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8)_鲁教版
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丁肇中(1936~),美 国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 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 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 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 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 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 粒子(J/ψ粒子),并导致 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 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 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 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 尔物理学奖。 解释下列词语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给红色字注音 丁肇中 没落 儒家 彷徨 授予 zhào mò rú Páng huáng yǔ 1.阅读课文,说说《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 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大学》里的含义:从探察物体(实验)而得 到知识。 作者所说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 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 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 划的探索。 2. 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 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做法继续支配中 国一些读书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传统儒家“格物”以“致知”的途径是: (2)这样做的依据是: (3)继续支配中国一些学生的表现是: 真理是由圣人领悟并传给一般人,研 究圣人之经书即可得到真理。 探讨自己 ①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②偏向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理清文本的结构。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13) 提出问题 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 社会根源 分析中国学生的现状。 (2~12)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2~5) (11~12) (1) 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6~10) 作者用了哪些论据来 证明论点?采用了哪 些方法来论证? 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论证方法:理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 1.阐述 “格物致知”的含义; 2.作者在美国读大学的经历. 1.王明阳“格”竹; 2.论述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 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 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 所措了。”讨论一下,这是不是符合实 际?如果是,应该怎样改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