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4.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古诗的理解,表达出诗的意境。‎ 一、解题导入:‎ ‎1、同学们,这出自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苏轼的诗词,总是那么宽慰人心,令人豁达开朗。今天我们再次走近苏轼,学习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2、这首诗的题目很长,要读好它不容易,想一想怎么读,才能读出节奏和韵味呢?自己先试试。(指读,评价:你真会读,这么长的诗题你能读得这样节奏分明)‎ ‎3、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些什么?‎ 了解1:写诗的时间:六月二十七日;‎ 了解2:写诗的地点:望湖楼 (教师相机介绍:望湖楼,顾名思义是看得见湖的楼,这里的湖就是西湖,这座楼就在风景秀丽的西湖边上,也叫看经楼。)‎ 了解3:是喝醉了酒写的。(教师相机介绍:苏轼喝了酒,微微有点醉,其实没有真正的醉。“书”在这里是个动词,是“写”的意思)‎ ‎4、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指名说一说)(板书:酒醉)‎ ‎5、理解了诗题,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题目,注意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苏轼仅仅是因为喝酒而醉吗?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小诗,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把字音都读准了,如果能读出节奏就更好了。(出示诗)‎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一人读)‎ 5‎ 出示节奏划分,再读 ‎3这里有一个生字,读“遮”,(教师板书)什么意思?(遮住)那么诗中的“未遮山”又是什么意思呢?(没有遮住山)‎ 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三、理解诗意:‎ ‎1、读了这几遍诗,你发现了吗?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呢?它们又有哪些特点?让我们再次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圈出相关的景物,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2、谁来告诉大家,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云 雨 风 水 山 船 地 楼)。作者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景佳句,我们重点来分析,研究、体会具体描写的几个景物。 ‎ ‎3、这些景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来读读第一、二行,看看云和雨的特点。‎ 谁来读读这两行?(指名读) ‎ 云:云有什么特点?(像打翻的墨汁)打翻的墨汁在桌子上或地上几乎是静止的,如果把打翻换成另一个词,这黑云就可能在空中(做动作“翻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谁再来用翻腾把黑云描述一下?(黑云就像墨汁在空中翻腾一样)你看,这样一说,黑云就动起来了。‎ 这样乌云滚滚,预示着什么?(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雨:‎ 果不其然,你看,白雨跳珠乱入船!读读这一行,你从哪里感受到雨有什么特点?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 大:从哪些字词感受到雨很大?(白雨,就是白茫茫的一片,很大;跳珠:雨落在湖中的船上,就像跳动的珍珠,多大呀!)‎ 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雨大吗?(滂沱大雨、倾盆大雨、飘泼大雨、暴风骤雨等)‎ 急:雨除了大,还有什么特点,听老师读这两行,你们细细品位。(师读一二两行)听出来了吗?(来得很快)从哪里看出来得很快?(未遮山:乌云还还没有遮住山的时候,它就已经下起来了,来得真快呀!)‎ 5‎ 指名读: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这一切苏轼只用了14个字,就把它表现得淋漓尽致,自己读读这两行,读出他们的特点。(自己读,评读: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真是让人始料未及!)‎ 齐读:在苏轼的笔下,黑云,是像打翻了的墨水;白雨,像跳动的珍珠,多么有趣而又形象的比喻,我们一起来读这两行。(齐读)‎ 当我们还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时,这调皮的雨似乎有意躲着人们,转眼间就不见了。‎ 诗的后两行风和水,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自己先读一读 风:这是什么样的风?(大、猛)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卷地风:卷地而来的风;)‎ 想像这样的风吹过,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说话:大树、小草等)‎ 以前我们学到一句诗: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杨柳风是怎样的风?(学生交流:微微的,柔柔的,吹在脸上很舒服)‎ 春天,微风拂面,多么舒服啊!可是,现在是六月二十七日,是夏天,这风席卷着大地而来。不同季节的风一样吗?(不一样)‎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风很大?(忽吹散)‎ 忽在这里表示什么?(时间很短)风把什么吹散了?(黑云和大雨)‎ 在短短的时间内,风就把这么黑的云,这么大的雨吹散了,那需要多大的威力呀!谁来读读这一行,读出这种感觉?(指读,评读1: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风真好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评读2: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这风果然是威力无比!)‎ ‎ 水:这场大雨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想看看大雨过后的西湖吗?(出示图)你看,这就是雨过后的西湖,此时的水(出示填空:水就像天一样————(辽阔,湛蓝),这就是——望湖楼下水如天,看到这样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愉快、陶醉)把你的这份愉快和陶醉送进去读。再齐读。‎ ‎4:读到这里,你觉得苏轼仅仅醉在酒里吗?他更醉在哪里?(交流板书:景里)是的,他被大自然这神奇的变化而陶醉了让我们也来当一回苏轼,,苏轼带着一份醉意,更带着一份陶醉,吟诵这首诗。(学生齐读,教师评价:虽然你们没有喝酒,但是老师觉得你们也醉了,也被这大自然神奇的变化陶醉了。)‎ 5‎ 四、感悟诗情 ‎1、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出示补充资料: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与王安石同朝为官,当时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推行新法,面对变法,苏轼认为不应该“求之过急”,他上书给皇帝,提出自己的见解,结果被改革派认为是“拦路虎”,倍受排挤和打击,处境艰难,因此,自以为有治国安邦之才的苏轼请求外调,来到杭州。‎ 用你的心,静静地去体会,你能体会到苏轼此时的心情吗?(沉重,难受,无奈的、灰暗等)‎ 此时,苏轼的心,就像蒙上了一层黑云,就像下了一场大雨,所以说,这诗中的黑云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黑云”,也是苏轼心中的“乌云”;诗中的“白雨”也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白雨”,它也是降落在苏轼心头的滂沱大雨。‎ 看到这大自然的风风雨雨,苏轼不免想起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坎坎坷坷,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吟诵(学生齐读)再读,读出苏轼此时心情的无奈和沉重。(学生再次齐读) ‎ 那么,苏轼有没有因此消沉和退缩吗?(没有)你怎么知道?(学生交流:因为他看到“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看到这一切,苏轼会怎么想?(不管云有多黑,雨有多大,都是“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虽然我现在遭到排挤和打击,但是这一切终究也会过去,我一定会遇到云开雾散的时候)‎ 在苏轼的心中,永远是“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你觉得在这首诗的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苏轼呢?(豁达、乐观、坚强等)‎ 是啊,出示:苏轼的胸怀,就像天一样——(宽广,湛蓝,辽阔)‎ 能把苏轼的这种豁达开朗融进这两行诗的朗读里吗?(指读,齐读)‎ 面对困难,苏轼表现出的是那份水如天般的豁达,其实,此时的苏轼还醉在这份心胸的豁达开朗里,他的情醉了(板书:情醉) 带着你的情,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苏轼,齐读全诗。‎ 当苏轼十五年后再一次来杭州,他甚至还这样深情地写道:出示: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让我们记住诗人的名字,让我们铭记诗人的这份豁达的情怀。再一次吟诵他那不朽的诗篇,能背的把他背出来。‎ 5‎ 五、拓展延伸 ‎1、其实在六月二十七日这天,苏轼在望湖楼一连写了五首诗,我们再来读读其中的一首,出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其二)宋 苏轼 ‎ 放生鱼鳖逐人来,‎ ‎ 无主荷花到处开。 ‎ ‎ 水枕能令山俯仰,‎ ‎ 风船解与月徘徊。‎ 读一读,你觉得这首诗和我们书上的那首诗又有什么不同呢?‎ ‎2、交流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一个是白天,一个是夜晚;心情不同:一个是从郁闷伤心到豁然开朗,一个是自由自在、无比惬意)‎ ‎3、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心境下,作者笔下的景物也是不相同的。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就要结合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去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那么,你一定会更好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中的情感。‎ ‎4、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但是他始终豁达乐观,从他的很多诗词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课后同学们不妨再找些他的诗词来读读。‎ 板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苏轼)‎ 黑云 白雨 卷地风 水如天 酒醉 景醉 情醉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