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201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估测值,在下面的估计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 ‎ B. 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C. 初三男同学的体重约为5Kg ‎ D. 初二物理书受到的重力约为4N ‎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 B.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 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无关 ‎3.(3分)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 B.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 ‎ 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实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 D. 人耳听不到超声,是因为超声的声音太大了 ‎4.(3分)以下所述现象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 B.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 ‎ C. 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弯折了 ‎ D. 白天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5.(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 A.轮胎上制有花纹 B.在轴承中加滚珠 C.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 D.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6.(3分)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内装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由图可知,液体密度最大的是()‎ ‎ A. 甲容器中液体 B. 乙容器中液体 C. 丙容器中液体 D. 无法判断 ‎7.(3分)关于力的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 ‎ B. 弹力的方向与弹性形变方向相反 ‎ C. 摩擦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 ‎ D. 压力方向垂直向下 ‎8.(3分)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A. 10cm<f<15cm B. 15cm<f<20cm C. 20cm<f<30cm D. 30cm<f<40c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9.(2分)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盛乘坐“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返回舱相对于地球是的,费俊龙和聂海盛相对于返回舱是的.‎ ‎10.(3分)口技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口技》一课生动地描述了口技表演者惟妙惟肖地模仿人、动物的声音,从物理角度看,他主要是模仿各种声音的.作者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传播的.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洋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进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00m/s)‎ ‎11.(2分)我市翠湖公园湖畔垂柳成荫,“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夜晚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红纸上,红纸呈色.‎ ‎12.(2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是反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为.‎ ‎13.(2分)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佩戴透镜.‎ ‎14.(2分)如图所示是某小组同学所做的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的两个小实验,其中在研究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图,利用以上实验还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是.‎ ‎15.(2分)甲乙两实心物体体积相同,质量之比为5:3,其密度之比为,若甲截去,乙截去,剩下部分的密度之比为.‎ ‎16.(3分)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引力大小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引力的,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120kg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质量为kg,所受重力为N,在物理学中,g=9.8N/kg所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17.(2分)一只空瓶子装满水时总质量为350g,装满酒精时总质量是320g,则该空瓶的质量是g,酒精的体积是ml.(ρ酒精=0.8g/cm3)‎ 三、作图、实验、探究题(共34分)‎ ‎18.(4分)‎ ‎(1)如图1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如图2所示,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9.(6分)(1)如图1所示,读出物体的长度cm;‎ ‎(2)如图2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20.(5分)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 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填“实”或“虚”)像.‎ ‎21.(7分)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距离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 ‎(1)实验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这样做目的是可以使像.‎ ‎(2)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3)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像.‎ ‎(4)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填“完整”或“不完整”),其亮度.‎ ‎22.(6分)小军在做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静止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若在称量时,在右盘放入最小砝码时如图甲所示,接来下应该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2)小军的测量步骤如下:‎ ‎①往空烧杯倒入适量盐水,侧粗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48.2g;‎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为20cm3‎ ‎③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如图乙所示)‎ 请你帮助他将下面的实验记录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kg•m3)‎ ‎48.2 20 ‎ ‎(3)量筒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小军同学以如图丙所示的情况读数,测量的液体密度将.(“偏小”、“偏大”或“不变”)‎ ‎23.(6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 B.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室中有一较长的水平较粗糙桌面,一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木块各个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和一只弹簧测力计可供使用.‎ ‎(1)小芳那个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表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填序号),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则该实验注意保持木块与桌面间的不变,可得到的结论是. ‎ 次数 木块运动快慢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较快 1.8‎ ‎2 慢 1.8‎ ‎3 较慢 1.8‎ ‎(2)用上述器材还可以验证猜想(填序号),实验中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是为了让拉力大小等于,若实验中再提供一块长玻璃板,利用上述器材还可以验证猜想.(填序号)‎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22分)‎ ‎24.(6分)一辆轿车上午11:30驶入黄城高速公路入口,下午1:30到达青州出口,总共行驶了240km,该段高速公路限速120km/h,期间经过的隧道和桥梁限速为80km/h.‎ ‎(1)轿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轿车在行驶中有超速吗?为什么?‎ ‎25.(8分)小强同学用一根弹簧作研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伸关系的实验,具体纪录数据如表:(g=10N/kg)‎ 拉力(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弹簧长度(cm) 5.0 6.0 7.0 8.0 9.0 10.2 11.0 12.10 13.30 14.20 14.90‎ ‎(1)用这根弹簧作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是多少?弹簧的初始长度是多少?(文字与计算说明都可)‎ ‎(2)当悬挂某物体时,弹簧长度为8.5cm,问该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是多少?(文字与计算说明都可)‎ ‎(3)用这根弹簧作弹簧测力计,能否测量出800g物体的重力?(计算说明)‎ ‎26.(8分)汪文老师带领物理兴趣小组测量一个空心铜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测的这个空心铜球的质量为445g,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545g,求:‎ ‎(1)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为多少?‎ ‎(2)若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1.815kg,求注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铜的密度为8.9×103kg/m3)‎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估测值,在下面的估计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 ‎ B. 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C. 初三男同学的体重约为5Kg ‎ D. 初二物理书受到的重力约为4N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重力大小的估测;声速. ‎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A、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s,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B错误;‎ C、初三男同学的体重约为50kg,故C错误;‎ D、初二物理书的质量约0.4kg,重力:G=mg=0.4kg×10N/kg=4N,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考查了我们对于物理量的感性认识.‎ ‎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 B.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 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无关 考点: 机械运动;密度及其特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与物体运动. ‎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一个物体,处于同一种状态,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解答: 解:‎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与地球的位置没有变化,但是相对于太阳位置不断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此选项错误;‎ 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例如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相对于教室是静止的,但是以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他又是运动的.此选项正确;‎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此选项错误;‎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决定于物质种类和状态,与质量、体积无关.此选项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以及密度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3.(3分)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 B.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 ‎ 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实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 D. 人耳听不到超声,是因为超声的声音太大了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 解答: 解:A、震耳欲聋指声音太大了,要把耳朵震聋了,所以这里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 B、“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让医生听得更清楚,故B错误;‎ 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人耳听不到超声,是因为超声的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而不是因为声音太大了,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音调和响度的关系、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超声和次声等知识,其中音调和响度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注意区分.‎ ‎4.(3分)以下所述现象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 B.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 ‎ C. 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弯折了 ‎ D. 白天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考点: 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 分析: 根据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去分析A、B选项;根据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弯折了可知这是因为光的折射,由白天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可知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光线射入人眼.‎ 解答: 解:因为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人可以“看见”是因为有光线射入人眼.外界的光线可以射入井底的角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因此,深度越深,看到的范围就越小.所以A、B选项属于光的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 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弯折了,是因为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白天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光线射入人眼.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等知识点,这些现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现象,要求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轮胎上制有花纹 B.在轴承中加滚珠 C.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 D.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因素,‎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即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加润滑油、使两接触面分开.‎ 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轮胎上制有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符合题意;‎ B、轴承中装有滚珠,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是减小摩擦的一种方法,不符合题意;‎ C、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使两接触面分开,减小摩擦,不符合题意;‎ D、旅行箱下面的小轮可以变滑动为滚动,即减小了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增大、减小摩擦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6.(3分)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内装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由图可知,液体密度最大的是()‎ ‎ A. 甲容器中液体 B. 乙容器中液体 C. 丙容器中液体 D. 无法判断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 专题: 顺推法.‎ 分析: 已知三种液体质量相同,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液体体积大小已知,利用公式ρ=比较密度的大小.‎ 解答: 解:‎ 因为三种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知,丙容器中液体体积最小.根据密度计算公式ρ=得:乙容器中液体密度最大.‎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情况,牢记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变形公式是正确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7.(3分)关于力的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 ‎ B. 弹力的方向与弹性形变方向相反 ‎ C. 摩擦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 ‎ D. 压力方向垂直向下 考点: 力的三要素. ‎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①重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向下,总是竖直向下.‎ ‎②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③被研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一定与此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④压力的方向是垂直物体表面,指向受力物体.‎ 解答: 解:‎ A、重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向下,只有在地球的两极和赤道时重力方向才垂直向下.所以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此选项错误;‎ B、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此选项正确;‎ C、摩擦力一定与此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此选项错误;‎ D、压力的方向是垂直物体表面,指向受力物体.不一定垂直向下.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重力、弹力、摩擦力是三种常见的力,要从大小、方向、产生条件、与其它的力的关系等方面去理解.‎ ‎8.(3分)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A. 10cm<f<15cm B. 15cm<f<20cm C. 20cm<f<30cm D. 30cm<f<40cm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给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 解答: 解:因为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且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所以40cm>2f,f<30cm<2f,化简后可得15cm<f<20cm.‎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9.(2分)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盛乘坐“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返回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费俊龙和聂海盛相对于返回舱是静止的.‎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分析: 物理学中的运动与静止指的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与否.从此入手来突破此题.‎ 解答: 解:返回舱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返回舱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返回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费俊龙与聂海胜相对于返回舱而言,他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点评: 理解机械运动的含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0.(3分)口技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口技》一课生动地描述了口技表演者惟妙惟肖地模仿人、动物的声音,从物理角度看,他主要是模仿各种声音的音色.作者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洋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进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200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00m/s)‎ 考点: 音色;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根据公式s=Vt可求海洋的深度.‎ 解答: 解:口技表演者主要是通过模仿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音色接近或相同时,模仿的才像;‎ 作者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根据公式V=可知,‎ 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s=Vt=100m/s×s=200m.‎ 故答案为:音色;空气;200.‎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乐音特征和声音的传播进行分析解答,还要熟知速度的变形公式.‎ ‎11.(2分)我市翠湖公园湖畔垂柳成荫,“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夜晚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红纸上,红纸呈黑色.‎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物体的颜色. ‎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①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 ‎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 解答: 解:①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柳树叶子是不透明的,无法使太阳光穿过,在其下形成阴凉;‎ ‎②白光通过绿色玻璃后,只有绿光透过,其它的色光都被绿玻璃反射回去;当透过的绿光照到红纸上时,红纸只能反射红光,绿光被红纸吸收,则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的红纸呈黑色.‎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黑.‎ 点评: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物体颜色的判断,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来源:Z§xx§k.Com]‎ ‎12.(2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OA是反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为35°.‎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定相等,由此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在相对的两个区域中,由此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最后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找出反射角、折射角的大小.‎ 解答: 解:(1)由图可知,NN´是∠AOB的角平分线,因此NN′是法线;‎ ‎(2)因为BO和OC分居法线两侧,并且在两种介质中,因此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 ‎(3)∠BON是入射角,度数是:90°﹣∠BOM′=90°﹣30°=60°,反射角=入射角=60°;折射角为∠CON′,∠CON′=90°﹣55°=35°;‎ 故答案是:OA;35°.‎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会根据光路图识别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并且会求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 ‎13.(2分)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前,佩戴凹透镜.‎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 专题: 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 解答: 解: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前;凹.‎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 ‎14.(2分)如图所示是某小组同学所做的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的两个小实验,其中在研究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甲图,利用以上实验还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还应仔细观察图片,能从图中读懂信息.‎ 解答: 解:甲图中,小球在磁体的引力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乙图中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 故答案为:甲;改变物体的形状.[来源:Zxxk.Com]‎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5.(2分)甲乙两实心物体体积相同,质量之比为5:3,其密度之比为5:3,若甲截去,乙截去,剩下部分的密度之比为5:3.‎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已知甲乙两物体的体积相同和体积之比,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之比;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 解:已知V甲=V乙,m甲:m乙=5:3;‎ 所以ρ甲:ρ乙=:=×=×=;‎ 又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所以若甲截去,乙截取后,剩下部分的两物体密度之比仍为5:3.‎ 故答案为:5:3;5: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简单应用,关键是知道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16.(3分)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引力大小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引力的,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120kg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质量为120kg,所受重力为196N,在物理学中,g=9.8N/kg所表示的物理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考点: 重力的计算;质量及其特性. ‎ 专题: 计算题;质量及其测量;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1)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物体的重力G=mg,与物体的质量和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相关.‎ ‎(2)g=9.8N/kg的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解答: 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位置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即仍为120kg;‎ 月球上物体的重力为G=mg=×120kg×9.8N/kg=196N.‎ 在物理学中,g=9.8N/kg的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故答案为:120;196;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点评: 明确质量的影响因素﹣﹣物质多少;知道月球重力与地球重力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7.(2分)一只空瓶子装满水时总质量为350g,装满酒精时总质量是320g,则该空瓶的质量是150g,酒精的体积是250ml.(ρ酒精=0.8g/cm3)‎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利用质量公式m=ρV分别表示出装满水时的总质量和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组成方程组就可求出空瓶的质量与容积,瓶子的容积即酒精的体积.‎ 解答: 解:‎ 已知水的密度ρ水=1g/cm3,酒精的密度ρ酒=0.8×103kg/m3=0.8g/cm3.‎ 设空瓶的质量为m,空瓶的容积为V,由题知:‎ 由ρ=得水的质量:‎ m水=ρ水V,‎ 所以m+V×1g/cm3=400g,﹣﹣﹣﹣①‎ 酒精的质量为m酒精=ρ酒精V,‎ 所以m+V×0.8g/cm3=350g.﹣﹣﹣﹣②‎ 将①②式联立,解得:‎ m=150g、V=250cm3.‎ 酒精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为250cm3250ml.‎ 故答案为:150;25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m=ρV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三、作图、实验、探究题(共34分)‎ ‎18.(4分)‎ ‎(1)如图1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如图2所示,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重力示意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 专题: 作图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 (1)过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首先要找力的作用点,即重心,从力的作用点起沿重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在线段的末尾标上力的大小.‎ 解答: 解:(1)过入射点O做法线,从而确定了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左侧,并确定了入射角的大小.然后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OB.‎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OC.‎ ‎(2)如图所示: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重心起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尾标上箭头和力的大小.如图:‎ 点评: 该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的作图和力的示意图的做法,是一道基础题.‎ ‎19.(6分)(1)如图1所示,读出物体的长度1.58cm;‎ ‎(2)如图2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 考点: 长度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1)由于该刻度尺的零刻度已经磨损,因此需要将紧挨物体左侧的7.00cm当作“零”刻度,然后让最后的读数减去“零”刻度的读数即为该物体的长度,注意刻度尺的读数需要进行估读;‎ ‎(2)观察该测力计的示数在2N~3N之间,且分度值是0.2N,可据此可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解答: 解:‎ ‎(1)由图知: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此图是以7.00cm作为“零”刻度,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8.58cm,因此物体的长度为:8.58cm﹣7.00cm=1.58cm;‎ ‎(2)该测力计的最小刻度是0.2N,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 故答案为:(1)1.58;(2)2.4.‎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常见的两种物理仪器的读数方法,在读数前一定要观察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需要注意的是长度的测量需要进行估读.‎ ‎20.(5分)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靠近(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 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填“实”或“虚”)像.‎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来源:学|科|网]‎ 解答: 解:‎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小红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不变.‎ ‎(3)平面镜成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 故答案为:(1)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靠近;不变;(3)不能;虚.‎ 点评: 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 ‎21.(7分)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距离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 ‎(1)实验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目的是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A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3)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完整(填“完整”或“不完整”),其亮度变暗.‎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3)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 ‎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在此题中要根据光具座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凸透镜.‎ ‎(4)实验中,用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会变暗一些.‎ 解答: 解:(1)实验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目的是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分别要使物距小于f、大于f而小于2f、大于2f,而光具座的长度为100cm.所以不能选择f=50cm的凸透镜B.应选择f=10cm的透镜A.‎ 小华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物距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由图知,凸透镜在50cm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此时蜡烛处于f和2f之间;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此时蜡烛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当物体在30cm处时,u=50cm﹣30cm=20cm为2倍焦距处.因此f=10cm.‎ 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u=50cm﹣45cm=5cm<f,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成在光屏的中央;(2)A;缩小;(2)正立、放大的虚;(3)完整;变暗.‎ 点评: 此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考查了对凸透镜的选择,同时还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22.(6分)小军在做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静止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调节;若在称量时,在右盘放入最小砝码时如图甲所示,接来下应该取下较小的砝码,并适当向右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2)小军的测量步骤如下:‎ ‎①往空烧杯倒入适量盐水,侧粗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48.2g;‎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为20cm3‎ ‎③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如图乙所示)‎ 请你帮助他将下面的实验记录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kg•m3)‎ ‎48.2 26.2 22 20 1.1×103‎ ‎(3)量筒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小军同学以如图丙所示的情况读数,测量的液体密度将偏大.(“偏小”、“偏大”或“不变”)‎ 考点: 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天平的横梁不平衡有两种情况:‎ ‎①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当指针偏向分度盘的中线的左侧时,天平的左端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 ‎②在称量物体质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中线的右侧时,天平的右端下沉,向左盘中增加砝码或向左移动游码.‎ ‎(2)天平的分度值是0.2g,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烧杯和盐水的质量与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之差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已知,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出其密度.‎ ‎(3)仰视会使体积测量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判断密度的偏差.‎ 解答: 解:(1)如图甲所示,在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的中线的右侧,应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端移动;‎ 若称量过程中,放入较小的砝码后,指针右偏,说明较小的砝码质量太大,则取下较小的砝码,并适当向右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2)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计算盐水的密度需要测出盐水的质量和体积,步骤①③的目的就是测量其质量,‎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20g+5g+1.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48.2g﹣26.2g=22g,[来源:Zxxk.Com]‎ 盐水的密度:ρ===1.1g/cm3=1.1×103kg/m3;‎ ‎(3)图丙仰视,则测量的体积会偏小,根据ρ=可知,密度的测量值会偏大. ‎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kgg•m3)‎ ‎48.2 26.2 22 20 1.1×103‎ 故答案为:(1)左;取下较小的砝码,并适当向右移动游码;(2)26.2;22;1.1×103;(3)偏大.‎ 点评: 此题是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密度的计算及其误差的分析,有关实验过程、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其读数都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应熟练掌握.‎ ‎23.(6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 B.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室中有一较长的水平较粗糙桌面,一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木块各个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和一只弹簧测力计可供使用.‎ ‎(1)小芳那个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表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B(填序号),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则该实验注意保持木块与桌面间的接触面积不变,可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 次数 木块运动快慢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较快 1.8‎ ‎2 慢 1.8‎ ‎3 较慢 1.8‎ ‎(2)用上述器材还可以验证猜想C(填序号),实验中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是为了让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若实验中再提供一块长玻璃板,利用上述器材还可以验证猜想D.(填序号)‎ 考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观察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木块运动的快慢是变化的,因此可以用来验证猜想B;根据实验条件可以分析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等是否得到了控制,最终判断摩擦力与运动的速度是否有关;‎ ‎(2)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是利用了二力平衡条件,通过转换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判断还可以验证的猜想是哪一个.‎ 解答: 解:‎ ‎(1)观察表中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木块的运动速度,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因此,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即猜想B;‎ 实验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都是不变的,除此之外,还应控制木块与桌面间的接触面积大小不变,根据测量结果可得: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3)器材中有一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且木块各个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因此用上述器材还可以验证摩擦力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即猜想C;‎ 实验中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是为了让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 若实验中再提供一块长玻璃板,则可以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利用上述器材还可以验证猜想D.‎ 故答案为:‎ ‎(1)B;接触面积;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2)C;摩擦力;D.‎ 点评: 在本实验中要重点掌握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的运用,明确实验的条件有哪些,在描述结论时语言要严密.通过本题还了解了实验中的一条重要原理,即二力平衡.‎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22分)‎ ‎24.(6分)一辆轿车上午11:30驶入黄城高速公路入口,下午1:30到达青州出口,总共行驶了240km,该段高速公路限速120km/h,期间经过的隧道和桥梁限速为80km/h.‎ ‎(1)轿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轿车在行驶中有超速吗?为什么?‎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求出行驶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 ‎(2)根据平均速度和限制速度得出是否超速.‎ 解答: 解:(1)行驶时间t=1:30+12:00﹣11:30=2h,‎ 轿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 v===120km/h;‎ ‎(2)轿车在行驶中有超速;‎ 因为隧道和桥梁路段限速80km/h,轿车平均速度应低于120km/h才不会超速.‎ 答:(1)轿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20km/h;‎ ‎(2)有超速;因为隧道和桥梁路段限速80km/h,轿车平均速度应低于120km/h才不会超速.‎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的理解和掌握,是基础性题目.‎ ‎25.(8分)小强同学用一根弹簧作研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伸关系的实验,具体纪录数据如表:(g=10N/kg)‎ 拉力(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弹簧长度(cm) 5.0 6.0 7.0 8.0 9.0 10.2 11.0 12.10 13.30 14.20 14.90‎ ‎(1)用这根弹簧作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是多少?弹簧的初始长度是多少?(文字与计算说明都可)‎ ‎(2)当悬挂某物体时,弹簧长度为8.5cm,问该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是多少?(文字与计算说明都可)‎ ‎(3)用这根弹簧作弹簧测力计,能否测量出800g物体的重力?(计算说明)‎ 考点: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最大弹性限度就是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根据公式G=mg计算出物体的重力,与弹簧秤的量程相比较.‎ 解答: 解:(1)由表格中数据知,当拉力在5N之前,拉力每增加1N弹簧都伸长1cm,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而拉力在5N以后,已不存在这种正比关系.‎ 说明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 由表格中数据知,在量程范围内,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受1N的拉力,伸长为1cm,可知弹簧的原长为5cm﹣1cm=4cm;‎ ‎(2)由1分析知,弹簧所受力与伸长长度的关系是:1N/cm,则弹簧的长度为8.5cm时,因此当用手将弹簧拉到8.5cm长时,手对弹簧的拉力:‎ F=kx=1N/cm×(8.5cm﹣4cm)=4.5N.‎ ‎(3)800g物体的重力:G=mg=800×10﹣3kg×10N/kg=8N,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所以不能测出.‎ 答:(1)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弹簧的初始长度是4cm;(2)弹簧长度为8.5cm,该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是4.5N;(3)不能测出800g物体的重力.‎ 点评: 本题通过探究弹簧的长度跟拉力的变化关系,得出“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一结论,是2015届中考探究实验考查的重点.‎ ‎26.(8分)汪文老师带领物理兴趣小组测量一个空心铜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测的这个空心铜球的质量为445g,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545g,求:‎ ‎(1)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为多少?‎ ‎(2)若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1.815kg,求注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铜的密度为8.9×103kg/m3)‎ 考点: 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实心铜球的体积,根据题意求出铜球内注入水的质量,然后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然后求出空心铜球的体积.‎ ‎(2)求出液体的质量,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解答: 解:(1)铜球内注入水的质量:‎ m水=m总﹣m铜球=545g﹣445g=100g,‎ 由密度公式:ρ=可知:‎ 铜的体积:V铜===50cm3,‎ 水的体积,即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心=V水===100cm3,‎ 空心铜球的总体积:‎ V=V铜+V空心=50cm3+100cm3=150cm3;‎ ‎(2)液体的质量:‎ m液=m总′﹣m铜球=1815g﹣445g=1370g,‎ 液体的密度:‎ ρ液====13.7g/cm3;‎ 答:(1)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是150cm3;‎ ‎(2)注入液体的密度是13.7g/cm3.‎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求体积与液体密度问题,难度不大,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单位换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