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古诗二首》教案 (7)
《古诗二首》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登鹤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是两首古诗,皆为远望之作。《登鹤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远眺依山的落日和奔腾的黄河有感而作,折射出不凡的胸襟抱负。《望庐山瀑布》一诗,唐代诗人李白紧扣“望”,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了瀑布的雄伟奇丽。诗文注音并配以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及认识事物,借助插图感知风景欣赏美。 1.识写生字。 本课有12个生字要求会读,10个生字要求会写。其中“楼、依、尽、层、炉、烟、川”既要求认读,也要求书写。 认读“楼、层、瀑、布、炉、烟、川”7个字,借助课文插图或图片,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利用整体认读音节来认读生字“依、欲”,利用左右结构特点识记生字。 将音、形、义结合起来认识“遥、尽、穷”。先借助熟字比较辨析,再组词识记。例如:用“遥”与“摇”比较辨析,再用“遥”组词“遥远”,理解识记“山遥路远”。“尽、穷”与“尺、究”进行比较识记。 书写“楼、依、烟、炉、挂”5个字时,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结构特点。学习左窄右宽这一类字的写法,注意提醒“木、火”做偏旁时的变化。 书写“尽、层”2个字时,注意“尸”的写法要领:横折稍斜横稍长,两横平行框略扁,主笔长撇要舒展。 书写“照、川、黄”。“照”上下结构,注意指导“四点底”书写要领:四点排列要均匀,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略短,呈上聚下散状。写“川”字时,中间一竖略短且在竖中线上。写“黄”字时,注意指导“”的第二横要写长些,中间部分是“由”,不要写成了“田”。 2.朗读古诗。 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古诗。重点指导读出古诗节奏。读《登鹤雀楼》可用“二二一”的节奏形式,读《望庐山瀑布》可用“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学生在跟读模仿中,掌握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基本读法和节奏。抓住韵脚的押韵合辙,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明意背诵。 在正确、连贯地朗读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古诗。如:理解诗意背诵、想象画面背诵、游戏背诵等。 教学《登鹤雀楼》一诗,指导学生看图理解“依山”和“尽”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俗语“站得高,望得远”,进一步体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 《望庐山瀑布》一诗教学,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李白站在庐山脚下,抬头仰望……,看到……,不禁怀疑……”的句式练习说话。 这些读、想、说、写的活动,既加深了对古诗的记忆,又练习了规范地说话,丰富了学生的语句积累。 4.迁移运用。 首先,引导学生以诗人的角度说美景。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如何感慨。练习用“我站在……看到……”的句式来描述。其次,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美景。再次,利用习得的方法拓展阅读《山行》这首诗。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学写田字格中10个汉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图画,引导学生想象,感知古诗中的意境。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 理解诗句,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 品词赏句,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认读字词,感知词语 1.看图识记“楼、层”。 (1)出示“楼”的图片:这是什么?它有几层? (2)谁能用这两个字说句话? 要点“楼”左右结构,过去房子是用木料做的,所以用“木”字做偏旁。“层”是“尸”加“云”组成,半包围结构。 2.看图识记“瀑、布、川”。 (1)出示“布”:谁会读?你能组哪些词? (2)你见过的“瀑布”是什么样的? (3)“瀑”可以拆成哪两个部分?这两个字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 要点:“瀑”由“氵+暴”合成,表示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来,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4)出示图片:观察“川”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变化。 要点:“川”是象形文字,本义是河流。 (5)熟读生字“川”。 (6)出示词语“名山大川”。呈现画面,帮助学生感知词语,熟记词语。 3.看图识记“炉、烟”。 (1)出示“香炉”的图片。看,这是什么?谁会用“炉”扩词? (2)再观察香炉上方的烟。认识“烟”,用“烟”组词。 (3)这两字在字形上有什么异同点? 要点:都是“火字旁”,一个右边“户”,一个右边“因”。 4.会认的字还有“依、欲、遥、尽、穷”。 (1)借助拼音认读。 (2)这几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板块二 朗读古诗,感知节奏 1.尝试自读。 (1)请你自己朗读古诗,一句一句地读正确。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2.指导朗读。 教师先一句一句地领着学生朗读,再引导朗读整首诗,包括诗的题目、朝代、作者。 (1)读五言诗时,注意读出“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出“二二三”的节奏。 (2)抓住韵脚“流、楼”“烟、川、天”,指导学生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押韵合辙。 3.师生对读古诗。 (1)师引读生接读诗句。 (2)配音乐、手势表演读。 提示:仄音,手向下;平音手外拉。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3)配上音乐,加上动作,读起来就更有趣了。谁来试试? 板块三 想象理解,背诵古诗 1.《登鹳雀楼》。 (1)诗人王之换在傍晚时分登上鹤雀楼,他看到了什么? 提示:引导用完整语言描述画面,尝试背诵前两句。 (2)练说:( )的落日 ( )的黄河。 (3)当诗人还想再看得更远些,你想让诗人怎么做呢? 提示:练说,你想要……就要……。或你只有……。才能……。尝试背诵后两句诗。 2.《望庐山瀑布》。 (1)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庐山的香炉峰上。请你联系诗句,想象仿佛看到香炉峰上的怎样的景象?试着用完整的话描述。熟读背诵这句诗。 提示:抓住“生”,想象烟云冉冉上升景象。 (2)出示插图。你看这瀑布像什么?在诗人眼中,它又像什么呢? 提示:指导学生做“挂”的动作,体会瀑布的壮观。 (3)这是一条怎样的瀑布?诗人怀疑它是什么?熟读背诵这两句诗。 提示:突出“三千尺”是极度夸张。 板块四 表达训练,迁移运用 1.以诗人的角度说美景。 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如何感慨。练习用“我站在……,看到……”的句式来描述。 提示:同学之间可以先互相交流。 2.用导游的身份介绍。 游客来到庐山脚下,你作为导游,如何结合诗句,介绍此处美景呢?引导练说:“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 提示: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能将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巧妙植入。 3.拓展阅读。 利用学得的方法自主学习《山行》这首诗。用一两句话跟同学们交流。 提示:交流的要求可简单些,重在把话说完整、通顺。鼓励学生背诵这首诗。 板块五 结构分类,学写汉字 1.观察字形结构,找出特点。 “楼、依、烟、炉、挂”5个字为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教师边示范写字,边提示“木、火”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烟”字中的“大”最后一“捺”也要变成“点”。“挂”的右边是两个“土”,第一横和第三横要短些,第四横最长。 2.教写“尽、层”2 字。 这2 字中都含有“尸字头”。注意“尸字头”写法要领:横折稍斜横稍长,两横平行框略扁,主笔长撇要舒展。 3.教写“照、川”。 “照”为上下结构。“四点底”写作要领:四点排列要均匀,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略短,呈上聚下散状。写“川”字时,中间一竖略短并在竖中线上。写“黄”字时,注意指 导“”的第二横要写长些,中间部分是“由”,不要写成了“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