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2015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 2014-2015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 空格内,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3 分)小明是一名初二的男生,有关他的一些数据估测,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 质 量大约是 60kg B. 身高大约是 167dm C. 体温大约是 37℃ D. 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1.2m/s 2.(3 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3.(3 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 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C. 要矫正近视眼的视力,应佩戴镜片是凹透镜的眼镜 D.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4.(3 分)光污染已成为 21 世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光滑的墙壁能 将射到墙上的太阳光的 80%反射,长时间再这样刺眼的环境中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 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其作用之一可以使射到墙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减少污染,这一实例 利用的原理是()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镜面反射 C. 光的漫反射 D. 光的折射 5.(3 分)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6.(3 分)体育课上,小磊发现手中的铁饼磨掉了一小部分,则该铁饼未发生变化的是() A. 质量 B. 体积 C. 密度 D. 表面积 7.(3 分)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蜡 烛位于 a、b、c、d 四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 的是() A. 使蜡烛位于 a 处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 使蜡烛位于 b 处时,屏上出现缩小的实像 C. 使蜡烛位于 c 处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 使蜡烛位于 d 处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实像 8.(3 分)一个空瓶恰能装下 1kg 的水,则它一定能够装下 1kg 的() A. 麻油 B. 酒精 C. 汽油 D. 牛奶 9.(3 分)小青和小山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 甲和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小山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较近 B. 小青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较近 C. 小青靠近被拍同学时,你会变小 D. 小山靠近被拍同学时,你会变小 10.(3 分)用标尺刻度如图所示的天平测量 1 枚大头针的质量(约 80mg),下列方法可取的 是() A. 先测铁块的质量,再测铁块和 1 枚大头针的总质量 B. 先测铁块的质量,再测铁块和 2 枚大头针的总质量 C. 直接测出 2 枚大头针的质量,除以 2,就得到 1 枚大头针的质量 D. 直接测出 100 枚大头针的质量,除以 100,就得到 1 枚大头针的质量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 11.(2 分)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通过传到小轩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对小轩来说, 这样的声音噪声(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12.(2 分)小英乘坐在行驶的“和谐号”动车上,以动车为参照物,小英是的(选填“运 动”或“静止”),她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是以为参照物. 13.(2 分)小方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1.5m 处照镜子,她向平面镜靠近了 0.5m,则像离她的距 离为 m,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4.(2 分)木块的密度是 0.6×103kg/m3,物理意义是体积为 1m3 木块的质量为 kg.质量为 600g 的同种木块,体积为 cm3. 15.(2 分)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一 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先后. 16.(2 分)经常提到的:①平面镜成的像;②银幕上成的像;③放大镜成正立的像;其中 成虚像的是;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选填序号) 17.(2 分)玻璃瓶的质量为 5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 250g,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为 210g, 则玻璃瓶的容积为 cm3,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三、作图与简答题(18 题 4 分,19 题 4 分,共 8 分) 18.(4 分)请在图甲中正确画出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在图乙中正确画出入射光线对 应的折射光线,点 F 是透镜主光轴上的焦点. 19.(4 分)如图所示,在离壶口稍远处,竖直放一块玻璃片,将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 蒸气从壶口喷出,玻璃片表面有一团“白气”产生: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请解 释“白气”产生和手感觉热的原因. 四、实验与探究题 20.(6 分)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 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 (1)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它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见图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该小组每次实验都能使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由此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图乙是该小组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分别标记了每一次蜡烛的像与蜡烛对应的位 置,则该小组接下来应该怎样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请写出具体的处理方法. 21.(8 分)请根据你所在小组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解答下列实验问题: (1)实验时,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当蜡烛距凸透镜 20cm 时,光屏上 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 1 所示,保持烛焰、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选填“能” 或“不能”)理由是.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 5cm 时,观察烛焰的像的方法是,观察到的像 是的像. (3)拿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如图 2 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 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生物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在光屏上又观察到烛焰清晰的 像.由此可见,这幅眼镜是用的镜片做成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的 人所患的视力障碍是(选填“近视”或“远视”). 22.(6 分)某综合实践小组想利用太阳光粗测一个凸透镜的焦距 f,并利用该透镜和一只能 发光的小电珠自制平行光.下面 是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着太阳光(选填“斜对”或“正对”).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拿一张白纸(光 屏)正对着凸透镜,保持不动,来回移动白纸,直到观察到白纸中央出现一个的光斑. (2)用刻度尺量出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 的焦距 f; (3)在凸透镜前用一张黑纸(或不透明材料)遮挡住太阳光,取走白纸,将发光的小电珠 放在白纸原来的 位置,这个位置是凸透镜的;保持凸透镜不动,在凸透镜和黑纸之间就能获得平行光,该小 组这样做是利用了光在折射时,的原理. 23.(8 分)小梦想测量家中热水瓶中软木塞的密度,于是切下一块干软木,进行了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软木块的质量 m,示数如图甲所示;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如图乙所示 ④读出水的体积 V1; ⑤用细线系住软木块和铁块,将铁块浸 没在水中,如图丙,读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 V2; ⑥将软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丁所示,读出水、铁块和软木块的总体积 V3. (1)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软木块的质量为 g,软木块的体积为 cm3,软木块的密度为 kg/m3. (2)小梦实验时,多余的一个步骤是(只填序号).小梦发现该木块具有吸水性,测量的体 积实际的体积,所以,测量的密度实际密度(选填“大于”或“小于”). (3)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则测量该木块体积的方法是. 五、计算题(24 小题 4 分,25 小题 6 分,共 10 分.解答过程中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公式和主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4.(10 分)某跨海特大公铁两用大桥,公路桥全长 8.4km,铁路桥全长 5.4km.一辆小轿 车以 60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 (1)小轿车通过公路桥需要的时间; (2)一列长 100m 的火车在 3min 内通过铁路桥的平均速度. 25.(10 分)我国有 4 亿多人需配戴近视或远视镜,下表是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 标. 材料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技术指标 92% 91%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0×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磨损 耐腐蚀 (1)若要你选择,你会选择哪种材料的镜片?写出理由. (2)求一块体积为 3cm3 树脂镜片的质量. (3)如图所示的一副铜合金架的质量为 2×10﹣2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做一副完全相 同的镜架,求:钛合金镜架的质量.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 2014-2015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 空格内,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3 分)小明是一名初二的男生,有关他的一些数据估测,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 质量大约是 60kg B. 身高大约是 167dm C. 体温大约是 37℃ D. 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1.2m/s 考点: 质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 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中学生的质量在 60kg 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cm 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167dm 是 16.7m,太大不符合实 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 36.5℃~37℃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步行的速度大约在 1.2m/s 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 B. 点评: 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 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 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2.(3 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具有能量; (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 解: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 A 错误; B、敲锣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 B 错误;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因此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 C 正确;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应用、声音的特征以及减小噪声的方法,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3.(3 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 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C. 要矫正近视眼的视力,应佩戴镜片是凹透镜的眼镜 D.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考点: 漫反射;光的色散;红外线;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 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②漫反射使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③光的色散以及红外线的应用. 解答: 解:A、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不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而是因为发生了漫 反射.故 A 错误. B、红外线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红外遥控,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出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的.故 B 正确. C、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 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 C 正确. D、光的色散现象把白光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故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故 D 正 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学一些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本类型题是近 年来中招的重点. 4.(3 分)光污染已成为 21 世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光滑的墙壁能 将射到墙上的太阳光的 80%反射,长时间再这样刺眼的环境中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 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其作用之一可以使射到墙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减少污染,这一实例 利用的原理是()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镜面反射 C. 光的漫反射 D. 光的折射 考点: 光的反射.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①表面光滑的反射是镜面反射,它可以把平行光沿特定的方向反射出去,如果人眼 接收到反射光感觉很强; ②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它可以把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人在各个角度都能接收 到反射光线,而且接收的反射光不太强. 解答: 解:将墙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当光照在墙上时,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发生漫反射, 光向四处传播开来,减弱了光的强度,对人们的眼睛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故选 C. 点评: 根据题意环保漆墙面凸凹不平,光照在上面发生漫反射,使光不会集中反射在一块, 能够保护视力.本题考查了光的漫反射的特点,是较为基础的应用题.属于常见的考题. 5.(3 分)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生 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 液化和凝华; 解答: 解:①冰雪融化成溪流,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②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 符合题意; ③雾散去,是液态小水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④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凝华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属于基础知识. 6.(3 分)体育课上,小磊发现手中的铁饼磨掉了一小部分,则该铁饼未发生变化的是() A. 质量 B. 体积 C. 密度 D. 表面积 [来源:学,科,网]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 质的质量,大小与质量、体积无关;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大小与质量成正 比. 解答: 解:A、铅球表面磨损以后,其所含的物质减少,则质量减少; B、磨损以后,剩余的体积会比原来的小;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D、体积减小,表面积也会减小. 故选 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7.(3 分)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蜡 烛位于 a、b、c、d 四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 的是() A. 使蜡烛位于 a 处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 使蜡烛位于 b 处时,屏上出现缩小的实像 C. 使蜡烛位于 c 处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 使蜡烛位于 d 处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实像 [来源:Z&xx&k.Com]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 的虚像. 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 解:A、使烛焰位于 a 点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 a 点的物距大于 物体在 b 点的物距,即 a 点物距最大,像距最小,像最小.故本选项正确. B、使烛焰位于 b 点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C、使烛焰位于 c 点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D、使烛焰位于 d 点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D. 点评: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正确理解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 小. 8.(3 分)一个空瓶恰能装下 1kg 的水,则它一定能够装下 1kg 的() A. 麻油 B. 酒精 C. 汽油 D. 牛奶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 V=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瓶子 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能够容纳 1kg 水的瓶子,能容纳 1kg 密度比它大的物质.据此分析判 断. 解答: 解:因为 ρ= , 所以由 V=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所以能够容纳 1kg 水的瓶子, 能容纳 1kg 密度比它大的物质. 因为麻油、酒精、汽油的物质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所以能够容纳 1kg 水的瓶子,不能容纳 1kg 麻油、酒精、汽油; 牛奶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能容纳 1kg 水的瓶子,能容纳 1kg 牛奶.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知道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 密度越小体积越大. 9.(3 分)小青和小山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 甲和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小山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较近 B. 小青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较近 C. 小青靠近被拍同学时,你会变小 D. 小山靠近被拍同学时,你会变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 像变小. 解答: 解:(1)由图知,小山拍的像比小青拍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 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小山拍摄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即小青离被 拍同学的距离近,小山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所以选项 A 错误,选项 B 正确; (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小青,小山靠近被拍同学时,像都会 变大;故 CD 错误. 故选 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只要搞清成像特点 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掌握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便可以解决此题. 10.(3 分)用标尺刻度如图所示的天平测量 1 枚大头针的质量(约 80mg),下列方法可取的 是() A. 先测铁块的质量,再测铁块和 1 枚大头针的总质量 B. 先测铁块的质量,再测铁块和 2 枚大头针的总质量 C. 直接测出 2 枚大头针的质量,除以 2,就得到 1 枚大头针的质量 D. 直接测出 100 枚大头针的质量,除以 100,就得到 1 枚大头针的质量 考点: 累积法测量微小质量. 专题: 质量及其测量. 分析: 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太小,小于天平的感量(最小测量值),要想测出一根大头针的 质量,应该应用积累法,即测出多根大头针的质量,用总重量除以大头针的个数就得出一根 大头针的质量. 解答: 解:(1)由于一、两枚大头针的质量太小,所以用天平测量一个铁块加一、两枚 大头针的质量与一个铁块的质量是区分不开的,故 A、B 错误; (2)2 枚大头针的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直接放在天平上测是测不出质量的,故 C 错误; (3)先称出 100 枚大头针的总质量,用所得数据除以大头针的个数 100,就可以算出一枚 大头针的质量,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当被测物理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时,我们常采用测多算少的办法,即累积 法.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细钢丝的直径、一枚大头针的质量,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 11.(2 分)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通过空气传到小轩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对小轩 来说,这样的声音属于噪声(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 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 解答: 解: 鼾声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如果鼾声过大,影响了别人的休息,那么鼾声就是噪 音. 故答案为:空气;属于.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及对噪声的判断,是基础题目,要根据定义进行分析解 答. 12.(2 分)小英乘坐在行驶的“和谐号”动车上,以动车为参照物,小英是静止的(选填“运 动”或“静止”),她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是以动车为参照物.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 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小英乘坐在行驶的“和谐号”动车上,小英和动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以动车为参照物,小英是静止的;路旁的树木与动车之间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动车 为参照物,树木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动车. 点评: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要看选谁作参照物. 13.(2 分)小方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1.5m 处照镜子,她向平面镜靠近了 0.5m,则像离她的距 离为 2m,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 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此题. 解答: 解:(1)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若她走近平面镜 0.5m,即物距减小 0.5m,为 1.5m﹣0.5m=1m; 像距等于物距,所以像离她的距离为 1m+1m=2m. (2)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物距大小无关,所以当小芳向平面镜靠近 0.5m 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2;不变. 点评: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物距大小无关.对于这一点与我们平时观察到 的“近大远小”似乎有出入,但这是人的一种错误感觉,需要正确理解. 14.(2 分)木块的密度是 0.6×103kg/m3,物理意义是体积为 1m3 木块的质量为 600kg.质 量为 600g 的同种木块,体积为 1000cm3.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物质的密度值的物理意义,若正确描述,关键是对单位的理解要准确无误,密度所 描述的就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即可求出体积的大小. 解答: 解:根据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因此木块的密度为 0.6×103㎏/m3,它的物理意义就是体积为 1m3 的木块质量是 600kg. 根据公式 ρ= 可知,质量为 600g 的同种木块,体积为 V= = =1000cm3. 故答案为:600;1000.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对物理量复合单位的理解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正确表述的前提是准 确理解复合单位的物理意义,这类题目,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都找出来进行 系统总结,对比理解、记忆. [来源:学+科+网 Z+X+X+K] 15.(2 分)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一 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先液化后汽化.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的小水滴;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是由于镜片上的小水滴又发生了汽化现象,形成水蒸气; 故答案为:液化;汽化.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 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6.(2 分)经常提到的:①平面镜成的像;②银幕上成的像;③放大镜成正立的像;其中 成虚像的是①③;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②③.(选填序号) 考点: 实像与虚 像的区别;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 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 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 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 ①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②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来源:Zxxk.Com] ③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解答: 解:①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②电影银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综上分析:成虚像的是①③;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②③. 故答案为:①③;②③. 点评: 本题考查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了解三种现象的 成因及相关实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7.(2 分)玻璃瓶的质量为 5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 250g,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为 210g, 则玻璃瓶的容积为 200cm3,该液体的密度为 0.8×103kg/m3.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1)已知空瓶的质量以及瓶和水的总质量,可求水的质量,利用 V= 可求出水的 体积,也就是玻璃瓶的容积; (2)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子的容积等于这种液体的体积,根据装满液体后的总质量是 210g 和 空 瓶质量可求出液体的质量,再利用公式 ρ= 即可求出液体的密度. 解答: 解: (1)水的质量为 m 水=m 总 1﹣m 瓶=250g﹣50g=200g=0.2kg, 因为 ρ= , 所以瓶子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 V=V 水= = =0.2×10﹣3m3=200cm3; (2)m 液=m 总 2﹣m 瓶=210g﹣50g=160g=0.16kg, 液体的密度 ρ 液= = =0.8×103kg/m3. 故答案为:200;0.8×103. 点评: 本题考查质量、体积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计算瓶子 的容积,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注意本题的隐含的条件:即瓶子的容积与水的体积、 某液体的体积是相等的. 三、作图与简答题(18 题 4 分,19 题 4 分,共 8 分) 18.(4 分)请在图甲中正确画出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在图乙中正确画出入射光线对 应的折射光线,点 F 是透镜主光轴上的焦点.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先确定所给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 线作图. 解答: 解: (1)对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来源:学科网] (2)对于凹透镜,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 示: 点评: (1)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 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2)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 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 通过焦点. 19.(4 分)如图所示,在离壶口稍远处,竖直放一块玻璃片,将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 蒸气从壶口喷出,玻璃片表面有一团“白气”产生: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请解 释“白气”产生和手感觉热的原因.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简答题;解题方法. 分析: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解答: 答:水沸腾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如果这 时在管口放置一玻璃片,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片上,因为液化放热,玻璃 片的温度将升高,所以手感觉热.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及其现象,以及液化放热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 题. 四、实验与探究题 20.(6 分)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 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 (1)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它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见图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该小组每次实验都能使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由此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图乙是该小组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分别标记了每一次蜡烛的像与蜡烛对应的位 置,则该小组接下来应该怎样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请写出具体的处理方法.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2015 届中考物理专题. 分析: (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 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 解答: 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 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三个像与三个物对应点的位置.为得到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连线与平面镜垂直的特 点,需连接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 是否垂直,并测量出相对应的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判断是否相等. 故答案为:(1)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在白纸上分别连 接点 A 和点 A′、点 B 和点 B′、点 C 和点 C′,判断线段 AA′、BB′、CC′分别与镜面是 否垂直;分别测量相对应的两个点到镜面的距离,比较二者是否相等. 点评: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引 入了“归纳法”,“等效替代法”,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应该有所了解,并学会使 用. 21.(8 分)请根据你所在小组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解答下列实验问题: (1)实验时,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蜡烛距凸透镜 20cm 时, 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2)如图 1 所示,保持烛焰、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选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蜡烛到凸透镜距离大于 10cm,小于 20cm,烛焰的像应成在大于 20cm 的范围.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 5cm 时,观察烛焰的像的方法是取下光屏,眼睛透过 透镜向蜡烛所在一侧观察找像,观察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 (3)拿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如图 2 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 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生物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在光屏上又观察到烛焰清晰的 像.由此可见,这幅眼镜是用凸透镜的镜片做成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戴这种 眼镜的人所患的视力障碍是远视(选填“近视”或“远视”).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当物距等于 2 倍焦距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在 2 倍焦距和 焦距之间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入眼镜后,像靠近凸透镜,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从而确定透镜的种类; 近视眼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过强,应用凹透镜进行矫治; 远视眼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过弱,应用凸透镜进行矫治. 解答: 解:(1)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 20cm 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即说明此时 物体恰好在 2 倍焦距上,故此时的焦距是 f=10cm; (2)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图 1 中物距大于 f,小于 2f,像应大于 2f,而光屏 小于 f,所以光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 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 5cm 时,物距将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应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 (3)由题意知,拿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后,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生物方向移动 适当距离时,在光屏上又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可知眼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 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变弱造成的,需要戴凸透镜来进行矫治.[来源:Z§xx§ k.Com]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10;(2)不能;蜡烛到凸透镜距离大于 10cm,小于 20cm,烛 焰的像应成在大于 20cm 的范围;取下光屏,眼睛透过透镜向蜡烛所在一侧观察找像;正立、 放大;(3)凸透镜;远视. 点评: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同时考查了透 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关键熟练掌握该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凸透镜 成像规律与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22.(6 分)某综合实践小组想利用太阳光粗测一个凸透镜的焦距 f,并利用该透镜和一只能 发光的小电珠自制平行光.下面是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选填“斜对”或“正对”).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拿一张白纸 (光屏)正对着凸透 镜,保持凸透镜不动,来回移动白纸,直到观察到白纸中央出现一个 最小最亮的光斑. (2)用刻度尺量出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f; (3)在凸透镜前用一张黑纸(或不透明材料)遮挡住太阳光,取走白纸,将发光的小电珠 放在白纸原来的 位置,这个位置是凸透镜的焦点;保持凸透镜不动,在凸透镜和黑纸之间就能获得平行光, 该小组这样做是利用了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的原理.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用平行光(如日光)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后放一张白纸,移动白纸位置, 在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2)测出透 镜到光斑的距离,此距离就是焦距. (3)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可通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由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会变 为平行光. 解答: 解:(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需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这样光与主光轴平行,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拿一张白纸正对着凸透镜,保持凸透镜不动,来回移动白纸,直到观察 到白纸中央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变为凸透镜的焦点. (2 )根据焦距的概念,用刻度尺量出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f; (3)由题意知,小电珠放置的位置即为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由焦点发出的 光经过凸透镜将变为平行光,所以在凸透镜和黑纸之间就能获得平行光. 故答案为:(1)正对;凸透镜;最小最亮;(2)白纸到凸透镜;(3)焦点;光路可逆.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测凸透镜的方法,解决此题,关键掌握焦点、焦距的概念及光路的可逆 性,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有好几种方法,除去本题方法之外还可以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来求 得. 23.(8 分)小梦想测量家中热水瓶中软木塞的密度,于是切下一块干软木,进行了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软木块的质量 m,示数如图甲所示;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如图乙所示 ④读出水的体积 V1;[来源:学科网 ZXXK] ⑤用细线系住软木块和铁块,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丙,读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 V2; ⑥将软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丁所示,读出水、铁块和软木块的总体积 V3. (1)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软木块的质量为 22.8g,软木块的体积为 40cm3,软木块的密 度为 0.57×103kg/m3. (2)小梦实验时,多余的一个步骤是④(只填序号).小梦发现该木块具有吸水性,测量的 体积小于实际的体积,所以,测量的密度大于实际密度(选填“大于”或“小于”). (3)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则测量该木块体积的方法是用量筒排沙法(或将软木塞切成正方 体,用刻度尺量出棱长 a,则体积为 a3). 考点: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浸没 水前后水面对应刻度值的差;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 (2)实验中测量水的体积是多余的.由于物体吸水性很强,测量物体的体积会偏小,质量 不变,测量的密度值偏大. (3)由于物体有很强的吸水性,测量体积之前可以让物体充足吸水,或用排沙法. 解答: 解:(1)软木塞的质量为:m=20g+2.8g=22.8g, 软木塞的体积:V=90ml﹣50ml=40ml=40cm3, 软木塞的密度:ρ= = =0.57g/cm3=0.57×103kg/m3. (2)实验过程中,测量水的体积是多余的,所以步骤④是多余的. 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干软木塞放在水中,软木要吸水,所以测量软木塞的体积偏小,质量不 变,测量软木的密度偏大. (4)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可以采用排沙法,或让物体充足吸水(或将软木塞切成 正方体,用刻度尺量出棱长 a,则体积为 a3). 故答案为:(1)22.8;40;0.57×103;(2)④;小于;大于;(3)排沙法(或将软木塞 切成正方体,用刻度尺量出棱长 a,则体积为 a3). 点评: (1)由于物体有很强的吸水性,测量体积之前可以让物体充足吸水,或用排沙 法. (2)对于密度测量值偏大或偏小的问题,一般分析在质量不变时,分析体积判断密度大小, 或采用体积不变,分析质量变化判断密度变化. 五、计算题(24 小题 4 分,25 小题 6 分,共 10 分.解答过程中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公式和主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来源:学§科§网] 24.(10 分)某跨海特大公铁两用大桥,公路桥全长 8.4km,铁路桥全长 5.4km.一辆小轿 车以 60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 (1)小轿车通过公路桥需要的时间; (2)一列长 100m 的火车在 3min 内通过铁路桥的平均速度.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根据 v= 求出小轿车通过公路桥需要的时间; (2)火车通过铁路桥所走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桥长,根据 v= 求出火车的速度. 解答: 已知:公路桥全长 s 公=8.4km,铁路桥全长 s 铁=5.4km,轿车速度 v 轿车=60km/h, 火车长 s 火车=100m=0.1km,时间 t 火=3min=0.05h 求:(1)小轿车通过公路桥需要的时间 t 轿车=?;(2)火车速度 v 火=? 解:(1)由 v= 得: 小轿车通过公路桥需要的时间: t 轿车= = =0.14h; (2)火车通过的路程: s 火=s 火车+s 铁=0.1km+5.4km=5.5km, 火车的速度: v 火= = =110km/h. 答:(1)小轿车通过公路桥需要的时间为 0.14h; (2)火车通过铁路桥的平均速度为 110km/h.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清楚火车通过铁路桥所走 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桥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5.(10 分)我国有 4 亿多人需配戴近视或远视镜,下表是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 标.[来源:学*科*网 Z*X*X*K] 材料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技术指标 92% 91%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0×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磨损 耐腐蚀 (1)若要你选择,你会选择哪种材料的镜片?写出理由. (2)求一块体积为 3cm3 树脂镜片的质量. (3)如图所示的一副铜合金架的质量为 2×10﹣2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做一副完全相 同的镜架,求:钛合金镜架的质量.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1)从题目所给数据中可以看出树脂镜片的透光度好,且密度小,同样体积的镜 片质量小; (2)已知玻璃片的密度和体积,根据公式 m=ρV 可求树脂镜片质量; (3)已知铜合金镜架的质量,根据公式 V= 可求铜合金镜架的体积,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 金,镜架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 m=ρV 可求这副镜架的质量. 解答: 解: (1)我会选择树脂镜片,因为树脂镜片不但透光度好,而且质量相对较轻. (2)因为 ρ= , 所以树脂镜片的质量为 m=ρ 树脂 V=1.3×103kg∕m3×3×10﹣6m3=3.9×10﹣3kg=3.9g; (3)铜合金镜架的体积 V 镜架= = =2.5×10﹣6m3; 镜架体积不变,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这副镜架的质量 m 钛镜架=V 钛合金 ρ 钛合金=2.5×10﹣6m3×4.5×103kg∕m3=1.125×10﹣2kg=11.25g. 答: (1)树脂镜片.因为树脂镜片不但透光度好,而且质量相对较轻; (2)树脂镜片的质量为 3.9g; (3)这副镜架的质量为 11.25g. 点评: 本题考查质量、体积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 单位的换算,要学会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