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0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顺序 线索 详略 部编版
顺序+线索+详略 (一)人称 人称的分类 记叙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或描写一个景点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 通篇一致,一般不宜随意转换,但有时作者可根据写作的需要来转换人称。 1、人称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 ★第二人称: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 ★第三人称: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 人称的表达作用、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 1.有真实感,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 2.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可信之感;再次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思想。 ★第二人称: 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 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其优点在于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 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 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的叙述那样亲切自然,如《皇帝的新装》。 【常见题型】 分析某一人称在全文或某段中的表达作用(一般是第二人称);要求以某种人称写一段话。 【提问方式】 1.从文中(文段)看,作者是用第几人称叙述的? 2.请分析某人称叙述故事的表达效果。 3.请用某人称写一段话。 【答题】:策略了解每种人称的表达作用,把握题意,再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阅读《唤醒生命 》,完成下面题目。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 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答案: 用第三人称叙述,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 (意思对即可) 【人称题型公式】: 直接答人称的作用即可,但一定结合文章分析 (二)人物形象 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15.文章开篇写道“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 而 的人。(2分) 2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作者笔下的父老乡亲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写出两点即可)。 15.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6分)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公式】:四字归纳为宜(结合文章) 特点——与众不同 【常见】——文章中: 1.劳动人民、家乡父老(借物抒情) ——勤劳能干、心灵手巧、平凡质朴 2.日常生活类 ——热爱生活、性格坚定、沉默寡言、诚实守信 3.总结不出四个字怎么办?:达观、达观(豁达) 【对策】:同义词、近义词叠加使用 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1.小说中“卢大耳”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公式】:结构+情节+主题+背景 1.【结构】线索人物 2.【情节】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3.【反映主题、表达情感】 主人公——(突出某种特质) 非主人公——(对比或者衬托) 4.【背景】人物反映的时代背景 记叙文——线索 文章的线索分为以下几类: 1.以人物为线索 2.以事情为线索 3.以物品为线索 4.以时间为线索 5.以地点为线索 6.以感情为线索(暗线) 天色已晚 ①我们已经三个月零十七天没有吃肉了,母亲终于答应祖母生日这天吃一顿肉。为此,她将地里能卖的东西都贱卖了,终于凑足了六块钱。这是三斤肉的钱。午饭后,我撒开双腿,往镇上的肉行飞奔。每次到镇上,我总喜欢坐在肉行临街的长椅上,倾听从街对面的电影院传来的人物对白,想像每一个角色的言行举止和观众各异的表情。 ②屠户们看到我,对我说,小子,卢大耳说了,从今天起,“听电影”也要收费了。因为电影里的门门道道都被你听出来了。我才不相信他们的鬼话。我说,我不是来听电影的,今天是我祖母生日,我要买三斤肉回家。屠户们大为意外,纷纷夸 自己的肉,从没如此慷慨地给我那么多的笑容和奉承。我对每一个肉摊的肉都评头品足一番,却没有掏钱。我知道等到快打烊的时候,那些剩肉往往被他们忍痛贱卖。我得跟他们耗时间。时候还早,反正我不缺时间。屠户们看不见我的城府有多深,肤浅地对我冷嘲热讽,特别是老宋,说我妄想用六块钱买一头猪回家。我不管他们,像往常那样,坐在肉行临街的长椅上,安静地“听电影”。 ③电影刚好开始。一听片头音乐,便知道是《伊豆的舞女》。这是我第三次“听”这个影片了。怪不得门口冷冷清清的,似乎连检票的卢大耳都不见踪影。但当我听到薰子说话的声音时,心还是禁不住狂奔乱跳甚至浑身颤抖。她从遥远的日本来到我的小镇,每次都只是和我相隔一条简陋的街道,一堵破败的墙,甚至只隔着粗鄙委琐的卢大耳。她已经第三次来到我的身边,也许是最后一次了,我觉得我应该和她相见。 ④入门没人把守,畅通无阻。我拣一个角落把身子掩藏在座位里。马上就能看到薰子了!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仪表,双脚相互搓掉污垢…… ⑤突然一只手将我从座位上拎了起来。是该死的卢大耳!他低声地对我吼道:“我早料到你是一个小偷,今天偷到电影院来了!”卢大耳把我拖出电影院,扔到门外的大街上,还大声喊叫,语言里充满了轻薄和挑衅。我本想跟卢大耳争辩,但电影院里传来了薰子甜美、清澈、纯净的声音。薰子在呼唤我了。我心里答应一声,咬咬牙,掏出两块钱。他既惊奇又尴尬。昂首挺胸地走进电影院,我终于看见了薰子。在剩下的时间里,她一共对着我笑了十一次,我确信,她已经看到了我,已经向我示意。我们开始了漫长而伤感的告别…… ⑥电影院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卢大耳站在后面迫不及待地嚷道,电影结束了! ⑦电影院的大门哐当一声关上了。此时我才为刚刚花掉的两块钱发愁。母亲一再警告我,一定要拿着三斤肉回家。天色已晚。但愿那些屠户将剩肉贱卖给我,让我四块钱可以买到三斤肉。我把口袋里的钱捏得紧紧的,快步穿过寂寥的街道。然而,肉行已经打烊了,屠户们早已经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窜动。我茫然不知所措,一屁股坐在长椅上,对着电影院嚎啕大哭。 ⑧卢大耳在我的肩头上拍了三次我才觉察。他把一块肉送到我的面前,说:“三斤!”我不明就里,不敢接。“老宋贱卖给你的。老宋说了,就当是他请你看了一回电影。”卢大耳不像开玩笑。我依然将信将疑。“你不要?那我拿回家去,我也很久没吃肉了。”卢大耳转身要走。 ⑨我马上跳起来,把肉从他手里抢过来,把钱塞到他的手上。还没等卢大耳反应过来,我已经飞奔在回家的路上。 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1.小说中“卢大耳”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语文公式:鉴赏类——人物形象 21.小说中“卢大耳”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公式】:结构+情节+主题+背景 【参考答案】: ①是线索人物,串联了“买肉”和“看电影”; ②使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③从侧面突出了“我”对电影的痴迷; ④反映了特定年代存在的人间温情。 (4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