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加减计算)▏沪教版 (3)
《分数的加减计算》教学设计 前端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分数的加减计算》是上海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中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分数的概念,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在本节课之后学生还将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因此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一共出示了3道例题,两道试一试和一道练一练的练习。3道例题均是通过画一画(图示模型:圆形、线形、离散模型)和利用分数单位进行推理两种算法,最后通过小熊猫分别总结出分数加减计算的法则: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两道试一试:一道是与例题类似的分数减法计算,一道是解决有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一道练一练:是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巩固的练习,典型练习1-。 (二)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教材中,例题1、2,学生通过自学是能够看懂的,其理由是通过前测可以得知,为了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编制了4道基本计算题目作为模仿练习;而例题3出现了离散模型,学生自己自学时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教学先进行指导,然后再自学课本。例题1和例题3均采用了吃西瓜的情境,因此对于第二道试一试进行了改编,改编成吃西瓜的情境,作为巩固练习之一,从而让学生在相同情境下学习,便于学习。对于练一练的题目,在保留典型练习1-的基础上,把重复的类型删掉,增加了整数加减法的所有类型题目,编制成9道题目,作为课堂的巩固练习,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知识的迁移。 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练习册,又编制了课堂练习共计4题(递等式计算)和挑战题2题。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三年级第一、二学期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概念——几等份中的几份。关于分数的意义(包括分数的组成):能够准确流利的表述分数的意义25人中有20个人,其余5人能正确表述分数的意义,但是不能做到流利程度。 (二)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前测,我了解到班级里25个人的情况是这样的:(如下表所示) 基础类型的题目 能力提升类型的题目 + - 1- 会计算:84% 不会计算:16% 会计算:80% 典型错例: +=5 会计算:72% 典型错例: -= -=1 -= 会计算:56% 典型错例: 1-= 1-=2 1-= 在进行个别访谈过程中,发现:基础题部分,会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学生当中,只有2个学生(2号和13号是我们班级学习能力最强的两位学生)可以隐约的说出“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他们的表述是:“+两个分数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只是取的份数不一样,我只要加取的份数就可以”。在不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学生当中,4个(10、26、7、19号)学生是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当要他们进行大胆推测,可能会是怎样计算时,学生说: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追问理由时,学生试图从分数的意义入手说明,但是总是理不清。因此,最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算理的学习上。所以,基础部分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关注算理。在能力提升题部分,从数据中看,分数的减法计算差异很大,特别是1-这样的题目,因此对于前两种类型在模仿练习中放进去,学生在讨论中解决这些问题,而对于1-则采用教师先指导,学生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通过自我学习,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第一,自学后,能找到计算方法,但是说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算?在学生自学进行巡视时,有意识的去询问几个小组的学生说一说你从课本中学习到的方法,如果没有人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计算,那么教师在全班中的指导语“请仔细看一看小伙伴们是怎样算的,通过哪几种方法算的”,然后通过以能力较强的学生带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表述。能力相对较弱的只要求听明白,有这样的感觉就可以,其表现在可以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进行表述。 第二,自学后,对于一些特例的计算在书写上可能会存在一些争议。比如( ) ( ),可能有学生不知道结果该如何书写。解决的办法是在自学课本后的模仿练习中加入这样的两题,暴露解决学生的相异构想。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具体情境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合作探索,初步理解分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3.在推理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数学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 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表示什么? 2、是( )个,9个是( )。 3、看图说出分数 (大约2分钟) 二、新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知识,我们知道整数可以进行加减运算,那分数呢?今天我们要来一起研究 (分数的加减计算)出示课题(分数的加减计算),先请大家自学并完成书本35——37页例题1.2。 自学提示:1、寻找计算方法 2、看懂的,请尝试完成自我学习单练一练 (一)学生自学 师:看看小伙伴们都是怎么想的,寻找他们的计算方法。 (二)学生汇报 师:4人小组交流核对你们的答案,每个人选择一题说一说你用的谁的方法,是怎样算的? 1. 学生小组交流 (大概4分钟)) 2. 全部汇报交流 师:哪道题目有争议? 有争议的话: 预设: ( ) ( )这两道题目最后的计算结果怎样写,学生可能会有争议。 与1 与0 解决: 师:你们谁能帮助他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点拨:也就是1,所以这里两种表示方法都可以,第二道题目中,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结果就是0,所以这里要写0. 没有争议的话: 师:从课本中你学会了什么? 预设1: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你总结了一句话,非常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预设2:小巧是画一画的方法,小胖通过分数单位进行推算。 师:你们都真棒啊,学到了那么多的知识。 及时评价: 模仿练习: 自我学习单一 ( ) ( ) ( ) ( ) 师:王老师要来抽查了。说一说你用的谁的方法,怎样想的。 (四)总结: 师:这4题有什么共同特征?(分母相同)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同分母的分数加减计算,补全课题(板书同分母) 左边的都是加法,那么分数做加法计算时,学到了什么?书本哪里告诉你该这样做?好,一起来读一读。 右边的都是减法,那么分数做减法计算时,该怎样计算?你怎么知道的?书本第几页?一起来读一读。 刚才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怎么做?只要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板书: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大约3分钟) (五)整体1的减法 自我学习单二 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吃掉其中的5块还剩几个西瓜? 师:想一想,怎么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把各种方法都罗列在黑板上。 预设1: 8-5=3 (块) 预设2: 1-=(个) 师:那究竟哪种是对的?请把书翻开P38例题3告诉我们了。那这些算式的问题在哪里? 1表示?1个西瓜,也就是分数? 师:书写不规范的,给你1分钟时间,赶紧改一改。 (六)总结: 师:例3告诉我们,一个整体中求剩下的也是用减法。方法是? 生:先把整体1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分数的减法计算。 及时评价: 模仿练习:接下来请大家口答。(PPT出示)(大约4分钟) 三、巩固提高 自我学习单三 三、完成算一算。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 ) ( ) ( ) ( ) ( ) ( ) 1-( ) ( ) ( ) 及时评价 师:第三题全部做对的举手,同学们完成的真棒!请你在旁边打一颗五角星,下课到我这里来敲章。 过渡: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是非常有用的,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现在你能帮八戒和悟空解决一下问题吗? 自我学习单四 四、列式计算 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和悟空分享,八戒吃了这只西瓜的,比悟空多吃这只西瓜的,悟空吃了这只西瓜的几分之几?他俩一共吃了这只西瓜的几分之几?还剩这只西瓜的几分之几没有吃? 及时评价 师:这题全部做对的举手,同学们完成的真棒!请你在旁边打2颗五角星,下课到我这里来敲章。 五、课堂总结 师:说一说这节课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的? 过渡语:分数的递等式计算你会算吗?请你完成自我学习单第5题。 六、能力提升 1. 递等式计算 2. 挑战一下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后,我又进行了后测,两种层次的题目其结果如下: 基础类型的题目 能力提升类型的题目 + - 1- 会计算:100 会计算:100% 会计算:100% 会计算:92% 2人计算错误 因为本节课关注的是算理,所以还增加了一道概念题,题目如下: 在这道概念题中,前三行学生填的正确率是100%,但是第四行中( )个加上( )就是 ,正确率是84%,错误的学生是28、26、23、7号,这几个学生询问下来,其原因在于这一行不知道是与上面两行有关系的,认为这一行是要自己随便填,如有学生这样填(2)个加上(2)就是,而这几个学生的问题在于分析能力跟不上,而不在于这节课内容没掌握。所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落实了。 在我校龙头课题《小学课堂教学设计逻辑结构变化的实践研究》的指导下,本节课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让学生自学、互学,让学生理解算法背后的算理来设计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沟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一原理,因此,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分数单位,回忆分数的意义,以这个切入点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整节课我尽量做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能回答老师的绝不包办代替。在教学时,充分让学生自己探索,充分让学生去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三维目标”也得到了落实。 3、关注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对计算方法上的探讨,在计算中能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题,力求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以上只是我在执教本节课想体现的一些想法,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少的问题,还存在着一些困惑。 一、课堂的价值取向问题。本节课在进行前测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只有四五个人是没有想法,要他们进行大胆猜测时,会说可能分母不变,加分子,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论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都说不出理由,因此本节课重在算理的“解密”上。因此,在进行计算时,让学生说算理花的时间相对多,导致后面的课堂练习没有完成,而是作为了后测安排了课后进行。 二、对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没能很好的利用,感觉对学生关注不够。学生多次出现预设外的生成资源,而我没有充分利用。比如:在“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吃掉其中的5块还剩几个西瓜?”题中,有学生的算式是8-= (个),在这个算式中学生想的是对的,只是表达在算式上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其实错误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说,我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做,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