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8课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练习
第8课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1.连接体模型
a.利用整体法、隔离法求解接触连接体问题
(1)(2018改编,6分)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有质量分别为m和的两木块,下方木块与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已知两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为使这两个木块组成的系统整体一起运动,弹簧的最大形变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对两木块整体有kx=a ,解得a=。隔离上面的木块进行分析,弹簧处于符合要求的最大形变量状态时,两木块之间的摩擦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a=,解得x=,故C项正确。
(2)(多选)(2017海南单科,5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物块P、Q和R,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用大小为F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P,记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与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k。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μ≠0,则k= B.若μ≠0 ,则k=
8
C.若μ=0,则k= D.若μ=0,则k=
答案:BD
解析:三个物块靠在一起,将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运动,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a=,所以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F1=3ma+3μmg=F,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F2=F-ma-μmg=F, 所以k===。因为上述过程与μ是否为零无关,故k=恒成立,故B项、D项均正确。
b.利用整体法、隔离法求解轻绳(杆)的连接体问题
(3)(多选)(2015全国Ⅱ,6分)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 C.15 D.18
答案:BC
解析:设P、Q西边有n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则F=nma。设P、Q东边有k节车厢,则F=km·a。解得3n=2k,由此式可知n只能取偶数。当n=2时,k=3,总节数为N=5;当n=4时,k=6,总节数为N=10;当n=6时,k=9,总节数为N=15;当n=8时,k=12,总节数为N=20。故B项、C项均正确。
(4)(经典题,6分)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C两物体,A叠放在C上,A、B、C的质量分别为m、2m、3m,物体B、C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现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B,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 )
A.此过程中物体C受重力等五个力作用
B.当F逐渐增大到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当F逐渐增大到1.5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D.若水平面光滑,则绳刚要断时,A、C间的摩擦力为
答案:C
解析:物体A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可知C受重力、A对C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绳子的拉力、A对C的摩擦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六个力的作用,故A项错误。对整体分析,整体的加速度a==-μg。对A、C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8
T1-μ·4mg=4ma,解得FT1=F,当F=1.5FT时,FT1=FT,轻绳刚好被拉断,故B项错误,C项正确。水平面光滑,绳刚要断时,对A、C整体分析,加速度a=,隔离A单独分析,A受到的摩擦力Ff=ma=,故D项错误。
c.利用整体法、隔离法求解弹簧连接体问题
(5)(2017贵州模拟,6分)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由轻质弹簧相连。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如图所示,则( )
A.x1一定等于x2 B.x1一定大于x2
C.若m1>m2,则x1>x2 D.若m1
m/s时,物块一直匀加速到B点并以 m/s的速度离开B点
c.当5 m/s<v传<7 m/s时,物块匀减速至等于传送带的速度后,匀速运动至B点离开,则有vB=v传
d.当7 m/s<v传< m/s时,物块匀加速至等于传送带的速度后,匀速运动至B点离开,则有vB=v传,所以物块离开B点的速度与传送带转动速度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8分,三段图线,第一段2分,二、三段每段3分)
b.分阶段分析倾斜传送带问题
(7)(2017河南模拟,14分)如图所示,一倾斜的传送带,上、下两端相距L=5 m,倾角α=37°,将一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下端,让其由静止从传送带底端向上运动,物块运动到上端需要的时间为t=5 s,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速度大小为2 m/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①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②若将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速度大小不变,再将另一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的上端,让其由静止从传送带上端向下运动,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该物块从传送带上端运动到下端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8
答案:①0.8(7分) ② s(7分)
解析:①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到上端,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则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过程中,设加速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则有
x1=vt1(1分)
L-x1=vt2(1分)
t1+t2=t(1分)
解得t1=5 s,t2=0(1分)
说明物块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到传送带上端时,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则物块的加速度
a1==0.4 m/s2(1分)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在平行传送带方向上,受到向上的滑动摩擦力和向下的重力的分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1mgcos 37°-mgsin 37°=ma1(1分)
解得 μ1=0.8(1分)
②物块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2,则有
μ2m′gcos 37°+m′gsin 37°=m′a2(1分)
解得a2=10 m/s2(1分)
则物块达到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t3==0.2 s(1分)
运动的位移 x3=vt3=0.2 m
由于m′gsin 37°>μ2m′gcos 37°,所以物块速度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仍向下做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37°-μ2m′gcos 37°=m′a3(1分)
解得a3=2 m/s2
根据位移关系可得L-x3=vt4+a3t(1分)
解得t4= s(1分)
所以运动的总时间为t3+t4= s(1分)
3.滑块—木板模型
a.利用隔离法求解水平方向的滑块—木板模型
(8)(2017全国Ⅲ,20分)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 kg和m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①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②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8
答案:①1m/s (9分) ②1.9 m(11分)
解析:①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为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A和a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
f1=μ1mAg(1分)
f2=μ1mBg(1分)
f3=μ2(mA+mB+m)g(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AaA (1分)
f2=mBaB (1分)
f2-f1-f3=ma1(1分)
设在t1时刻,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设大小为v1。由运动学公式有
v1=v0-aBt1(1分)
v1=a1t1 (1分)
联立以上各式,代入已知数据得
v1=1 m/s(1分)
②在t1时间间隔内,B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B=v0t1-aBt (1分)
设在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对于B与木板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1+f3=(mB+m)a2(2分)
由于aA=aB, 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的速度大小也为v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2。设A的速度大小从v1变到v2所用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 v2=v1-a2t2(1分)
对A有v2=-v1+aAt2(1分)
在t2时间间隔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1=v1t2-a2t(1分)
在(t1+t2)时间间隔内,A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A=v0(t1+t2)-aA(t1+t2)2(2分)
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和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s0=sA+s1+sB(2分)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s0=1.9 m(1分)
b.利用隔离法求解斜面上的滑块—木板模型
(9)(2015全国Ⅱ,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θ=37°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8
减小为,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
2 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 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①在0~2 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
②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
答案:①3 m/s2 1 m/s2(8分) ②4 s(12分)
解析:①在0~2 s时间内,A和B的受力如图(a)、图(b)所示,其中f1、N1是A与B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 f2、N2是B与C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
图(a) 图(b)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
f1=μ1N1(1分)
N1=mgcos θ(1分)
f2=μ2N2(1分)
N2=N1+mgcos θ(1分)
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f1=ma1(1分)
mgsin θ-f2+f1=ma2(1分)
联立并代入题给条件得
a1=3 m/s2,a2=1 m/s2(2分)
②在t1=2 s时,设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
v1=a1t1=6 m/s(1分)
v2=a2t1=2 m/s(1分)
t>t1时,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此时A与B之间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
a1′=6 m/s2(1分)
a2′=-2 m/s2(1分)
即B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2,B的速度减为零,则有
v2+a2′t2=0(1分)
解得t2=1 s(1分)
在t1+t2时间内,A相对于B运动的距离为
s=-=12 m<27 m(2分)
此后B静止不动,A继续在B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t3后A离开B,则有
8
l-s=(v1+a1′t2)t3+a1′t(2分)
解得t3=1 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1分)
设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为t总,有
t总=t1+t2+t3=4 s(1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