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二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含答案) (1)
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宋史·列传》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xuán yá dù kǒu zhènɡ cè wài bīn shù zhǎn diǎn lǐ dàn shēnɡ zhān yǎnɡ diàn niǔ qí bīnɡ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磅礴(pánɡ bànɡ) 岷山(mín mínɡ) 沉着(zhe zhuó) 璀璨(chàn càn) 千钧一发(qūn jūn) 倚着(yǐ qí)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 ) 2.《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故事的主人公是马宝玉和葛振林。( ) 3.《灯光》主要讲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这件事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的对往事的回忆。( ) 4. 演讲,又称讲演、演说,是指对听众讲述有关某一事物的知识或对某一问题阐述见解的口语交际形式。( ) 5.《菩萨蛮·大柏地》是毛泽东写的有关红军长征内容的一首诗。( ) 五、填空题。(30分) 1.照样子,写词语。(9分) (1)例:整整齐齐(AABB式词语) 、 、 . (2)例:惊天动地(含有反义词的词语) 、 、 . (3)例:斩钉截铁(描写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的四字词语) 、 、 . 2.选词填空。(8分) 渐渐 慢慢 徐徐 (1)太阳出来了,晨雾( )地散去。 (2)我扶着老奶奶,( )地走过人行横道线。 (3)清风( )吹来,我闻到了一股茉莉的清香。 宣告 宣布 宣传 宣读 宣讲 (4)毛主席庄严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5)毛主席在群众—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6)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欢呼起来。 (7)我们要向低年级同学( )学校里的好人好事。 (8)经过( )宣传发动,各班学雷锋小组都成立了。 3. 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七律·长征》生动地概述了 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 和 精神。 (2)《开国大典》主要写了 、 、 、 等几个场面。 (3)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诗人,有甘愿为国家“ ”的诸葛亮,有为了祖国“ ”的曹植,还有“ ”的叶挺。 4.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3分) . . 六、阅读理解。(25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文段选自__ __。(1分) 2、从下面各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括号里。(3分) (1)肃静 寂静 安静; (2)宣告 宣布 宣读; (3)热情 热烈 热心 3、这三个自然段按 顺序,写了 和 两个程序。(3分) 4、“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 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5、文中画线部分,表达了什么?(2分) . 6、“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2分) . (二)课外阅读。(12分) 没有双手的巴尔扎克像 不少人都知道“断臂维纳斯”的雕像举世闻名,可是否知道在法国巴黎的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尊世界艺术珍品——失去双手的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雕像。说起这尊雕像的来历,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逝世后,法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他,请当时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塑一座巴尔扎克像。罗丹接受这个任务后,为塑这座像伤透了脑筋。因为巴尔扎克其貌不扬,身材又矮又胖,头大肚圆,这样的形象如何塑造呢?罗丹经过反复的思考,决定不掩盖巴尔扎克身体的弱点,而着重表现这位伟大作家的精神美,把刻画重点放在巴尔扎克的脸部。 罗丹为了雕刻这座像,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原定一年半完成,结果整整地花了七年的时间。巴尔扎克的雕像诞生了。只见他身披宽袖长袍,双手叠合在胸前,昂着颗硕大的脑袋,额纹紧皱,两眼注视着前方,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思考,好像在构思一部作,酝酿一个细节,述说一个生活的哲理…… 雕塑完工后,罗丹叫他的几个学生来欣赏。几个学生一踏进工作室,立刻惊叹了。一个学生说:“上帝啊,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如此完美、如此生动的双手!”另一个学生说:“是啊,这双手简直像活的一样,无与伦比啊!”罗丹听着听着,眉头皱起来了。突然,他顺手操起一把斧子,“咔嚓”砍掉了雕像的两只手。看着学生惊讶的目光,罗丹解释说:“我要着重表现的是巴尔扎克的脸部,但是,你们一进门,就被这双手吸引住了,说明这双手比他的脸部更突出。只有砍去这双手,才能突出巴尔扎克的脸部!” 可腊,罗丹的想法和行为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大家纷纷指责他,法国作家协会也不要这座塑像了。然而,罗丹却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他坚信,有一天,人们会认识这座塑像的价值的。果然,罗丹逝世后,人们重新发现并认识了这座塑像,把它敬放到巴黎艺术馆。每当后世的人们站在雕像前瞻仰着巴尔扎克的风采时,无不为罗丹的独具匠心由衷敬佩。 1.本文说的是“没有双手的巴尔扎克像”,为什么文章开头要写“断臂维纳斯”? (2分) . . 2.罗丹接受塑造巴尔扎克像后,为什么伤透了脑筋?(2分) . . 3.罗丹为巴尔扎克塑造的雕塑像是怎样的?(3分) . . 4.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的双手砍去?(3分) . . 5.在文中画出一个双重否定句,并将它改为反问句。(2分) . . 七、习作展示。(25分) 难忘的升旗仪式、学校运动会、“六一”庆祝活动……生活中,有许多难忘的场面,请你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场面来写,注意在写场面时,要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2020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xuán yá dù kǒu zhènɡ cè wài bīn shù zhǎn 悬崖 渡口 政策 外宾 数盏 diǎn lǐ dàn shēnɡ zhān yǎnɡ diàn niǔ qí bīnɡ 典礼 诞生 瞻仰 电钮 骑兵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磅礴(pánɡ √bànɡ) 岷山(mín√ mínɡ) 沉着(zhe zhuó√) 璀璨(chàn càn√) 千钧一发(qūn jūn√)倚着(yǐ√ qí)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 2. 《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故事的主人公是马宝玉和葛振林。(×) 3.《灯光》主要讲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这件事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的对往事的回忆。(√) 4. 演讲,又称讲演、演说,是指对听众讲述有关某一事物的知识或对某一问题阐述见解的口语交际形式。(√) 5.《菩萨蛮·大柏地》是毛泽东写的有关红军长征内容的一首诗。(×) 五、填空题。(30分) 1.照样子,写词语。(9分) (1)例:整整齐齐(AABB式词语) 高高兴兴 、平平安安 、团团圆圆 (2)例:惊天动地(含有反义词的词语) 横七竖八 、转危为安 、大同小异 (3)例:斩钉截铁(描写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的四字词语) 干脆利落 、刚毅果决 、当机立断 2.选词填空。(8分) 渐渐 慢慢 徐徐 (1)太阳出来了,晨雾(渐渐)地散去。 (2)我扶着老奶奶,(慢慢)地走过人行横道线。 (3)清风(徐徐)吹来,我闻到了一股茉莉的清香。 宣告 宣布 宣传 宣读 宣讲 (4)毛主席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5)毛主席在群众—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6)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欢呼起来。 (7)我们要向低年级同学(宣讲)学校里的好人好事。 (8)经过(宣传)宣传发动,各班学雷锋小组都成立了。 3. 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七律·长征》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开国大典》主要写了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几个场面。 (3)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诗人,有甘愿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为了祖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曹植,还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叶挺。 4.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3分) 这个句子中“是那么”出现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节奏鲜明、层次清楚、语势得到增强,突出了草原的可爱之处,使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淋漓。 六、阅读理解。(25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文段选自__《开国大典》__。(1分) 2、从下面各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括号里。(3分) (1)肃静 寂静 安静; (2)宣告 宣布 宣读; (3)热情 热烈 热心 3、这三个自然段按 时间 顺序,写了 奏国歌 和 宣读公告 两个程序。(3分) 4、“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A )。(2分) 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5、文中画线部分,表达了什么?(2分) 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以及热爱领袖的心情。 6、“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2分) 中国人民不再受剥削受压迫,翻身当家做主人了。 (二)课外阅读。(12分) 没有双手的巴尔扎克像 不少人都知道“断臂维纳斯” 的雕像举世闻名,可是否知道在法国巴黎的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尊世界艺术珍品——失去双手的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雕像。说起这尊雕像的来历,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逝世后,法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他,请当时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塑一座巴尔扎克像。罗丹接受这个任务后,为塑这座像伤透了脑筋。因为巴尔扎克其貌不扬,身材又矮又胖,头大肚圆,这样的形象如何塑造呢?罗丹经过反复的思考,决定不掩盖巴尔扎克身体的弱点,而着重表现这位伟大作家的精神美,把刻画重点放在巴尔扎克的脸部。 罗丹为了雕刻这座像,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原定一年半完成,结果整整地花了七年的时间。巴尔扎克的雕像诞生了。只见他身披宽袖长袍,双手叠合在胸前,昂着颗硕大的脑袋,额纹紧皱,两眼注视着前方,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思考,好像在构思一部作,酝酿一个细节,述说一个生活的哲理…… 雕塑完工后,罗丹叫他的几个学生来欣赏。几个学生一踏进工作室,立刻惊叹了。一个学生说:“上帝啊,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如此完美、如此生动的双手!”另一个学生说:“是啊,这双手简直像活的一样,无与伦比啊!”罗丹听着听着,眉头皱起来了。突然,他顺手操起一把斧子,“咔嚓”砍掉了雕像的两只手。看着学生惊讶的目光,罗丹解释说:“我要着重表现的是巴尔扎克的脸部,但是,你们一进门,就被这双手吸引住了,说明这双手比他的脸部更突出。只有砍去这双手,才能突出巴尔扎克的脸部!” 可腊,罗丹的想法和行为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大家纷纷指责他,法国作家协会也不要这座塑像了。然而,罗丹却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他坚信,有一天,人们会认识这座塑像的价值的。果然,罗丹逝世后,人们重新发现并认识了这座塑像,把它敬放到巴黎艺术馆。每当后世的人们站在雕像前瞻仰着巴尔扎克的风采时,无不为罗丹的独具匠心由衷敬佩。 1.本文说的是“没有双手的巴尔扎克像”,为什么文章开头要写“断臂维纳斯”? (2分) 这两个雕塑都有耐人寻味的故事。 2.罗丹接受塑造巴尔扎克像后,为什么伤透了脑筋?(2分) 因为巴尔扎克其貌不扬,身材又矮又胖,头大肚圆,这样的形象不好塑造。 3.罗丹为巴尔扎克塑造的雕塑像是怎样的?(3分) 只见他身披宽袖长袍,双手叠合在胸前,昂着颗硕大的脑袋,额纹紧皱,两眼注视着前方,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思考,好像在构思一部作品,酝酿一个细节,述说一个生活的哲理…… 4.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的双手砍去?(3分) 因为双手比脸部更突出,只有砍去双手,才能突出脸部。 5.在文中画出一个双重否定句,并将它改为反问句。(2分) 每当后世的人们站在雕像前瞻仰着巴尔扎克的风采时,无不为罗丹的独具匠心由衷敬佩。 每当后世的人们站在雕像前瞻仰着巴尔扎克的风采时,难道不为罗丹的独具匠心感到由衷敬佩吗? 七、习作展示。(25分) 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