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28课-人教部编版(共23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28课-人教部编版(共23张PPT)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五年级下册 第 28 课 内容一 周易 · 系辞上 ( 七 ) 内容二 诉衷情 小重山 内容一 周易·系辞上(七)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周易 · 系辞上(六)》。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周易·系辞上(七)》,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卜筮( shì )者、与( yù )于此、叁( sān )伍以变、夫( fú )《易》、研几( jī )也、惟几( jī )也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分步练读 (一)文白对读。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以有为也,将以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翻译: 《易》中包含了四种圣人之道:用来言谈,它的卦爻辞很精妙;用来指导行动,其中的变化值得看重;用在制作器物上,它的卦象值得崇尚;用来卜吉凶,它的占问值得推崇。因此君子将要有作为,将要有行动,用言语问它,它回应其中的吉凶如声音回响一般。无论远的近的暗的深的,即刻知道未来的事。如果不是天下至精,谁能达到这样?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 地 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 “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 者,此之谓也。 翻译: 六爻中三数或五数的变化,交错颠倒。通晓其中的变化,就形成反映天下事物的文辞;穷尽卦爻的位数,就得到象征天下事物的卦象。如果不是天下最善变化的,谁能达到这样? 《易》本是没有思虑,没有作为,寂静不动的,人用真诚感动它,就能通晓天下的事理。如果不是天下最神妙的,谁能达到这样? 《易》,圣人用来进行最深入的研究而探知事物发展的微妙征兆。因为深奥,所以能贯通天下人的心志;因为微妙,所以能成就天下的事务;因为神秘,所以不急却能达到迅速,不行动却能到达。孔子说的“《易》有四种圣人之道”,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二)素解文意。 启发: 请找出本课中的三个反问句,和同桌进行文白对读。 提示: ①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③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链接: 《箕子见微知著》 (三)多形式熟读文本。 (四)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诉衷情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诗经·大雅·灵台》。 二、解诗题 “诉衷情”,词牌名,又名“桃花水”“诉衷情令”等。这是陆游晚年创作的一首词,词中寄寓了他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伤怀。 三、正诗音 (一)初读《诉衷情》,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戍( shù )梁州、貂裘( qiú )、鬓( bìn )先秋 (三)标注入声字: (四)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五)师生拍手齐读。 (六)学生说读后感受。 四、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句: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 回想当年我奔驰万里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疆戍守梁州。当年的军旅生活如今只能在梦中重现,梦醒之后,我又身处何处?旧日出征穿的貂裘已覆满灰尘。 还未将胡人消灭,两鬓已先斑白,两行老泪白白流淌。这一生谁能预料到,原本我的志向是在天山杀敌,如今却将老死于沧州。 (二)字词释义。 ①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这里用的是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 ②戍:守边。 ③关河:关塞、河流。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④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⑤天山:在新疆。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⑥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此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五、品诗味 (一)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点拨: 这首词作于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之后。公元1172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前往当时西北前线的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1189年,陆游被弹劾罢官,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他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诉衷情》正是其中的一篇。 品味: 陆游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时时准备着奔赴边疆为国效力,然而南宋朝廷只是一次又一次让他和像他一样的爱国志士失望。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其二)》中评价陆游:“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二)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拓展: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六、背诗句 (一)复沓式读诗。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七、想诗境 (一)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二)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八、悟诗情 作者在这首词中流露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反映出他深沉的爱国情怀。 小重山 一、解诗题 “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小冲山”“柳色新”等。《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是一首体现古人家国情怀的词作。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他想要收复中原,却因统治者的阻挠举步难行,他的无可奈何与痛心全都包含于本首词中。 二、正诗音 (一)初读《小重山》,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蛩 (三)标注入声字: (四)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五)师生拍手齐读。 (六)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译文: 昨天夜里,蟋蟀在寒秋中不断哀鸣。夜间从梦中惊醒,发现已经三更,我梦见故乡千里正战火燃烧。起身独自绕着台阶行走。到处静悄悄,帘外的月发出朦胧的光亮。 原文: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 我这一生到老都是为建功立业名留青史。故乡山上的松竹已经苍老,我却被阻断了归程。想要将我的满腔心事,付与瑶琴一曲。可惜知音太少,纵然弦断,有谁来听? (二)字词释义。 ①寒蛩:秋天的蟋蟀。 ②旧山:家乡的山。 ③瑶琴:饰以美玉的琴。 四、品诗味 (一)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品味: 岳飞生活在南北宋相交之际。在北宋灭亡之前的四年时间里,岳飞英勇作战,被朝廷封为秉义郎,自那时起,他就立志献身抗金战场。1136到1137年间,岳飞指挥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国土,筑成西起川陕,东到淮北的抗金战线,并准备接下来北上灭金,收复中原。但就在这时,宋高宗赵构为了不伤害宋金关系,并防止宋钦宗返回南方危及自己的皇位,起用极力主和的秦桧为相,迫害主战派,极力阻止岳飞再与金国作战。《小重山》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写成的,岳飞将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对投降派极度愤恨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诉诸词中。 (二)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链接: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五、背诗句 (一)复沓式读诗。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一)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二)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作者因忧心国事,半夜被噩梦惊醒,起身独自徘徊。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到令人愤懑与压抑的现状,由此感慨“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