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上语文《醉翁亭记》导学案
11 《醉翁亭记》 学案(一) 【学习目 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 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 语言骈散相融, 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3.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重点难点】 1.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背诵课文。 2. 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 体 会其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的写法。 3. 理解本文从“乐” 和“醉” 中抒发的“与民同乐” 的思想。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1. 欧阳修: 2. 写作背景: 3.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环滁( ) 壑( ) 琅琊( ) 潺潺( ) 辄( ) 霏( ) 暝( ) 晦( ) 伛偻( ) 提携( ) 野蔌( ) 觥筹( ) 【疏通文意】 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山间之朝 . 暮也( ) ②野芳 . 发而幽香( ) ③杂然而前陈 . 者( ) ④弈 . 者胜( ) 5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②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感知内容】 6. 《醉翁亭记》 是一篇游记, 其中以描写、 记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请大家从描写、 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络? 7. 下面试着理出每一段的内部层次,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介绍。 参考答案: 1. 欧阳修(1007—1072) , 字永叔, 自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谥 号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 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 人, 北宋著 名文学家、 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有《欧阳文忠公全集》 传世。 2.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 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馋被罢去职务。 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 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欧阳修在滁州 实行宽简政治, 发展生产, 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 年 丰物阜, 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 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 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 虽然政治开明、 风调雨顺, 但却不思 进取、 沉溺于现状, 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 眼睁睁地 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 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 时的心情, 悲伤中又有一份欢喜。 这两方面 是糅合一起, 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3. chú hâ 1ánɡ yá chán zhã fēi mínɡ huì yǔ lǚ xiã sù ɡōnɡ 4. ①早上/早晨 ②香花 ③摆开/摆放/陈列 ④下棋 5. ①四季的景色不同, 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②脸色苍老、 头发花白, 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 这是太守喝醉了。 6. 亭外山水风光---山中朝暮四时---亭下官民同乐---宴后太守醉归 (或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 5 7. 一段: 山-水-亭-名-太守 二段: 朝-暮-春-夏-秋-冬 三段: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四段: 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 从人乐, 太守乐 11 《醉翁亭记》 学案(二) 【学习目 标】 1. 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 语言骈散相融, 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2.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 旷达的人 生态度。 【重点难点】 1. 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 体 会其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的写法。 2. 理解本文从“乐” 和“醉” 中抒发的“与民同乐” 的思想。 【精读赏析, 合作探究】 1. 朗读全文, 思考: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 其中有写景也有记事, 那 么文中写了哪些具体的景和事? 2. 醉翁亭依山傍水, 景色千变万化, 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 写景的顺 序是怎样的? 结合描写景物的具体语句赏析。 3. 好山好水好地方, 自然会有人来欣赏。 课文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 场面的呢? 思考: 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 使用简洁语言概括。 【再读课文, 探究主旨】 4. 作者写这篇山水游记不仅仅为写景而写景, 而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议论、 抒情的句子体会情感。 5. 写滁人游与太守“乐” 有何关系? 【拓展延伸】 6. 对比阅读《岳阳楼记》 和《醉翁亭记》 , 说说这两篇文在创作背景、 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 5 1. 醉翁亭周围的山水之景、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2. 第 1 段, 作者从空间着手, 移步换景, 由远及近, 由俯及仰, 抓住 景物特点: 滁州四面环山的地理特点, 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的特点, 琅 琊山蔚然而深秀的特点,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 可归纳为: 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 2 段, 利用时间推移, 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 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 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 写早晚景色变化, 抓住“明”“晦” 的特点, 用“日出” “云归” 写出“林开” “岩暝” 的变化景象, 成为对比鲜 明的两幅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花、 木、 泉、 石, 写 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野芳发而幽香” 春意盎然, “佳木秀而 繁阴” 暑气逼人,“风霜高洁” 秋高气爽,“水落石出” 一片寂然。 真 是美不胜收, 难怪作者写道: “朝而往, 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 而 乐亦无穷也。 ” 3.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宴。 4.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禽鸟之乐、 太守之乐、 与民同乐。 本文将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 由景生情, 情景交融。 以“乐” 为主线, 用“醉” 与“乐” 的统一, 写出作者“与民同乐” 的思想。 5. 滁人欢乐情形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享受“山水之乐” 的不仅有 太守及其宾客, 还有滁州的百姓, 一州之人, 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滁人游” 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 有负者和行者, 有 老人和孩子。 百姓此时兴高采烈地出游, 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 而这 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 太守为此而乐, 醉是表象, 乐是本意, 本质 在于与民同乐, 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6. 相同点: (1) 两篇散文写作背景相同; (2) 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 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 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 高尚情感; (3) 语言都非常优美, 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 主题深度有别。 《醉》 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 醉 5 翁把“与民同乐” 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 没有一语道破, 而是在醉中写乐, 在乐中写醉, 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 乎山水之间也” 的千古名句。 而《岳》 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 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 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 直接道出了他 的“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 的磊落胸怀, 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 天下之乐而乐” 的至理名言, 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