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上语文第第123单元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二上语文第第123单元教案

部编版二上语文第第123单元教案 ‎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古诗录音、有关古诗的资料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进行古诗背诵比赛 ,看一看谁的古诗背得又多又好,是“诗王”,好不好。‎ ‎2.当学生背到《登鹳雀楼》时,教师引言导入,板书课题。(出示CAI课件)这天,当诗人王之焕来到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登楼远望,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在脚步下,黄河波涛汹涌,奔腾入海,非常壮丽 。这时,诗人王之焕想道: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 ‎3.介绍黄河。出示CAI课件。‎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请学生读古诗,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把学习的情况告诉大家。‎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分小组读。‎ ‎6.学生试读。‎ ‎7.同桌互读。‎ ‎8.抽学生读。‎ ‎9.自由读 ‎10.齐读。‎ ‎11.表演读。‎ 三、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 ”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出示CAI课件帮助学习生字。‎ 注意后鼻音“登”、“黄”、“更”、“层”。‎ ‎5.小老师教读。‎ ‎6.叫号游戏。‎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比赛。‎ ‎8.扩词扩句。‎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朗读背诵。‎ 六、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1.收集古诗,看谁背得多。‎ ‎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 ‎ ‎(二)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教具准备:‎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 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4、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5、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6、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7、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默写。‎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 ‎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抓住黄山“四绝”之一—怪石,娓娓道来。文章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从总体上讲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引出黄山奇石。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重点介绍黄山的四块奇石,其构段方式有所不同。第六自然段写出黄山还有其它奇石,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对黄山石的喜爱之情。本文图文并茂,文章抓住一个“奇”字,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原本无生命,但在作者笔下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令人无限神往,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师要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设想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整合语文教学的多维目标,以精心设计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感悟黄山石的“奇”为突破口,通过图片、多媒体课件直接感知石之“奇”,动情的朗读找出“奇”,广泛的交流品味“奇”,重点词句主动的想象夯实“奇”,积累内化再观“奇”,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能正确认读“尤、巨”等18个生字,正确书写“区、秀”等10个生字,并且注意美观。‎ ‎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 ‎2、过程与方法:‎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理解黄山石的特点,体会对黄山石的赞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爱黄山石的特点,向往去黄山看奇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教学难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在研读中体味美的语言、想象美的意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 。‎ 教学过程 一、说图初读,感知“奇”‎ ‎1、同学们,咱们都是大山里的孩子,生在大山里,长在大山里 。咱们对石头应该说是非常熟悉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幅与石头有关的挂图,大家想不想看?‎ 课件展示:文中第2、3、4三幅插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然后要求展开想象,准备说图。‎ 师加以指导,如:那石头是什么样子?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看到这石头你会想到什么?等等。‎ ‎2、教师配乐读课文。‎ 让学生找出与3幅图所对应的段落,再图文对照。‎ ‎3、初步感知课文。‎ 课件展示 第一幅插图。‎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课文哪一段描写了这幅图上的画面?然后图文联系,明白黄山奇石是黄山风景的一部分。‎ 师简单介绍黄山四绝。‎ ‎4、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次感受“奇”。‎ 二、整体感知,找出“奇”。‎ ‎1、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2、这里的石头既好看又奇妙,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几块怪石?‎ ‎3、师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三、细读探究,品味“奇”。‎ ‎1、课件展示:第二自然段内容。谁愿意把“仙桃石”给大家介绍介绍?‎ ‎2、小组讨论。用“这一部分先写……接着写……最后写……”的句式归纳本段内容。‎ 汇报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一部分内容先写’仙桃石”的名字,接着写像什么样子,最后写在什么地点。‎ ‎3、让学生从外形上看,从来源看仙桃石的“奇”。‎ ‎4、小组讨论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来完成3、4、5段的阅读。‎ 师提示:‎ ‎⑴要结合课文插图。‎ ‎⑵要尝试使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⑶名字、样子、地点可以交换顺序。‎ ‎5、反馈。‎ ‎⑴谁能把“仙人指路”介绍给大家啊!它是什么样的?你能给大家读读吗?再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⑵接下来该去看哪块怪石了?找同学读课文。‎ 师:有一只猴子,蹲在高高的山头上。望着翻滚的云海,它是被那美丽的景色迷住了,看呆了,能体会着读读吗?谁再试试?‎ 师:关于这只石猴你有什么想法?‎ ‎⑶还有一块石头没介绍呢?它叫什么呀?‎ 师:雄鸡为什么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金鸡?‎ 师:看到他想到什么?‎ 师:带着你的想象读读这一段吧!‎ 四、找重点词,夯实“奇”。‎ ‎1、朗读2、3、4、5四个自然段,体味意境美、语言美。‎ ‎2、课文中具体介绍的这几块怪石,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它们有趣,神奇呢?‎ 例如:师生分析出“仙桃石”这一奇石,一“飞”一“落”把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的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 板书:‎ 仙桃石 飞、落 猴子观海 抱、蹲、望 仙人指路 伸、指 金鸡叫天都 伸、啼叫 ‎3、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积累内化,再观“奇”。‎ ‎1、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这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2、黄山奇石数不清,可惜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就没有具体说了,谁能用前面研究的四种奇石的构段方式,说说它们个是什么样的,敢和书上写的挑战吗?‎ ‎3、小组任选其一进行练习。‎ ‎4、小组汇报展示。‎ 六、总结全文。‎ 黄山的奇石真是有很多,说也说不完。那我们就尽情地读读整篇文章,好好欣赏欣赏吧!‎ 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山奇石,你回家准备给爸爸妈妈怎么说你的收获呢?‎ ‎10、《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要求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看片,揭示课题 ‎1. 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 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反馈朗读情况 ‎(1)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纱”的翘舌音、“名”“映”“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 看图识词,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附近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建筑,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片、央、南、名、美、丽、岛”。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生字各写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 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卡认读生字、词。‎ ‎2、齐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觉得写最美的地方,请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研讨。‎ ‎(1)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 ‎(2)文中的“轻纱”和童话中的仙境指的是什么?‎ ‎(3)什么吸引了游人?‎ ‎3、指名汇报以上问题。‎ ‎4、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三、总结全文:‎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不仅是台湾人民的骄傲,大陆同胞也它的奇景而自豪。让我们再次走进日月潭的美景中,美美地读一读。‎ 四、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日月潭 北边:日潭 清晨:隐隐约约 日月潭 南边:月潭 中午:清晰朦胧 风光秀丽 ‎11、《葡萄沟》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杜老师想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旅游,你们愿意去吗?‎ ‎2、那好,请同学们上车,做好。游客们请注意,开往新疆吐鲁番的客车正高速行驶在公路上,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新疆有名的葡萄沟。(板书:葡萄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品读感悟。‎ ‎(一)下面我想找四名同学来做我的助手,读一读课文,向大家介绍一下葡萄沟,同时想一想你觉得葡萄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指名读课文)‎ 这四名同学都读得非常的流利,而且很有感情。下面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也觉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用“ ”画出关键词语,并和同桌交流交流。‎ ‎1、你们从哪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预设一:盛产水果。‎ ‎(1)你是从哪一段了解到葡萄沟盛产水果呢?为什么读这一段让你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 ‎(2)都有什么水果快说说?如果能吃吗到这么多水果高兴吗?快用喜欢的语气读读吧!‎ ‎(3)还有那些同学也是从这个地方觉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盛产”是什么意思?鞍山盛产什么?这样一个出产这么多水果的地方,一定是个好地方。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2、其他同学再来说一说,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 预设二:葡萄沟美、葡萄美、人好。‎ ‎(1)葡萄沟的葡萄长得特别的好。你从书中哪些句子,词语中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 ‎(2)抓“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一句体会:为什么读这句话让你感觉它美?“茂密”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 看,作者用词多准确呀,一个茂密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特点,在你眼里,你觉得它还想象什么?仿说比喻句子。‎ ‎(3)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们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那你能带着这种舒服惬意的感觉读一读这句话吗?‎ 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一下子就感觉到阵阵凉爽的微风向我迎面而来!你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置身在这凉棚下面,真是太惬意了。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清凉的感受读一读这一句话吧!‎ ‎(4)谁能来说一说还能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到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为什么读这句让你感觉它长得好?‎ ‎(5) “一大串一大串”是什么意思?快看看书图。读读这个词。‎ ‎(6)抓“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体会。同学们请看,‎ 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 红的像——……练习说比喻句。‎ ‎(7)这就是葡萄沟里的葡萄,当你看到这么美丽的葡萄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啊?那就用你的朗读来赞美这些葡萄的美丽吧!‎ 你的朗读让老师体会到了你对这些美丽葡萄的喜爱,谁还想读一读?听了你的朗读,那晶莹剔透的葡萄好像呈现在我的眼前,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啊!还有谁愿意读一读?‎ ‎(8)有这么美丽的葡萄,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中还有个词概括了葡萄的颜色之多,谁找到了?‎ 课件出示五光十色的葡萄图片 你还知道哪些形容颜色多的词语?那么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好吗?师:为什么不好呢?看来用词的准确能使表达的意思更生动。课下咱们快把这些好词积累起来吧。‎ ‎(9)说的真棒。请你接着往下看,你还知道了什么?你怎么看出来的?‎ 同学们,如果你们现在就是维吾尔族老乡,而老师我就是游客,用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好客吧!‎ 评价:你这个老乡不怎么热情啊!哪个老乡愿意招待我?恩,你这个老乡真热情。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3、这么多好还不止呢,你们谁知道它还有什么好?‎ ‎(1)把它们酿成葡萄酒。用它们制作罐头。晒成葡萄干。‎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老乡们把剩余大量的葡萄制成了葡萄干。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出示图片 ‎(3)你回答的很好,那用这种方式制成的葡萄干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在文中找一找,用横线画一画。‎ ‎(4)颜色鲜,味道甜。(课件出示葡萄干)‎ 葡萄沟的葡萄长得这样好,品种又这样多,已让人垂涎欲滴,葡萄干又是这样的色鲜味甜,又有这么多的用处,更是让人垂涎三尺。因此书上说它是——(非常有名)‎ ‎4、游览了这么多,你们说,葡萄沟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三、升华情感。‎ ‎1、同学们,葡萄沟在哪?你还知道葡萄沟或新疆有什么好看、好吃、好玩的吗?如果此时你去哪,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2、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像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只不过是众多瑰宝中的一个,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亲自去看看,感受一下祖国的塞北江南。(播放新疆好地方)‎ 播放音乐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 ‎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学会在生活中识字,会用词语说比喻句,会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通过感悟、诵读,体会名言佳句,帮助小学生积累好词好句。‎ ‎3、学会写留言条,注意留言条的格式。‎ 教学重点:‎ 学会写话,学写留言条,积累名言佳句。‎ 教学难点:‎ 读《画家乡》,学会介绍自己的家乡,表达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四》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四)‎ 二、学用结合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出示课文图片和生字。‎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正确。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看一看:从火车票上认识这些词语。‎ ‎3、说一说:你还从哪里认识生字词语。‎ 如:商店的招牌上、电视上等。‎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1、下面的事物像什么?看谁说的多,想得妙。(板书:像)‎ 提示:爸爸的鞋像小船。弟弟的鞋像鸟窝。‎ 柳条  云朵  枫叶  鞋 椅子  路灯  胡子 ‎(1)读一读:自己自由读一读。‎ ‎(2)想一想:这些词语代表的事物分别像什么?‎ ‎(3)说一说:这些词语代表的事物分别像什么?‎ ‎2、你能说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吗?‎ 八路军隐蔽在山里,敌人很难发现。‎ 去还是不去?小明拿不定注意,感到很烦恼。‎ 那美丽如画的山水,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 ‎(1)读一读: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2)想一想:加点的词语在句中分别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在句中理解。‎ ‎(3)说一说: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隐蔽:隐藏、躲避的意思。‎ 烦恼:意思是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 流连忘返:太迷恋这儿的美景,舍不得离开。‎ 三、写话 板块三:写话 ‎1、学会留言条的格式和内容。(板书:留言条)‎ 写留言条的格式和内容是:‎ ‎(1)第一行写称呼,顶格写,表明是留给谁的留言条。‎ ‎(2)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写清楚有什么事。‎ ‎(3)最后是署名和日期,都在右下角写,各占一行。‎ ‎2、写一写。‎ ‎(1)先从两个情境中选一个,想一想:怎么写,写些什么,格式怎样?‎ ‎(2)再在方格纸上写下来,注意:标点符号单占一格。‎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从火车票上认识生字词语,会在生活中识字,会用词语说比喻句,会在语境中理解词意,学会了写留言条方的法。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希望下节课继续努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四》的有关内容。(板书:语文园地四)‎ 二、读一读,记一记 板块四:我的发现 白色  雪白  米白  奶白 红色  火红  桃红  枣红 黄色  土黄  鹅黄  金黄 绿色  草绿  翠绿  墨绿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正确。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看一看:了解这些词语是哪一类的。你还发现了什么?‎ 我们能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描写颜色的词语。(板书:描写颜色的词语)‎ 我还发现在一种颜色前面加上一些词语后,可以表示该颜色的深浅、浓淡层次。‎ ‎3、说一说:你在平时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词语?交流展示一下。‎ 蓝  湛蓝  瓦蓝  深蓝  天蓝 板块五:日积月累 ‎(一)诵读名言佳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拼拼读读。‎ ‎(1)自己借助拼音把佳句读通顺。重点指导读准后鼻韵母“堂、杭”,整体认读音节“岳”。‎ ‎(2)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三、我爱阅读 ‎1、读通顺短文《画家乡》。‎ 注意注音的字,读准确;再把短文读通顺。‎ ‎2、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几个人的家乡?分别是谁?‎ 短文写五个人的家乡,分别是: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 ‎(2)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里?‎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山山的家乡在山里,平平的家乡在平原,青青的家乡在草原,京京的家乡在城市。‎ ‎(3)你的家乡在哪里?说一说,把最美的景色展示给大家。‎ ‎3、读出韵味。‎ ‎(1)指名分段朗读。‎ ‎(2)读出家乡的美好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啊,又到下课时间了。我们这节课学会了带颜色的词语,积累了很多的好词佳句,认识了不同的家乡。今后的学习我们要注意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好故事。‎ ‎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会写“沿、际、信”等八个字。‎ ‎2.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初步了解课文寓意。‎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和对话。‎ 过程与方法:‎ ‎1.本课主要采用朗读、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2.课文朗读和理解寓意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寓意,感受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 ‎2.会写“沿、际、信、抬、蛙、错、答、还”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了解寓意。‎ 三、教学策略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自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进一步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完成的。‎ ‎2.通过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3.通过摆一摆、演一演,读一读等适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进而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成语,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谁来说一说。(生答)教师相机肯定:学习到的知识就能记住,你们真棒!‎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了“坐井观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成语故事,齐读课题。观是看的意思,用你的话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答:坐在井里看天。‎ ‎【设计意图】由已经学过的《识字四》的内容入手,引入到新课的学习。注意知识间的衔接。读题后,让学生解释课题,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直接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然后圈出生字,画出生词。标出自然段。‎ ‎2.课文里有三个认读字,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自己读读这三个生字。课件出示:带音节的本课生字。‎ ‎3.去掉音节请学生带读这些生字。‎ ‎4.开火车读词语。‎ 井沿 抬头 青蛙 弄错 回答 无边无际 ‎5.再次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情?课文讲了小鸟和青蛙争论天有多大的故事。‎ 教师顺势出图:青蛙和小鸟。‎ ‎【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有层次地一步步安排学生读字、读词语、读课文,达到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目的。让学生动笔圈画生字和自然段,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朗读感悟 阅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 ‎1.请大家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一个学生贴图,帮助小鸟和青蛙找到它们的位置。‎ 出示“井”图,学生贴小鸟和青蛙的位置。‎ ‎2.理解词语井沿的意思。‎ 师:井沿是哪部分,谁能指给同学们看?师顺势将“井沿”两个字写在井沿上。‎ 师:大家看清楚怎么写这个“沿”字,三点水,注意右边的上半部分是“横折弯”,没有“钩”,不是“几”,下面再一个“口”。‎ 写好后,指生齐读“井沿”一词,然后师拿起生字卡片“沿”字,再齐读。‎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利用书中放大的插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位置并随机识字。‎ ‎4.理解“落”字。‎ 师引导学生思考:明明是停在井沿上,课文中为什么说“落”?‎ 理解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它从上面下来,所以是“落”在井沿上。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很累了,飞不动了,所以是“落”下来的!‎ 教师顺势鼓励学生能联系课文读懂了这个“落”字。‎ ‎5.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落和停的比较,理解文中用词的准确并为深入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6.细读品味二至七自然段。‎ 过渡:小鸟和青蛙就这样一个在井里,一个在井沿上,为天有多大争论开了,他们之间你一言,我一语,这就是对话。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争论了什么?‎ ‎(1)整体感知。‎ ‎①分角色读二至七自然段。‎ 下面老师读解释语,一人读小鸟的话,一人读青蛙的话。边听边想:他们各自眼中的天是怎样的呢?‎ ‎②学习生字“际”。‎ ‎“际”字要求会写,生跟着老师一边写一边记。‎ 师:“际”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际”在这里是边界,也就是靠近边缘的地方。那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呀?没有边际,很大很大。‎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观点,避免琐碎的问题。板书中随文识字,随板书识字,加强生字的复现,切实体现低年级字词教学的重点。‎ ‎(2)理解小鸟的观点。‎ ‎①无边无际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哪句话,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②请你试着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 ‎③你们还从小鸟说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④观看多媒体动画片,理解天无边无际。‎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的两句话,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片,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启发学生认识小鸟为什么说得对,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⑤句式练习。‎ 小鸟飞过了( )( )( )( )……都没有看到天的边际,所以它说天是( )。‎ ‎⑥读好这两句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小鸟见了这么多东西,飞了这么远的路,还是没有看到天的尽头,天大不大?一起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句式练习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理解小鸟为什么说得对并加强说话练习。‎ ‎(3)理解青蛙观念错误的原因。‎ ‎①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谁知道什么是大话?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②谁能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③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让谁,小鸟说你弄错了,青蛙说我不会弄错的,你们看,它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课件出示:‎ 小鸟:你弄错了。‎ 青蛙: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你是弄错了。‎ ‎④生分角色读上面三句话。‎ ‎⑤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小鸟的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⑥为什么这里要多一个“是”字?‎ ‎“是”就是的确、真的意思;强调青蛙真的弄错了。它们就是这样争论不休的,那么该怎么读呢?‎ 指名分角色读五至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说的两句话的比较,强调小鸟的自信,同时也理解青蛙的自以为是。为分角色感情朗读对话打下基础。‎ ‎⑦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 ‎⑧分角色朗读全文。‎ ‎7.总结全文,理解寓意。‎ ‎(1)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 ‎(2)学到这儿,你想对青蛙或小鸟说些什么呢?最好用上老师给你的几个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目光远大、眼界开阔、见多识广、自以为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词语说话,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了训练学生说话的目的,又加强了积累和运用。‎ ‎(3)此时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告诉他,天是无边无际的,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也会看到天怎么样?‎ 看问题,如果站得高一点,就可以看得多一点,想得全面一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加强对寓意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学“会写字”。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 ‎2.交流记字方法。‎ ‎3.观察字形特点,找相同点。‎ ‎4.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字的细小之处。‎ ‎5.书写反馈,贴“沿”“际”两个生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6.老师范写,边写边说: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7.出示“答”“还”请同学们说说写这两个字注意什么?‎ ‎“答”上下结构,要做到上窄下宽,“还”是半包围结构,左下包右上。要先写“不”再写走之儿。‎ 学生描红、书写。‎ ‎8.展示评价。同伴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对了,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像小鸟一样眼界开阔。其实在祖国的文化宝库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只要你像小鸟一样努力,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多读些有益的课外书,你也会见多识广的,而且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 ‎ ‎13、《寒号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本文是继《小马过河》之后的又一篇童话故事,旨在教育学生勤劳自勉,抓住大好时光勤奋努力,不要懈怠懒惰,得过且过,荒废大好年华。‎ ‎(2)本课没有直接与单元训练点对应的段落,教学时可选择课文的一个部分进行落实单元训练点的练习。‎ ‎2.教材特点 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第二部分(从“几阵秋风”到“正好睡觉”)写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垒巢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垒巢。第三部分(从“冬天说到就到”到“得过且过”)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得过且过,还是不肯垒巢。第四部分(从“寒冬腊月”到结束)写寒冬腊月,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冻死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理解13个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准确领会寓意。‎ 四、教学准备 ‎1.寒号鸟的挂图或投影片。‎ ‎2.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号”。‎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训练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 ‎3.学懂课文第1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 ‎2.布置自学。‎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锗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3.检查自学情况。‎ ‎(1)听录音范读课文。(听后自评并纠正)‎ ‎(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齐读。‎ ‎4.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为什么?‎ ‎(5)练一练:《作业本》第5题。‎ ‎5.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 ‎(2)说一说: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写,“寒冬腊月”的事。‎ ‎6.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讲读裸文,理解“漫山遍野”、“哀号”、“得过且过”、“哆嗦”等词语的意思。‎ ‎2.巩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 ‎4.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录音磁带一盒。‎ ‎2.小黑板若干块。‎ ‎3.幻灯片若干张。‎ ‎4.寒号鸟、头饰各一只及喜鹊贴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 ‎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 ‎2.整体回顾,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 ‎()的喜鹊。‎ 二、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三、学习6~8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3):‎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点拨要点:‎ ‎①问题b,比较 喜鹊说:“……”‎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 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d,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四、返顾全文,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结合完成作业本)‎ ‎3.订正作业,随机小结,完善板书。‎ ‎4.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结学法,用幻灯打出:‎ 抓重点词 提问解答 展开想象 感情朗读 五、分角色扮演朗读。收课。‎ ‎   ‎ ‎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葫、芦、藤、哇、盯、邻”六个字,会写“棵、挂、哇”三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生长的规律。‎ ‎★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观察画面,知道葫芦生长的规律。‎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葫芦叶(绿、黄)、识字大全(哇娃洼蛙挂桂)、词组卡片 ‎2、作业纸 ‎3、日积月累:自以为是,神气十足,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大)漠不关心,毫不在意,满不在乎(形容一点也不在乎)‎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直观导入 ‎1、小朋友们瞧,王老师给大家带什么来了?出示一张葫芦图:(葫芦)‎ 师:小朋友们这么热情,可把葫芦高兴坏了。不过,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芦单个读第二声,在这读轻声(连起来读hú lu)再和它打个招呼。‎ 生再读词(葫芦)‎ ‎2、谁知道葫芦有什么用处?‎ 葫芦不仅可以食用、药用,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和乐器,这个是葫芦做得乐器,叫葫芦丝,能吹出清脆的乐曲来。‎ ‎3、今天王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本寓言故事书,书的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嘘,小声再来读读题目。‎ 二、送故事,扫清字词 ‎1、想听故事吗?那就开始了!‎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挂着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却一点也不着急,毫不在乎地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蚜虫又不会把葫芦吃掉!想着想着,他又捧起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有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头一昂,手一甩,神气十足地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故事好听吗?想自己读吗?那就打开书,第63页,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两遍。开始吧。‎ ‎2、大家都坐端正了,竖起耳朵仔细听:“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尝一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a谁先摘?你先来?他摘一个,大家跟着摘一个。‎ 全摘对了,只是葫芦还没熟,掉不下来。让我们再耐心等待。接下来进入识字大擂台的环节,你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识字经验,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令加右耳朵,前鼻音),(哇换偏旁:蛙洼娃挂佳桂)瞧,老师把它集成了一本识字大全,咱们一起念念。(藤,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也读滕。还有哪些植物有藤?南瓜、丝瓜、葡萄)‎ ‎(演一演:为什么要长眼睛?它的意思是什么(看),眼睛盯着王老师,看谁上课最认真。或者眼睛盯着大屏幕,咦,拼音帽子不见了。)‎ B葫芦已经成熟了,摘掉拼音帽,大家一起摘。‎ 三、有图文,感知课文 ‎(一)出示图1‎ ‎1、满载而归!!摘完了葫芦,我们再回来看看这本书,好像缺点什么哦?第一页竟然没有插图!看来遇上了一个马虎的出书人。如果请你画插图,你觉得应该怎样画那棵葫芦?可以从文中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A藤的特点是(细长)读:细长的葫芦藤 b(画藤画两片叶子)‎ c叶子够吗?为什么,文中怎么说的?(长满)‎ d葫芦花长得什么样?读: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画小葫芦)‎ A小白花谢了以后就要挂小葫芦啦。小葫芦怎么样?(很可爱)‎ b文中怎么夸小葫芦的?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谁比他更喜欢?‎ c女生喜欢吗?‎ ‎2、这棵葫芦真的画好了吗?我们边看图画边来填文字。‎ 准确无误,送入故事书,嗖!‎ ‎3、仔细图画和文字,你能感觉到这个人喜欢葫芦吗?‎ ‎(动作:小心翼翼地捧着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不是隔几天去看一次的,也不是一天看一次,而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6、让我们和这个种葫芦的人一样,心中带着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葫芦长得这么好,春去秋来,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没有,你从哪一段里找到答案的。‎ 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板画:小葫芦变黄,落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一个一个地落)‎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读到这,我想小朋友和老师一样,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我们来做做小小侦察员,去查查葫芦落地的原因吧。‎ 你们先猜测下,是谁的原因?‎ 蚜虫,对,他可是罪魁祸首。记得咱们的棉花姑娘也是因为他们而生病的。还是谁的错呢?‎ 种葫芦的人有虫不治也逃不了干系。‎ 但咱们口说无凭,得有证据,请大家在课文2、3自然段中找找,哪句话看出种葫芦的人有虫不治?‎ ‎1、叶子上的虫怕什么!‎ A他在想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表情?对了,很不在乎,我们可以用成语来帮忙,老师先来试试,他(自以为是,漠不关心,毫不在意,神气十足,趾高气扬,满不在乎),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挑个喜欢的词,你也来试试。‎ B让我来采访一下,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是说?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C对比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请把这两句话对比起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请你来对比着读,谁能把标点读出来?‎ 生:上面句,有感叹号,语气感情更强烈。‎ 师: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用!语气感情更强烈。‎ ‎2、 还有其他证据吗?(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有2个问号,谁能读好?(很自以为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说——‎ 生: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师:现在,老师不用教,相信你们也能读出不同的语气来,同桌练一练。‎ 师:小朋友练得真起劲,那个种葫芦的人趾高气扬,自以为是的模样,你们能把他读好吗?男生读上面的,女生读下面的。‎ ‎3、收集完证据,咱们要原音重现。把当时的情景演一演。谁想扮演种葫芦的人?谁当邻居。咱们是旁白。准备好了吗,12开始了!(合作读2、3自然段)‎ 四、生字歌,巩固记忆 葫芦落地案终于水落石出,王老师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首小儿歌。谁先来念一念?‎ 本课生字你都掌握了,真棒,有三个要求会写的字宝宝,瞧,他们出来和你们打招呼了。谁想当小老师提醒大家。‎ 棵,左窄右宽,注意果的笔画。挂,右边两个土,一大一小。‎ 师范写,生练写。‎ 这首儿歌还能唱,听音乐!让我们一起唱起来!‎ 五、选作业,课外延伸 种葫芦的人吸取了这次的教训,他决心明年再种葫芦,又会怎么样呢?大家可以发挥想象,继续编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收集几个寓言故事,和同学分享。下课!‎ 评课:‎ ‎1、读要体现目的,初读感受后,可以问:那句话特难读,哪个字特难记?‎ ‎2、编课本剧,问问哪个同学演的好?或者揭示主题。‎ 全体起立不要多用(多用于情绪激昂的课文)‎ ‎3、识字环节,问题要小,否则学生无处落脚。识记时,编故事,不要扯太远,如:居:古人的头上有具尸体。邻:司令的右耳朵被邻居割了。令人毛骨悚然,灰色至极的故事,需要老师引导。‎ 从字义方面讲,居有安居乐业之义,和屋一样,尸代表房子。‎ 邻距离很近,可从甲骨文演变讲起。‎ ‎4、句式训练需要拓展 ‎5、小小侦查员,猜测可以最后出示 ‎6、日积月累,应用可以出示填空:他——,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口语交际:商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生活中遇到当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或与人意见不一致时,遇到苦恼的事时,‎ 都可以找人商量,学会商量是一种交际的技巧。‎ ‎2、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找人商量 态度真诚以理服人,共同商量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积极策划。‎ ‎3、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实践,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愿意发 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找人商量态度真诚以理服人,共 同商量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积极策划。‎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指板书)——学会商量。【课件出示】‎ ‎2、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写下了心中想与别人商量的事,谁来跟大家说一说?(指名说三个)‎ ‎3、老师做了有心人,发现这三个同学所写的事很有商量的价值。【课件出示】(请三位同 学将自己的事读出来。)‎ 小结:是啊,同学们,商量的学问大着呢。生活中,当我们需要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 自己拿不定主意或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商量。‎ 二、创设情境,指导说话 ‎1、商量的任务:‎ 你值日那天因为你有事,所以你想和小丽调换一下值日的时间,该怎样跟她商量呢?‎ ‎2、请在 4 人小组内讨论交流。‎ ‎3、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 ‎4、讨论:怎样说,小丽才更愿意和你调换值日的时间呢?‎ ‎5、总结学习商量的方法。‎ 三、再创情境,集体讨论。‎ ‎1、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样跟别人商量。‎ ‎(1)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 ‎(2)最爱看的电视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但爸爸正在看足球比赛。‎ ‎2、注意商量时就做到:‎ ‎(1)要用商量的语气。‎ ‎(2)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3、开始讨论,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 ‎4、全班交流。‎ ‎5、将大家的交流成果择优写一写。‎ 四、说收获。‎ ‎《语文园地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4、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重点难点:‎ 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学生动手连线。‎ ‎4、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6、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一言不发不言不语三言两语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少言寡语自言自语甜言蜜语 ‎2、你可以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吗?试试看。‎ ‎3、选两个说一句话。‎ ‎4、全班交流。‎ ‎5、读句子。‎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6、和同桌用“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说话。‎ ‎7、全班交流所说的句子。‎ ‎8、补充句子。‎ ‎(1)天空飘着气球。‎ ‎(2)池塘开满荷花。‎ ‎9、学生汇报。‎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3、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4、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四、我爱阅读:骑驴-‎ ‎1、读一读。‎ ‎2、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故事讲下来。‎ ‎3、讨论:老爷爷应该怎么做呢?说说为什么?‎ ‎4、全班交流。‎ ‎5、师小结。‎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 ‎ ‎15.《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苦,感受大禹的顽强意志,读懂”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从而了解大禹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复述课文内容,引读下面词语 滔滔  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治理洪水 仔细察看 挖通  劈开 被制服   非常感激 伟大英雄   代代相传 ‎2.齐读这些词语:想象故事。‎ ‎3.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是英雄?‎ ‎4.提出话题: 15课里被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是______?‎ 大禹是做了什么事成了伟大的英雄的呢?齐读课题。‎ 为什么大禹治水能成为伟大的英雄呢?‎ 二、朗读感悟 ‎(一)了解洪水的危害 ‎1.观看洪水的视频:我们先来看看大禹治的是什么样的水?‎ ‎2.交流 ‎(1)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 ‎(2)可以用第一小节的那个词来表达你所看到的?‎ ‎(3)把你看到和想到的这个词语所描绘得情景读出来。相机引导想象:读这个词语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会担心什么?‎ ‎“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 、“无家可归”‎ ‎3.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4.小结:洪水多么凶猛啊,它夺走了人们的食物和家园,给人们带了巨大的灾难,人们没有吃的,没有住的,生活该多悲惨啊!‎ ‎(二)感受治水的艰难 ‎1.感受“决心”大。‎ ‎(1)看到这样的情景,禹心中会怎么想?(提炼概括出“下决心”,有感情朗读这个词。)‎ ‎(2)出示“决心句”,朗读。‎ ‎2.感受“治水”难。‎ ‎(1)整体感知:他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你读出描写的句子。‎ 你感受到治理洪水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体会“察看句”‎ a治理洪水有多辛苦呢?先来看禹治洪水做的第一件事,出示“察看句”,指名读。‎ b交流:你看到禹在察看水流和地形时有多辛苦?‎ c引导:看图,这就是千山万水,一座座、一条条,你能想象到要“走遍”会怎样的辛苦?走得路多脚疼,腰酸背痛,晴天,太阳当空照,会------,雨天,大雨滂沱,会--------, 刮风,被----- 下雪,被----- 多辛苦啊!读“走遍”“千山万水”‎ d小结:累、渴、饥、热、冷、疼、酸等等,这么多的苦,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千辛万苦),读这个词。把这些苦都经历了,就是“吃尽”,读这个词。‎ e朗读:这么辛苦,禹抱怨了吗?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禹?‎ ‎(3)体会“引导句”‎ a 出示句子读:察看才是准备工作就已经千辛万苦了,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读一读句子。‎ b交流: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 c引导深入:为什么,这些事做起来更辛苦?有多难?‎ 古今对比:看图,现在人怎么挖河,怎么劈山的?‎ 那时候有挖土机、有卡车、拖拉机、铲车吗?要把那么多的河挖通,要劈开这么多座山,只能靠什么?多难啊!简直难以想象。读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 感受艰难。‎ d小结:这么艰难,禹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禹是个怎样的人?‎ e 朗读:禹治理洪水的决心多么坚定阿,不怕苦,不怕难,勇敢顽强地和洪水进行斗争,这都是为了什么?齐读这小节,一起来感受禹的这份英雄气概。‎ ‎(三)感受“三过家门”的无私 ‎1.出示:治理洪水是多么艰难,多么辛苦啊,禹用了13年的时间治理洪水,在这十三年里,有一件事特别感人,是什么事呢?读一读课文第3小节。‎ ‎2.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有名呢?先来填一填故事里的那些数字。‎ ‎3.抓住数字想象体会。‎ 禹在外治水好多年了,好久没回家了,都不知道家里是什么样了,这一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二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又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三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家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 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又没进家门。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抬脚就能进去阿,可是他却,齐读“一次也没有进去看看”。‎ 讨论感悟:他不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一次都不回家看看?‎ ‎4.通过“儿子”深化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难道禹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小结朗读:禹为了治水,为了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而顾不上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子,这就是伟大的“舍己为民”精神。这种舍己为民的献身精神多么令人感动阿,所以这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成了千古美谈。谁记住了这个故事,按照课文说给大家听一听。配乐背诵第三小节。‎ 三、总结拓展。‎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禹不怕千辛万苦,不畏千难万险,无私献身地一心治理洪水,十三年啦,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乱跑,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看看,人们是怎么感激他的 称他为“大禹”,代代相传 舜传王位给了禹。‎ 人们建立纪念馆,塑像等纪念他。‎ ‎3、对照着“英雄”的意思,联系大禹治水的精神,说一说,大禹为什么被称作伟大的英雄?‎ 像大禹这样,------就是伟大的英雄,我们为有这么英雄的祖先而无比自豪。齐读这个代代相传的名字-------‎ 四.写字。(略)‎ 板书 略 ‎  ‎ ‎16、《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第l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学习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朱德的资料,师补充。‎ ‎2、 板书课题。认识“朱、扁、担”三个生字。‎ ‎3、 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相机学习第1自然段。‎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的生字。‎ ‎2、学习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的 ‎1、复习生字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谁能将这些生字宝宝,搬到朱德爷爷扁担两头的箩筐里呢?‎ ‎2、(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势险要。191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3、上一节课,小朋友们想知道有关朱德爷爷的扁担的许多事情,其中最想了解的是:朱德爷爷干嘛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2—第4自然段:‎ ‎1、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板书:严密封锁,粮食奇缺)‎ ‎3、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满满的”。)‎ 师:谁想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谁能给他一个评价?(指名评)这个同学哪儿读得好,可以表扬一下他。‎ ‎4、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他们希望朱不要过度疲劳……)‎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是呀,这些就是战土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心疼、关心的语气)‎ 师:男女生比赛,比一比谁更关心朱德爷爷,更着急地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6、真是“藏中见真情”哪!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没有)‎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仍然)‎ 师:朱德做扁担的行为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师:是啊,朱德爷爷的一个“做”,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这种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7、让我们再次朗读第2一第4自然段,感受朱德爷爷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写字教学 ‎1、小朋友们,你们看朱德爷爷用扁担送给咱们4个字。(出示“任、切、材、防”)‎ ‎2、请你们来观察一下,怎么记住“切”这个字?哪位小书法家愿意讲给我们听—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仔细观察一下,这4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学生说,教师评。‎ ‎6、学生练写。‎ 四、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在课后还可以找一些革命先辈的故事来读一读,增长自己的知识。‎ 板书设计:略 ‎   ‎ ‎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字,会认10个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书写正确、规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认本课德望19个生字,指导书写4个生字;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 师简介泼水节的来历及傣族的风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的、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度、敬、赶、驶”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让学生了解撇的写法,学会运笔、顿笔写出笔锋)‎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度”。‎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底个生字。‎ ‎2、学习课文3-8段,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而泼水节是傣族所特有的一个盛大节日。记得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格外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度节日,你们也想参加吗?‎ 行,那就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 二、自主探究,会文悟情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 ‎1、白由读第3-6自然段,勾画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先来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课件相机出示句子,顺序不限。‎ A、“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从中你体会出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抓住“一大早、兴高采烈、四面八方、赶来”等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指名读、评议、齐读。‎ B、“为了欢迎周总理……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毽。”从中你体会出什么?(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方式隆重迎接尊贵的客人,他们多么开心呀!)‎ C、一条龙船驶过江而,一串花炮升上天空。从“一条条”“一串申”更能体现当时场面热闹非凡,人们激动万分。引读,表演:人们搬动地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 师生赛读。‎ D、配乐读第3自然段:‎ 课件配乐(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风尾们〉),伴着这婉转动听的乐曲。让我们也加入欢迎的人群,迎接周总理的到来!‎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A、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相机出示句子o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 a.说出表示动作的词:接过、敲着、踩着、载歌载舞。‎ b.谈体会:从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平易近人)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有感情地朗读。‎ B、“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一手拿着的树枝蘸水向人们泼洒。”‎ a、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b、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说。‎ c、演一演:配乐师生表演,交际互动,互相祝福。‎ C“他还乐呵呵地舀了一碗水……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 a、指名读,‎ b、说一说:说说姑娘和小伙为什么留下幸福的热泪?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C、周总理是多么的可敬可亲.姑娘、小伙的脸上已分不清哪是清凉的泉水,哪是幸福的热泪,他们已陶醉在这深深的祝福与关怀之中。此时,什么语言也无法表达他们的激动、兴奋、快乐、幸福!‎ 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赛读。‎ 引读“清清的水,祝福的水……是那么开心!”‎ 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场面。‎ 分组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3-6自然段。‎ 五、释疑小结,激情升华 ‎1、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幸福、难忘?‎ 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傣族人民,与人民心连心.那么可亲可敬。‎ ‎2、傣族人民沉浸在这幸福的回忆之中,让我们深情地读读第7-8自然段!‎ 六、课外延伸,激趣探究 ‎1、查找、收集周总理的有关故事、图片。‎ ‎2、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风俗。‎ 七、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分析结构。‎ ‎2、教师范写“祝”。‎ ‎3、学生描红1个、写2个,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略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 ‎1、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2、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培养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交流的习 惯。‎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重点难点: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 ‎1、早就听说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能写善画,很会看图讲 故事、编故事呢?‎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看图讲故事、编故事。有没有信心?再大声一点!‎ ‎3、请你们把书打开 81 页,这节课我们要看这幅图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听老师读图下的 两段话,看看有会么要求?(板书:看——想——说)‎ 二、观察图意,指导方法 ‎1、引入课题,出示图画。‎ ‎(1)请你们看,图中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2)学生自由看图,看懂了举手向老师示意。‎ ‎(3)孩子们:请把书放好,看大屏幕。你们看懂了?‎ ‎2、观察图意,分图说话。‎ ‎(1) 幻灯片出示第一幅图 ‎①、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吃饭是在什么时候呀?‎ ‎③、他们在什么地方吃饭呢?‎ ‎④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连起来说说。板书:(吃饭)‎ ‎(2)幻灯片出示第二幅图 ‎①大家看看第二幅图,图上又来了谁?‎ ‎②孩子在做什么?爸爸开门做什么?(板书:看书)‎ ‎(3)幻灯片出示第三幅图 ‎①仔细观察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看看孩子和爸爸有什么变化?‎ ‎②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三幅图。‎ ‎(4)幻灯片出示第四幅图 ‎①餐桌前是谁和谁?谁不在?猜猜他做什么去了?‎ ‎②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那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呢?‎ ‎(5)幻灯片出示第五幅图 ‎①猜猜妈妈可能会说什么?‎ ‎②谁能来说说?‎ ‎(6)幻灯片出示第六幅图 ‎①猜猜第六幅图可能画的什么?‎ ‎②把你想像的画面用语言进行描述。‎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那你们能把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请看要求,(幻灯出示)齐读,按要求 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补充。(课件出示六幅图)‎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 充。‎ ‎(3)你觉得自己说得怎样?‎ ‎(4)抽生评价。‎ 三、创设情境,表演故事 ‎1、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不错,你们愿意做个小演员,把你们编的故事演一演吗?(幻 灯出示图片),读题目要求,想一想:这个故事需要几个角色:小明、爸爸、妈妈,剩下的小 朋友就请做观众,对于成员的表演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轮流进行表演。好,现在开始吧!‎ ‎2、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故事的表演。‎ 四、感悟故事,拓展升华 ‎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很多:A、养成阅读的好习惯。B、学会 了怎么样说清一件事。C、在交际活动中,培养了认真倾听、合作的良好交际习惯,老师把大 拇指送给你们!。‎ ‎5、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一部非常好看的书《绿影仙踪》,我们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五、总结: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很美好、很可爱,同时,书中也有许 多乐趣,让我们畅游书的海洋吧!‎ 语文园地六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盛饭铺路 耕种 好客 水分 重新高兴 口号 干净 难忘 重点兴起 号叫 干活 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 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 3 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 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 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 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2、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 83 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诫外生书》‎ ‎(3)有志不在年高。-----《传家宝》‎ ‎3、读了这 3 个句子,你还想再了解些什么?‎ ‎4、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1)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 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 ‎“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无志空长百岁。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心里有远大的志向要从小就培养,心中没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5、想一想,这 3 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三、我爱阅读:鲁班造锯 ‎1、 读一读。‎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 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 了新的发明的?‎ ‎6、请同学交流。‎ ‎7、拓展: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进行发明创造?仔细想一想。‎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