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真题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真题训练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 ‎ 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语句;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其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等。‎ 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 ‎ 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 ‎【考点透视】‎ 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 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中考真题】‎ ‎(山东潍坊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解析]朗读文言文时,主谓之间应该有适当停顿。在这个句子中,“落笔”是主语,“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两者之间应该停顿。‎ ‎[参考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 ‎ 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 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中考真题】‎ ‎(浙江义乌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谋之                         b. 长跪而谢之曰 c. 辍耕之垄上                         d. 小大之狱 ‎[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a项中的“之”是代词,指“齐师伐我”这件事;b项中的“之”是代词。指唐雎:c项中的“之”作动词,可译为“到,往”;d项中的“之”作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参考答案]d ‎ ‎ 考点三: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 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解题指津】‎ 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中考真题】‎ ‎(贵州黔东南卷)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 ‎(2)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 ‎(3)几欲先走________‎ ‎[解析]“间”在这里作动词,可理解为“夹杂”;“名”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说出”;“走”是古今异义词,古代汉语中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跑”。‎ ‎【参考答案】(1)夹杂  (2)说出  (3)跑 ‎ ‎ 考点四:文言文句子翻译 ‎【考点透视】‎ 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 ‎【解题指津】‎ 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般有:(1)保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2)补充,即补充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等。(3)省略,即省略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4)替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汉语。(5)调整,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用语习惯。‎ ‎【中考真题】‎ ‎(山西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讽”在这里是“用委婉的语言劝告”的意思;“孰与”是一个固定句式,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更……”。‎ ‎[参考答案](1)邹忌委婉地劝说齐王,齐王接受了规劝。  (2)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 ‎ ‎ 考点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透视】‎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能够答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文中某个论点的依据,以及某个事件或人物的特征,并由此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要在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含义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而明确主旨。‎ ‎【解题指津】‎ 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全文的大意有个了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回答(可联系原文中的有关词句)。‎ ‎【中考真题】‎ ‎(河北卷)阅读《与朱元思书》第2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水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急。依据题干中“两个特点”的提示,不难概括出答案。‎ ‎[参考答案]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 ‎ ‎ 考点六: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 ‎【考点透视】‎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历年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 ‎【解题指津】‎ 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在分析时,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此外,还应注意辨析作者表明观点或态度的形式,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和体会,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中考真题】‎ ‎(浙江湖州卷)阅读《爱莲说》一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莲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通过文中对莲的描写的句子,分析莲具有哪些品质,莲的品质就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品质。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看出莲具有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等品质。这些品质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品质。‎ ‎[参考答案]示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 ‎ ‎ 考点七: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 ‎【考点透视】‎ 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查的是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感受。主要考查方式有: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解题指津】‎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中考真题】‎ ‎(浙江金华卷)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这道题需注意两点:一是正确理解寓言的寓意;二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即寓言的寓意对你的生活所起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答案]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法: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选自《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 【乙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 ①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 小孺子:年轻人。③ 三旦:三天。④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 务:一心,一定。‎ ‎1、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 分)‎ ‎ ‎ ‎2、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干士 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 分)‎ ‎(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5.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二、【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乙】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②夔:kuí,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④跂:踮起脚尖。⑤曳:拖,牵引。⑥‎ 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⑦走范蠡:逼走范蠡。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1.解释下列短语。(6分)‎ ‎(1)外见: (2)通其意: (3)介鳞之属: (4)延颈而笑: ‎ ‎(5)臣尝之东海矣 (6)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 ‎ ‎2、翻译句子(4)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3.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4分) ‎ 三、.【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⑵盖竹柏影也。 ‎ ‎⑶止午、未、申三时。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美妙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录 毕 走 送 之 不 敢 稍 逾 约。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弗之怠 弗: ‎ ‎(3)宋濂尝与客饮 尝: (4)间问群臣臧否 臧: ‎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 诚然,卿不朕欺。 ‎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五、【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今谓人曰 (4)何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 ‎ ‎3.【甲】文运用( )(填论证方法)来阐明观点,具体用舍鱼而取熊掌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 ,其次论证了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32.【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六、【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仆闻之 (4)官大者,主恶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 可以免于患乎?‎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 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七、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注释:①奚:疑问代词,何。‎ ‎1、用/线断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或异二者之为: 微斯人:‎ 必先富民 : 民贫则危乡轻家。 ‎ ‎3、下列文言句式与“奚以知其然也”不同的一句是( )‎ A宋何罪之有?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吾谁与归? D何陋之有?‎ ‎4、翻译下列句子。‎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5、【甲】文中表明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乙】文从 和 两方面论述“ ”。‎ ‎6、【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点是什么? ‎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5题。(17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1. 下列句子中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亲旧/知其/如此      B.咨/臣以当/世之事    ‎ C.今齐/地方/千里        D.前人/之/述备矣 2.乙文提到令“臣”感激的两件往事是________和________(用四字词语概括),并在乙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所表达的志趣相同的句子。(2分)。 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2)遂许先帝以驱驰。‎ ‎5.“不求甚解”现在多指学习不透彻,工作不深入。而五柳先生为什么“好读书,不求甚解”?(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