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下第六单元早读内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编版八下第六单元早读内容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内容 ‎21《庄子》‎ 一、字词积累:‎ ‎1、字音:‎ 北冥(míng)  鲲鹏(kūn)  抟(tuán)  徙(xǐ)  齐谐(xié)  ‎ 正色邪(yé)‎ ‎2. 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其正色邪 “邪”同“耶”,语气词。‎ ‎3. 古今异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海 古:海水运动。‎ 今:海洋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 古: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类似家马的一种野生动物。‎ ‎4. 一词多义:‎ ‎(1)之 其翼若垂天之云 (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我知之濠上也 (指代“鱼之乐”)‎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2)固 固不知子也 (固然)‎ 子固非鱼 (本来)‎ 二、 文学常识 ‎ 1. 课文选自《庄子集释》。‎ 2. 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3. 作品简介:《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者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三、作者名言 ‎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⑵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⑶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⑷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⑸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四、默写训练 ‎<一>《北冥有鱼》‎ ‎1.在《北冥有鱼》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 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情形的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 ‎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野马也 , 尘埃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其正色邪 ?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6.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和“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 子固非鱼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1. 能体现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的句子是 鲢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 五 写作素材积累 ‎(一)庄子故事一则 ‎《庄子钓于濮水》‎ 原文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二)话题:自由与限制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1、自由的大门,会向向往追求他的人敞开,自由的人永远会有一颗不老的心,在拥有自由的同时,动力、梦想、追求也会向你走来。‎ ‎2、自古以来,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由的渴望,如同扎根在心中的大树,无法拔除。总有一天,它会突破心灵的束缚,开花结果。‎ ‎3、个人如此,民族亦如此,国家更是如此。不需说美国先驱为自由不惜丧命;也不必说印度为了自由敢于挑战日不落帝国;更不用说第三世界的国家的独立风暴。就只要看看我们祖国,她为了自由付出的代价,你就会明白,为了自由,值得以名相博。‎ ‎4、风轻灵,因为它自由。风,这是一个神秘而飘缈的字眼;风,这是一个无形而无踪的事物。没有人能束缚它、伤害它。风,历经了一种浅淡的、轻松的生命,就像旅行者一样,历经年年日月轮回,在轻灵中追寻梦想,在旅途中不断成长。‎ ‎5、因为有适度的自由,风筝才能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因为有适度的自由,溪涧才能在山谷的约束中自在地流尚;因为有适度的自由,我们才能在法律的保障下幸福地生活。适度的自由,为我们的生活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我希望自由似和煦的微风,似淙淙的溪流,因为只有适度的自由,才能让我们真正地拥有。‎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6、唱响你的自由,让自由之花永远绽放在你的身旁,如影子伴你,那时,你就是最最快乐的人,你可以放飞在原野,奔驰在草原,聆听长江的怒吼,泰山的诉说,云儿的乐曲,人生的快乐,舒畅的心情带动着你的心扉。‎ ‎7、瀑布歌唱着:“我得到自由时,也就有了歌声。”向往、追求、自由的梦,是唱响生命之歌的乐符。自由的殿下,生命也败于之下,因为自由是一种心声,一种灵魂,一种超越自我的动力。‎ ‎8、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是的。我们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就受到了限制。不管他是男还是女,不管他是乞丐还是国家主席,也不管他是卑鄙还是高尚,只要他要自由,他就受到了限制。不管他是谁。‎ 在束缚中寻找自由 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卢梭 人生如沙漠之旅,旅程和目的地已被设定,这是所有人都拥有的束缚;但旅程的道路与方式因人而异,这是每个人不同的自由。束缚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的,但之所以感到自由的多寡不同,则源于对束缚挣脱的程度差异--自由是挣脱束缚中努力而来的结果。‎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安迪正像是那只自由的鸟,即使身陷囹圄之苦,但内心却从未放弃对自由的憧憬与向往。肖申克监狱的围墙高大如山,却挡不住一个清白之人向往自由的心。一个几百年才能挖通的隧道在安迪十四年的不懈努力下超额完成。自由属于安迪,属于每一个在束缚中挣扎拼搏的勇敢之人。他们都是自由之鸟,生来属于无边无际的苍穹。‎ 束缚不一定有形,无形的束缚也时常存在。而无形束缚更可怕的是,它看不见摸不着,当事人经常是沉浸在束缚的“温柔怀抱”中,却丝毫未觉自己已身陷泥潭,并越陷越深。无形的束缚于李开复来说就是当下生活的优越;于季羡林来说是三顶“桂冠”的褒奖;于约翰·列侬来说则是对于生活的疲于奔命。但我看见了被束缚的他们身上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李开复“从心选择”,放弃现有优越条件为了理想毅然前进;季羡林洗清泡沫,还自己一个自由身;列侬停下飞快的脚步,等待着灵魂的回归,不拘于世俗。为了自由,他们勇敢地在束缚中寻找,不论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只要寻找就义无反顾,自由女神也在他们的正前方微笑招手。‎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束缚的突破并非打破一切都障碍,自由的前提是尊重束缚,尊重这个充满规律的世界。正如芮成钢所言:“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都背负着一堆‘纸枷锁’,其实它们一挣就开,但一辈子都不敢挣开,因为后果太严重。”正如我们的法律、道德律,如果这些束缚被冲破,世界将无法想象,规律将不复存在,更别说自由的实现了。因此,在绝对的束缚中寻找相对的自由,才是快乐之道。‎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22《礼记》二则 一、字词积累:‎ ‎1、字音:‎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幼有所长(zhǎng)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xīng)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通假字:‎ ‎(1)《兑命》曰:“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2)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荐。‎ ‎(3)矜、寡、孤、独 “矜”同“鳏”,老而无妻。‎ ‎3、古今异义:‎ ‎(1)虽有佳肴 古:即使。‎ 今:虽然。‎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古:这样以后。‎ 今: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3)然后能自强也 古:自我勉励。‎ 今:自己努力向上。‎ ‎(4)教学相长也 古:促进。‎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今:增长。‎ ‎(5)大道之行也 古: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宽阔的道路。‎ ‎4、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亲。‎ ‎(2)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子。‎ ‎(3)老有所养 老,形容词作名词,译为:老年人。‎ ‎(4)壮有所用 壮,形容词作名词,译为:中年人。‎ ‎(5)幼有所长 幼,形容词作名词,译为:幼童。‎ ‎(6)盗窃乱贼而不作 盗窃,名词作动词,译为:盗窃的事情。‎ ‎5、一词多义:‎ ‎(1)学 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学学半 (学习)‎ ‎(2)其 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 不知其旨也 (它的)‎ ‎(3)为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天下为公 (是)‎ 不必为己 (为了)‎ ‎6、成语:‎ 教学相长 天下为公 矜寡孤独 夜不闭户 二、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1)课文选自《礼记正义》。‎ ‎(2)作品:《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或《小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 ‎(3)作者:‎ 戴圣:字次君,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经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他与叔父戴德合称“大小戴”。‎ ‎2、相关文学常识:‎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作者名言:‎ ‎⑴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⑵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⑶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⑷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⑸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⑹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四、默写训练:‎ 1、 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 。‎ 2、 ‎《兑命》曰:“ 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 ‎3、《虽有佳肴》阐述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学然后知不足 , 教然后知困 。‎ ‎4、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句子是 教学相长也 。‎ ‎5、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别藏于己。‎ ‎6、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 故外户而不闭 。‎ ‎7、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8、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 , 不独子其子 。‎ ‎9、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即 天下为公 ,实行民主选举,即 选贤与能 。‎ ‎10、“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1、“大同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五、写作素材积累:‎ ‎1、《学记》节选:‎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  (取材于《礼记·学记》)‎ ‎【注释】扞 ( hàn) 格:互相抵触。燕:通“宴”,娱乐。辟:邪僻,不正派。‎ 附录:文言文译文 大学的教育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未发生前就加以禁止,叫做预防;当学生适合接受教育时而加以教导,叫做时机恰当;不超越学生的学习阶段而讲授,叫做循序渐进;组织学生互相学习以吸收别人的优点,叫做切磋。这四点,就是教育成功的缘由。(学生的)错误出现后再去禁止,教与学就会互相抵触,学生便不能改正错误;最佳学习时机已过,然后才去学习,就会辛苦而难有成效,杂乱施教而不循序渐进,就会破坏扰乱教学而不可收拾;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交流,就会孤陋寡闻;沉溺于与朋友娱乐,就会违背老师的教诲;沾染上不良习气,就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点,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君子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又懂得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成为人师。所以说老师的教学就是启发开导:(对学生)引导而不强迫,劝勉而不强制,启发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对学生)引导而不强迫,则(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则平易近人;启发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则引人思考。能做到关系融洽、平易近人,并能引人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开导了。‎ ‎2、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节选:‎ 杜富国: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 ‎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  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颁奖辞:‎ ‎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 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吕保民: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  2018年9月8日,吕保民在幸福北街菜市场发现一男子持刀抢劫,上前制止,被歹徒连刺五刀,身受重伤。最后在村民们帮助下,歹徒被制服。吕保民其见义勇为的事迹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 ‎  颁奖辞:‎ ‎  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经军旅岂容凶残闹市横行。于人群中挺立,喝断暴徒的路,聚拢 起民间的正气。侠隐于市见义而勇,勇不在于强悍,而在于无所畏惧!‎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23 马说 一、字词积累 ‎1.掌握拼音 邪(yé)  骈死(pián)  食马者(sì)  槽枥(cáo lì) ‎ 祗(zhǐ) 外见(xiàn) 伯乐(lè ) 执策(cè)而临之 一食(shí)或尽粟shù一石(shí)‎ ‎2. 通假字 ‎⑴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同“衹(只)”,只,仅。‎ ‎⑵ 食马者 “食”同“饲”,喂。‎ ‎⑶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显露,呈现。‎ ‎⑷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同“才”,才能,才干。‎ ‎⑸ 其真无马耶 “邪”同“耶”,语气词。‎ ‎3. 古今异义词 ‎⑴ 是马也 古:这样。 今:判断动词。‎ ‎⑵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怎么。 今:安全,安装。‎ ‎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同样。 今:等候。‎ ‎4.词类活用 ‎⑴才美不外见 ‎ 外: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外面。‎ ‎⑵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译为:日行千里。‎ ‎⑶策之不以其道 ‎ 策,名词作动词,译为:用马鞭驱赶。‎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5.一词多义 ‎⑴ 食 食不饱 (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 ‎⑵ 能 虽有千里之能 (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⑶ 策 策之不以其道 (用马鞭驱赶)‎ 执策临之 (马鞭)‎ ‎⑷千里 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马)‎ 马之千里者 (一千里)‎ ‎⑸ 其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它)‎ 其真无马邪 (表示加强反诘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 ‎⑹ 之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马)‎ ‎ 二、文学常识 ‎1、课文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2、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散文家、思想家、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韩愈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位于“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倡“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韩柳”。其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三、一课一得 ‎(一)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叙事,但都是为了说明一种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相当于现代的杂文。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如《爱莲说》即说爱莲的道理,《马说》即说马、谈马或论马。‎ ‎(二)重要句子积累。‎ ‎1. 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2.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 ‎3.《马说》一文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 ‎4. 描写千里马终身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5.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6.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7.文中用排比句讽刺“食马者”昏庸愚昧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 8.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 发现美的眼睛。”由此,你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这句话: 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三)修辞手法 ‎1、排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反问: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3、比喻: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人?‎ 千里马:比喻人才。‎ 伯 乐:比喻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人。‎ 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四)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本文借千里马不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不幸遭遇,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对比 )‎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四、写作素材积累 ‎(一)课内精彩语句积累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二)课外素材积累 ‎1、作者名言:‎ ‎⑴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⑵ 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 ‎⑶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⑷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对天、对人、对己都无愧。)‎ ‎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与“马”有关的成语。‎ 马齿徒增: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 马耳东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马工枚速: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 马牛襟裾: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襟裾:jīnjū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马首是瞻: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磔:zhé 马前泼水: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 马首欲东:指东归;返回。‎ 马瘦毛长:比喻人穷志短。‎ 马咽车阗:形容车马繁多,非常热闹。 阗:tián ‎ 马空冀北:意思是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无所遗漏。‎ 驷马高车:意思是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马角乌头: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3. 含“马”名句。‎ ‎⑴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⑵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⑶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⑷ 乱花钱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⑸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4、故事解读:‎ 马价十倍 原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译文:‎ 有个人要出卖骏马,接连三天站在马市上,却没有人知道他的马是骏马。‎ 这人找到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给帮帮忙,去围着我的马转个圈儿看看它,临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转圈儿看了一看,临走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 ‎ 《战国策·燕策二》‎ 寓意:‎ ⑴ 名马角度:名家的赏识很重要,真正好的东西,又得到名家赏 识,它的身价就会加倍增长。‎ ⑵ 卖马者角度:遭遇挫折不灰心不放弃,要认真思考,一定会“山 重水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⑶ ‎ 伯乐角度:名人要珍惜自己的名誉,要实事求是。‎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24《唐诗三首》 ‎ 一、字词积累 ‎1.掌握拼音 鬓 bìn 辗niǎn 辙zhé 敕chì 叱chì ‎2. 通假字 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同“值”,价钱。‎ ‎3. 古今异义词 ‎⑴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 古:高耸的样子。‎ 今:突然,出乎意料。‎ ‎⑵忍能对面为盗贼 古:狠心。‎ 今:忍耐,忍受,忍心。‎ ‎4.一词多义 A.长 高者挂罥长林梢 (高)‎ 长夜沾湿何由彻 (指时间长)‎ B.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 (哪里)‎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二、文学常识 ‎(一)《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作品出处:‎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卷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 ‎2.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晚唐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入蜀后友人推荐他做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深刻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风貌,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故其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三吏”即《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卖炭翁》‎ 1. 诗歌选自《白居易集》卷四。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购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2.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人。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1. 作品简介: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乃至于有“老妪能解”之说。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三、作者名言 杜甫:‎ ‎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⑵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⑸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白居易:‎ ‎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⑵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处无声胜有声。‎ ‎⑶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默写训练 ‎<一>《石壕吏》(杜甫)‎ 1. ‎ 老翁逾墙走 , 老妇出门看。‎ 2.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 3. 和盘托出兵荒马乱、鸡犬不宁的社会现状的诗句: 有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吏夜捉人 。‎ 1. 体现古代兵役苛酷的诗句是 三男邺城戍 。‎ 2.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的惨烈。‎ 3. ‎《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经被抓走的诗句是: 天明登前途,‎ ‎ 独与老翁别 。‎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 下者飘转沉塘坳 。‎ 2. ‎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默默向昏黑。‎ 3. 诗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困窘的诗句是:布衾多年冷似铁 , 娇儿恶卧踏里裂 。‎ ‎5.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或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作者推己及人的旷达胸襟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 , 秋天漠漠向昏黑 。‎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 , 归来倚杖自叹息 。‎ ‎9.与“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10.与冯梦龙《醒世恒言》中“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床头屋漏无干处 , 雨脚如麻未断绝 。‎ ‎<三>《卖炭翁》(白居易)‎ 1.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碾冰辙 。‎ 2.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 ‎ 3. 体现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4.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或描写卖炭翁外貌)的诗句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 , 两鬓苍苍十指黑 。‎ ‎5.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 卖炭得钱何所营 ? 身上衣裳口中食 。‎ ‎6.揭露了宫市制度极端不合理的句子是:半匹红纱一丈绫 , 系向牛头充炭直 。‎ ‎7.诗中饱含作者的怜惜之情,体恤卖炭老人之忧的诗句是: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五、写作素材积累 ‎1. 古诗词积累 ‎《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2. 精彩诗文积累 杜甫与他的诗 只要是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背诵过杜甫的诗。他的诗歌不同于杜牧的豪放,也不同于李白的浪漫,充满着现实主义的色彩。杜甫尚存活于世时,他的诗歌便被人称作“诗史”。因为,它记录着唐朝从强盛转为衰败的过程。更难得可贵的是,它记录着正史少有的民间小人物,在大时代的茫然、痛苦、无奈。‎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盛唐的开放、自由 或许文人都酷爱旅游,杜甫也不例外。他在十九岁的时候,出游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二十岁的时候,漫游吴越(今江浙沪地区),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觉得玩够的杜甫回巩县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不幸落第。‎ 但是,杜甫本人也不以为意,借着父亲是兖州司马的便利,他动身前往兖州省亲,顺便一路游山玩水。也是在这时,他写下了《壮游》,是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傍”。我们可以看出,年轻时的杜甫对仕途并不很在意,他最关心的是如何游玩,每天过着骑马、打猎、唱歌的生活,羡煞许多当代文青。‎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杜甫返回洛阳,并在首阳山下安家,还娶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为妻。4年后,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在游玩期间,杜甫写下了《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表达了他对李白的友情。‎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能这么轻松写意地游山玩水,与他官宦子弟的身份脱不了干系。唐朝人非常钟爱网格化管理,今天复原的长安城就是个中典型——什么区域负责什么工作;什么阶级的人能住什么街道;什么样的地点能够做什么样的生意。一切的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十分方便官府进行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这种便利,唐朝严格限制人口随意流动,哪怕是长安各个区(当时称之为坊)之间都无法随意走动。每天晚上,各个坊之间的通道都要关闭,大门全部上锁。卫兵们会加班加点地巡逻,如果有人违反“宵禁”随意走动,士兵有权将其逮捕。‎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唐朝的格局图,方方正正的规划十分便于管理】‎ 首都尚且如此,地方更不用提。所有出行的人,都需要在官府处办理“通关文牒”,没有朝廷命官的盖章,守关将士根本不会放行。所以,唐玄奘去西域,需要靠“偷渡”,如果不是高昌国王力保,我们可能看不到《西游记》。‎ 杜甫能够随意出游,与他父亲的作为官员的身份分不开关系,各地官员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得罪同僚。杜甫去各地开“通关文牒”,自然一路绿灯,所到之处畅通无阻。‎ 不过,等到杜甫“玩累”时,他已经30多岁,按古人的标准已然步入中老年。父亲的年事已高,家中还有妻儿需要供养。时间已经决定不再眷顾这个伟大的诗人。杜甫只好前往长安赶考,这也是他悲剧的开端。‎ 天宝年间的黑暗 在许多人心中,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充满着美好、光明;安史之乱后的唐擦,战乱、绝望。这并不完全正确,至少在天宝时期,社会已经逐渐变黑。权臣李林甫长期把持朝政,拒绝一切挑战者。他利用唐玄宗晚年精力下降的空档,把持朝政,声称“野无遗贤”‎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这导致杜甫那一届士子全部落第。无奈的杜甫只好委身给权贵,获得继续在长安生存的权利。整整6年,杜甫就靠着世家的打赏生活,直到写出《大礼赋》才得以进入玄宗的视野。可是,因为李林甫的阻挠,杜甫又一次失败。直到天宝14年,才得授一个河西尉的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官职,称“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于是,朝廷将其改任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个官职听上去很高端,其实只是管理仓库的小官。迫于生计的杜甫只好接受这个官职。11月,回家省亲的杜甫听闻儿子竟然被活活饿死,悲从中来,将10年的见闻用诗歌的形式写下,即赫赫有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值得一提的是,李林甫并非故意针对杜甫,他也不是传统史书中,完全没有才能,全靠魅上的小人。李林甫本人文化水准不高(相对李杜之类的大文豪),但是在治理国家上,有他自己的体系和逻辑。比如颇具争议的征募胡人,让安禄山做大,却也培养了仆固怀恩、李光弼、高仙芝等忠于唐朝的名将。虽然,在当时,遭到了李白等在野文人的嘲讽。可是,客观上,征募外族的成本远比征募汉人低廉,极大地降低了唐朝的军事开支。否则,49万边防军,足以让唐朝的财政破产。玄宗时期的武功,也离不开那些外族将领的支持,包括安禄山的战绩。从这方面解读,李林甫称得上“成也是他,败也是他”。‎ 而李林甫对李白、杜甫等人的打压,未必是出于“嫉贤妒能”。更有可能是“实干派”对“清流”‎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的本能厌恶。前者认为后者文采出众不假,但是不会治理国家,只能去做微末的工作;后者则认为前者尸位素餐,做出许多不道德之事,乃是国家蛀虫。双方的关系就像《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与纪晓岚的关系一样,属于不可调和的路线之争。‎ 战乱与流离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上位。相比奸诈却不失为实干家的李林甫,杨国忠的能力和人品都极端低下。安禄山在李林甫在世时,经常半夜惊醒,嘟囔着“我要死了”。相比之下,杨国忠完全没有才干不说,还试图压迫安禄山。最终,两个人的矛盾升级成一场让全国由盛转衰的叛乱。‎ 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叛军就成功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亡成都。次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在此之前,杜甫已经举家逃往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在8月只身北上,打算去灵武投奔唐肃宗。可惜,他在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一同被俘的王维与杜甫一起被严加看管。也是在此时,杜甫目睹国家的残破以及战争的伤痛,百感交集之下,写下了《春望》、《哀江头》、《哀王孙》等知名诗篇。‎ 值得讽刺的是,杜甫因早年被李林甫打压之故,官职很小,叛军因此没有囚禁他。当郭子仪的军队来到长安北部,杜甫便偷偷地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奔肃宗。史书记载,刚见到唐肃宗的杜甫衣衫褴褛,穿着麻鞋,甚至连袖子都没了一半,赤裸着肘部十分狼狈。‎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唐肃宗对此十分感动,授予他左拾遗的职位,从八品。此后,杜甫就多了一个杜拾遗的称号。可惜,事实证明杜甫确实不会做官。没过多久,就因房琯事件被牵连罢官,贬去华州,当司功参军,从此永远离开中央朝廷。‎ 恰逢此时,郭子仪的大军在邺城战役中失利。损兵折将的唐军下令,大肆抓捕壮丁入伍。杜甫就沿途所见所感,写成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即《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这些底层人民并不在意谁是统治者,也不在意叛军和唐军谁能获得最终胜利,可是一切的苦难都要他们去承担。正是认识到这点,杜甫决定彻底放弃官身。7月,他便辞去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 安史之乱中的双方都不算“仁义之师”‎ 艰苦岁月 杜甫辞官后,携家眷前往秦州。用他自己的话描述,这段岁月属于“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短短3月,杜甫就无法在秦州支撑下去了。他又一次携带全家老小,南下同谷(今甘肃成),想要在这里改善生活。却不料,在同谷的生存状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陷入前所未有的绝境之中。杜甫在饥寒交迫中写下“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无奈之下,杜甫又一次携带家眷迁徙。这一次,他们的目的是巴蜀。时任成都尹的严武是杜甫的好友,在他的接济下,杜甫一家终于从贫困生活中解放出来。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一家在亲友们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即为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杜甫送严武入朝至绵州(今四川绵阳)。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叛乱,被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一带。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朝廷召他为补京兆功曹,他却不去任职。二年正月,严武再任职成都,几次写信希望杜甫回来。六月,严武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又称“杜工部”。‎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成都杜甫草堂】‎ 终焉 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退出严武的幕府。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退出官场。携带家人四处旅游,还在夔州近两年,写诗四百余首。最后,他于大历五年(770年)冬,病死在湘江舟中,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的一生坎坷无比,但又十分精彩。中国的官方史料。一般不会记录底层人民的生活。所以,现代人研究古代人的生活,通常要看文人的诗歌与笔记。杜甫的活跃时间,正好跨处于盛唐与中唐之间。他既经历过开元的繁荣,也被天宝的官场“教做人”,还承受过安史之乱的痛苦。他的诗歌也因此被称为“诗史”,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采,更因为诗歌中包含的内容。‎ 统编八下第六单元早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