精、柠檬酸、甘油、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固醇、维生素等。在农业上可用于饲料发酵、生产植物生长素(如赤酶霉素)、杀虫农药(如白僵菌剂)、除草剂等。危害如可使食物霉变、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镰孢菌毒素可能与克山病有关)。常见霉菌主要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脉胞菌、木霉等。 5、微生物代谢类型: ①光能自养:光合细菌、蓝细菌(水作为氢供体)紫硫细菌、绿硫细菌(H2S作为氢供体,严格厌氧) 2H2S+CO2→(CH2O)+H2O+2S ②光能异养: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阳光细菌利用丙酮酸与乳酸用为唯一碳源光合生长。 ③化能自养: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硝化细菌、产甲烷菌(厌氧化能自养细菌) CO2+4H2→CH4+2H2O ④化能异养:寄生、腐生细菌。 ⑤好氧细菌:硝化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 ⑥厌氧细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等 ⑦ 中间类型:红螺菌(光能自养、化能异养、厌氧[兼性光能营养型])、氢单胞菌(化能自养、化能异养[兼性自养])、酵母菌(需氧、厌氧[兼性厌氧型]) ⑧ 固氮细菌: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等)、自生固氮微生物(圆褐固氮菌) 十、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到的较特殊的细胞: 1、红细胞:无线粒体、无细胞核 2、精子:不具有分裂能力、仅有及少的细胞质在尾总部 3、神经细胞:具突起,不具有分裂能力 十一、内分泌系统: 1、甲状腺:位于咽下方。可分泌甲状腺激素。 2、肾上腺:分皮质和髓质。皮质可分泌激素约50种,都属于固醇类物质,大体可为三类。 ①糖皮质激素 如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等。他们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和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使肝脏将氨基酸转化为糖原;并使血糖增加。此外还有抗感染和加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②盐皮质激素 如醛固酮、脱氧皮质酮等。此类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抑制对钾的重吸收,因而也促进对钠和水的重吸收。 ③髓质可分泌两种激素即肾上腺素和甲肾上腺素,两者都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功能也相似,主要是引起人或动物兴奋、激动,如引起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代谢率提高,同时抑制消化管蠕动,减少消化管的血流,其作用在于动员全身的潜力应付紧急情况。 3、脑垂体:分前叶(腺性垂体)和后叶(神经性垂体),后叶与下丘脑相连。前叶可分泌生长激素(191氨基酸)、促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199氨基酸)。后叶的激素有催产素(OXT)和抗利尿激素(ADH)(升压素)(都为含9个氨基酸的短肽),是由下丘脑分泌后运至垂体后叶的。 4、下丘脑:是机体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可分泌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 制因子等。 5、性腺:主要是精巢和卵巢。可分泌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酮(黄体酮)。 6、胰岛: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29个氨基酸的短肽),b细胞可分泌胰岛素(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两者相互拮抗。 7、胸腺:分泌胸腺素,有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与成熟的作用,因而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化学性质 激素名称 来 源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位 肽、蛋白质类激素(由脑和消化管等部位所分泌)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抑制因子)、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下丘脑、神经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催乳素、生长激素 腺垂体 胸腺素 胸腺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 胺类激素(含N)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类固醇激素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类固醇、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 性激素 性腺 十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育种知识 1.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 2.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 (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 (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 3.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4.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4)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5)举例:“京花一号”小麦 5.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基因操作(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3)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 (4)缺点: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必须考虑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技术难度大。 (5)举例:抗病转基因植物、抗逆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延熟番茄、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鲤鱼)等 6.细胞工程育种 方式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核移植 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膜的流动性 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方法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根、芽→植物体 去掉细胞壁→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组织培养 核移植→胚胎移植 优点 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等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作物新品种 繁殖优良品种,用于保存濒危物种,有选择地繁殖某性别的动物 缺点 技术要求高、培养条件严格 技术复杂,难度大;需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 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 举例 试管苗的培育、培养转基因植物 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多利”羊等克隆动物的培育 7.植物激素育种 (1)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 (2)方法: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就可以发育成无子果实。 (3)优点:由于生长素所起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并不能导致植物的基因型的改变,所以该种变异类型是不遗传的。 (4)缺点:该种方法只适用于植物。 (5)举例:无子番茄的培育 十三、自然界物质循环: 1、碳循环: 2、氮循环: 3、硫循环: 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汇编02 一、印度洋地震海啸 泰国自然资源和环境部对受海啸破坏较重的披披岛周围的珊瑚礁进行实地考察,潜水人员发现,除了珊瑚礁中残留有大量铁皮、木板甚至棉被等垃圾外,还有10%至20%的珊瑚礁已经死亡。另外还有一些珊瑚礁群被海浪掀翻,如不即使为它们复原,一个月内它们就回死亡。因此该部正在制订为大海恢复生命计划,人们发现这次海啸灾难中,沿海长有红树林等生物的地区受灾情况较轻,因为这次树林形成了一道使洪水得到缓冲的“堤坝”,可见海边的湿地生态系统对防浪减灾有一定的作用。 1、湿地是指( ) A、沼泽地 B、河流和湖泊 C、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涂 D、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涂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水域 2、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圈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B、 湿地生态系统是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水源 C、 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因而稳定性差。 D、 红树林生态系统也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在海啸发生的过程中,人们惊慌,精神过度紧张,身体可以通过调节适应环境的变化。 3、海啸时,海浪高达数十米,人们为了适应海浪的突然袭击,调节身体的主要方式是(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二氧化碳调节 4、海啸发生时,人们惊慌、精神过度紧张,身体分泌增加的激素是( ) A、生长素 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 D、催乳素 5、海啸中,海洋生物受到影响,深海生活的海豚也有被海浪冲击搁浅在陆地,人们设法将体型庞大的海豚送回深海。海洋中水深2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成分看主要有( ) A、生产者、分解者 B、消费者、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 D、生产者 6、受灾后,各国纷纷出动军方力量打捞尸体。在水中被分解者分解而腐烂的尸体开始直接威胁到幸存者的水供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B、是食物链中最高一个营养级 C、营腐生生活 D、异养需氧类型 7、印度洋海啸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威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海啸还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比如说损害了一些国家的珊瑚礁和起保护作用饿森林。”为此多个受灾国家决定灾后在沿海地区广种木麻黄和椰子树等树木。下列有关森林的作用错误的是( ) A、防风消浪,形成缓冲的“堤坝” B、保持水土 C、大气氧气的主要来源坝 D、涵养水源 8、这次海啸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其中有8万多人殉难。事后的尸体辨认只能借助于DNA杂交技术。该方法是从尸体和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分别提取DNA,在一定温度下水浴共热,是DNA氢键断裂,双链打开。若两份DNA样本来自同一个体,在温度降低时,两份样本的DNA单链通过氢键连接一起;若不是来自同一个体,则两份样本中的DNA单链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互补。借助该技术就可以对面目全非的尸体进行辨认。 (1)人体DNA的主要载体是 ,同一个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核的DNA分子中(A+T)/(G+C)相同的原因是 ,表明DNA分子结构具有 。 (2)在鉴定尸体身份前,需要从尸体和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分别提取DNA,提取DNA常用的提取液是 ,鉴定DNA的试剂是 。 (3)下表所示为分别从尸体和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提取的三条相同染色体、同一区段DNA单链的碱基序列,根据碱基配对情况,A、B、C、三组DNA中不是同一人的是 A组 B组 C组 尸体中的DNA碱基序列 ACTGACGGTT GGCTTATCGA GCAATCGTGC 家属提供的DNA碱基序列 TGACTGCCAA CCGAATAGCT CGGTAAGATG 【参考答案】 1、D 2、C 3、C 4、C 5、B 6、C 7、C 8、(1)染色体;人的所有组织细胞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分裂(有丝分裂)和分化得到的;特异性。(2)Nacl溶液;二苯胺。(3)观察表中给出的碱基序列,可以发现A组和B组的能够互相配对,只有C组不能,所以C组不是取自同一个人。 二、食虫植物 我们观察到,动植物的有机物被苍蝇舔食,植物中的捕蝇草也能捕到苍蝇,即苍蝇→捕蝇草。可见,有些绿色植物也是能够以现成的有机物作为食物的,属于消费者一类。这是因为一般绿色植物只能依靠体内含有的叶绿素利用 ① 等原料在阳光作用下制造有机物,而另一些绿色植物除了具有这种自己制造有机物的本领外,在长期的 ② 中,还获得了捕捉小虫摄取有机物的本领,这类植物叫食虫植物,世界上约有500多种,我国约有30多种。据研究,这类植物的原产地生长环境往往都是严重缺乏氮元素,它的根系不甚发达,甚至退化了,叶肉虽有叶绿体,但制造的养料不足,经过长期的 ③ ,一部分叶子就逐渐 ④ 成各种奇妙的“捕虫器”,一些细胞 ⑤ 成分泌消化液的结构。 甲:请对短文①~⑤空处选择最恰当的词填空。 1.短文①处应填 A 水和CO2 B 矿质元素 C 大量元素 D 化合物 2.短文②处应填 A 种间斗争 B 生存斗争 C 种内斗争 D 逐代积累 3.短文③处应填 A 自然选择和逐代积累 B 遗传变异和逐代积累 C 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 D 不定向变异 4.短文④处应填 A 突变 B 改变 C 退化 D 演变 5.短文⑤处应填 A 分裂 B 突变 C 退化 D 分化 乙:根据短文选择填空。 6.绿色植物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 A 是第一营养级 B 是第二营养级 C 有些植物不只一个营养级 D 植物只有一个营养级 7.食虫植物栽在氮元素充足的地方将会 A 不食虫 B 光合作用加强 C 根系发达 D 各种性状基本不变 8.植物分泌的消化液与动物分泌的消化液相似的成分是 A 胆汁 B 水解酶 C 葡萄糖 D 溶菌酶 9.请你简要叙述捕蝇草食虫的原因,并设想如何利用这种植物为人类服务。 10.请你设想这些植物是否有蜜腺的可能,说出理由。 11.氨基酸残基的平均分子量为120,可溶性蛋白质的平均密度为1.33g/cm3,计算: ①含有27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单个分子重量。 ②这种蛋白质分子的单个体积。 ③这种蛋白质分子能否在厚度为10nm的细胞膜内?假定该分子为球形。 12.①T7噬菌体DNA,其双螺旋链的分子量为2.5×107。设核苷酸对平均分子量为650,相邻的两对碱基对间距离0.34nm,请计算T7唾菌体DNA长度。 ②编码104个氨基酸的细胞色素C基因的碱基对数至少有多少? 13.设氨基酸残基平均分子量为120,核苷酸残基分子量为320,试计算为分子量是75000的蛋白质编码的信使RNA的分子量。 14.若大肠杆菌DNA复制时每秒钟移动距离是750个碱基对,计算大肠杆菌RNA酶(104个氨基酸)基因的复制时间。 【参考答案】1.A 2.B 3.C 4.D 5.D 6.C 7.D 8.B 9.捕蝇草食虫的原因是因为它根系不发达,吸收矿质元素不足;叶绿体制造有机物不能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但其具有食虫本领,可从被捕食的虫体摄取营养使其生存下来。人们可以选择食虫植物中易于栽培,适应性强的种加以驯化,在公园、庭院处栽培,既可供人观赏,又可灭蚊、蝇等害虫。 10.可能有蜜腺,因为蜜腺能分泌蜜汁,用来引诱小虫。 11.①270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270×120=324001个这种蛋白质重量=32400÷6.02×1023=5.38×10-20(G) ②这种蛋白质单个体积=5.38×10-20÷1.33=4.05×10-20(cm3) ③该球形体积=4/3πr3 即4.05×10-20=4/3×3.14r3 r=2.13×10-7(cm)=2.13nm 其直径=2r=4.26nm故该分子能放入10nm的细胞膜中。 12.①2.5×107÷650×0.34=1.3×104(nm)=13μm ②编码104个氨基酸的基因中碱基对数是:104×3=312基因长度=312×0.34=106(nm)=0.11μm 13.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75000÷120=625mRNA的核苷酸数目=625×3=1875mRNA的分子量=1875×320=6×105 14.基因的碱基对数=104×3=312基因复制时间=312÷750=0.416(s) 三、同位素示踪 例1:在光照充足的环境里,将黑藻放入含有18O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分析18O放射性的存在,最有可能的是 A 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中发现 B 在植物体内的淀粉中发现 C 在植物体内的脂肪、蛋白质、淀粉中均可发现 D 在植物体周围的空气中发现 例2: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下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处理图甲中A端,不可能在图甲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 处理图乙中A端,能在图乙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 处理图乙中B端,能在图乙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 处理图甲中B端,能在图甲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例3:科研人人员给农作物施以15N标记的肥料,结果在以此农作物为食物的羊尿中查出15N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含15N的化肥是以 状态从土壤进入根细胞的。根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 。 (2)含15N的物质所合成的植物蛋白质,在羊消化道内转化为氨基酸,参与此消化作用的酶;要有 、 、 ,吸收氨基酸的主要器官是 。 (3)在羊体内,含15N的氨基酸被分解脱去 ,其中含15N的物质最终形成 等废物,随尿排出。 例4: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 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能力训练: 1.给某种蔬菜施含放射性同位素15N的氮肥,植物吸收后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人食用该种蔬菜后,通过代谢,15N最终出现在 中。 A 氨基酸 B 尿素 C 氨 D 蛋白质 2.把菜豆幼苗放在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一小时后测定表明,幼苗各部分都含32P。然后将该幼苗转移到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数天后32P A 不在新的茎叶中 B 主要在新的茎叶中 C 主要在老的茎叶中 D 主要在老的根中 3.将少量15NH4HCO3加入养着金鱼藻和小鱼的玻璃缸中,一段时间后,在,小鱼的排泄物中找到15N的代谢终产物。写出15N在这个小型生态系统中转变的编号顺序 。 A.脱氨基作用 B.氨基转换作用 C.氨基酸缩合 D.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E.肽酶的消化作用 G.离子的主动运输 4.用14CO2示踪,在光合作用过程中,14C在下列分子转移途径是 A 14CO2→叶绿素→ADP B 14CO2→五碳化合物→糖类 C 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 14CO2→叶绿素→ATP 5.将一株水培草莓用钟罩罩住,在培养液中添加H218O,追踪18O的所在。先在草莓根毛细胞里发现 ,这是植物细胞对水的 作用,继而钟罩壁上凝结有 ,这是植物的 作用所致。在光照的情况下,罩内空气中又出现 ,这是依赖于植物的 作用,将钟罩再次移到黑暗环境后 气体减少了,而罩壁上凝结的 反而增加了,这是植物的 作用所致。 6.将生长旺盛的两盆绿色植物分别置于两个玻璃钟罩内,甲罩内的花盆浇足含18O的水(H218O),乙罩内充足含18O的CO2(C18O2),将两个花盆用塑料袋包扎起来,并用玻璃钟罩密封(如右图),在适宜的温度下光照1小时。请回答: (1)此时,甲罩壁上出现许多含18O的水珠,这些水珠是经植物体的 作用产生的。甲罩内还有许多18O2,这是植物体进行 将H218O分解成 和 的结果。 (2)乙罩壁上出现许多含18O的水珠,这些是植物吸收C18O2进行 作用产生的。 (3)将甲装置移入黑暗环境中,几小时后,罩内的18O2逐渐减少,减少的18O2被转移到植物体内形成了 。这一生理过程的主要意义是 。 7.如右下图,一株着生7片叶的植物。将第3片和第6片叶用透明小袋包住,并分别向内充入具有放射性的14CO2,经光照一段时间。请回答: (1)第1片叶中出现带放射性的糖,主要来自第 片叶。 (2)根系中出现带放射性的糖,主要来自第 片叶。 (3)在地上部分,除第3、6片叶外,含放射性糖最多的部位是 。 (4)在第3、6片叶中合成的带有放射性的糖是通过茎部 输送出去的。 8.用同位素标记追踪血液中的某些葡萄糖分子,若该分子流经人的肾脏后又由肾静脉流出,则该分子很可能穿过几层细胞膜? A 2层 B 4层 C 6层 D 0层或8层 9.用同位素叩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让其侵入大肠杆菌繁殖,最后释放出200个后代,则后代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A 2% B 1% C 0.5% D 50% 10.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同位素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后,细菌DNA所有氮均为15N,它比14N分子密度大,然后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每隔4小时(相当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时间)取样一次,测定其不同世代细菌DNA的密度。实验结果DNA复制的密度梯度离心试验如下图。请回答: (1)中带含有的氮元素是 。 (2)如果测定第四代DNA分子密度,N标记的比例表示为 。 (3)如果将第一代(全中)DNA链的氢键断裂后再测定密度,它的两条一DNA单链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应为 。 (4)上述实验表明,子代DNA合成的方式是 。 11.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右图所示。请分析: (1)由实验结果可以推测第一代(Ⅰ)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 ,另一条链是 。 (2)将第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细菌的DNA用同样的方法分离。请参照上图,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右图中标出。 12.愈伤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了几个小时,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氚标记)。当这些细胞被固定后进行显微镜检,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因此,可以肯定被标记的化合物是 A 一种氨基酸 B 尿嘧啶核苷 C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 葡萄糖 【参考答案】例题:1、解析:水光解释放氧。答案:D 2、解析: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向下端,只是在某些局部的区域内(如根尖的生长点)会出现从形态学的下端运往上端。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可以理解为一种主动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是要消耗能量的。答案:C 3、答案:(1)离子 根毛区 (2)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 肠肽酶 小肠 (3)氨基 尿素 4、解析: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DNA含有磷酸基和含氮碱基,能够标记上15N和32P,而蛋白质含有氨基(一NH2)和甲硫氨基酸(含有一SH),能够标记15N和35S。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噬菌体,只有DNA进入噬菌体,并利用细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来合成自身的子代蛋白质外壳和子代DNA,因这些原料没有放射性元素标记,所以在子代中,只有在某2个噬菌体中,才能找到原来侵入的那两条DNA单链,其上含有15N和32P。答案:B 能力训练:1.B 2.B 3.GBCDEA 4.C5.H218O渗透 H218O 蒸腾 O2 光合作用 O2 H218O 呼吸作用6.(1)蒸腾光合作用 [H] 18O2 (2)光合(3)水 为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7.(1)3(2)6(3)顶芽 (4)筛管 8.D 9.B10.(1)14N、15N (2)1/8中,7/8轻(3)1/2重,1/2轻(4)半保留复制11.15N母链 14N新链(2)如右图12.C 四、海洋 海洋中虽然含碘的浓度相当小,每升海水中平均含碘0.06mg,但海洋里碘的总储量仍很惊人,达9.3×1010吨,比陆地上要多得多。 1.碘是人体中 激素的重要成分。如果缺碘,人体就会得 病。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从海带等藻类中获得碘以外,还主要从 得到碘。 2.一般海带里含碘0.3%~0.5%,有的可高达1%,比海水中碘的浓度高出十几万倍!这种海带细胞富集碘的方式为 。有人试验,如果在海带细胞中含有一定的氰化物,则海带富集碘的能力大大下降,原因就是氰化物阻断了海带细胞的 作用。 3.假如借助于 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与海带细胞富集碘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下列哪个图?答: A B C 【参考答案】1.甲状腺 甲状腺机能低下(或大脖子病) 食盐 2.主动运输 呼吸作用 3.电子 A图 五、环境污染 据报导:1999年7月2日河北省沧州市歧口附近海域发生面积400平方公里的赤潮,以酱紫色为主;同日12点天津海域也发生25平方公里的赤潮;7月3日上午9时,河北沧州、天津赤潮面积已扩大至1500平方公里。而去年在广东、香港海域,渤海湾均出现更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的现象,常使海水变红色、褐色。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 请你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赤潮生物主要是甲藻、硅藻,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细菌等。从生物学原理上分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会对其他海洋生物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2.从生物、化学、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赤潮发生的原因。 3.如何防治赤潮? 【参考答案】 1.生物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释放毒素,在水中鱼、虾、贝类等生物吞食这些有毒素的赤潮生物后,引起中毒死亡,即使没有死亡,当这些沉积毒素的海产品被误食也会引起人体或其他生物体中毒,产生危害。②有些赤潮生物能向体外分泌粘液,妨碍海洋生物的滤食和呼吸,重者会窒息死亡。③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减少,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④大面积的赤潮挡住阳光,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破坏食物链。 2.赤潮发生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①生物因素:赤潮生物甲藻、硅藻的大量繁殖。②化学因素: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有机物等存在,影响着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生物形成和发展的基础。③环境因素: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业生产施用化肥,灌溉、冲刷出来的废水中含有氮和磷;通常工业废水中都含有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废水中也常含有大量有机物、营养盐和磷。这些废水未经处理源源不断流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使得大海中的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起来,所以环境污染造成的海洋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产生的根本原因。 3.赤潮的预防措施是:①建立完善的赤潮监管体系,及时发现赤潮,采取防范措施。 ②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富营养化。 赤潮的治理是:①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 ②机械方法:可通过机械设计把赤潮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把赤潮生物分离。 ③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围隔起来,避免扩散、污染其他海域。 六、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生物质能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燃料。生物质是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所有生物质都有一定的能量,而作为能源利用的主要是农林业的副产品及其加工残余物,也包括人畜粪便和有机废弃物。 生物能具备下列优点:①提供低硫燃料;②提供廉价能源(某些条件下);③将有机物转化成燃料可减少环境公害(例如,垃圾燃料);④与其他非传统性能源相比较,技术上的难题较少。 至于其缺点有:①植物仅能将极少量的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②单位土地面积的有机物能量偏低;③缺乏适合栽种植物的土地;④有机物的水分偏多(50%~95%)。 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其蕴藏量极大,仅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生产量就相当于目前人类消耗矿物能的20倍。生物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开发:①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农村新的能量,物质循环系统,使秸杆中的生物能以沼气的形式缓慢地释放出来,解决燃料问题;②建立建立以植物为能源的发电厂,变“能源植物”为“能源作物”,如“石油树”,绿玉树;③种植甘蔗,木薯,玉米,甜菜等,既有利于食品工业的发展,植物残渣又可以制造酒精以代替石油。 七、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以及其它未明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非典型肺炎主要由受感染者的飞沫近距离传播,接触受感染者的分泌物也会感染,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有比较强的传染力。致病病毒能在空气中存活4到5小时,手会成为它们的依附体,而手又经常接触眼、口、鼻等身体部位,这些粘膜组织的外壳蛋白会成为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相结合的受体,进而成为病毒入侵人体的通道。 目前,科学家已分离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为了搞清楚它的来源,科学家作了基因的分析比较,发现分离出的新型冠状病毒与已知的冠状病毒基因同源性达到64%。快速检测非典型肺炎的第一种方法为间接免疫荧光法,即把感染病毒的细菌固定在一个小玻片上,这个玻片上有病毒,然后把病人的血清滴在这个玻片上面,若血清中有跟这个病毒反应的抗体,它俩就可结合,然后加上另外一种带有荧光的试剂,在荧光显微镜下,玻片上会有荧光显现。 1.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与已知的冠状病毒基因间同源性的方法叫 法。 2.根据材料分析,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是通过 产生的全新品种。 3.快速检测非典型肺炎时,病毒与抗体之间的反应称 ;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时,玻片上有荧光显现,说明受检者为 。 4.根据这种冠状病毒造成的传染特点,你认为该如何预防,并写出预防的措施。 5.目前流行的非典型肺炎(SARS)引起世界的恐慌,中国疾病防治中心正和世界卫生组织积极配合,寻找病原体,近期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基本上将病原体锁定为衣原体(一种原核生物)或者冠状病毒,若病原体是衣原体,则其遗传物质是 ;如果是冠状病毒,则其遗传物质是 。 【参考答案】1.DNA分子杂交 2.基因突变 3.免疫反应 非典型肺炎感染者4.①SARS是一种传染病,应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②SARS病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切断空气传播途径是行之有效的,如病人和接触者戴口罩、保持空气流通、对空气进行消毒等 5.DNA DNA或RNA 九、苏丹红 “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的工业合成染色剂,在我国及多数国家都不属于食用色素。它一般用于溶解剂、机油、汽车蜡和鞋油等产品的染色,不能添加在食品中。此外,“ 苏丹红一号”还有苏丹红二号、三号和四号等三个化学衍生物。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苏丹红一号”会导致鼠类患癌,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作为第三类致癌物质,包括其化学衍生物苏丹红二号、三号和四号,它们对人体的影响还在进行测试,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它们能够使老鼠和兔子得癌症。2002年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造成人类肝脏细胞的DNA突变,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苏丹红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十、干细胞 干细胞是指尚未分化发育,能生成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一般地说细胞,它经培养可进行不定期分化并产生特化细胞。在多种组织和器官中都存在干细胞,如上皮组织、血液、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胰腺、肌肉等干细胞大致可分为胚胎干细胞、组织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在器官移植、组织修复及神经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有茂大的应用价值和重大的理论研究意义。 1.当由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元细胞的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接受刺激部位内部的电荷变化是( ) A.正电荷变成负电荷 B.负电荷变成正电荷 C.没变化 D.正、负电荷抵清,不带电荷 2.下列细胞中能称为干细胞的是 A.卵细胞 B.体细胞 C.卵裂期的细胞 D.肝细胞 3.由胚胎于细胞增殖分化成的胚胎小体中含有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在正常的胚胎发育中,皮肤是哪个胚层发育的 A.外胚层、中胚层 B.外胚层、内胚层 C.中胚层、内胚层 D.外胚层 【参考答案】1、B 2、C 3、D 十一、病毒 材料:最近,科学家已成功地将埃博拉病毒和天花病毒结合。埃博拉病毒的贵传物质是RNA,而天花病毒则是DNA,两者原是没法结合的。研究人员将埃博拉病毒中引起疾病的一部分TNA转化成DNA,然后与天花病毒的DNA结合。染上这种病毒的病症并不像天花一样有着皮肢表面的水泡,而是带有埃博拉病毒的出血特性,它既有埃博拉病毒的极高的致命性,又有天花的高传染力。 测试题 1.将埃博拉病毒RNA上的遗传信息转给DNA的过程叫______,这一过程必须有______酶参与。结合后的埃博拉病毒与天花病毒均能在宿主体内合成毒素,说明它们_________。 2.生物病毒和计算病毒都具有决速复制和传播的能力,生物病毒区别于计算机病毒被称为生物的根本原因是 A.以核酸和蛋白质作为复制和繁殖的物质基础 B.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 C.具有细胞结构 D.能进行新陈代谢 3.在下列生物中,既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又具有相同的代谢类型的一组生物是 A.细菌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 B.炭疽杆菌和菟丝子 C.人和人体蛔虫 D.乳酸菌和玉米 【参考答案】 1.逆传录,逆传录,合成蛋白质时菜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2.D。 3.B。 十二、非典型肺炎 (一)相关资料介绍 非典型肺炎是相对普通肺炎而言的。普通肺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而非典型肺炎泛指细菌以外的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肺炎。今年年初爆发的“非典”,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期待着科学家们找出致病的“元凶”,研制出治疗药物。 研究历程: ① 我国最早发现“非典”的广东首先提出“非典”病原体是一种衣原体 ② 3月18日德国通过电镜观察到副粘病毒 ③ 3月19日新加坡从病人呼吸道标本发现副粘病毒 ④ 3月22日香港发现冠状病毒颗粒 ⑤ 3月23-26日加拿大、香港等通过电镜和PCR方法检测到冠状病毒 ⑥ 12月中国招募使用“非典”疫苗志愿者 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是已知RNA病毒中分子直径最大的,长度为3万个碱基 (二)相关知识复习 有关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代谢方式,遗传方式等,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新陈代谢、繁殖方式、遗传和变异 (三)专题训练 1.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 ) A.746和764 B.760和760 C.762和762 D.4和4 2.下列哪对生物间的关系与人体和冠状病毒之间的关系相同( ) A.白蚁和其消化道内的鞭毛虫 B.大小两种草履虫 C.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D.噬菌体和细菌 3.专家们研究发现非典型肺炎恢复期的病人体内可产生IgM的抗体,这种物质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关系最密切( ) A.线粒体 B.溶酶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4.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侵染T淋巴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图中①表示病毒正侵染淋巴细胞。进入寄主 细胞的是病毒的 。 (2)遗传学上将过程②称为 。 (3)③和④的信息传递过程分别称为 。 (4)HIV有Ⅰ和Ⅱ两种类型,其中Ⅰ型又有7个亚型。 Ⅰ型的基因组中4个主要基因的变异率最高可达22%, 多达100种左右的HIV变异株是目前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难, 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HIV众多变异类型是 的结果,这种变异特点与一般生物的不同之处是 ,其原因是 。 (5)2003年12月1日是国际第16个 日。 (6)据最近研究认为,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病原体可能是 。它和HIV一样,遗传信息是按照 的规律进行的(可以用简图表达) 5.随着全国人民取得战胜“非典”的阶段性胜利,世界卫生组织逐步宣布解除对北京等地的旅游限制建议,并将北京等地从“非典”疫区名单中除名。我国的旅游市场逐步回暖,人们又开始进行旅游活动了。某旅游团乘车从西安出发到达西藏某地海拔4500米处,此时人们普遍出现呼吸急促、头晕眼花、浑身乏力等现象。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此时人体主要进行_______________呼吸,还有__________呼吸,它的产物是__________。 6.目前,我国广东省及香港等地区出现的非典型肺炎曾引起人们的极大恐慌,当时初步推测,其病原体可能是一种衣原体或病毒。衣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原核微生物,由于衣原体不能合成ATP,需由宿主细胞提供,以往认为衣原体是病毒,但其后发现衣原体与病毒有不同之处:①含DNA和RNA两种核酸;②有细胞壁;③有核糖体;④分裂生殖;⑤其生长可被部分抗生素抑制 (1) 衣原体曾经被划为病毒,是因为其生活方式是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衣原体属于原核微生物,其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 (3) 人们常使用的抗生素—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最初低产的菌种是通过_______等照射的方法产生_______________获得。 (4) 青霉菌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而高等植物的营养生殖可通过_______________等方式实现。 7. 非典型肺炎主要由受感染者的飞沫近距离传播,接触受感染者的分泌物也会受感染,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有比较强的传染力。致病病毒能在空气中存活4到5个小时,手会成为它们的依附体,而手又经常接触眼、口、鼻等身体部位,这些黏膜组织的外壳蛋白会成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相结合的受体,进而成为病毒进入人体的通道。 目前,科学家已分离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为了搞清楚它的来源,科学家作了基因的分析比较,发现分离出的新型冠状病毒与已知的冠状病毒基因同源性达到64%。快速检测非典型肺炎的第一种方法称为间接免疫荧光法,即把感染病毒的细胞固定在一个小玻片上,这个玻片上有病毒,然后把病人的血清滴在这个上面,若血清中有跟这个病毒反应的抗体,它俩就可以结合,然后加上另外一种带有荧光的试剂,在荧光显微镜下,玻片上会有荧光显现。 1、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与已知的冠状病毒基因间同源性的方法叫做( )法; 2、根据材料分析,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是通过( )产生的全新品种。 3、快速检测非典型肺炎时,病毒与抗体之间的反应称为( );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时,玻片上有荧光显现,说明( ); 【参考答案】 1.D 2、D 3.C 4、(1)RNA (2)逆转录 (3)转录和翻译 (4)基因突变 突变频率高和突变多方向 单链RNA结构不稳定 (5)世界艾滋病 (6)SARS冠状病毒 5.(1)海拔高,空气稀薄,缺少氧气 (2)有氧 无氧 乳酸 6.(1)寄生 衣原体不能合成ATP,由宿主细胞提供 (2)无成形的细胞核 (1) X射线,紫外线 基因突变 (4)孢子生殖 嫁接、扦插、组织培养 7. 1.DNA分子杂交法 2.基因突变 3.免疫反应 病人感染SARS病毒 十三、航天与空间技术 (一)相关资料介绍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大气层扩展到宇宙空间,宇宙空间成为人类的第四疆域。人类发展空间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太空资源。 中国自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之后,如今已屹立于世界卫星发射大国之林。 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实施永久性宇宙空间站计划。 1992年,俄罗斯正式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 1995年,美国的航天飞机成功地与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对接。多年来,科学家对利用太环境失重的显著特点,将多种生物随航天器带入太空,进行失重生物学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太空失重环境对生物生长的影响有一定的可逆性、太空失重环境影响生物的遗传性、失重环境会影响生物机体的形状和功能、太空失重环境使生物生长过程变化很大、失重与辐射的综合影响等。 1997年6月10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风云二号”A气象卫星。 2000年6月25曰,“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又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风云二号”B气象卫星成功发射上天,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与A星的“新老交替”。 1999年11月21日,我国第一艘飞船—“神舟”号搭载不少“乘客”安然归来,这标志着我国搭载飞船的试验顺利完成,为以后发射载人飞船打下良好的基础,据悉飞船搭载有纪念意义的国旗外,还搭载了不少植物种子,为我国农业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飞船搭载实验细胞电融合—太空中培育生物新品种,采用纯化的乙肝疫苗病毒表面抗原免疫的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进行动物细胞电融合;采用有液泡的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脱液泡的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进行植物细胞电融合。空际实验结果比地面实验结果细胞融合率提高了几倍到十几倍。空间分离纯化—太空中分离蛋白质分子,使一些高纯度的生物材料如氨基酸、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实验生物样品为细胞色素C和小牛血红蛋白。 2003年10月15日,我国发射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载人上天。 (二)相关知识复习 可结合①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向性运动,生长素的作用)、②动物的新陈代谢、③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新品种的培育)、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全能性)等章节知识进行复习 (三)训练 1.太空中生长的植物,根失去了向地生长,茎失去了背地生长的特性是因为 。地面生长的植物,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体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因而能够 周围的环境。 高空飞行中的生物力学:正加速度,即作用于人体的力是从头向脚的,其以“视觉发黑”为测量忍受指标,此时a=3g;负加速度,即作用于人体的力是由脚指向头部其以“视觉发红”为测量忍受指标,此时a=-3g;横向加速度,即作用于人体的力与身体前后左右面垂直,其以“呼吸困难”为测量忍受指标,此时a=15g。完成2-3题: 2.“视觉发黑”是由于 A 血压降低 B 视网膜充血 C 视网膜供血不足 D 视觉暂留 3.“视觉发红”是由于 A 有沙粒进入眼中 B 视网膜微血管充血 C 视网膜供血不足 D 血管收缩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上搭载水稻种子,返回后经地面种植,培育出的水稻穗多粒大。亩产达600kg,最高达750kg,蛋白质含量增加8%~20%,生长期平均缩短10天。 4.水稻产生这种变异的来源是 原因是 5.通常用的这种育种方式叫 。其优点是 6.飞船进入正常轨道运行以后,因受各种射线和激光照射,飞船上各种农作物及蔬菜种子可能发生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不变异 7.如果飞船内搭载有一条金鱼,金鱼被盛放在一有水和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当飞船进入轨道绕地球正常运行时,原来悬浮在水中的金鱼将 A 失去原来的平衡无目的的旋转 B 将漂浮在水面 C 将下沉到容器底部 D 仍能悬浮在水中任何位置 正常情况下,大气中含有约78%的N2,21%的O2,还含有少量的CO2、水蒸气以及稀有气体和杂质。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加,就会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据此完成第8题 8.在宇宙飞船和太空站上工作的宇航员,在密闭的工作舱内需要吸入氧气,呼出CO2,请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船内可以使用一种物质,它能吸收CO2,并产生氧气,该物质是__________,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指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9.山东克隆牛是从加拿大盖普威肉牛和荷施坦奶牛的耳朵上取下的纤维细胞,从中取出细胞核,用电击方法移入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杂交细胞”,在试管中培养成胚胎,然后母牛的子宫中发育成克隆牛,这种遗传属于______遗传,克隆牛的成功,证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仍具有______________性。 【参考答案】 1.失去重力 应激性 适应 2.C 3.B 4.基因突变 由于辐射、失重等原因使基因内的碱基排列项序改变 5.诱变育种 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的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能加快育种进程 6.B 7.A 8.(有氧呼吸反应式略) Na2O2 2Na2O2+2CO2=2Na2CO3+O2 增加绿色植物 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 9.细胞核 全能 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汇编03 1、ATP与线粒体、叶绿体 ATP(A-P~P~P)三磷酸腺苷 ATP ADP+Pi+能量 ATP→ADP+ Pi+能量 ADP→AMP +Pi+能量 AMP→A +Pi+能量 ATP→A+3 Pi+能量 ATP和密码子一样在生物界是同用的 ①能量贮存→②能量释放→③能量转移→④能量利用 ①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某些细菌化能合成作用 ②生物对物质的逐步氧化分解 ③形成ATP绿色植物 植物:1光能→电能→ATP(光反应)2、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38ATP C10Hl6O13N5P3 3 C6H12O6 2C2H5OH+2CO2+2ATP 4 C6H12O6 2C3H6O3+2ATP(极少数植物) 动物:1、C6H12O6+6O2+6H2 6CO2+12H2O+38ATP(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C6H12O6 2C3H6O3+2ATP (细胞质基质)3、CP+ADP ATP+C(动物肌肉) ④ATP水解释放的化学能供动植物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渗透能、光能、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 2、克隆 “克隆”一词是英文“ Clone ”的音译,而后者又是从希腊语“ klon ”衍生而来,原意是小树枝,引申意为无性繁殖。克隆时将分化的体细胞,通过激活使其具有继续分裂的能力(体细胞有丝分裂),利用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一个细胞含有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Dolly羊的培育:芬兰羊♀乳腺细胞核植入→苏格兰羊♀去核的卵细胞→植入另一只苏格兰羊♀子宫内→“Dolly”(♀,染色体=2N,性状主要类似芬兰羊)说明细胞核起主要作用 克隆技术的前景:克隆濒危物种,克隆器官,克隆优质动植物品种,给不育的夫妇带来福音。但也会在伦理方面提出挑战,遗传的隐私权,也可能会被不法之人加以利用。 3、细胞分裂与基因突变: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体细胞增生)、减数分裂(性细胞的产生)、无丝分裂(特殊情况下体细胞的增生),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后,有些细胞继续保持分裂的能力(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红骨髓细胞等),有些细胞暂不分裂(如肝细胞,在需要修复时恢复分裂能力),有些细胞不再分裂(如神经细胞、肌细胞、成熟后的血细胞)。生物体内的的各个细胞的遗传物质DNA是一样的,但为什么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差异很大,这主要是在基因的调控下,细胞分化的结果。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于物理因素(各种射线)、化学因素(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等因素作用下,基因在复制时出现差错,基因的碱基对出现增加、缺失及改变。因为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生物的遗传信息,因而导致生物的遗传性状的改变。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控制Hb的基因CTT→CAT,遗传密码GAA→GUA,氨基酸谷氨酸→缬氨酸,红血球正常的两面凹的园饼状→镰刀形,使红细胞容易发生溶血反应,运送氧气的能力较弱。 体细胞有丝分裂发生突变比较常见,不遗传给后代,如肿瘤及癌变,性细胞减数分裂发生突变会遗传给后代。 细胞癌变是指由于基因突变细胞无穷分裂,现在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化疗,利用射线的高能量杀死癌细胞,但同时也杀死大量的正常的体细胞。所以治疗癌症的根本方法是要修复癌基因,同时尽量减少恶劣环境的影响。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它丰富了生物的基因库,也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虽然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得到的有利性状不多,但是可以通过人工的定向选择得到人类理想的性状。 由于基因突变自然情况下频率非常低,人们常通过基因诱变,得到了许多优良性状。如在太空搭载试验,利用太空紫外线、各种宇宙射线,诱发基因突变。如我国搭载的西红柿种子,在广西种植得到的西红柿最大每个高达1.5Kg ,这是诱变育种得到的回报,还有搭载的动物,观察失重对动物的生长、繁殖的影响。 4、细胞、组织器官的培养: 利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一个细胞含有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通过染色体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使每一个子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保证了前后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培养时需要在培养基里加入一定矿质营养、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的一些激素。当发现某种优良性状,通过此方法可以较为稳定,如具有杂种优势的杂合体也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在低等生物、高等植物应用非常广泛。 5、无土栽培 植物从土壤吸收水分及矿质元素(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根据植物的需要在溶液中加入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营养,在没有土壤的溶液中栽培植物。 植物所需的16种元素:C、H、O、N、S、P、K、Ca、Mg、Fe、Cu、Zn、Mn、B、Mo、CI (1) 在栽培时要经常向溶液中通入氧气,促进栽培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以便提供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H+、HCO3-(交换吸附),ATP(主动运输). (2) 在培养液中加入的各种矿质元素的量,要根据不同种植物的遗传特性来决定,因为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其根本原因是细胞膜上运输不同离子的载体的数量不同,而载体蛋白是由不同植物的基因控制合成的。 (3) 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强,培养液中的水分会大量散失,培养液中的离子溶液浓度会加大,如果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将会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因此要注意向培养液中经常加水。 (4) 要根据所栽培的植物利用的部位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利用的是茎叶,应适当多加入N元素,如利用的是种子或果实应多加入P元素,如利用的是块茎、根等淀粉较高的应多加入K元素。 6、农作物的增产增收 光 叶绿体 农作物的增产最主要的是选种,遗传毕竟是主要的,即选取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抗病虫害强、生活周期短的优良品种,这些优良品种可以通过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诱变育种等措施得到。其次是对农作物生长期的管理,在保证水源(防旱防涝)、合理施肥的前提下,解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这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生理过程,科学种田。 光合作用(叶绿体、低等植物含光合色素)6CO2+12H2O* C6H12O6+6*O2+6H2O 酶 呼吸作用(细胞质基质、主要在线粒体)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这是我们所希望的,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此过程: ①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加强暗反应CO2的固定,这一点措施在大棚作物种植尤为重要) ②加强光照强度、延长光在时间(加强光反应,以产生更多的〔H〕和ATP,促进暗反应的CO2被还原,这一点措施在大棚作物是切实可行的) ③能进行光合作用时适当提高温度(提高光合作用酶的活性,特别是暗反应过程) ④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适当多施一些如N、P、Mg 等矿质元素,供蛋白质、ATP、叶绿素等物资合成。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的能量释放出来,这对于增产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尽量降低呼吸消耗,但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供植物体各项生理活动,在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呼吸作用,如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晚上降低温度,降低呼吸酶的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而达到增产。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葡萄糖,大部分产品以淀粉形式处存在有机物里,有些产品如豆类主要是蛋白质,则需要利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丙酮酸,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及氨基酸的缩合反应来实现。 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让作物具有极少数生物具有的固氮作用,即可增产,又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治:尽量不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形成绿色食品。 ① 利用天敌捕食关系来消灭害虫,但是要从生态系统整体考虑,否则破坏既有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这只能达到短期增产的效应。 ② 利用害虫是幼虫还是成虫产生危害采取相应对策,用适量的保幼激素或蜕皮激素。若幼虫产生危害,可以在田间喷施适量蜕皮激素,若是成虫产生危害,可以在田间喷施适量保幼激素。 ③ 利用性外激素诱捕害虫或干扰雌雄昆虫的正常交尾。在某地点存放性外激素,用诱捕器捕杀,或在田间大面积喷施,干扰雌雄昆虫的正常交尾。 ④ 利用许多昆虫趋光性的特点,用黑光灯捕杀。 ⑤ 从作物的品种加以解决,利用转基因技术、诱变育种等方法培育出抗病害强的新品种。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自然界的生物正是由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才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但光合作用的效率还是很低的,如果生物学家能够将光合作用每一个复杂过程弄清,不久的将来工厂生产农作物将不是天方夜谭。特别是面临世界人口急剧膨胀、沙漠化面积加大、可耕地面积减少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寻找新的途径迫在眉睫。如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抗盐性极强的新品种正在海南岛海域大面积推广,原指望入世后粮食挺进大陆市场的美国考察后大失所望。 7、基因工程 干扰素是人或动物细胞受到病原微生物的诱导刺激后产生的蛋白质,控制干扰素合成的基因定位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上。科学家们利用特殊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目的基因剪下,插到适当的载体上(质粒或病毒),再将这种重组体导人大肠杆菌或酵母菌,让大肠杆菌进行表达 ,进行培养后就可以获得大量与人细胞所产生的一样的干扰素。利用这种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干扰素,每千克微生物培养物可得到20~40 mg。价格可望下降到只有原来的 1/150。如右图所示: 干扰素复制 基因 RNA蛋白质(干扰素) 8、“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这项计划的目标是绘制四张图,每张图均涉及人类一个染色体组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4条,22常+X+Y),具体情况如下:两张图的染色体上都标明人类全部的大约10万基因的位置(其中一张图用遗传单位表示基因间的距离,另一张图用核苷酸数目表示基因间的距离);一张图显示染色体上全部DNA约30亿个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还有一张是基因转录图。参加这项计划的有美、英、日、法、德、加和中国(1%)的科学家。200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莱尔通过卫星传送,联合宣布:在经过10年的努力,并付出数百亿美元的代价后,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完成了,这是人类历上上“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天”。这个消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科学界、教育界、企业界、医疗卫生界的强烈反响。 HGP前景: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利于研究生物进化;有利于培育优良的高等动植物品种;有利于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但对遗传的隐私权等提出了挑战。 9、转基因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不断的采用新技术提高食品的产量和营养价值,增加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杂交育种技术曾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遗传修饰生物” 众多各国科学家和政府官员把遗传工程获得的新生物作为解决今后人类食品的主要手段之一。转基因技术获得的生物如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或转基因微生物,一般称为遗传修饰生物。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特殊方法转入目的生物,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当转入的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或基因组中后,与寄主生物的遗传物质一起向子代传递,并可以产生应有的生物学功能。转基因技术是在DNA重组和离体组织和细胞培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可以打破依靠传统育种方式只能利用亲缘关系相近物种间的有益基因来改造生物的局限,实现将任何生物来源的有益基因转入任何需要改造的生物,极大的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可能性 前景:从性状上来看,目前商品化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与抗除草剂、抗虫性有关。但从目前的研究趋势,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研究发展趋势来看,与品质相关的性状将会越来越重要,如改进油料作物脂肪的组成,增加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含量,改变农产品的淀粉质量和含量等。预计更长期的发展将是面对多基因控制的非生物胁迫,如抗旱、抗盐和耐酸性土壤等。 10、环境问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了2001年“6.5”世界环境日主题: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茫茫宇窗,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家园一一地球。然而,在地球上,人不是唯一的物种,还有许许多多的生灵。世间万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子民,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地球上各种生命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依存、制约等客观联系,而这种联系恰似一张巨大的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其它生物密切联系在一起,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物多样性。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家园一一地球,然而人类掠夺式开发与破坏,使我们可爱的家园承受巨大压力,世界人口急剧膨胀、沙漠化面积加大、森林和可耕地面积减少、战争从不间断、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及环境污染的加剧(核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水华与赤潮、生物的富集作用、沙尘暴、酸雨等) 全球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个圈层组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区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总和,是生活在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中的生物活动的地方,生物圈包括岩石圈的上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部,在此范围内,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体的分布。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它是生物界和水、大气和岩石三个圈层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是:能够得到足够的能量,以供应生命活动的需要,地球上生物圈的能量来源自太阳能;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液态水,所有的生物都含有大量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要有适宜生命生存和活动的温度条件;能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氧、氮、碳、钾、钠、钙、铁等。 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5.6这个数值来源于蒸馏水跟大气中的CO2达溶解平衡时的酸度。酸雨里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酸是硫酸和硝酸,通常以硫酸为主。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主要来自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煤、石油燃烧和通常金属冶炼中释放到大气里的SO2,通过气相或液相反应而生成硫酸。气相反应:2SO2+O22SO3 SO3+H2O==H2SO4 反应: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NO排放到大气后,大部分变成NO2,被水吸收成硝酸和亚硝酸。 2NO+O2==2NO2 2NO2+H2O==HNO3+HNO2 酸雨的危害。1.使河流、湖泊等地表水酸化,污染饮用水源,危害渔业生产(pH值小于8时鱼类就消失)。2.使土壤酸化,3.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4.影响人类健康,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当空气中含0.8mg/l硫酸雾时,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 一.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限制固定污染源和汽车污染源的排放量,加强排放控制地。 二.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 三.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 四.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五.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量。 臭氧 是由三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分子,在吸收紫外线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流层中一旦缺少臭氧,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就会毫无遮拦地照射到地面上。导致平流层中臭氧减少的原因何在?事实已经证明,正是工业生产的化学物质中的氯自由基,造成了臭氧的分解,从而在平流层中形成臭氧洞。这些氯自由基来源于化工产品如气溶胶、泡沫包装材料和冰箱制冷剂中的氟氯烃。适量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有益,可促进骨骼的钙化,预防佝偻病,紫外线还能提高肌体的抗菌能力。但过量照射紫外线会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造成细胞死亡;会使皮肤产生红斑、色素沉着、皮肤癌发病率增多;可伤害眼睛,引起眼急性角膜炎、白内障和失明。臭氧层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能阻挡高能量的紫外线辐射到地表,对地球的生物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臭氧层的存在对地球的生物至关重要 02 20;02+O→03 ;CI+O3→CIO+O2 ;CIO+O→CI+O2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主要作用: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洗尘埃、杀灭细菌、消除噪音、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重要的枢纽和核心作用,它是生态平衡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而目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从1980年至1995年间,失去1.8亿公顷的森林。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 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而二氧化碳的克星——森林却日益减少,这个反差,造成了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块荒山都绿起来。 口蹄疫是一种可感染猪、牛、羊等蹄类动物的接触性传染病。动物患病后,口、蹄处会出现水疱和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死亡。这种病传染性很强,可在短期内迅速蔓延。它通常不会直接传染给人,但食用受感染动物的肉后,对健康有潜在危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