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师大版初二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8.3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会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有理数》和《实数》的章节中,学生曾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已初步具有利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已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数学方法,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累了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和进行探索活动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学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通过例题和习题的学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和评判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2.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获,共同发展。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运用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展示引例:2002年第一季度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表:(单位:元) 北京 1692.2 上海 3075.6 天津 1254.5 河北 584.4 山西 420.5 内蒙古 596.2 辽宁 875.4 吉林 705.5 黑龙江 746.8 江苏 1354.2 浙江 1891.1 安徽 520.6 福建 972.2 江西 575.1 山东 831.9 河南 426.3 湖北 582.2 湖南 685.7 广东 1065.5 广西 554.6 海南 699.3 重庆 523.2 四川 538.4 贵州 316.4 云南 411.6 西藏 254.4 陕西 441.0 甘肃 328.4 青海 337.8 宁夏 458.1 新疆 340.3 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计算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困难吗? 显然,当一组数据比较大且比较多时,用笔计算平均数较麻烦,因此,需要一个帮手—计算器,这节课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目的:通过以上用笔计算一组较大且较多数据的平均数,使学生感到笔算的麻烦与困难,产生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外,给这组数据赋予“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 3 的背景,是想让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注意事项:引例不一定非要算出结果来,只要让学生尝试一下用笔计算较大且较多数据的平均数的困难,产生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欲望,就可引入课题,不要过多地耽误课堂时间。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内容:学生分组(拿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分在一起)活动探究,看哪个小组做得好: (1)估计一下自己课桌的宽度,并将各组员的估计结果统计出来(精确0.1厘米)。 (2)用计算器求出估计结果的平均值,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交流。 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全班总结交流不同类型的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一般步骤,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评价。 (3)用尺子量一量课桌的宽度,看看大家估计的结果怎么样。 各组派代表谈谈本组估计结果的准确度,对准确度较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并评为优秀小组以资鼓励。 目的:活动(1)是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活动(2)是通过相互比较,引起学生对计算方式的思考,做出自我评判,从而正确掌握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全班总结交流不同类型的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一般步骤,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活动(3)的评价是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激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创新,把数学做得更好。 注意事项:教师首先要是熟悉本班学生所用各类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其次在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要巡视、倾听,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但在必要时可做适当的指导。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 内容:1. 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数据的平均数: 12.8,12.9,13.4,13.0,14.1,13.5,12.7,12.4,13.9,13.8,14.3,13.2,13.5。 2. 观察下图1,利用计算器计算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图2 图1 3. 英语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小丽将全班同学的解题情况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见下图2。根据图表,求平均每个学生做对了几道题? 4. 利用计算器计算本节课的引例中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3 (1)如果要如实反映我国农村的现金收入状况,你会用哪个数据? (2)如果要展示我国农村发展形势好,你会用哪个数据? (3)从这些数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何感想? 目的: 第1题是课本上的练习题,直接利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第2、3题分别是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作用是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和评判能力。把第2题课本例题放在练习题后,题目显得有梯度,能更好地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第4题前呼后应,解决引例中“悬案”,充分体现用计算器计算一组较大且较多数据的平均数的优越性,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主动意识,以及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问题作出评判的能力。 M+ 注意事项:第2、3题都有几个相同数据的求和,在输入这些数据时,要让学生注意键 的连续使用。第4题要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各自获得的信息和感想,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 根据给定信息,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 从所给统计图中正确获取信息,并能进行数据的加工与整理。 3. 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目的: 结合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小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意事项:在学生发言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 课本习题8.4的第1题。 2. 选做:阅读课本“读一读”《利用计算机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尝试用Excel软件制作统计图,求出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与同伴交流。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数学活动为主,通过情境导入的引例和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量量、算算课桌宽度的探究活动和运用提高,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学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增强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与创造,让学生在相互间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