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0 发布 |
- 37.5 KB |
- 4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观潮》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美,重点是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走月亮》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好情景,重点是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现代诗二首》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繁星》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重点是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我们与环境”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确立环境保护意识。《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好地方,重点是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自己推荐的地方和推荐理由。《语文园地》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语言描写调动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想象画面;根据四字词语想象画面;能用一定的词语描写事物;书写楷体字;积累古诗《鹿柴》。重点是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词语写句,同时引导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目标 1. 认识29个生字;会写30个字,会写“山崩地裂”等28个词语。掌握在横格上用楷书抄写的要求,学习在横格上抄写句子。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能根据具体描写的句段边读边想象所描写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想象到的画面。 4.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进行小练笔和习作。 5.初步感受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6.根据题目的提示和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发表见解,并注重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2、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读懂课文内容,多种方法理解课文词语,并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懂得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抓特点, 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课时安排 1观潮2课时 2走月亮2课时 3现代诗二首 1课时 4繁星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课题 : 观潮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2019.09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重点 难点 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古诗导入《望江台》。 教师口述: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这些诗句都使我们对钱塘江大潮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板书课题:1.观潮。 指导“潮”书写。读课题。) 你知道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见过钱塘江涨潮吗?请同学们看钱塘江大潮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钱塘江大潮。 展示图片:你知道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见过钱塘江涨潮吗? 教师提示: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 二、背景介绍 1.钱塘潮: 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2.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3.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4.学生观看《资料袋》,进一步了解钱塘潮的形成。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盐官镇、屹立、昂首东望、顿时、人声鼎沸、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观潮、据说、据说、大堤、宽阔、笼罩、闷雷滚动、逐渐、形成、犹如 (重点指导生字:崩:在本课读“bēng”,避免读成“pēng”,注意是后鼻音的字; 堤:读“dī”,不要读成“tí” 沸:读“fèi”,不要读半边,读“fó”; 笼:在本课读“lǒng”,不能读成“lòng” 阔:三拼音节的字,不要把中间的介母丢掉了; 浩:不要只读半边,读成“gào”;) 昂:“昂”和“昴”是形近字,不要读成“mǎo”;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①水天相接 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贯 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天下奇观 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 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横卧 “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山崩地裂 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②浩浩荡荡 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若隐若现 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人声鼎沸 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 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 一会儿又看不清。 风号浪吼 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按照“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 “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2)梳理课文思路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练填空: 课文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头过后)。 (3)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四、学习“会写字” 潮 据 堤 阔 笼 罩 盼 滚 顿 逐 渐 犹 崩 震 余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据、堤、盼、滚、犹”都属于“左窄右宽”;“罩、崩、震、笼、余”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小下大;“阔、逐”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顿”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要匀称。“潮、渐”是左中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要匀称。)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罩、震”和左右结构的字“滚”,学生练写。 罩:上短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四字底要写的扁一些。 滚:右边部分笔画较多,左后一笔是捺,撇捺要舒展。 震:上扁下长,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左边的撇要长一些。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第二课时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美。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进一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设计意图: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思考: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潮来之前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词(板书:天下奇观) 感悟“观”的不同含义。 钱塘江就在我们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总有很多人慕名来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其为天下奇观。) 2.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 3.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哪个地方最能吸引你?(板书:宽阔平静) 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出示卡片:横卧) 此时的江面因为在雨后,所以有一层薄雾笼罩着、朦朦胧胧,使江面更美丽了,远处的小山一会儿好像看得清,一会儿又隐隐约约看不清,文中哪个词是讲这个意思的?(朗读“若隐若现”) 小结:这句话讲人们站在高高的海塘大堤上,望着脚下看不见首尾的宽阔平静的钱塘江。观察点先由高处向下看,再由近而远地观察。因为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景物是隐隐约约可见,而近处的景物在眼前是那样高大屹立。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在观潮时要按照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由近而远的顺序观察。 此时,观潮的人场面是什么样的?(朗读:“人山人海”)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可看出?(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从“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二)潮来时 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你理解“人声鼎沸”吗?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 (教师引导:开运动会时;大型集会时;六一活动等) 喧闹的场面就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总结: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课文中找出来吧! (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理解“水天相接” 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带着激动的感情读。) 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形象的说明了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板书: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指导朗读: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比赛,看谁把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要读出潮水越来越有气势的样子。) 方法指导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想象。如:在引导学生感受江潮的变化,体会钱塘潮之“奇”时,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来理解。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先找到描写大潮变化的关键词,然后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把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象还原成画面在自己的脑海中呈现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和壮观。 抓出重点词句,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体会和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抓重点词句还可以帮助学生们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4.引入文字资料。 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视频。(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元首,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 6.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板书:顺序:远—近) 小结:作者是由远及近的观察,按时间的推移和位置变化来描写的。 潮过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三)潮来后 1.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可惜,潮头霎时就奔腾西去了。可是江面上余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 (理解并朗读“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从余波“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可以想象出潮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 2.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江面何时才平息?(好久)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来前一样?(恢复平静) (板书: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四)指导背诵。 1.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 3.注意划线的部分及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四、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放视频) 1.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设计意图:学生再一次变换身份,作为导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愉悦、欢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五、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一课,又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3~4自然段。 2.积累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或名句。 课 堂 检 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áo shī dī àn dǔ chē gǔn dòng zhú jiàn dùn shí 二、补充词语。 ( )隐( )现 人( )人( ) ( )( )鼎沸 齐( )并( ) ( )( )荡荡 风号( )( ) 漫( )卷( ) ( )( )浪静 ( )( )相接 山( )地( )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 走月亮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2019.09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认读“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淘洗、柔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在朗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受作者的无限快乐。 4.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学习作者寓情于景的写法。 重点 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受作者的无限快乐。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体现景物特点的写法,学习作者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 学 过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程 第一课时 1.(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这幅画。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预设:明亮的月光下,周围是那样静谧、美丽。在小路上,小姑娘牵着妈妈的手,走在月光下。她们看起来是那样幸福而美好。 2.题解: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的一种风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板书:走月亮) 设计意图: 展示课件,用生动鲜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描述画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表达看到这幅画面的感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交流预习,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认读生字。 教师指导学生识字,重点指导辨析易混字和易读错的字。 课件出示: 淘 牵 鹅 卵 坑 洼 填 庄 稼 俗 跃 葡 萄 稻 熟 重点指导:“卵”读“luǎn”,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里面的两个点;“填”是左右结构,右边是“真”,里面有三横,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葡”和“萄”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的笔画比较多,书写时要注意。 2.指导学生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 淘洗 柔和 灰白色 鹅卵石 河床 新鲜 修补 坑坑洼洼 庄稼 风俗 甜香 葡萄 满意 水稻 成熟 招待 传说 教师重点指导下列读音和字形。 ①读音:鹅卵石(luǎn) ②字形:辨析“招待”的“待”与“侍候”的“侍”。 3.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 自读提示 1.“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景象? 2.课文是用哪一句话将这些内容串起来的?用横线画出来。 3.根据以上两个问题,试着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内容,解决课件出示的问题。教师巡视并适当引导:文中表示地点的词语有哪些?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哪一句? (3)指名学生分享结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师生总结:“我”和阿妈走过了“村庄”“小溪边”“田埂上”。 师:文章通过“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这些内容串起来。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大家分得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3):写“我”和阿妈在村庄的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4~5):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6~7):写“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8~9):写走月亮时“我”的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预习,一方面督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另一方面能检验学生预习的效果。给文章划分段落,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谈话入题:“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走过了村庄,走过了溪边,走过了田埂。文章一句“我和阿妈走月亮”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读读这篇文章,看看作者在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景物,作者又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体现“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的。 设计意图: 总结上节课的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我”与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 二、精读感悟,品味人物情感 1.品析:走过村庄。 第1~3自然段写“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到村庄。请同学们读一下,看看“我们”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2)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并让学生给出评价。 (3)学生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找出与景物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①课文中写的月光下的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月光笼罩下的点苍山、村头的大青树以及大道和小路,让我们感受到月光下的村庄是那么静谧,那么美丽,那么令人向往。 ②作者在写这些景物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读第2自然段,思考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师总结: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这句话,从远到近,描写了月光下的山、树、路,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品析:走过溪边。 在“走过村庄”的时候,作者看到了月光下的山、树、路,那么在“走过溪边”的时候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第4自然段。首先请同学们认真朗读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问题,指名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1.走过溪边,“我”看到了哪些景物? 2.这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除了现实描写,作者还想到了什么? (2)学生再默读第4自然段,用三角符号把景物标出来,把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画出来,并注明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3)老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 师总结:在溪水边,“我们”闻到了香味,看到了白色的鹅卵石,看到了小水塘,看到了小水塘里面的月亮。我们来看看这句话(课件同时出示句子: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是一个拟人句,“抱”字既写出了小水塘中月亮的状态,又充满了感情,因而非常生动。 除了现实描写,作者还进行了回忆。这里的每个景物都隐藏着阿妈辛勤劳作的身影。通过景物描写和回忆,体现了“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表达出“我”对阿妈深深的爱。 3.品析:过田埂。 在溪边,“我们”闻到了花香,看到了小水塘。那么,在田埂上,“我们”又会看到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读第6自然段,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在写走过田埂的内容时,作者为什么先介绍修路?这部分描写了什么内容?从作者的回忆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最喜欢哪句话?用横线画出来。 (1)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 (2)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流利、正确、有感情。 (3)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并完成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指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给出评价。 师 总结:先介绍修路,体现民风的淳朴。这段文字先写了秋虫、夜鸟、鱼儿,接着描写了果园里硕果累累的景象,然后详细描写了稻田,回忆了过去在稻田的有趣活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风景、生活的热爱。一句“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更是体现了作者对家人深深的爱。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水流的“满意”,更是体现自己的满意,表达出作者对家乡景色的喜爱之情。 “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低垂着头”形象地写出了稻穗的饱满,预示着今年又是丰收年;“镀亮的银毯”写出了月光下稻田的颜色、质地以及给人的感觉。想象一下,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呀! 4.品读第四部分:走月亮给“我”的感受。 “我”和阿妈不止一次走月亮,也不知走过了多少地方,那么,走月亮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感受呢?请阅读第8~9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学生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指名读,看谁读得富有感情。 (3)默读这一部分,完成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并指名回答。 师总结:此处写阿妈讲故事、静静地走,虽然平静,但是却充满了温馨和爱。作者更是通过“月亮牵着小星星”来比喻母亲和自己此时的情景,表现出自己和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四个“走过……”的连用构成了排比,这个排比句详细描写了走月亮走过的地方,体现出村庄夜晚景色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走月亮的喜爱。(板书:与阿妈浓浓的亲情,“我”的幸福与快乐) 设计意图: 仔细品读每一部分的重点词句,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抓住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学生再读课文,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教师在与学生梳理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抓住细节描写来体现景物特点的写法,如第4自然段中,作者抓住月光下的小水塘倒映出月亮这一景象,写出了月色的美丽。 设计意图: 以本课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细节描写体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将其应用于习作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拓展练习 1.查找并背诵有关月亮的诗歌。 2.景物描写习作练习:用一段话描写月光下的景物 课 堂 检 测 一、给加点的字补充音节。 l____ ____ú ___uè s____ g____ 卵生 风俗 跳跃 稻 穗 田埂 二、看拼音写字词。 1. 那个cūn zhuānɡ( )有一大片pú tɑo( )园。 2. 我们手qiān( )手来到村边,看到dào zi( )chéng shú( )了,心里很高兴。 五、按要求写句子。 1. 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 现代诗二首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2019.09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重点 难点 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渡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么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二、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现代著名诗人、史学家,我国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秋之泪》等。 徐志摩(1897-1931),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归巢 芦苇 剪秋罗 睡眠 霸占 (重点指导生字:巢:是翘舌音“cháo”,避免读成“cáo”; 芦:读lú,不要读成lǔ; 罗:“罗”和“萝”是同音字,读“luò”; 眠:不要读一半,读成 “mín”;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理解词语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归巢 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斜阳 回到自己的窝。 霸占 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偷渡 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分小节读诗文。 四、 范读诗歌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2.出示课文挂图,引导看图。 五、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①归巢的鸟儿,尽管是裷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倦” “驮”体现了什么?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际上也是人倦。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渲,另一方面也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包含着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②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 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美景) 3. 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聪明的你知道吗?快来读一读吧。自由读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说一说。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诗人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的诗句语言,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六、指导朗读 方法指导: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花牛的可爱,用轻松活泼的语气去朗读。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配乐)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5、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模仿写一写。 七、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秋江的晚上》描写了黄昏时的美丽景色,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设计意图:检验对诗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 八、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知道了诗人刘大白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也体会到了诗人徐志摩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多搜集一些这样的诗歌。 课 堂 检 测 一、在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后面的括号里打“√”。 1.鸟巢cáo 芦苇wěi ( ) 2. 罗luó列 冬眠mián ( ) 3. 占zhàn领 霸bá王 ( )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填空。(填序号) ①jìn ②jǐn 尽管( ) 尽力( ) 尽情( ) ①biǎn ②piān 扁担 ( ) 一叶扁舟 ( ) 扁豆(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 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 ) 2. 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 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压扁了一穗剪秋罗。(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 书 设 计 3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归巢的鸟 斜阳 美景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白色的芦苇 教 学 反 思 课题 : 4* 繁星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2019.09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认识“昧、坠、怀”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3.通过把握重点词句来感受作者的童心、童趣,体会作者酷爱繁星的美好情感。 4.学习运用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通过感受作者的童心、童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2.通过感受作者的童心、童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 学 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大家一定都看过星星吧?那满天的繁星充满了神秘感,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有一位文学巨匠非常喜欢繁星,而且对繁星有着独特的感受,这位文学巨匠是谁呢?他面对星空的时候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板书:繁星) 2.交流作者的信息资料。 课件出示: 巴金(1904— 二 次 备 课 程 2005),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其代表作有《家》《春》《秋》《雾》《雨》《电》等。 师: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仰望星空,都有怎样不同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繁星》。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既能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的环节。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交流生字词认读理解情况,注意加点字的识记。 课件出示: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怀抱 (1)我们识记生字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记忆。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2)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及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预设:识记生字时,可以把生字拆开来记,如:昧=日+未坠=队+土怀=忄+不 师:同学们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好,老师也有一种识记生字的方法,那就是“编顺口溜法”,就是根据字的结构或者意义来编顺口溜。 2.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完成填空。(先出示空白表格,再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显示答案) 3.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三次看到的星空和看到星空的感受会不同? 预设: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细微了。第一次从“我最爱看”一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第二次“ 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作者心中充满光明和希望。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和家乡的依恋之情。 4.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吗? 师引导: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细读第3自然段,找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品味、交流并发表感悟。 设计意图: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子,剖析重点句子,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把握顺序 1.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出示: 这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学生读课文,找出关键词,教师巡视并指导,指名在全班发言。 师总结:本文是按时间顺序行文的。我们可以通过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来印证。 课件出示: 从前→三年前→如今 老师指导:时间顺序是我们在写作中常用到的写作顺序。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介绍从前、三年前、如今这三次看繁星的情形,表达了不同的感受,结构层次清晰明了。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习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无形中让困难的问题简单化,同时对学生的写作也有一定帮助。 四、拓展延伸 小练笔:你看到星空时会有怎样的感悟?怎样的心情?试着写下来。 老师指导:看了文中作者对星空的描述,想一想,我们看到星空时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要完成这个练习,我们要先对星空进行详细描写,在描写星空的同时,把自己想到的和自己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把所学运用到实践当中,既有利于深入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作业 搜集有关星空的诗句并积累下来。 课 堂 检 测 一、选择正确的字或拼音填空。 莹 萤 荧 ______火虫 晶______ ______光屏 mó mú 模样__________ 模型__________ 楷模__________ 模具__________ 二、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打“√”。 愚昧(wèi mèi) 霎时(shà chà) 坠落(zuì zhuì) 怀抱(hái huái) 三、我会查字典。 “坠”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再查______画。“坠”可以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写句子。 1. 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课型 综合实践 授课日期: 2019.09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初步了解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会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3.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 重点 难点 1.学会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2.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请大家描述一下这些风景,并说一说这些风景给你带来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2.老师也去过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请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 黄果树瀑布 桂林山水 西湖 3.优美的风景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让我们身心愉悦,可是总有一些不和谐的举动破坏了这种美。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一组图。 课件出示: 师:看到这组图片,大家有什么想法?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生1:看到这组图片,我感到很痛心,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真严重,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了。 生2:看来,保护环境迫在眉睫,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师:是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美好的环境里,可是人类有许多行为是在破坏环境。(板书:我们与环境)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分小组探究,在小组内出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环境污染的材料,和大家分享,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小组讨论时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课件出示: 1.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要跑题。 2.发言时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 3.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 4.倾听了同学的发言后,能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观点。 小组讨论后推举代表在全班交流。 问题预设: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跑题的现象,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找出问题,并改正过来,教师及时评价效果。 2.现在我们明白了我们与环境的关系,那么,要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并分条写出做法,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预设:①不乱丢垃圾;②绿色出行;③坚决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等。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既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小作业 课件出示: 列出十项简单易行的保护环境的方法,做成《保护环境十条小建议》,课后与学校、社区工作人员商议,经同意后张贴在学校、社区布告栏内。 教师指导:我们制订的“小建议”要切合生活实际,要能在生活中真正实行。 小组讨论制订《保护环境十条小建议》,先在全班交流,学生给出评价,然后进行修改。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预设: 1.不乱砍滥伐树木,不浪费自然资源。 2.尽量节约纸张,不把没用完的本子随意扔掉。 3.随手关紧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 4.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5.不随地乱扔垃圾,特别是废旧电池及塑料袋。 6.不污染水资源,不把废水和有毒物质倒入河中,保护水中小生命。 7.随手关闭电源,尽量节约每一度电。 8.不乱捕滥杀野生动物,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9.爱护花草树木,多植树种草。 10.多绿色出行,少乘私家车出行。 设计意图: 我们不能光注重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学以致用。设计这个环节,可让学生从思想上更加重视环保,同时也更能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满足感,还能从思想上教育学生,让他们产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感。 四、课堂小结 课前,大家认真搜集了资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上,大家能踊跃发言,积极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大胆发表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认识,积极发言献计。大家的表现都值得肯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也要明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板 书 设 计 我们与环境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教 学 反 思 课题 : 习作 推荐一个好地方 课型: 综合实践 授课日期: 2019.09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 把自己去过的一个好地方介绍给他人,并把这个地方的特点说清楚明白。 2.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清楚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人,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 水乡小镇 书店 小树林 老师这里有几张图,请大家看一下,如果让你向大家推荐一个地方,你会推荐哪一个?为什么?说明理由。 学生推荐图片,并说明理由。 预设一:我推荐水乡小镇。因为这里风景好,空气好,让人赏心悦目。 预设二:我推荐书店,因为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预设三:我推荐小树林,因为在这里可以探险,可以快乐地玩耍。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描述图片,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方法指导 1.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次习作的题目。(课件出示题目)大家想一想,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围绕哪个词来写呢?(课件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 推荐一个好地方 读题,思考:题目的重点在哪里? 学生读题目,思考重点是什么,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引导。 生1:我觉得重点应该是“地方”。 生2:重点应该是“推荐”这个词。 师总结:我们应把重点放在“推荐”和“好”这两个方面。 2.既然大家知道了本次习作的重点所在,那么我们该怎么选材呢?(课件出示问题,后面的内容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总结依次呈现) 课件出示: 我们可从哪些方面进行选材? ①景色优美的湖泊 ②书店 ③游乐场 ④家附近的小树林 ⑤校园里的小花园 ⑥水乡小镇…… 学生各抒己见,在选材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我去过风景优美的旅游区,所以我推荐旅游区。 生2:我经常去书店,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因此,我推荐书店。 生3:我去过美食街,在那里,我品尝到了很多美食,让人流连忘返。所以我推荐美食街。 …… 3.解决了选材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完成这次习作以及从哪些方面来展开习作。(课件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写作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并发言。教师根据各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 课件出示: 美在哪里 景色优美的地方 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独特之处 ……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具体指导了学生在确定了选材之后需要确定的内容。这样从内容上进行具体的指导,可降低习作的难度。 4.要写的内容我们选择好了,那么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呢?(先用课件出示问题,再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现答案) 课件出示: 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①点面结合、动静结合。 ②运用修辞手法。 ③善于联想。 (1)学生讨论,师生共同交流总结方法。 首先,要从不同的方面来写,做到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如写书店,既要写整个书店里的情景,又要具体写某一个点。其次,要尽量多运用修辞手法,多对句子加以修饰,使得内容更具体丰富。如写书店里人很多,可以这样写:一进书店门,就看见整个书店大厅挤满了人,真可谓人山人海。要想在书架前找到一本好书,你得“翻山越岭”。热销书的书架前,更是水泄不通。另外,要善于联想,在现实情境的基础上,要善于发散联想。 (2)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 在写作中先指导学生学会选材,选好材料后,再进行写作指导,这样层层深入,会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 三、小组交流,练习表达 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为本次习作打好了基础,也懂得了写好这篇作文的方法。下面就请大家向小组成员推荐一个好地方,先说一说,再拿起笔,开始写作。 四、修改习作 经过认真写作,同学们都写出了比较满意的作文,但是“文章不厌百回改”,只有不断修改,我们的作文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写作水平才会越来越高。下面请展示我们的习作,并加以修改。(学生把习作展示出来,大家提出修改建议) 五、作业安排 1.选取写得好的文章在班上传阅或诵读。 2.继续修改习作,写好这篇文章。 板 书 设 计 抓住特点 推荐一个好地方 按一定顺序 对景物的感受 教学 反思 课题 : 语文园地一 课型 综合实践 授课日期: 2019.09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学习边读边想象,让课文中的情景在脑海中再现,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具体形象。 2.读“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和“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等场面描写的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并想象词语所描绘的画面,找出每组成语的规律。 3.学习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写一件事物。 4.能规范书写一段文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5.朗读《鹿柴》这首诗,了解诗的意思,并背诵。 重点 难点 1.了解、积累成语,能发现两组词语的规律。 2.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描述事物。 3.积累古诗《鹿柴》,了解诗的意思。 4.学习边读边想象,让课文中的情景在脑海中再现,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具体形象。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入题:同学们,请认真听下面的录音。(播放清晨树林中鸟儿鸣叫的录音)听了这段录音,你们想到了什么? 预设:这是一段清晨树林中鸟儿鸣叫的录音。听了鸟儿的鸣叫,我可以想象到鸟儿们刚“起床”时那种精神抖擞的劲头,可以想象鸟儿们再次见到朋友时的兴奋,可以想象鸟儿们看到日出时高兴的心情。 设计意图: 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展开想象,也可以通过声音展开想象。播放录音,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听录音后想象到的内容,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激发想象 1.交流平台。 (1)导入:这段录音能引起我们的联想,唤醒我们的想象。同样,很多优美的句子也能引起我们的联想,唤醒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几个优美的句子,看看你能联想出什么样的画面。 课件出示: 1.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4.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2)任选一个句子,读一读,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3)学生读句子,并交流发言。老师及时进行评价。 预设:读《观潮》时,我们通过读潮来时的文字进行想象,仿佛看到了大潮浩浩荡荡奔腾而来的场面,体会到了大潮雄伟壮观的样子。 师总结:我们在读文字的过程中,可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来想象描写的场面。 2.词句段运用。 (1)我们来看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中的这些成语。 课件出示: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①在预习时,我们了解了每个成语的意思,请同学们把预习成果展示出来。(学生交流成语的意思) ② 第一行和第二行中的成语各有什么特点?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生:第一行的成语都可形容声音很大,适合描写宏大的场面;第二行的成语都可以形容声音较小,适合描写安静的场合。 ③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成语之间有什么关联? 生:这两组成语互为反义词。 (2)了解了这些成语,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一组词语。 课件出示: 风 烟花 雷雨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①认真观察加点词语,找出这些词语的相同点。(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 ②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教师及时作出评价) 预设一:忽然,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它是那么绚烂夺目。一阵风吹过,烟花猛然发生了变化,顿时,天空中更美了。 预设二:雷雨过后,小狗欢快地跑到水洼里打滚,一会儿工夫,原本干净的小狗就变得脏兮兮的了。 设计意图: 文字和声音都能激发人的想象,通过想象使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理解更加深刻。这个环节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句子、词语的练习,丰富了我们的想象,锻炼了我们的想象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充分发挥想象,让文字、声音通过想象变成形象的东西。 第二课时 一、书写提示 1.直接导入:俗话说“字如其人” ,写一手好字能让人终身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写得一手好字呢? 课件出示: (1)看看这段文字的书写,你认为这段文字的书写好在哪里?(整齐、美观等) (2)你觉得要想写一手好字,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读文字,并各抒己见。 师总结:我们在横线上写字应注意,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只要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我们就能写得一手好字。 2.当堂练习书写。 (课件出示语句)先读一读这几句话,再按照我们刚才说的书写提示练习写这几句话,看谁写得好、写得美观。 课件出示: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学生练字,教师巡视并指导书写。把写得好的作品通过投影展示出来,并让写得好的学生说说写字好的心得。 设计意图: 书写非常重要。写一手好字,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因此,我们要通过书写指导来规范学生写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喜爱之情。 二、日积月累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幽静景色的古诗。 课件出示: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指名读这首诗,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学生说古诗的意思,教师及时引导并评价。 3.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录音,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描述出来。(学生听朗读,交流诗中描绘的画面) 4.学生反复朗读古诗并背诵。 设计意图: 古诗非常凝练,理解古诗主要是靠学生的想象力。先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课 堂 检 测 一、交流中的收获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读课文《观潮》,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花牛歌》,我似乎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展开想象,补充句子。 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到溪水边,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走到果园边,我好像闻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朋友们敞开心扉的交流让我知道了读文章时,我们要想象________,“听”到________,“闻”到________。我们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才能深入文章内容,有更多的收获。 二、词句段运用 1.根据描述的画面写成语。 (1)国庆节,街上到处热闹非凡。很多单位敲锣打鼓,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 ) (2)小明和小红是极好的朋友,课后总是能看到他们头挨着头说着悄悄话。( ) 2.根据成语写想到的画面。 鸦雀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词语,并灵活运用。 (1)表示时间快的词语: ( )( ) ( )( ) (2)我准备选择所填的两个词语描述自然现象“雷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准备选择所填的两个词语描写森林里的“小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积累 1.补充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闻人语响。 (2)返景入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返景入深林”让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