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5表里的生物 》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5表里的生物 》

15.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5个字,会写“洪亮、盲人”等11个词语。2.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印证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印证自己的观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2)把课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条理不是那么明显,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不要在这设置障碍。(1)小时候,作者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是没有生命的怀表也能发出声音,父亲又不让作者动。(2)一次父亲亲手拨开表盖让作者看,他被表里的世界迷住了。(3)父亲又一次打开表盖让作者看,并告诉他“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蜇你”。作者证实了自己的猜测。(4)作者逢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只小蝎子,也不知说了多久。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2)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3)教师适当的总结,注意“拨”的读音以及与“拔”字的区分。(4)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8 二、指导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2.开火车读。3.指名分段读课文。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十分感兴趣、充满好奇?2.指名反馈。学生结合课文相关的句子谈体会。“他这么说,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要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在体会的基础上就是指导学生读好,读出作者的好奇和儿童的那份天真。文章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文字,(比如6.1.15自然段都是例证)心理描写夹杂在叙事之中,,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共同感受童年的天真无邪。在体会这些语句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心理描写方式一是有提示语,易发现。二是没有提示语,难分辨,必须仔细阅读才行。举例3.标点符号的特点冒号(冒号在本文出现了多次,应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掌握冒号的规范使用。)冒号的作用:(1)提起下文(2)提取下文(3)引起下文(4)解释或说明(5)总结上文以第七自然段为例,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究竟是怎样一个美丽的世界呢?文章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段描写要指导学生朗读好,并争取积累8 下来。分号:并列的两个分句间的停顿,往往是为说明几个方面的内容时才会使用。第一自然段和16自然段都有这样的句子。4.读文章的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三、拓展练笔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样的发现或许是那样的可笑,但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童年的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请你学习作者边叙事边抒情的方法写一写。板书设计表里的生物思考观察探索教学反思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关于生物声音的相关情况,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教学时,重视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法,同时重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回忆,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教学目标:1.运用朗读、概括、圈划、评点等方法,在品词赏句中,明确议论性文字中事例的选择与作者观点的关系深刻认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道理。2.体会善于发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发问的热情,并逐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学重点:明确议论性文字中事例的选择与作者观点的关系。教学难点:尝试根据一个观点来选择恰当的事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引题1.教师演示:摩擦起电和鸡蛋在清水中和盐水中沉浮的小实验。1.学生仔细观察。8 2.交流观察现象、解释实验现象。二、沉浸文本,读一读1.要求学生散读后,思考:文章写到了哪几个有趣的生活现象?从这些生活现象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什么?2.师生小结(穿插关于18自然段表述不当的质疑“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做梦”)1)学生散读2)学生交流,明确:洗澡水的漩涡——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蚯蚓的分布——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睡者的眼球转动——睡者的眼球转动与做梦有关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的思路条理,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质疑,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适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三、深入探究,议一议1.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提出话题:“要发现真理说难也并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2.三个事例中哪些词句能具体说明科学家有敏锐的目光,善于思考?3.再读三则事例,在三则事例中隐含了要“发现真理”还需要具备那些素养?4.齐读最后一节,师生共同归纳小结。1)学生交流明确: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一个善思的脑子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打破砂锅问到底)2)学生圈划、批注、分析第4段:敏锐地注意到、第五段:紧紧抓住…不放8 第11段:引起…注意第13段:看到…感到奇怪…连忙第14段:每当…一旦…就第16段:又细细地观察…又观察学生交流:(参考:善于联想;善于总结;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等)通过品词赏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领会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品质。四、各抒己见,说一说1.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同学们能否再介绍几则类似的事例?2.读完了课文,又了解了人类科学史上许多故事后,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1)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等)2)学生交流感想,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意识。拓展延伸,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并且通过事例的补充进一步领会如何根据论点选用合适的论据。五、力求内化,背一背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词句选点积累。学生选点积累,当堂背诵。选点参考:1.成语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成语用造句的形式积累)2.格言警句3.富有表现力的句子42典型事例(概括成一两句话)注重积累,增加学生的积淀。布置作业1缩写本文。8 2.搜集几则科学史上著名的事例,并得出你对这几则事例的一个观点。(以上任选一题完成)3.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记录有价值的日常生活现象及你的问题或思考。(完成时间两周,两周后交流)通过缩写的形式进异步巩固。鼓励学生利用各个渠道的教学资源。思路点拨:课前专题搜集“日常生活现象和科学发现”从学生交流“日常生活现象和科学发现”导入课文,先明确课文中的三个日常的生活现象和对应的三个重大的科学发现。然后学生质疑,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组织教学,完成文本的解读。(预设学生的质疑点主问题:文章在列举了两个事例之后,为什么还要列举第三个事例?)引导学生明确议论性文字中事例的选择与作者观点的关系。利用提供的资料,指导学生尝试用“先列观点,再举事例,最后作小结”的方法写一段话。六、练习举隅:1.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2)终于把“?”拉直,变成“!”。(3)于是,他把儿子当成了“试验品”。2.文章在列举了谢皮罗教授的事例后,为什么还列举了其他的两个事例?3.试分析下面的事例,说说以下事例能否替换文中的某一事例?(1)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从洗澡水中受到启发,发现了检测王冠含金量的方法:利用浮力原理,将王冠和质量相同的纯金块分别放入同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通过比较两者溢出的水量,便可检测出王冠是不是纯金打造的。(2)善于动脑筋的美国工程师霍埃看到家犬的牙齿排列后突发奇想地研制出世界上的第一根拉链。(3)有一次,牛顿看到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在地上,便开始思索为什么苹果会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一定是有一种力在拉它,那么这种8 将苹果往下拉的力会不会控制月球?他就是通过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现象,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4)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一次做完实验之后没有把实验器皿叫给助手洗干净存放。假期后,弗莱明发现在实验器皿里长出了一种从未见过的霉菌。弗莱明研究这种霉菌后发现了青霉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给足学生宽松的读书时间与空间,学生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第二课时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我先利用“自学导航”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3自然段,然后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阅读第二、三个事例。在这个过程中,我密切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适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引,发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有所提高。2.在小练笔这一教学环节,时间上安排得有些仓促,在学生练笔之后,引导学生交流评议的时间应该多一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这一写法产生更深一层的认识。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积极地进行思考,令我欣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远远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8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