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镶嵌 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文章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 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及其生活 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 1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 10 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 8 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 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 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 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 课时 1.认识“塘、脑”等 1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 10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寻人启事》,谈话引入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得到了一张特殊的《寻人启事》,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又黑又长的尾巴,住在池塘里。可是,我不 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多想和大家一样,能与妈妈一起生活 啊!你们见到她了吗? 2.板书课题,给“蝌蚪”注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再指名读课题, 最后全班齐读课题。 过渡: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吗?(生:小 蝌蚪。)写了小蝌蚪的一个什么故事呢?(生:找妈妈的故事。)那你们知道蝌 蚪是什么吗?(指生回答) 3.简单介绍,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相当于成年人的婴儿 期。那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学完课文我们就 知道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池 tánɡ 塘 nǎo 脑 dɑi 袋 huī 灰 色 游 wɑ 哇 游 jiāo 教 书 bǔ 捕 食 yínɡ 迎 上去 ā 阿 yí 姨 kuān 宽 嘴巴 乌 ɡuī 龟 头 dǐnɡ 顶 pī 披 着 ɡǔ 鼓着 ◆易读错的字 “脑袋”中的“袋”要读轻声 dɑi;“眼睛”的“睛”要读轻声 jing。 “捕”的声母是 b,不要错读成p;“披”的韵母是 i,不要错读成ēi。 ◆多音字 “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jiāo,可以组词“教书”“教 方法”。它还有一个读音jiào,可以组词“教师”“教室”。 ◆识字方法 “捕、迎”可通过表演认读;“脑、袋、灰”可利用小蝌蚪的图片认读;“阿、 姨”可利用鲤鱼的图片认读;“宽、龟”可利用乌龟的图片认读;“顶、披、鼓” 可利用青蛙的图片认读。 ◆形近字示例 顶(头顶)(顶天立地)睛(眼睛)(点睛)(火眼金睛) 须(胡须)(须发)(必须)晴(晴天)(晴空)(阴晴圆缺) (2)小组合作,再次认读,之后全班展示读。 (3)出示会写的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教师对“皮”“跳”做示 范书写,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书写指导 [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整体书写要紧凑。“”的横折钩与“阝”的横 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悬针竖最长。 [宽]上下结构,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见”撇和竖弯钩要写 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皮]注意笔顺的书写:横钩、撇、竖、横撇、捺。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 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要变成提,斜度大,“亥”的最 后一笔是个长点。 [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要把“足”的最后两笔变成竖、提,右边 “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4)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生字,描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 书写姿势,提醒书写有误的学生。 (5)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在投影仪上点评。 (6)交流各种识记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总结刚才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过渡:同学们,咱们刚才学习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都放到课文 里,你还会读吗?我们一起跟着录音轻声地读一读吧! 2.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在听和看的同时轻声跟读课文,熟悉课文。 3.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提示:可从吐字、发音、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4.再次出示《寻人启事》,思考: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她在哪里?(板书: 小蝌蚪→青蛙) 5.图文结合,认识蝌蚪和青蛙。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学生辨认,并将不同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板 书下面。 (2)学习描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呢?因为它们的外形实在是相差太大了。 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呢? ①教师范读第 1 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说说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③指名读,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大大的、黑灰色的、长长的、快活地”这 几个词语要重读;读“游来游去”时拖长音,突出小蝌蚪的悠闲与快乐。 ④播放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动的动画,学生齐读,理解“甩”的意思,可以用 手做一做“甩”的动作。 (3)学习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虽然在池塘里生活得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在身边怎么行呢? 他们多么希望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 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他们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青蛙妈 妈长什么样儿呢?请大家找找课文中描写青蛙妈妈外形的句子吧! ①课件出示文字。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 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 (青蛙生活的环境、习性及其外形特点,和鲤鱼、乌龟有什么不同。) ③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动词“游”“蹲”“披”“露”“鼓”,可以请学 生表演青蛙的动作,加深理解。 ④指导朗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 略强调,突出青蛙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蝌蚪和大青蛙长什么样儿了,他们长得可真的一 点儿都不像呀,怎么可能是孩子和妈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 一起去学习吧!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掌握了一些好用的识字方法,记 牢了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要学更多的生字和 词语,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自己归纳一些识字方法哦!我们在课堂上看了小蝌蚪 和大青蛙的图片,读了描写它们外形的句子,一些同学还给我们表演了可爱的小 蝌蚪和神气的大青蛙,他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我觉得今天的课文朗读,大家 也读得不错,虽然有些字还是读得不准,但读出了感情,下节课我们还要进行更 多的朗读训练,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多多练习。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好的识字方法,互相读一读生字生词。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 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 科学童话的兴趣。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通过图文结合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 后题目中的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 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出示课件,填空回顾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吗?我们来填空吧,看看谁能 填得又快又好。 _____里有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的身子,____长长的尾巴,____ 地游来游去。 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啊!可是,他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帮小蝌 蚪找妈妈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图文对照,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出示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要求: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用“——”画出来。 (2)交流展示。 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片,找学生上 台按顺序摆一摆: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 短——青蛙。)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鲤鱼、乌 龟的图片) 2.细细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习第 2 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最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最先遇到的是鲤 鱼妈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先来学习第 2 自然段吧! (1)出示课文第 1 幅插图和第 2 自然段。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时要重点领会“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 青蛙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3)请同学们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表演理解“捕 食、迎上去”。 (4)学生朗读第 2 自然段。 指导:要读出小蝌蚪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读出鲤鱼妈妈回话时那种长辈 式亲切的语气。 预设:先找两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或者根据情况范读鲤鱼妈妈的话,再 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习第 3 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鲤鱼妈妈对小蝌蚪的妈妈的外形描述得准确吗?小蝌蚪听了 鲤鱼妈妈的话 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呢? (1)出示课文第 2 幅插图和第 3 自然段,学生用学习第 2 自然段的方法, 试着学习第 3 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后长出的是两条前腿。 (3)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看图区别:正面主动上前叫“迎”,“迎上去”表明小蝌蚪很有礼貌,也说 明鲤鱼妈妈是迎面而来的;“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 现了小蝌蚪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 3 自然段,注意小蝌蚪叫“妈妈”要读出急 切、高兴的语气,乌龟的话是亲切中带着微笑。 (5)引申拓展:乌龟确实像鲤鱼妈妈说的“四条腿,宽嘴巴”,为什么不 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 预设:引导学生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会闹出把乌龟当成妈妈的小笑话?原 来是鲤鱼妈妈没有说清楚,她只说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但许多 动物都有这些特点,这些不是青蛙最主要的特点。这个小笑话告诉我们,描述事 物时一定要全面,要说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这样才不会闹笑话。我们平时看事物 要全面,要深入细致,否则也可能闹出笑话。 学习第 4~6 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你学会 了什么?还有哪些 地方不明白? (2)全班交流,品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理解“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 那种高兴的心情。 明确:“游过去”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 小蝌蚪认准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的了解,相信自己 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②读第 4 自然段,思考:小蝌蚪的身体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小蝌蚪是怎么认 出妈妈的? 明确: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青蛙的样子与鲤鱼妈妈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相 符,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③用多种方法感受课文中动词运用的准确。 ◆比一比 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说一说 试着用“披”“露”“鼓”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示例:春天来了,田野披上了绿装。嫩嫩的小草在雨中露头了。 桃树上的小骨朵儿一天天鼓起来了。 ◆找一找 出示课文第 3 幅插图,读读第 5 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 动作的词语?(“蹬”“蹦”“跳”。)这三个词中哪一个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 (“蹬”指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写出了小青蛙发力的姿态,“蹦”和“跳” 意思相近,可以互换。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加深理解。)小青蛙这一连串动作 是瞬间完成的,体现了小青蛙的什么特点?(动作敏捷、身体轻盈。) 预设:这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词的含义,感知动词的准确和 形象,体会青蛙妈妈的美丽、小青蛙的可爱与活泼。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 要采用各种活泼的方式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3)播放青蛙的叫声,学生想象说话。 过渡: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 能说一句话, 后面用上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示例: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您啊!妈妈,原来您在这儿呀!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妈妈,您怎么不来找我们呀,我们找您可辛苦了! (4)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过渡: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 请男生读小蝌蚪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要读出小蝌蚪和妈妈高兴、激动的心情。 (5)学生自由朗读第 6 自然段。 ①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 ②“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青蛙勤劳,捉的害虫多。) ③出示青蛙捉害虫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年至少吃掉一万多只害虫。) 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青蛙是农田小卫士,我们要保护青蛙。)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都替小蝌蚪找到妈妈感到高兴。小蝌蚪真勇敢啊,妈 妈不在身边,他们并不害怕,而是问问身边的好心人,终于找到了妈妈。那么同 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同学们有看过《小蝌蚪找妈妈》 的动画片吗?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些课文里没有提到的情节?也可以给大家讲一 讲。(学生讲故事) 三、表演朗读,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表演——戴上头饰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2.拓展说话。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你们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对人类的贡献。 2.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学要求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小蝌蚪都向谁打听妈妈的 下落,是怎么打听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好了吗?谁来告诉我们小蝌蚪最先遇到了谁? 生:鲤鱼阿姨! 师:(出示鲤鱼图片,指一生)现在,我就是鲤鱼阿姨,你来扮演小蝌蚪, 你来向我打听打听妈妈的下落吧! 生:(比较随意)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只小蝌蚪? 生:我觉得还要更有礼貌一些。 师:那你来礼貌地问一问吧! 生:(礼貌、大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这是一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蝌蚪,声音清晰、响亮。还有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一次接一次地练习)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出来。 (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动作都表演出来了吗?动作标准吗? (学生评价) 师:你们评价得都很好,但老师觉得“迎上去”这个动作还做得不够好。怎 样是“迎”呢?谁来试试? (学生表演“迎上去”) 师:哦,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吧!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师:非常好。下面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边表演边朗读吧! (师生看着课件,表演朗读) 赏析:本教学片段意在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享受教学,学生享受学习, 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枯燥的还是鲜活的,主要 取决于教师的“创造”。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字词、精读课文时,难免觉得枯燥, 创造性地打扮课文,使每个字“立”起来,每篇文章“活”起来,这就要看教师 的本事了。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征,选择情境创造、表演朗读、 互相评价等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无法预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什么的情 况下,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识字、朗读、体会、评价。一句话,教师享 受的是“创造”,学生享受的是“学习”,趣味语文由此而生。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谜语、图画、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教学,为此,在教 学中采用如下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寻人启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 题走入创设的情境中。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生字,总结生字识字技 巧,从语境和动作中理解生字,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 动作、表情等形象化的表达,更好地理解新的字词。 3.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板书,直观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层次,了解小蝌蚪成 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4.表演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 到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披”“露”“鼓”等词语所产生的生动 形象的表达效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