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教案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教案3

‎ ‎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4课。本单元主题是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重点:冷战政策及其表现。难点: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 教学方法:‎ 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下,学会用表格的形式总结美苏争霸的史实。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认识美苏争霸攻守转换与其具体国情有关,训练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猜谜:打雪仗——打一历史名词 ‎2、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指出: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冷战”),长达半个世纪。‎ 那么,什么是冷战,它是如何开始的?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下面我们学习14课《冷战中的对峙》,探索这些问题。‎ 一:冷战政策 创设情境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 ‎2、出示《世界政区图》‎ 引导学生看《世界政区图》,回忆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从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二战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所以美国采取了 4‎ ‎ ‎ ‎“冷战”政策。‎ 教师提问: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教师出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1947年4月5日杜鲁门的一次演讲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由此可以看出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它的特点是:以反苏反共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 过渡: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那么在经济方面美国采取了什么做法呢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创设情境 ‎1:出示图片:二战后欧洲城市被毁、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的多幅图片。‎ ‎2、出示史料: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马歇尔计划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但美国感到这样的西欧还不足以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经济上发展、政治上稳定、军事上强大的西欧。‎ 那么在军事上美国是怎样实行冷战的?为什么要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创设情境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4页小字内容。‎ ‎2、出示教材资料,公约第5条是怎样规定。85页《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图 教师指出:1949年4月,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美国、加拿大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共12‎ 4‎ ‎ ‎ 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个军事集团的建立也就意味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出示下列表格 项目 表现 作用 政治 经济 军事 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映?‎ 教师指出:面对杜鲁门政府咄咄逼人的攻势,社会主义的苏联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针对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采取的相应的措施(建立了经互会)针对“北约”组织采取的相应措施是(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这样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随之形成,最终美苏为首的两局格局形成,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两大阵营对峙与斗争,‎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二、苏美争霸 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材料:‎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赫鲁晓夫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赫鲁晓夫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实质上也是一种霸权政策。从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争霸的局面开始形成,那么美苏争霸的情况如何呢?苏联能否真正做到同美国“平起平坐”呢?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及课本插图。‎ ‎2、出示表格:‎ 阶段 时间 双方领导人 特点 原因 典型事件 第一阶段 五六十年代 肯尼迪、赫鲁晓夫 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 第二阶段 七十年代 尼克松、勃列日涅夫 达到高潮,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4‎ ‎ ‎ 第三阶段 八十年代 里根、戈尔巴乔夫 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 关于本课的难点,教师采用分解的方法。设计下列问题:‎ 教师指出: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也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教师总结:‎ 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好坏,并决定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因此,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工作的中心。而遏制霸权主义的最强有力的措施就是使更多的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教学反思:‎ ‎1. 引入对于部分同学理解较难,没有激发起学生探究新课的热情,使其迟迟不能进入状态,所以不同班级的教学设计、设想要有所不同。‎ ‎2. 在阅读前所提问问题可能难度较大,阅读前的问题主要是最基础的史实知识,稍有难度的问题在讲解中、讲解后才提出,利于解决。‎ ‎3. 没有让同学起来回答相关问题,造成学生没有学习压力与动力,让学生失去了真正思考的时间、积极性受到影响,从而背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给予适当压力,课堂氛围才能有大的改观。‎ 课前设计精益求精,准备必须充分,才会灵活自如地进行。  ‎ ‎4. 美苏争霸这部分基本上由我讲述,并且不太简洁,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实际可能通过一系列小问题概括其特点和突出事件。‎ ‎5.课前设计精益求精,准备必须充分,才会灵活自如地进行。‎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