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19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19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统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9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一、书写(共1题;共1分)1.看拼音,写词语。yín sòngqiào lìqīn wěnqín miǎnjìngmìhōng kǎ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共5题;共10分)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肆虐(nüè)记载(zài)B. 盘踞(jū)引擎(qíng)C. 拐杖(zhàng)铁锹(qiū)D. 险恶(è)波光粼粼(lín)3.下列关联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所以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B. 即使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也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C. 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就会灭亡。D. 虽然山沟里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老人不肯去城里享清福。4.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华的握笔姿势不对,老师三番五次矫正都不管用。B. 你起床或者不起,时间就在那里走着,不紧不慢。C. 我爱你黄河,你的浩瀚与日月同辉,在我心中激荡。D. 游西湖时,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依然风雨同舟。5.三下列对“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B.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C. 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D. 这句话是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的作用。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外边的吵闹声突然渐渐消失了。              B.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C. 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D.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受教育。三、填空题(共4题;共8分)7.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________的大树      ________的波光      ________的狂风________的环境      ________的设想      ________的波浪8.形近字组词[来源:学科网ZXXK]炕________  稍________  肆________  载________坑________  梢________  律________  栽________9.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①________同舟        ②三________五________③与________共存      ④与________同辉(2)与词语①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木已成舟B.同舟共济C.顺水推舟(3)和词语②一样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10.内容梳理(课文回放)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________、________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________,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________,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四、信息匹配(共2题;共4分) 11.选词填空。(1)创造       创作①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________了这块绿洲。②他终于完成了这部小说的________。(2)领悟       领略①这位普通老人让我________到:青山是不会老的。②暑假里,张明明跟爸爸一起登上了泰山,他们________了泰山的风姿。1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端:①(东西的)头;②平举着拿;③方面;④端正。端茶________         端坐________变化多端________     两端________(2)别:①分离;②另外;③区分,区别;④类别。道别________      辨别________别有用心________  派别________五、语言表达(共2题;共25分)13.按要求写句子。(1)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改为直接引语)(2)这些设想能够实现。 这些设想是遥远的事情。(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3)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4)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14.语言运用。某公园的告示牌上写着“除了你的脚步,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你认为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六、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18分)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绿色装点人生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当地群众说:“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李友忠回忆道。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李友忠没有灰心。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 ,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漫山遍野:________。②寸草不生:________。(2)“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________。(3)在文中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4)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做的?(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________》这个故事。②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________精神。(6)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5分) 16.看漫画,写感想。下图是一副漫画,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这幅漫画讽刺的生活中的那一类人。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答案解析部分一、书写1.【答案】吟诵;俏丽;亲吻;勤勉;静谧;烘烤【考点】拼音,字形【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诵、俏、吻、勤、勉、谧、烤”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故答案为:吟诵、俏丽、亲吻、勤勉、静谧、烘烤【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二、选择题2.【答案】D【考点】拼音,字形【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A记载(zài)应为 zǎi;B盘踞(jū)应为( jù);C铁锹(qiū)应为(qiāo).故答案为:D【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3.【答案】B【考点】词汇运用【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判断使用的关联词语是否恰当。ACD正确,B前后句的关系是假设关系,在这里用“如果,就”更合适。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4.【答案】D 【考点】词汇运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A三番五次:意为一再,多次。B不紧不慢:意思是指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C日月同辉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这样的:说的是月亮,太阳一样的光芒万丈。D风雨同舟:意思是指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与语境不符。故答案为:D【点评】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5.【答案】D【考点】课文内容理解【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ABC正确。"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但不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6.【答案】D【考点】修改病句【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A:“突然”“渐渐”前后矛盾,删掉其一即可。B:去掉“不”,把“经验”改为“教训”。C:去掉“不”。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三、填空题7.【答案】茁壮;粼粼;肆虐;恶劣;宏伟;起伏 【考点】词语搭配【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故答案为:茁壮、粼粼、肆虐、恶劣、宏伟、起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8.【答案】火炕;稍等;放肆;记载;土坑;树梢;规律;栽树【考点】字形,青山不老【解析】【分析】炕的偏旁为火字旁,读kàng,坑的偏旁为土字旁,读kēng;稍的偏旁为禾,梢的偏旁为木,这两个字为同音字,都读shāo;肆读sì,律读lù,这两个字为形近字,不要弄混;载的下半部分为车,栽的下半部分为木,这两个字为形近字,不要弄混。【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9.【答案】(1)风雨;番;次;山川;日月(2)B(3)五湖四海;三言两语【考点】字形,词语搭配【解析】【分析】考查补写、分类掌握及运用成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风雨同舟:意思是指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同舟共济。故答案为:(1)风雨、番、次、山川、日月(2)B(3)五湖四海、三言两语【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10.【答案】绿化山林;改造山沟;山沟大环境的恶劣险峻;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村干部的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考点】课文内容理解,青山不老【解析】【分析】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四、信息匹配11.【答案】(1)创造;创作(2)领悟;领略【考点】词汇运用【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1)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创造,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2)领悟:领略;领悟:体会,解悟。故答案为:(1)创造、创作(2)领悟、领略【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12.【答案】(1)②;④;③;①(2)①;③;②;④【考点】字义【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1)端坐:意思是安坐,正坐;谓安然栖息。变化多端:意思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两端:指事情的始终、本末;两个极端,即过与不及。(2)道别:一指分别时与人打招呼,二指辞行。辨别:意思为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别有用心:意思是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派别:意思是宗教、政党或学术团体内因不同主张而形成的各种分支或门派。故答案为:(1)②、④、③、①(2)、①、③、②、④【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入座。五、语言表达 13.【答案】(1)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2)即使这些设想能够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3)再说,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4)老头创造了绿洲。【考点】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句式衔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按要求改写句子的能力。(1)转述句转换成直述句方法:1、要加上冒号和引号。2、说话内容涉及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第一人称“我”应改为第二人称“你”。(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4)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故答案为:(1)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2)即使这些设想能够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3)再说,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4)老头创造了绿洲。【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按要求改写句子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题目要求,会改写句子。14.【答案】好,语言委婉得体,让人容易接受。【考点】语言表达【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读题,可知这句话是想要告诉我们不能践踏草坪,这样写语言委婉得体,让人容易接受。故答案为:好,语言委婉得体,让人容易接受。【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理解题意,按要求作答。六、现代文阅读15.【答案】(1)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草都不长(2)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3)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李友忠带着家人常年在黄土梁植树造林,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 (4)李友忠面临的困难:①环境恶劣,降水量少;②缺少资金,没有造林技术。他的做法: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靠人背畜驮运水,保证树苗的成活率。(5)愚公移山;坚持不懈、无私奉献(6)李老汉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奉献了20年的时间,为此他操碎了心,熬白了头发。但在他的努力下,植树造林6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这句话写出了李老汉为绿化山林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美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考点】记叙文【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第4自然段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3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6)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故答案为:(1)1、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2、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草都不长。(2)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3)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李友忠带着家人常年在黄土梁植树造林,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4)李友忠面临的困难:①环境恶劣,降水量少;②缺少资金,没有造林技术。他的做法: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靠人背畜驮运水,保证树苗的成活率。(5)1、愚公移山2、坚持不懈、无私奉献(6)李老汉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奉献了20年的时间,为此他操碎了心,熬白了头发。但在他的努力下,植树造林6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这句话写出了李老汉为绿化山林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美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6)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七、书面表达16.【答案】这幅漫画讽刺的是生活中作秀的人,这类人表里不一,只做表面文章。【考点】语言表达【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漫画的能力。一、要读懂漫画的信息:读懂漫画的标题,漫画的标题往往是诠释漫画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漫画主旨有提示、启发作用。读懂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读懂漫画的构图。读懂漫画中的要素,要素包括:“人”“物”“对白”等。二、提炼、升华;整合与重述。通过以上的“读”基本上理解了漫画的含义和主旨,但从题角度这还是不行的,要好题必须找出漫画涉及到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常识的观点。这时需要对书中相关内容进行疏理,再过头来解读漫画,这样对漫画的理解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故答案为:这幅漫画讽刺的是生活中作秀的人,这类人表里不一,只做表面文章。【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漫画的能力,要仔细观察漫画,读懂漫画信息,在读懂的基础上升华漫画背后的寓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