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圆柱的体积-人教版 (1)
《圆柱体积与表面积之间的探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积与表面积之间的探究》。 教材分析 《圆柱体积与表面积之间的探究》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表面 积和体积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积公式推导中表面积与体 积间的关系,让学生比较深入并综合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 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 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为 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有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 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积与表内面积之间的 关系。 2.知道并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 际问题。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过程中,体验、感悟数学规律 的来龙去脉,知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中表面积与体积间的关系。发展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并渗透辩证法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进一步探究圆柱体积公式推导中表面积与体积间的关 系。 教学难点: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圆柱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回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请学生起来回答并给予评价) 二、探索体验 1、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幻灯片演示及讲解来回忆圆柱体积的推 导过程。 提出问题:1、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比较什么变 了?什么没变? (预设:学生会回答出形状变了,体积没变) 借机再提出问题:2、那表面积变了没有? (预设 1:没变,预设 2:变了) 3、若变了,是怎样变化的? 出示探究一:把一个高是 10 厘米的圆柱按下图所示切开,拼成近似 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 60 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多少立方厘米?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学生上黑板展示并结合板书自己给大家讲解。(给予评价鼓励) (4)找学生补充后,教师再结合图形引导讲解,帮助学困生进一步 理解。 出示探究二:一个高为 10 厘米的圆柱,从顶部削去一个高为 4 厘米 的圆柱后,表面积减少了 50.24 平方厘米,求原来圆 柱的体积? (1)该题目比较难,让学生借助教具模型进行小组讨论探究。 (2)小组找代表汇报,并说明每一步的思路,教师帮忙写板书。 (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3)让学生借助教具模型进行讲解,再次让学生理清思路。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三、拓展提高 一个高为 10 厘米的圆柱,从顶部削去一个高为 4 厘米的圆柱后, 表面积减少了 50.24 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的体积?求原来圆柱的 表面积?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课下收集有关圆柱体积和表面积之间关系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与表面积间的探究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 + 2 个底面积 圆柱体积 =底面积×高 教学反思: 一、摆脱情境困扰,圆柱体积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的教学在人 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上是没有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我在课 本当中深挖出来的内容,因此它是圆柱体相关知识的重头戏。教学这 节课时,我首先搜集了网上的大量课例,想寻找一些灵感来装饰这节 课的开头——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新颖又能够为整节课的教学服务 呢?想了好几套方案最后还是采用复习导入法。先让学生回忆圆柱体 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比较什么变 了?什么没变?借机再提出问题:那表面积变了没有?这样有助于学 生猜想,过度自然、流畅,便于学生的思维走向正确方向,这时的引 导才是行之有效的。 二、 建立切拼表象,渗透极限思想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时,由于 条件的限制,没有更多的学具提供给学生,只一个教具。为了让学生 充分体会,我结合多媒体演示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在圆柱体积公式 推导过程中体积与表面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基本没有亲身参与操作, 非常遗憾。但我使用了课件-----把前后两个图形进行了对比.学生虽然 没有亲身经历,但也一目了然。 三、在探究二及拓展提高环节中,我努力做到面面俱到,逐层 深入,由易到难,借助教具模型让学生去理解、去表达,使学生真正 理解圆柱体积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