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
21.《孟子》二章 国学名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关键的字词或语句,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意,并背诵课文;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内涵及,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3.培养忧患意识,要有用勇于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文中关键的字词或语句,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意,并背诵课文;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文中关键的字词或语句,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 3.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自主突破 1. 文学常识填空。 《富贵不能淫》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是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被称为“ ”。 2.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丈夫之冠也( ) 往之女家( ) 妾妇之道( ) 富贵不能淫(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 (2)贫贱不能移 __________ (3)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 (4)往之女家 __________ (5)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 (6)与民由之____________ (7)独行其道_________ (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 ________ 4. 翻译下列句子。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答案:1.《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 春秋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 亚圣 2. guàn rǔ qiè yín 3. (1)惑乱,迷惑 (2)动摇 (3)使屈服 (4)通“汝”你 (5)准则、标准 (6)遵循 (7)道路,方法 (8)这 怎么,哪里 5 2. (1)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 才叫做大丈夫。 (2)(君主)一生气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3)(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上。 (4)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合作探究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6.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7.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8.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9.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答案: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拓展延伸 10.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1.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答案:10.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1.具有“大丈夫”精神的代表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当堂测试 (2016.山东威海改编)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孟子谓万幸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上论古之人。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上友也。” (选自《孟子》) 【注】善士,品德高尚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5 (1)孟子谓万幸曰( ) (2)一国之善士( ) (3)诵其诗,读其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是以论其世也,是上友也。 3.请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孟子交友的原则。 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又向上追论古代人物。 B.“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阅读答案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阅读答案 C.通过对如何交友的阐述,孟子提出了读书要“知人论世”的见解。 D.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 1.(1)对……说 (2)优秀的人物 (3)诵读 2.所以要讨论他们所处的时代(以了解他们的为人),这就是和历史上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3.结交天下善事,天下善事“未足”结交古人,结交古人要论世知人。 4.C 解析:不是针对读书。 【参考译文】: 孟子对万章说:“一乡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国中的优秀人物 ,和这一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认为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就又上溯历史,评论古代的人物。吟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著作,(但)不了解他们的为人,行吗?所以要讨论他们所处的时代(以了解他们的为人),这就是和历史上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气势和节奏。 2、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准确翻译课文。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忧患意识,能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自主突破 1. 填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 )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入则无法家拂士 。 (2) 困于心衡于虑 。 (3)曾益其所不能 。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以动心忍性( )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5)空乏其身 ( ) (6)舜发于畎亩之中( ) 5 (7) 苦其心志( ) (8)人恒过( )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1.《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2. quǎn yuè gé bì 3.(1)“曾”通“增” 增加 (2)“衡”通“横”梗塞,不顺 (3)“拂”通“弼” 辅佐,辅弼。 (1)使……坚韧 (2)选拔,任用 (3)在国外 (4)这 (5)使……穷困缺乏 (6)起,指被任用 (7)使……劳累 (8)犯错误、犯过失 合作探究 6、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列举这些人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7、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道理,论述了什么道理? 8、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9、第4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0、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 答案:6、这些人都经历了苦难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 7、从正、反两面,论述生活磨练、忧患意识关乎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 8、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 9、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常处忧患,多受磨难,可以促使人奋发图强,从而得“生”;耽于安乐,庸庸碌碌,可以使人腐败、堕落,从而得“死”。人生是如此,国家的兴盛衰败亦是如此。 10、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拓展延伸 11、 课文举了几位古代名人成才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古今中外类似的事例吗? 11、参考答案: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当堂测试 (2016.黑龙江绥化中考)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4题。 5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两章)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A.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B.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C.必先苦其心志(动词,使……受苦) 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 3. 文中划线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答: 4. 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 1.D 解析:D项中“于”是“从“的意思。 2.—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3.不能删除;①因为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②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划线句是反面论证,如果删去,就不能够全面充分的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4.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順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 总结反思 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