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扇形3-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扇形3-人教版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弧、圆心角、扇形等概念。‎ ‎2、了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和半径的关系。‎ ‎3、能按要求画扇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扇形的认识过程,掌握扇形的相关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扇形在描述部分和整体关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 难点:掌握画扇形的方法,理解扇形与圆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扇形的教具、量角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7分钟)‎ ‎1、出示第75页主题图。‎ 师:陈老师在这几天收集了几样很有趣的物品,在这些物品的形状上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秘密,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学生依次回答:扇贝、扇形藻、折扇)‎ 师: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有发现这样形状的物体吗?‎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除了这些老师还收集了这些呢?‎ ‎2、让学生找日常生活中扇形的物体。‎ 师:刚才我们所举出的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3、抽象出这些物体的形状。‎ ‎4、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点 师:看来现在不好观察,我们把这些物体的“花外衣”去掉,看看这些图形的形状都有什么共同点?‎ ‎5、引出课题。‎ 学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图形称为“扇形”。(板书课题:扇形) ‎ 师:大家的发现究竟正不正确呢?陈老师想让同学们带着你们的发现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你们能行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导入,直观形象,学生能很快接收扇形的表象,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一)让学生自学教材第75页前5行的内容,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并记录疑问。(出示自学提示)‎ ‎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行!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独立阅读数学书第75页前5行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学完后完成练习纸上的习题。‎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圆的知识,而扇形和圆的联系密切,所以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这部分的知识。‎ ‎(二)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释疑并展示探究成果 师:请同学们把完成的习题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介绍你们所了解的扇形呢?‎ ‎1、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2、老师质疑:刚才在小组交流时,有同学问老师究竟白色部分是扇形,还是阴影部分是扇形,那你们说,白色部分是不是扇形,阴影部分呢?‎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针对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加以点拨,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教师强调:‎ 师:对于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 ① 弧是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 ② 扇形是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 ③ 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 ‎4、观察并设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必须在哪里?‎ ‎ 师生共同总结:圆心角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角的顶点在圆心;二是角的两条边是圆的半径。‎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扇形和扇形各部分的名称,那么你们能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准确地找出下列图形的扇形吗?‎ 完成书本76页第1题和第2题 ‎【设计意图】对扇形中重要的概念要加以强调,接着通过习题考核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是否熟练。‎ ‎(三)观察:在同一个圆中出现不同圆心角的扇形,并问: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小组讨论,指明汇报。‎ 归纳: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反之,圆心角越小,扇形就越小。‎ ‎【设计意图】结合图形,通过直观图是和讨论的形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并加强学生对圆心角的理性认识。‎ ‎(四)认识特殊的扇形 ‎①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学生自主探索:半圆的圆心角是180度。‎ ‎②以圆为弧的扇形呢?‎ ‎(五)指导画扇形。‎ ‎(1)练习:画一个半径3cm,圆心角是80的扇形。‎ ‎(2)学生四人小组先讨论作图步骤在画图,画完后投影演示。‎ 三、知识应用(10分钟)‎ ‎1.、找出图中用实线围成的扇形。‎ ‎2、火眼金睛对辨对错。‎ ‎(1)顶点在圆上的角是圆心角。 ( )‎ ‎(2)因为扇形是它所在的圆的一部分,那么圆的一部分一定是扇形。 ( )‎ ‎(3)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越大,对应的扇形也就越大。 ( )‎ ‎(4)半圆也是一个扇形。 ( )‎ 四、全课总结(3分钟)‎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标准(2011版)》中对扇形教学的要求是“知道”扇形。“知道”相当于“了解”,它是一个比“理解”(“认识”)行为水平要求更低的一个动词。“了解”的要求是“能用实例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者能根据特征辨认和举例说明对象”。从要求可知,这一内容对学生掌握的要求并不高。这是一节概念课,教材显示的教学内容也并不是很多,一开始我自己也认为内容并不是很丰富。但是研究起来,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学生对扇形其实并不感到陌生,如生活中的扇子或者贝壳,但还没有认真去研究过扇形的特征。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就在想如何揭示扇形的三个概念,才能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更深刻呢?尤其是“弧”和“扇形”的这两个概念,学生是第一次认真的去观察和理解它。一开始我想了很多种设计,是从实物引入,还是用一把扇子引入,或者是让学生自学等。在试教的时候我采用了先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物体引入,让学生形成扇形的表象。接着参考了教学用书的建议,直接结合具体图示,逐一介绍这些基本概念。但试教后发现,这样直接揭示的方式,学生理解的比较生硬,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所以,后来我就将这一部分进行修改,开始还是用生活中的物体引入,接着让学生也举一些像这样形状的物体,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变被动为主动,然后从这些物体中抽象出扇形的形状。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点。最后,让学生带着他们的发现,自学书本第75页的内容,验证他们的发现,并完成了相应的自学练习题。‎ 学完这三个概念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在同一圆内,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试教后,发现学生比较容易看出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不容易发现与半径有关。扇形的大小与半径有关教材并没有提及,但教师用书有提及,我当时就想要不要让学生研究是否与它的半径有关呢?后来再细心的想和细心的看,教材强调的是同一圆内,而且在教师用书的单元分析里也只是要求学生感受到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所以在后来的设计,就不与学生分析扇形的大小还与它的半径有关了,因为这是在不同的圆来进行比较的。‎ 还有一个困惑就是,画扇形的步骤是怎样的,研读了教师用书和很多资料,都并没有具体提及它的步骤,只是说把画圆和画角的的方法结合起来。究竟是先画圆还是先画角,其实本人与同行交流过认为这两种方法都行,所以这个内容我就设计先让学生讨论作图步骤,再作图,然后演示作图过程。从试教的结果看学生是能自己掌握的。‎ ‎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的一些说明和自己的一些看法,还望各位同行能给一些宝贵的建议给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