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4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小石潭记 (3)_鲁教版
柳宗元 说说你知道 的柳宗元。 创设情境 孤独、执著的钓翁形 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 人格的写照!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4 柳宗元 字子厚, 山西人,世称柳河 东,唐代著名文学 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代表作有 《永州八记》、 《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是 《永州八记》之一。 柳宗元(773—819)作者简介 文体介绍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 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如《桃花源记》《岳 阳楼记》《满井游记》 《醉翁亭记》 写作背景: •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柳宗元因为参加以 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被贬至永州为司马。 • 任期十年中,他专心著述,写下了大量内容广泛、 思想深刻的诗文。同时,他又以山水为寄托,遍游 住所附近奇山异水,写下了许多文笔清秀,富有诗 情画意的游记。 直观感受景物 给生字注音: 篁竹( ) 清洌(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 佁然( ) 参差( ) 俶尔( ) 翕忽( ) 寂寥( ) ( ) 差互( ) 悄怆( )( ) 幽邃( ) huáng liè chí kān yǐ suì cēn cī chù qiǎo chuàng xī yǔ jì liáo cī 朗读课文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 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 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 石 潭 记 柳 宗 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往西 竹林 格外 清凉 一整块 成为 遮掩缠绕摇动连缀 参差不齐 随风飘拂 发出的声音 因此而感到快乐 砍伐 向下 靠近 自,由 走 这指开辟 用 把……当作 岸边 水中高地 小岛 不平的岩石 悬崖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大约 表不确切 依托 透射 愣住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 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那样 若隐若现 像狗牙一样 都 在空中 向下 映 互相 逗乐 那 能 代溪水 互相交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 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 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围绕 使……凄 凉 忧伤的样子 幽静深远 凄清 停留 离开 跟从 因为 于是, 就 代这景致 表顺承 名叫 随从 寂静幽深 年轻人· 使…… 寒冷 翻译课文 一、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 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 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 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 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 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 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 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 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二、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 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 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 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 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三、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 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 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 水的源头在哪里。 四、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 ,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 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 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 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五、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 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 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1、乃记之而去 2、佁然不动: 3、崔氏二小生: 4、不可久居: 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呆呆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居: (古)停留 (今)居住 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明灭可见 作为 副词,大约 成为、形成 可以 西南而望 记之而去 水尤清冽 其境过清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表修饰 表承接 (承接,不译) (由于、因为) 清澈 冷清 (介词,用) 助动词,能够 词类活用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 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 日光下澈(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 像蛇那样) •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 • 心乐之(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感到快乐) • 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如鸣珮环( 动词作名词 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概括出每段的大意 第一部分(1段):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 潭、 石、树等。 第二部分 (2~3段):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 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2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3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三部分(4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四部分(5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1、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 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 树、藤蔓。用“隔”、“闻”、“伐”、 “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 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 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 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 笔。 2、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 换景”的写法。 3、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 什么写法? 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4、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 样描写的? 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 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 活动的画面来写,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 到水,但又无处不在写水。这里虽然没 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 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 了水清。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5、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 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 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 手法。 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 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 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 到快乐似的。 6、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 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 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 差不齐来写 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用了 两个比喻,一 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 物的特征。 7、分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 表达作用。 这是全文点睛之笔,揭示了全文主旨,情景 交融,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凄清寂静、令 人感到寂寞忧伤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被贬后 凄苦孤寂的心情。 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 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一种表现形式。诗人因参与改革,失败被 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 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 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 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9、小石潭景美境幽,为什么在作者看来却是 “凄神寒骨”,“不可久居”呢? 这得从本文的写作背景说起。柳宗元是个主张革新政治的 人,他因此长期过着贬谪的生活。《小石潭记》是他被贬 为永州司马之后写的。一个期望革新而有所为的人,却长 期遭受贬谪,其心境是可想而知的。作者访游的尽管是景 色优美的“小石潭”,并且开始也是“心乐之”,但是一 时之乐毕竟抵挡不了因遭贬失意所带来的抑郁愁闷之情。 于是,在作者笔下的“小石潭”原本美丽的景致,便自然 地“凄清”“幽邃”起来了,以致发出“以其境过清,不 可久居”的感慨。 10、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 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 体感受是什么?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 11、本文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这篇文章有不少地方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写最初发现小 石潭时,说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游鱼的活泼,说 “似与游者相乐”,写坐潭上时候的感受,说“凄神寒骨, 悄悄幽邃”,这样写,景物染上人们的感情色彩,文章所创 造的境界就更为鲜明切实。本文写小石潭的自然景色,与作 者当时前后变化的两种心情契合地交融在一起,这又说明作 者善于融情于景。前一篇写小丘,作者在叙事写景之外,加 上几句议论抒发感情;本篇则不用议论,全靠作者把感情倾 注于笔端,深深地糅合进景物描写中去。比如本篇前二段的 景物描写,笔致开朗明净,与作者当时的喜悦心情完全和谐 一致;第4段的景物写得幽深凄清,也与作者贬官后那种孤 寂、凄怆、抑郁的心情完全和谐一致。 12、文中是怎样运用形象的衬托和比喻来表现水之“ 清”和人之“乐”的? 作者赞美“水尤清冽”,水究竟怎样的“清”呢?固然可以 从正面落笔,多方面加以描绘,但恐怕也未必能见巧。作者 高超之处,就在于借游鱼、日光、鱼的影子等景物来形象地 衬托出水之“清”。写鱼儿像在空中浮游,没有一点凭依; 写日光照彻水底,直射无碍;写日光照射下散布在水底石上 的鱼影,历历在目,清晰可辨。这里,以实写虚,水之“清 ”,开始似乎领略不到,细细体会,不仅看得出,而且几乎 伸手可掬,成为一种富有实感的具体形象,使人们真切地感 到面前是一潭粼粼映眼的清澄透明的水。在写人之“乐”时 ,“似与游者相乐”句既写游者之乐,也写游鱼之乐,这是 互相映衬。将游者的喜悦心情灌注到游鱼身上,因而鱼的活 泼生态,也转化为游鱼的“乐”,并且它们似乎与游者来相 互交流这种乐趣了。特别从游者方面来看,这么写令人感到 情味无穷。比正面说出自己的“乐”要巧妙得多。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嵁,为岩。 3、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的鱼儿的?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下彻,影布石上,yǐ然不动; chù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石潭的源头的?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 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 石 潭 记 图解结构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水——清 石——怪 树——青 移 步 换 景 潭中景物 潭水:清列——侧面描写 游鱼:活泼——动静结合 特写 镜头 小潭源流 溪水——斗折蛇行 岸势——犬牙差互 潭边氛围 寂寥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记录同游者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 情 景 交 融 这篇散文生动地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 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 的孤凄之情。 文章主旨 艺术特色 • 1、构思精巧,结构严谨。 •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3、语言精美。 • 王国维说“以自身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 极富作者的生活个性,是“柳”化了的山 水他描绘小石潭的石、水、光影、游鱼、 树木,着力渲染出了凄寒幽邃的神韵,抒 发了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传 神的描写,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 ,精练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 总结全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