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北京版1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京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书61页例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m 一、链接旧知,承上启下。(3分钟) 老师口述: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农场去看一看,快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谁观察的又仔细又全面。(依据学生的回答,要有导向性的评价。) 预设: 生1:图上有两只公鸡,7只小鸡。 生2:公鸡少,小鸡多。 生3:公鸡比小鸡少5只;小鸡比公鸡多5只。(贴图) 生4:公鸡和小鸡一共有12只。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师引:你们能从公鸡和小鸡的数量上比较一下吗?) 师:你们可真棒!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找到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23分钟) (一)、在比较两个事物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引出“倍”的概念。 老师口述:请大家再看一看,你发现什么了? 预设: 生1:又多了1只小鸡,有8只了。 生2:公鸡的只数比小鸡少6只。(贴图) 生3:小鸡的只数比公鸡多6只。(贴图) 生4:公鸡和小鸡一共有14只。 生5:小鸡的只数是公鸡只数的4倍。 情况一:如果学生直接说出来了,老师顺势而导:你所说的正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1、教师口述:那为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倍来描述呢?你能说说吗?(此时只是让学生说说,先不给图。) 2、看来呀,他只知道用倍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可并不知道为什么。(不出课件中的图) 3、老师这里有公鸡和小鸡的图片,谁能借助图片摆一摆,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指名到前面摆,其他学生用手中的三角形和圆形代替小鸡和公鸡摆一摆。(动手前一定提清要求。) 4、看看他是怎样做的?他的做法能够说明小鸡和公鸡之间的倍数关系吗?让到前面摆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谁听明白了?你能再说说吗? 情况二:如果没有说出的,老师引导:同学们,除了用谁比谁多几只或谁比谁少几只描述公鸡只数和小鸡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别的说法吗? 你们看,明明是这样说的:小鸡的只数是公鸡只数的4倍。 1、教师口述:那为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倍来描述呢?你能说说吗?(此时只是让学生说说,先不给图。) 2、看来呀,他只知道用倍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可并不知道为什么。(不出课件中的图) 3、老师这里有公鸡和小鸡的图片,谁能借助图片摆一摆,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指名到前面摆,其他学生用手中的三角形和圆形代替小鸡和公鸡摆一摆。(动手前一定提清要求。) 4、看看他是怎样做的?他的做法能够说明小鸡和公鸡之间的倍数关系吗?让到前面摆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谁听明白了?你能再说说吗? 5、依据上述两种情况,老师适时做小结和提升。 孩子们,看来要想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就要先找到:( )个为一份, ( )有这样的( )份,是( )个( ), 我们就说( )是( )的( )倍。(边说边在黑板上圈一圈。)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课件再演示一遍,边演示边让学生说一说。 (二)、再次利用主题图,强化学生对“倍”的理解。 1、师说:请你再仔细观察这幅图,谁与谁之间也有倍数关系呀?你们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学习活动单) 预设: 生1:小鸡和母鸡的只数有这样的倍数关系。 生2:公鸡和母鸡的只数有这样的倍数关系。 教师巡视,捕捉学生的生成,展示。 学生解读自己的作品。 学生说完,要有评价和互动。 2、根据学生汇报,确定先讲谁。 (1)研究一下公鸡与母鸡之间的关系。 以学生汇报为主,请学生到前面根据自学情况进行汇报,师适时小结。 2只公鸡看成1份,母鸡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2个2只,所以说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2倍 (2)研究一下小鸡与母鸡之间的关系。(此环节按照学生生成灵活处理。)此处可以使用课件。学生说完,可以再次课件演示。 4只母鸡看成1份,小鸡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2个4只,所以说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 (三)、强化一份数是几。 追问:同样是8只小鸡,怎么一会是公鸡的4倍?一会又是母鸡的2倍呢? 师:因为一份的只数变了,所以有这样的几份也就随之变了。 (四)、引领回顾“倍”的概念建立过程。 老师:那看来我们要想知道谁是谁的几倍,就要先找到谁跟谁比,弄清 ( )个为一份, ( )有这样的( )份,是( )个( ), 我们就说( )是( )的( )倍。 (五)、在认知冲突中再次强化“倍”的意义。 1、同学们看,(老师把公鸡的图片拿走)问:如果只有小鸡的只数,我们还能找到倍数关系吗? 预设: 生1:没有比较怎么知道呀。 生2:不知道一份是几。 2、引导学生看课始时的板书,这不有比较吗?怎么不能说谁是谁的整倍数呢?(此环节不要着急,等待学生的思考。) 如果学生说出下面少一只,师追问:少一只什么意思? 师小结:看来我们真得 ( )个为一份, ( )有这样的( )份,是( )个( ), 才能说( )是( )的( )倍。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三、巩固强化“倍” 的意义(12分钟) 1、师:那就请大家完成学习活动二,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得掌握了。 ( )个是1份。 有这样的( )份,是( )个( ), 所以:的个数是的( )倍。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 2、接下来请大家完成活动三。 活动三、画一画,画出你想研究的倍数关系,然后再填空。 ( )的个数是( )的( )倍 。 3、生活中,都什么地方会用到倍数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通过练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倍”的认识,能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四、小结、揭示课题、板书。(2分钟) 同学们,我们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什么? 生可能说:倍数关系。再次回到黑板上的黄条内容, 那你们能找到( )个为一份, ( )有这样的( )份,是( )个( ), ( )是( )的( )倍。 贴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再一次深化学生对“倍”的概念的认识。】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多了一只小鸡,增添万分精彩 ---我与学生在“倍的认识”一课中共赢 2017年11月22日,是我校二、四、六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当时我任教二年级,那天我讲的课是“倍的认识”。之所以选择这个内容,灵感来自于我们数学组9月份的一次教研活动中刘主任的发言,她的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决定:就让“多了的一只小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找到知识的源头。 记得上课那天,一开始,我便出现一幅农场图,图上有两只公鸡和7只小鸡,然后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这个环节特别顺利,学生都能结合一年级所学内容,很快说出如下信息: 1:图上有两只公鸡,7只小鸡。 2:公鸡少,小鸡多。 3:公鸡比小鸡少5只;小鸡比公鸡多5只。 4:公鸡和小鸡一共有9只。 接下来,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将小鸡的只数增加一只,学生都发现了,我抓住时机,抛出问题:那此时公鸡和小鸡之间的关系是……记得当时很可惜,学生并没有说出我要的答案,作为老师,我随机应对,我说: 除了用谁比谁多几只或谁比谁少几只描述公鸡只数和小鸡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别的说法吗? 我的提问,简直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个孩子马上说出了“小鸡的只数是公鸡只数的4倍”,我暗自窃喜,顺势而导:你所说的正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太了不起了。那为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倍来描述呢?你能说说吗?记得当时那个孩子含含糊糊说不清,我呢并没有着急,而是对全班学生说:“看来呀,他只知道用倍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可并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这里有公鸡和小鸡的图片,谁能借助图片摆一摆,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当时我找了举手中的一名学生到前面摆,其他学生用手中的三角形和圆形代替小鸡和公鸡在桌子上摆一摆,摆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接下来我先让到前面摆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摆法如下) 记得那个学生指着图说,公鸡有两只,小鸡有4个2只,所以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他说完,马上有学生提问:你为什么这么摆?那个学生自如的回答:这样摆很清晰,一下就能看到他们的关系。接着又有学生提问:什么是4倍?那个学生又说:“2只公鸡是一份,小鸡有4份,4份就是4倍。”我在一旁静静等待,没有人提问了,我赶紧上台:大家跟他想的一样吗?然后展示了几组学生摆的作品: 教师总结:孩子们,看来要想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就要先找到:( )个为一份, ( )有这样的( )份,是( )个( ), 我们就说( )是( )的( )倍。 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圈一圈。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又用课件演示一遍,边演示边让学生说一说。 为了强化学生对“倍”的理解,我再次利用主题图,让学生找出母鸡与公鸡、小鸡与母鸡之间的倍数关系。 接下来,为了强化一份数是几。教师 追问:同样是8只小鸡,怎么一会是公鸡的4倍?一会又是母鸡的2倍呢?通过看图,学生很容易明白了因为一份的只数变了,所以有这样的几份也就随之变了。 课堂上还有一个精彩环节,就是教师专门设计了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再次强化“倍”的意义。同学们看,(老师把公鸡的图片拿走)问:如果只有小鸡的只数,我们还能找到倍数关系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没有比较怎么知道呀。教师引导学生看课始时的板书,这不有比较吗?怎么不能说谁是谁的整倍数呢? 记得学生当时说了:下面少一只,师追问:少一只什么意思,然后老师再次强调:看来我们真得找到: ( )个为一份, ( )有这样的( )份,是( )个( ), 才能说( )是( )的( )倍。 通过以上环节,不难看出, “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倍”,对“倍”的认识几乎是一个“0”起点。讲本课前,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数数不成问题;还学习了比一比,能够说清谁跟谁比,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而今天这节课,是在前面学生已经建立了:比较两个事物间多与少的关系的基础上,在事物间有着特定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事物间“倍”的概念,经历“倍”的产生过程,是“关系”的发展。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对“关系”理解会越来越全面,是在“关系”这个轨道上前行,逐步建构知识链,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知识体的堆积。 看似只是多了一只小鸡,但这只小鸡作用可不小,没有它,我们就找不到知识的主线“关系”,没有它,我们就找不到主线关系的“源头”,忽略了起点。多了一只小鸡,增添了万分精彩,整节课都没有离开这只小鸡,透过课堂,我也惊喜地看到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