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4课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 4 课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在使用放大镜的过程中,学生都希望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更多倍数,以便把 物体看得更清楚。这也是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的想法和一直努力追求的日标。 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直到 17 世纪,人们发现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 可以提高放大倍数,从而发明了显微镜,人们的这个目标才得以实现。 本课指导学生经历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用两个放大镜自制一个显微镜, 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 【学生分析】 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 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已经 有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 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本课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 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 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了解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科学探究目标: 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科学态度态度: 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学习列文虎克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 / 4 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 究的发展; 【教学重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 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 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 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 显微镜的历史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 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 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 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 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 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 / 4 (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 3 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 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 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 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 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 25 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 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 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 筒,参考第 10 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 的纸筒每组 1-2 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 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 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4、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 希望 ——放大镜 看 ——(两个凸透镜组合) 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 / 4 ——光学显微镜 更 ——电子显微镜 多 ——扫描隧道显微镜 …… ——…… 【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