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乘法 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沪教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乘法 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沪教版 (1)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P55‎ 教学目标:‎ ‎ 1.通过平均分、等量划分的行为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 2.通过探究学习,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 教学重点:1.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平均分、等量划分等行为的探究、认识 有余数的除法。‎ ‎2.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20个按红、黄、绿顺序排列的气球。‎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真漂亮!你发现它们按什么规律排列?我不看黑板,你告诉我第几只,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动手操作,寻找联系,认识余数 给每组学生一些小棒,请他们搭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且要求重复搭 建这个图案,直到小棒不够搭建一个完整的图案为止。‎ 要求:两人合作,一人先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另一人搭一个图案。‎ 比一比,哪组合作最快?‎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摆小棒的并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回答如:‎ 4‎ 我们组共有13根小棒,每个图案需要3根小棒,可以摆4个图案,还剩下1根不够摆一个图案了。)‎ 师:这个多余下来的数,剩余的数,就是除法算式中的新朋友叫“余数”。板书:余数 ‎1.其它各题中的余数各是几?开火车说一说 ‎2.这几个数叫什么名称?板书:被除数 除数 商 ‎3.用“……”来表示。‎ ‎4.学生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①怎么会产生余数?②你知道再添几根小棒就又是一个图案了,你是怎么想的?③谁能想个好办法,把余数变成有用的数。(进行互帮互助的思想教育)‎ ‎(二)动手操作,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猜一猜当一个数除以3可能会余几?找一找哪个图案是用3根小棒?①重复搭三角形直到小棒不够搭一个完整的为止。②用手势表示余数。‎ ‎2.为什么不可能余其他的数呢?你们是根据什么猜(有多少个余数)?说一说最大的余数是几?‎ 师:原来你们发现余数和除数有关,那么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呢?板书:除数>余数 三、练习 ‎1.请小朋友举出日常生活中有余数的例子。‎ ‎2.书上P56完成第3题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一些东西,不一定能分完,分不完的情况是 大量存在的。‎ ‎3.判断题:‎ ‎18÷5=3……2‎ 4‎ ‎13÷2=5……3‎ ‎22÷4=6……2‎ ‎12÷3=3……3‎ 附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19÷5=3……4‎ ‎22÷3=7……1‎ ‎23÷4=5……3‎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除数>余数 教后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自主探索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猜测、合作等方式,自己发现或提出教学问题,并且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 4‎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给每组学生一些小棒,请他们搭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且要求重复搭建这个图案,直到小棒不够搭建一个完整的图案为止。这个活动设计本身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空间,学生乐意去做,这样一开始就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随后的学习活动是很有帮助的。良好的学习动机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新知识的学习反过来又促进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机。事实上,我们看到一旦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学生的想像力是很丰富的。但是光有这样的活动是不够的,孩子们并不能从中自发地认识到其中蕴涵的数学观念—即根据小棒的总数和每个图案所需的小棒数,利用除法就可以求出能摆多少个相同的完整图案,以及还剩多少根小棒。 ‎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