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毕节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毕节市2021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一)‎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8分)‎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①“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脸上不由得露出笑蜗,洋溢着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②“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③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tuì色:这就是望眼欲穿、④失魂落魄的乡土情结。‎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鸵手,直面历史的血雨腥风,取义成仁,为祖国倾一腔热血。‎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tuì色( 褪 )       翘首( qiáo )‎ ‎2.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__蜗__”改为“__窝__” “__鸵__”改为“__舵__”‎ ‎3.画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B )(2分)‎ A.望眼欲穿     B.失魂落魄     ‎ C.含辛茹苦     D.血雨腥风 ‎【解析】“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根据语境,此处应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应改为“魂牵梦绕”。‎ ‎4.文中四处标点符号(见角标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 B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逗号应为冒号。‎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6题。(4分)‎ A一位名家在感悟人生时说,生活就是两个字:苦熬。身处逆境,苦熬能够越过迷境;适逢险阻,苦熬能够战胜险阻。B人生不能不怕熬,要熬出精粹和境界。‎ C熬,是一种炙热的历练,是一种能量的积蓄。犹如小火慢煨,______。D如果没有经受得住炙烤的钢骨铁身,难免会随时散架,乃至在悄无声息中慢慢消弭。可一旦经受住了这种炙烤,便会积蓄起炙热中饱蕴的那股能量,将执着、刚强、勇敢、大度等品质融入血脉、骨髓和胸膛,从此一辈子坚强挺立、无所畏惧。‎ ‎5.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 ( B )(2分)‎ A.一位名家在感悟人生时说,生活就是两个字:苦熬。‎ B.人生不能不怕熬,要熬出精粹和境界。‎ C.熬,是一种炙热的历练,是一种能量的积蓄。‎ D.如果没有经受得住炙烤的钢骨铁身,难免会随时散架,乃至在悄无声息中慢慢消弭。‎ ‎【解析】滥用否定词,删掉第二个“不”字。‎ ‎6.在上文横线处接续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 C )(2分)‎ A.即使火焰微小、火势温和,也炙热长久 ‎ B.不但火焰微小、火势温和,而且炙热长久 C.虽然火焰微小、火势温和,但是炙热长久 ‎ D.因为火焰微小,火势温和,所以炙热长久 ‎【解析】选文第二段以小火慢煨为例,强调“火焰微小、火势温和”,却“炙热长久”,结合语意分析前后分句之间为转折关系。A.是假设关系;B.是递进关系;C.是转折关系;D.是因果关系。故选C。‎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居家防疫期间,尤显自律的艰难和可贵。小明的爸爸近来体重猛增,体态臃肿。妈妈多次唠叨无果,家里气氛紧张,可爸爸依旧我行我素,拒不参加健身运动。‎ (1) 如果你是小明,应该怎样劝说父亲加强锻炼,增强自律性呢?‎ ‎(60字左右)(4分)‎ 示例:爸爸,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最大保障,也是家庭快乐的基础。请您多参加健身运动,注意饮食,相信你会严格自律,成为我和妈妈的榜样。‎ ‎(2)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生活离不开自律。自律是帆,助你远航四方;__自律是水__,‎ ‎__带你行遍天下__;__自律是花__,__陪你绽放冬夏__。‎ 自律是优秀而美好的品质,愿自律成为你飞翔的翅膀。‎ ‎(二)古诗文积累(10分)‎ ‎8.默写。‎ ‎(1)为报倾城随太守,__亲射虎,看孙郎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_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纷纷暮雪下辕门,__风掣红旗冻不翻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富贵不能淫,__贫贱不能移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三章》)‎ ‎(6)一滴英雄泪,千古爱国情。“人不寐,__将军白发征夫泪__”写尽守边将士寒夜难眠、潸然泪下的辛酸(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__?青衫湿!”,莽莽红尘知音难觅的悲情尽在沾衣的泪水之中(秋瑾《满江红》);“出门东向看,__泪落沾我衣__”,面对荒芜的家园,九死一生的垂暮老兵怎不心碎茫然(《十五从军征》);“感时花溅泪,__恨别鸟惊心__”,一份感时忧国的情怀动人心弦(杜甫《春望》);“念天地之悠悠,__独怆然而涕下__”,一腔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绪让人扼腕长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红树林 ‎①红树林,顾名思义应是红色的树林。然而,当人们走进红树林时却发现,这里的树全是绿色的。难道红树林名不副实?其实红树林是外表不红而“心”红。红树林主要由红树科植物构成,这些植物的树干里富含单宁,一旦表皮破裂,单宁与空气接触氧化后,树就会变成红色。红树林之名便由此而来。‎ ‎②‎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岸的湖间滩涂上。为了在海浪的袭扰中占有一席之地,红树植物练就了许多“独门绝技”。‎ ‎③红树植物具有动物一样的胎生习性。在春秋两季完成开花结果后,红树植物的果实并不急着落地发芽,而是继续在母树上生长,萌生出胚轴,胚轴成熟后才会离开母树,散落到海滩上,遇到适宜的环境,便会扎根发芽。‎ ‎④由于生长的海岸环境风浪大,土壤泥泞松软且厌氧,为能立足,红树植物发育出了功能各异的根系。为抵海浪的冲击,它们从树干基部长出支柱根。支柱根牢牢抓住地面,使红树植物在风浪摧残中屹立不倒。为呼吸到足够的氧气,红树植物绞尽脑汁,让部分根露出土壤,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部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提高了氧气和水分的输送。‎ ‎⑤为了能在海水中生存,大多数红树植物都拥有“拒盐”的本领。它们的根系通过构建奇特的“半透膜体系”,将海水中的盐分自动过滤掉,直接从海水里吸收淡水。还有一些红树植物是通过叶片的分泌腺体,将含盐水液排出体外,待水分蒸发后,叶片上会析出白色的盐晶体。这种现象被称为“泌盐”。‎ ‎⑥作为海洋和陆地交界处的两栖植物,红树林占全球地表面积极少,看上去很不起眼儿,但它们在生态保护方面却是多才多艺。首先,红树林维持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它孕育了众多蟹类、贝类、螺、昆虫等底栖动物,还有以它为食的鱼虾和鸟类。其次,红树林是抵御灾害的生态屏障,‎ 其茂密的树枝和发达的根系能抵台风、海啸、风暴潮。此外,红树林在净化水质、固碳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⑦如此强大、重要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却面临着面积锐减和功能退化的威胁。20年来,我国对红树林的保护力度日益加强,红树林的面积增加了7 000公顷。目前我国55%的红树林湿地已被纳入保护范围,远高于世界25%的平均水平。‎ ‎9.红树植物有哪些“独门绝技”?(3分)‎ ‎①有胎生习性;②拥有功能各异的根系;③拥有“拒盐”的本领。‎ ‎10.结合第④段加点词语,简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3分)‎ ‎“立足”在这里是扎下根并生存下去的意思,“绞尽脑汁”是费尽思虑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准确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红树植物为了提高在条件恶劣的海岸的生存能力,发育出各种不同根系的困难和了不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又生动形象的特点。‎ ‎11.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目前我国红树林湿地纳入保护范围的比例大,从而说明我国对红树林的保护力度大。‎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8分)‎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 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2.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提出了本文怎样的观点?(2分)‎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意思接近即可)‎ ‎13.第⑥段画波浪线句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3分)‎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 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14.文中第⑥段“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句话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什么作用?(3分)‎ 文章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之后,分两部分进行论证,将这两部分自然衔接起来的就是这句话,承上启下(或过渡),由浅入深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草根募捐晚会 胡 玲 ‎①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 ‎②老李的病情牵动着老街人的心。‎ ‎③老街,城之一隅,多是出租房,租住者皆为外来务工者,平素大家多有交集。老李五十来岁,在老街的外来工子弟校教体育,他热心善良,喜爱游泳,水性尤佳。老街边上是东江河。在老李的召集下,组建了水上义务救援队。平日里,救援队轮流在江边巡逻,劝导玩水者,救援了数十名溺水者,深受老街人敬佩。‎ ‎④老李家境普通,不堪承受巨额手术费,加上病痛难忍,‎ 他决定放弃治疗。老街人自发组织捐款,无奈大多数人收入不高,只筹得五万多元,仍旧是杯水车薪。‎ ‎⑤晚上,老街古榕树下,一群人围坐着,又说起了老李。翻看手机新闻的出租车司机小陈突然抬头,说:“要不,咱们也像新闻里一样,搞个募捐晚会,为老李筹集医药钱。”‎ ‎⑥“主意倒是好,可搞晚会要有舞台、音响设备,还要排练文艺节目,我们这些土包子,怎么弄得了?”卖豆腐的老王一声叹息。“无论怎样,咱们一定要想办法救老李。”清洁工陈老太说。‎ ‎⑦三天后,老街人又在榕树下聚集。我昨天去文化馆收破烂,把老李的情况跟他们说了说,他们愿意无偿借给我们音响设备,收破烂的老陈说;舞台设计可以交给我孙子,他学设计的,设计舞台背景应该没多大问题,卖菜的丁奶奶说;我表演一个街舞,念书时我可是校街舞团成员,酒店服务生小胡说……‎ ‎⑧大家都热切地建言献策,只有卖包子的方姨沉默着不插嘴,半晌,她深吸一口气,有点犹豫地说:“我唱首歌吧!”‎ ‎⑨“方姨,你会唱歌?平时没见你出过声儿啊?”大家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方姨凝神想了片刻,小声说:“我……我还是唱吧,我也要为晚会出份力,草根晚会嘛,观众不会在意我唱得好坏的。我最后唱,估计那会儿观众走得差不多了,影响不了晚会的。”‎ ‎⑩一周后,“救助好人,传递爱心”草根募捐晚会在文化广场拉开了帷幕。老街人把老李也搀扶到了晚会现场。老李虚弱地坐在观众席中,‎ 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下一把骨架,看着就让人心疼。舞台简陋,节目也不是很专业,但依然引来观众无数,人们通过晚会了解到老李的爱心事迹,纷纷慷慨解囊。‎ ‎⑪晚会临近尾声,观众渐渐散去,这时只见方姨身穿洁白演出礼服,神采奕奕地走上舞台。音乐响起,方姨亮嗓,蓦地,观众们呆了。她的声音清亮高亢,饱含深情,宛如天籁。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 ‎⑫“天啊,这完全是专业歌手的水平,方姨真是深藏不露啊!”老街人连连惊叹。‎ ‎⑬哎,这声音听着好耳熟啊!很像当年文工团的歌手安妮。对,她是安妮,我想起来了。20年前,安妮可是小有名气,后来不知怎么销声匿迹了……台下有不少人高声议论着。‎ ‎⑭方姨唱毕,台下掌声雷动,她眼神闪光,娓娓道来:“大家说得没错,我就是曾经的歌手安妮,当年文工团改制后,我下岗了,我去酒吧唱歌,去农村跑商演,做婚庆歌手。后来,有人说我老了,唱法过时了,生活一落千丈,那时,我又生了一场大病,身材变形。为了生存,我只能改行,隐姓埋名,来到老街,开了间包子铺。老街人不知道我是谁,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老李,救起了我落水的儿子,他是个好人,希望好人有好报。”‎ ‎⑮方姨接着说:“其实,我已经20多年没唱歌了,为了这次登台,我偷偷练声……我说这些,只想告诉台下的老李,‎ 我都能重新站上舞台,重新唱歌,你也可以从病床上站起来。”好!好!台下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⑯草根募捐晚会结束了,余热未了,引发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引起全城人的关注。‎ ‎(选自《羊城晚报》2019年4月8日,有删改)‎ ‎1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方姨的形象。(4分)‎ ‎①知恩图报:登台唱歌,感谢并鼓励老李,也感谢老街人对她的帮助;②性格坚强:勇敢面对下岗失业、病痛等打击,改行开包子铺;‎ ‎③唱功专业:歌声清亮高亢,宛如天籁。(答出两点即可)‎ ‎16.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极为巧妙,试结合⑧—⑮段进行分析。(4分)‎ 示例一:悬念:前文写方姨的犹豫和艰难抉择,给读者留下疑惑,后文写方姨自述经历,揭示谜底,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示例二:铺垫:前文写老街人对方姨唱歌的怀疑,以及对方姨上台前晚会情形的叙述,都是为方姨出场作铺垫,这样能更好地塑造方姨的形象。‎ 示例三:反转(或:突转):前文写老街人对方姨唱歌的疑惑,后文写观众沉醉于方姨的精彩演唱中,与前文形成强烈的反转,使情节跌宕起伏。‎ ‎17.有人给文章添加了一个结尾:“半月后,老李的手术在中心医院进行……”与选文相比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说出你的理由。(4分)‎ 选文结尾更好。理由: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 或:加后的结尾更好。理由: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内容上,结果圆满,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六)古诗阅读(6分)‎ 宿翠微寺 ‎[唐]马戴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8.“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3分)‎ ‎①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反衬、视听结合)的手法来写景;‎ ‎②“归鸟”“僧语”是动景,“云壑”“楼”是静景;‎ ‎③以“归鸟”和“僧语”衬托出“云壑”和“楼”的静;‎ ‎④突出夜晚翠微寺的清幽、宁静。 ‎ ‎19.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3分)‎ 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七)古文阅读(14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2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后值倾覆( 遇到,正好碰到 )        ‎ ‎(2)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应 )‎ ‎(3)静以修身(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 ‎ ‎(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 )‎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急患难之间(我)受到委任。‎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2.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3分)‎ ‎“驰”与“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珍惜光阴,坚定意志。‎ ‎(能写出“驰”与“去”所形容的状态及表达效果,意思接近即可)‎ ‎23.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具有哪些可贵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分)‎ 忠心耿耿,知恩图报,以天下为己任,教子修身明志,重视德行等。启示:现代社会有些孩子不知感恩,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知恩图报的品质。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修身明志。‎ 四、名著阅读(10分)‎ ‎24.填空。(4分)‎ ‎《水浒传》通过紧张、生动的故事情节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请完成下面表格。‎ ‎《水浒传》‎ 人物 人物绰号 故事情节 人物性格形象 鲁智深 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 见义勇为 吴用 智多星 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 ‎25.阅读选文,回答问题。(6分)‎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八戒仔细看时,原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②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问:“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是那里来的?拿上来!”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蜂,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行者道:“你是那里来的夷人?”八戒低着头道:“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甚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头来我看。”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道:“猪八戒。”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又思量道:“认得就好说话了。”‎ ‎③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八戒道:“不曾冲撞他,他也没甚么贬书,也不曾赶我。”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1)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__花果山__;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__黄袍怪__。(2分)‎ ‎(2)《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2分)‎ 示例一:如“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中,“溜”和“挤”等动作滑稽可笑,把八戒不敢见悟空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示例二:如“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中的“好道认得嘴”通过俏皮的语言,突出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表现出其憨厚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3)《西游记》中很多人物保持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2分)‎ 孙悟空:①动物性: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具有猴子机敏、乖巧、好动的习性;‎ ‎②神的本领(神性):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 ‎③人的特点(人性):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 猪八戒:①动物性:嘴脸和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②神的本领(神性):天蓬元帅出身,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 ‎③人的特点(人性):爱耍小聪明,爱在师父面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就喊“散伙”等。‎ 五、写作(60分)‎ ‎26.作文。(60分)‎ 眼眸深处,有父母师长的谆谆教导,有莫逆之交的真挚友情。似清泉,清冽并且馨香;像咖啡,苦涩而又甘甜;似镜子,‎ 照亮你做人的尺码;似坐标,标示你前进的方向。‎ 以《眼眸深处》为题,写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