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7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出师表 (4)_鲁教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长 使 英 雄 泪 满 襟 出 师 未 捷 身 先 死 你能向同学介绍诸葛亮的事迹吗? 出师表 龙江县头站乡中心学校 李冬艳 • 1.生字 • 2.作者和作品 • 3.背景知识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 )薄( ) 以塞( ) 驽钝( ) 陟( )罚臧( )否( ) 裨( )补阙( )漏 cú bì bì hóng fěi sè nú zhì zāng bì quē pǐ bó 郭攸( )之 费祎( ) 行( )阵和睦 长( )史 猥( )自 夙( )夜忧叹 以彰其咎( ) 咨诹( ) 以遗陛下( ) 斟( )酌( )损益 yōu yī háng zhǎng wěi sù jiù zōu wèi zhēn zhuó 攘( )除rǎng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 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 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 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 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 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 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 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 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 后主刘禅。 诸葛亮年谱 公元181年: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15岁: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 助刘备。 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 战获胜。 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 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46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 进行北伐。 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 复丞相职位。 50岁:蜀建兴8年。诸葛亮再次北伐。 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颌。 文学常识部分: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 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 攻略之策。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 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 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 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这篇 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 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虢亭(今湖 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 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 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 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 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 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 心。文章采用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 写法,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历来被认为 是“表”中的名篇。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 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 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 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 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 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 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 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 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 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出师表》的时代背景: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 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 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 张。 朗读课文 朗读录音 一、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痛心遗憾。 深切地憎恨。 平民。 布的衣服。 痛恨 布衣 秋 时刻。 四季中第三个季节。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臣本布衣。 危急存亡之秋。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卑鄙 感激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动、激动。 衷心感谢。 开张 扩大。 商店开始营业。 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诚宜开张圣听。 临表涕零。涕 所以 谨慎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眼泪。 鼻涕。 表原因。 表结果。 认真,慎重。 做事小心。 此先汉所以兴隆。 先帝知臣谨慎。 中道崩殂。 咨诹善道。 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 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路。 道理。 效 道 二、一词多义 实现、完成 遗:① “以光先帝遗德”: ②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为:① “俱为一体”: 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③ “众议举宠为督”: 论: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 “每与臣论此事”: 遗留 给予 是 做,行 做,担任 评判 议论 无:① “若无兴德之言”: ②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行:① “然后施行”: ② “性行淑均”: ③ “必能使行阵和睦”: 益:① “有所广益”: ② “至于斟酌损益”: 没有 不论 实行 品德 行列 益处 举办、增加 虚词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 愚以为宫中之事 咨臣以当世之事 许先帝以驱驰 介词,把。 介词,因为。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连词,表结果,以致。 连词,表时间。 认为 介词,拿 用 而: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 “可计日而待也”: 于: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② “欲报之于陛下也”: ③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④ “还于旧都”: 却 来 在 及于,给 对 到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 光,名词用为动 词,发扬光大。 恢弘,形容词用为 动词,发扬扩大。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 词,善良诚实的人。 亲贤臣。 远小人。 攘除奸凶。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 亲近。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 疏远。 奸凶,形容词用为 名词,奸诈凶恶的 人。 优劣得所。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深入不毛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 词,才能高的人和才 能低的人。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 怠慢。 名词用为动词,长草。 四、通假字: 裨补阙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阙,通“缺”,缺点。 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 间。 “简”通“检”。选 拔 翻译课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先帝创建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 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贫困衰弱。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懈:懈怠。内:宫廷内。 • 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确实、实在。 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 第一段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忠诚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盖:发语词,有“因为是”“原来是”的意 思。 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将此 恩报答给陛下啊。 奋不顾身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 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应当 过分看轻自己 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 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忠臣志士 的志气,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皇宫中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 在府中而不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为:做,行。论:判定。昭:显示,表明。平明: 公平严明。 阅读第二段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不应当偏袒徇私,造成宫内和朝 廷刑赏之法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 办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吏,判定他 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 理。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一、董允等,此皆良实,志 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因此。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 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 纯正,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给予陛下(使用)。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 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愚:自称。通 “缺”,缺点。 所:…的效果。广:扩大。 益,:益处。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拿来问 问他们,然后实行,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 疏漏之处,收到更好的效果。 阅读第三段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 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 因此群臣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 和睦,优劣得所。行:军队。 我认为军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一定能 使部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阅读第四段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接近、亲近。远:疏远。所以:……的原 因。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 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 的原因。 阅读第五段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愿:希望。信:信任。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 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 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可 以指日可待了。 先帝在世时,常常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 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都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论:谈论。于:对。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 于诸侯。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只 想在乱世中姑且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 那里做官扬名。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咨:征询。感激:感动。以:拿。许:应允,答应。 扬名 因为 到……去, 拜访。 平民的代称 亲自 姑且保存 屈就,用于别 人,含有敬意 委屈 阅读第六段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际:时期。 后来遭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 任,在艰危困境之中我领受了使命,从那 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鄙陋,竟降低 自己的身份屈驾,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 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 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寄:委托。以:把。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时把国家 大事托付给我。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恐:担心。 领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的托 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五 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 实 现 阅读第七段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 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 中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 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复兴汉朝,回到旧日 的都城。 兵,武器。 甲,装备但愿 洛阳 勉励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进:奉上。尽:完全。 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掌握分寸,进 献忠言,那就是攸之、祎、允等人的责任了。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而:表并列。 表所用之物,意为“用来……的”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 告先帝之灵。以:把。以:来。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任务交给 我,如果收不到效果,就惩处我的罪过,来 告慰先帝的英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忠言,就责罚攸之、 祎、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 效果,引 申为任务 有效果, 实现 告慰 发扬美德 希望 阅读第八段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 诏。谋:谋划。察:明察。纳:采纳。深:深切。追: 追念。 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地追念先帝的 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现在该远行了,面对 奏表我眼泪落下,不知 道说了些什么。 禁不住 忍不住 泪 落 1.如果把本文划分为三部分,你怎样划? 2、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目的是什么?哪一条最重要? 3、课文中多次提及先帝的用意是什么? 4、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讨论小组 碰火花 书中找 书中画 理清文章思路: 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 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陈 述出师理由。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 决心。 结构分析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1 广开言路 2 赏罚分明 3--5 亲贤远侫 一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7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二 8、9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三 寓情于议 寓情于叙 抒发感情 危 急 存 亡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内不懈 外忘身 欲 报 殊 遇 诚宜 不宜…… (正反) 第一条建议 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宜付有司 不宜偏私 以昭平明 之理 第二条建议 宫中之事 先帝简拔之臣 营中之事 先帝称能之臣 荐 贤 臣 先汉兴隆 亲贤臣 后汉倾颓 亲小人 引 教 训 第三条建议 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⑴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 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⑵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⑶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 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 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 方。 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 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 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 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坏人蛊 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 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 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 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 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 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 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多 次 提 及 先 帝 的 用 意 《 出 師 表 》 中 感激先帝知遇之恩 感慨先帝创业艰辛,警惕后主 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 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 都带有抒情的色彩。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 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 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 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 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 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 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 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 报的心情。 第一段分析 危急存亡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不利 追殊遇 报陛下 不懈于内 忘身于外 有利 诚宜…… 不宜…… (正反) ( 广 开 言 路 ) 开 张 圣 听 第一条建议 第二段分析 平 明 之 理 不宜异同 宜付有司 不宜偏私 第二条建议 正 反 对 比 姓名 特长 好处 证明 工作 郭攸之、費祎、董允 皆善良忠实、志虑忠纯 先帝简拔留給后主之材 可裨補闕漏,有所广益 咨以宮中之事 推荐宮中贤臣课 文 分 析 ( 第 三 段 ) 姓名 特长 好处 证明 工作 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先帝称赞,众人拥戴 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谘以营中之事 推荐营中武将课 文 分 析 ( 第 四 段 ) 亲 贤 远 佞 先汉 兴隆 后汉 倾颓 正 反 对 比 史 例 劝谏后主课 文 分 析 ( 第 五 段 ) 第三条建议 亲贤臣 亲小人 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 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 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 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 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 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 作铺垫。 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 么作用? 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 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 本分。 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七擒孟 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 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 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再三勉励后主 广开言路,多纳谏言 应尽国君之责 表示临別依依之情 总结 课 文 分 析 ( 第 八 — 九 段 ) 毋忘先帝遗训 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 些建议? 提出了三条建议。 ⑴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⑵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 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⑶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 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⑴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 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⑵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 事的将军向宠。 ⑶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 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使 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 出了哪些要求? ⑴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 言”,要有“兴德之言”。 ⑵对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 诏”。 反馈练习 1、解释下列各组虚词。 忘身于外者 (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于 在 到 对 以光先帝遗德 ( ) 悉以咨之(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 以塞忠谏之路也。(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以 来 拿 把 以致 因为 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 还有吗?请你找找看: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 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作解释。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不知所言 作奸犯科 优劣得所 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过分地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指知人善任,使其得到适当的位子。 不知道说些什么。一作“不知所 云”。 发表政见的时候放弃了原则。 计日而待 三顾茅庐 感激涕零 苟全性命 斟酌损益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 苟且保全性命。 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处理事 务时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 下的两 件事: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 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 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 “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以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 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 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 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一致。 •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 是: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 复汉室,还于旧都; • 10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 是: •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不利 的客观条件: • ①先帝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此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 • 11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 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12“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 能服于人。 • 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 即使是小善也要做。 小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 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 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 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 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请从各种书籍报刊和网上搜 集关于诸葛亮的资料,以“我看 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论文,或 制作一个网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