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7年级下册同步诊断及单元综合试题及答案(13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人教版7年级下册同步诊断及单元综合试题及答案(137页)

第一单元 成长足迹 学习目标 ‎1.阅读 ‎(1)识记、理解、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文章的结构特点。‎ ‎(3)抓住文中关键的字词、短语、句子,进行揣摩、品味,从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明确整体阅读的步骤,学习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 ‎(5)阅读时注意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进一步感悟生活。‎ ‎2.写作 ‎(1)阅读、摘抄、背诵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并进行仿写练习。‎ ‎(2)学习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写作文前要列出作文的写作提纲。‎ ‎(3)学习运用“插叙”的记叙顺序。‎ ‎3.口语交际 ‎(1)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地复述课文。‎ ‎(2)按写作提纲在小组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本单元的课文题材都是以成长为主,内容主要讲述的是自己的经历。‎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自己从游戏孩童到小读书郎的成长过程。作品是一篇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学习本文可以了解插叙的巧妙作用。‎ 安徒生的《丑小鸭》讲的虽然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却能给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启迪。“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诗两首——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从一个长者劝慰的角度,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美好的;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是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这两首诗虽然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 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叙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文章阅读建议 ‎(1)熟悉相关知识,适当了解历史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文章涉及的“旧事”是鲁迅童年时代的生活。当时中国正处在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的统治下,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实行封建专制。他童年所受的尊孔读经、科举求仕的教育,只能摧残青少年,不能培养出救国志士。鲁迅“重提旧事”,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作对比,痛斥封建教育强迫儿童读那些无用的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林海音的短篇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完成)。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 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就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他的父亲不敢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她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文学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2)结合插叙的方法,明确小说的两条线索。‎ 通过朗读,区分出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又是怎么引出的,从而弄清全文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3)深入探究文章内容,重视自己的感悟、体验。‎ 通过反复训练,养成阅读中思考的习惯,不断地问为什么,以加深理解。要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从书本中探求各种知识,深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意义。‎ ‎(4)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中心思想。‎ 通过对比,从儿童对不同生活感受的反差中,非常鲜明地表现“我”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欢乐生活的心理,同时表现了“我”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与否定。‎ ‎3.相关知识 ‎(1)鲁迅(1881—1936)‎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一生写下了小说集三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一部(《野草》),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杂文集16部(《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二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 ‎(2)安徒生(1805—1875)‎ 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等,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型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3)普希金(1799—1837)‎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 (1818)《自由颂》(1817)《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 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 ‎(4)弗罗斯特(1874—1963)‎ 美国诗人。在他11岁时父亲去世。他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5)双关 一种修辞手法。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多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两件事情或两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如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是谐音双关,“江里的浪花——不是吹的”,是语意双关。‎ 学习诊断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葚shèn 缠络luò 珊瑚shān 积攒zǎn B.觅食mì 秕谷bǐ 蝉蜕tuì 住宿sù C.确凿záo 倘若tǎnɡ 脑髓suí 执拗niù D.盔甲kuī 菜畦qí 脊梁jǐ 云霄xiāo ‎2.用横线标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汉字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①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②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急等他走到中间去。‎ ‎③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熟里去。‎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稀少) 敛进(收敛)‎ B.人声鼎沸(翻滚) 攒成(聚)‎ C.觅食(寻找) 鉴赏(鉴定)‎ D.拗过去(用力弯曲) 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4.选词填空 ‎①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________(A.戴B.套C.缠)在指甲上做游戏。‎ ‎②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________,(A.严格B.严肃C.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谁也不能否认学好电脑技术是靠实践得来的。‎ B.遵规守纪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 C.虽然那光模模糊糊,小得像小米粒,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 D.自信的人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能以积极态度对待生活,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 ‎6.文学常识填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__(体裁),选自散文集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7.“不必说……”句按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写,“也不必说……”句则按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描写,两句中所写的景物也很有条理,先写________物,后写________物。‎ ‎8.文中描写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即表现出叫天子的________,又表现出儿童的________的心情。‎ ‎9.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众多植物中,作者为什么着重写何首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1.这个故事尽管显得有些巧合,但人们乐于传颂它,因为它颂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德。‎ ‎12.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是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个故事虽不长,但有多处照应,请你举出一两个例子,并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很重视感恩图报,请你写出一个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榴(liu) 花圃(pǔ) 咻咻(xiū) 骊歌(lí)‎ B.哀求(āi) 狼狈(bèi) 栅栏(zhà) 静默(mò)‎ C.雨篷(pénɡ) 玉簪(zān) 廊檐(yán) 恐惧(jǜ)‎ D.白薯(shǔ) 示意(yì) 麻渣(zhā) 灌满(ɡuàn)‎ ‎2.下列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叮嘱 喉咙 舒服 掸子 B.懒惰 催促 肿胀 纸筒 C.徘徊 修剪 抽屉 挪动 D.施肥 板凳 原故 衣襟 ‎3.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去上学。‎ B.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臃肿着,声音是低哑的。‎ C.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D.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4.下面句子是对英子心理的描写,你能各用一个成语概括“我”的心理状态吗?‎ 例如: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讲话就不发慌了。(从容镇定)‎ A.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 )‎ B.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 )‎ C.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 ‎5.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①英子,不要怕,________什么困难的事,________硬着头皮去做,________闯过去了。( )‎ A.无论 只要 就 B.不管 只有 就 C.不论 只有 就 D.不管 只要 那么 ‎②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________红的,________发着热。( )‎ A.不是 而是 B.不是 就是 C.是 还是 D.是 而且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充分作用。‎ B.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7.文中多处写花,请你写出两个含有花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8.文学常识填空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作者是________,创作本文时居住在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衣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声音是 低哑的。我告诉爸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将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9.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快回家去!快回家去!”两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忆儿时 林海音 ‎①我的生活兴趣很广泛,也很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一个夏天的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然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②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 卖晚香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一个匣子,里面是新新旧旧的电灯泡。拿家里断了丝的旧灯泡,贴几个钱,跟他换新的。我一直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他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叫电唱机了),提着大喇叭。我看见了,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搅不过我,总会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③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邻居小朋友,他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就会挨挨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叫做“听蹭儿”,就是不花钱听戏的意思。‎ ‎④“唱话匣子的”,把那大喇叭装在话匣子上,然后摆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把弦摇紧,唱片转动了,先是那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金刚钻的针头在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刺刺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因为是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张《洋人大笑》的唱片,还没开转呢,大家就笑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笑得更凶了,乱哄哄的,唱片里,唱片外,笑成一片了。‎ ‎⑤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在不同,比如,母亲那时候交给张妈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儿到“城南游艺园”去,就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不太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说法。‎ ‎⑥游艺园里面什么娱乐都有,你可以听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你可以听京戏《梅玉配》《狸猫换太子》,也可以去看穿着燕尾服的魔术师“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大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场正演着的《空谷兰》《火烧红莲寺》。大戏场里是男女分座的,有时观众忽然叫“好”,原来“扔手巾把儿的”,正把一束热腾腾的湿毛巾扔到楼上去,扔得美,接得准,难怪要叫“好”了。‎ ‎⑦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倒在大人的膝头上睡着了。可是那时候大人真怪,总是推摇着你,不许你睡觉,而且说:“别睡!快到家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儿睡觉?”母亲说:“一来怕着凉,二来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啊!”‎ ‎⑧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 ‎13.按顺序概括文中所写的“我”的儿时乐事。(每件事不超过五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第②③两段中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为小说《城南旧事》写序时,特意将本文作为序言的开头部分,下面材料是序言的结尾部分。结合本文,谈谈对下面画线句子的理解。‎ ‎【材料】收集在这里的几篇故事,是有连贯性的,读者们别问我那是真是假,我只要读者分享我一点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呆而神圣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丑小鸭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挨啄(ái) 湖泊(pō) 骇人(hài) 讪笑(shàn)‎ B.沮丧(sànɡ) 嫉妒(jì) 木屐(jī) 嗖嗖(sōu)‎ C.丑陋(lòu) 沼泽(zhǎo) 弥漫(mí) 恭敬(ɡōnɡ)‎ D.缝隙(xì) 沉沦(lún) 泥泞(nìnɡ) 篱笆(lí)‎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歧视(岔路口) 木屐(木头鞋)‎ B.讪笑(讥讽) 讥笑(嘲讽,看不起)‎ C.骇人(惊吓、震惊) 嫉妒(忌妒)‎ D.简陋(狭小,不华美) 绶带(系官印或勋章的彩色绸带)‎ ‎3.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汉字依次写在格中。‎ A.他觉得非常悲衰,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嘲笑的对像。‎ B.第二天早晨,他们马上注意到了这支来厉不明的小鸭。‎ C.不过你是一个费物,跟你在一起真不疼快。‎ ‎4.文学常识填空 ‎《丑小鸭》是________(国名)的著名________(文体样式)作家________的作品,我们以前还学过他的文章《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他实在太大!”大家都说。那只雄吐绶鸡一生下来脚上就有距,因此他就以为自己是一个皇帝。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汹汹地向他走来,瞪着一双大眼睛,脸涨得通红。这只可怜的小鸭不知道站在什么地方或是走到什么地方去才好。……‎ 这是头一天的情形。后来一天比一天更糟。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但愿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妈妈也说:“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们啄他,小鸡们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 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灌木林里的小鸟们惊恐地向空中飞去。“这是因为我非常丑陋的缘故!”小鸭想。于是他闭起眼睛,仍然继续逃跑。他一口气跑到一块住着许多野鸭的沼泽地。他在这儿躺了一整夜,因为他非常疲乏和沮丧。‎ 天亮的时候,野鸭都飞起来了。他们瞧了瞧这位新来的朋友。‎ ‎“你是什么人呀?”他们问。小鸭一下掉向这边,一下掉向那边,尽可能对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礼。‎ ‎“你真是丑得厉害!”野鸭们说。“不过只要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人结婚,这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大关系。”可怜的小东西!他绝没有想到要结婚;他只希望人家准许他躺在芦苇里面,喝点沼泽里的水就够了。‎ ‎……‎ 要是只讲他在这严冬所受的困苦和灾难,那么这个故事也就太悲惨了。当太阳又开始温暖地照着大地的时候,他正躺在沼泽地的芦苇里。百灵鸟唱起歌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 忽然间,他举起了翅膀:这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阴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飕飕的响声。小鸭认出了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 ‎“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这比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小鸭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着一死。但是他在这清亮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过去他遭受过那么多的不幸和苦难,可是现在他感到非常高兴。他现在清楚地认识到,幸福和美正在向他招手。——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 花园里来了几个小孩子。他们向水上抛来许多面包片和麦粒。最小的那个孩子喊道:‎ ‎“你们看那只新来的天鹅!'别的孩子也兴高采烈地叫起来:“是的,又来了一只新的天鹅!”于是他们拍着手,跳起舞来,向他们的爸爸和妈妈跑去。他们把更多的面包和糕饼向水里抛去,同时大家都说:“这新来的一只最美!那么年轻,那么好看!”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低下头来。‎ 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而现在他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鸟中最美丽的一只。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他竖起羽毛,伸出他细长的颈,从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5.在这些歧视和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是因为我非常丑陋的缘故!’小鸭想。于是他闭起眼睛,仍然继续逃跑。”丑小鸭为什么要“闭起眼睛”?揣摩此刻他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 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地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8.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层次梳理。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悚然一惊→( )→( )→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两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忧郁(yù) 萋萋(qī) 幽寂(yōu) 涉足(shè)‎ B.延绵(mián) 尴尬(ɡān) 污染(wū) 瞬息(shùn)‎ C.诱人(yòu) 丛林(cónɡ) 伫立(chù) 足迹(jì)‎ D.镇静(zhèn) 极目(jí) 旅人(lǚ) 回顾(huí)‎ ‎2.选词填空 ‎①心儿永远________(A.渴望B.向往C.憧憬)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②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_______(A.留恋B.怀念C.怀恋)‎ ‎③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________(A.行人B.人们C.旅人)的足迹。‎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乌黑的浓云和瓢泼的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B.北京的秋天是美丽的季节。‎ C.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D.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4.关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是前苏联诗人普希金。‎ B.诗人通过想象,展示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图景,鼓励人们克服眼前的困难。‎ C.本首诗既是诗人对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D.这是一首蕴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 ‎5.文学常识填空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_国杰出的诗人________,高尔基称之为________。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选择的路》是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的作品,这是一首具有________意义的哲理诗。诗中升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未选择的路 ‎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6.《未选择的路》在第一小节中“那路口”指什么?“久久伫立”表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生命总是美丽的 汪国真 ‎ 不是苦恼太多 ‎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 不是幸福太少 ‎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 生命总是美丽的 ‎8.“生命总是美丽的”,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伤仲永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 )人 ‎②不能称( )前时之闻 ‎③泯( )然众人矣 ‎④得为众人而已耶(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未尝识书具________ ②收族为意________‎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__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_‎ ‎⑤从先人还家________ ⑥仲永之通悟________‎ ‎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②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①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 ‎②或以钱币乞之 “或”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子中“其”的意思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稍稍宾客其父 ⑤父利其然也 ‎“其”的意思: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是( )‎ 例句:父利其然也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邑人奇之 C.稍稍宾客其父 D.会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父利其然也:他的父亲觉得这样有利可图。‎ B.从先人还家:自从先父回到家里。‎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族的人为宗旨。‎ D.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立刻写出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8.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闻之也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得为众人而已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学常识填空 ‎《伤仲永》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朝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二、课内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0.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章结构方面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们应该学习邴原的什么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写作 成长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成长路上,有雷雨交加也有彩虹绚烂;有甜美温馨的回忆,也有不堪回首的伤痛……也正是这点点滴滴,使你的人生财富不断充盈。请以“成长路上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口语交际 你们班要召开“告别烦恼交流会”,旨在大家一起想办法消除同学们的烦恼,你在会上说些什么?‎ ‎3.综合性学习 你们班要举办一个展览,内容是“回首成长的烦恼”。请你采访周围的长辈,请他们谈谈对以前那些烦恼的看法,记录下来,再加上你自己的感受等内容,制成小报参加展览吧。‎ 第二单元 歌颂祖国 学习目标 ‎1.阅读 ‎(1)识记、理解、运用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本单元的诗歌、散文、小说都以爱祖国为主题,都适宜朗读。应该加强朗读训练,参与朗读比赛,在朗读中倾注热爱祖国的情感。‎ ‎(3)品味精彩词句,体味和推敲这些词句在课文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充分体会汉语的丰富、生动、优美。‎ ‎(4)学会以标题为线索,以主题思想为中心来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词、句、段、篇之间的层次结构和有机联系。‎ ‎2.写作 ‎(1)学习用具体的事件和形象来表现宏大、抽象主题的方法,即“以小见大”的写法。‎ ‎(2)进一步练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的写作方法,尤其应将恰当选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方法作为训练的重点。‎ ‎(3)仿写句子,练习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口语交际 ‎(1)能够对课文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语言清楚,自信大方。‎ ‎(2)能够联系我们的生活,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中谈自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与热爱,表达作为炎黄子孙的幸福与自豪。‎ ‎(3)用朗诵或歌唱的形式抒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黄河颂》既是诗歌,也是歌词,它是黄河的赞歌,是黄河儿女的赞歌,更是中华民族的赞歌。黄河的怒吼鼓舞着中华儿女抗敌的豪情,黄河的浩荡哺育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让我们朗读与歌唱,与诗人一起尽情地歌颂我们的母亲河!‎ ‎《最后一课》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创作的短篇小说。这个孩子本来想逃掉这“一课”,结果却发现这是他的“最后一课”。侵略者剥夺了被占领区人民学习母语的权利,却点燃了他们爱国的激情。‎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的进程,形象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艰难的国运呼唤雄健的国民去开拓进取,雄健的国民在艰难的国运中感受到壮美的趣味。‎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抒情散文。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日夜思念着自己丰饶美丽的家乡。家乡遭受侵略者的蹂躏,祖国的版图遭到侵占,家国之恨使作者悲愤难当,热血沸腾,手握泥土,面对着大地母亲,作者发出了“我愿付出一切”的誓言。‎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巾帼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立功还朝,辞官回乡。整个故事充满传奇浪漫色彩。‎ ‎2.文章阅读建议 ‎(1)关于朗读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要达到此要求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查词典,标注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弄懂词义。‎ ‎②练习朗读,试着读出诗歌、散文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音韵。‎ ‎③结合创作背景,深入体会作者在语句中蕴含的感情,可批注如:“深沉”(抑)“‎ 激越”(扬)……以利于朗读时读出应有的语气和抑扬顿挫。‎ ‎④大声朗读,做到读音正确,流利而有节奏,语气恰当,抑扬顿挫,饱含感情。‎ ‎(2)关于理清文思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中心思想相关。因此,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质疑,然后去文章中寻求答案,是一个顺藤摸瓜理清文思的好方法。‎ ‎《黄河颂》只要抓住一个“颂”字,思考为什么“颂”黄河,顺着这一思路就能跟随着诗歌领略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作用和伟大精神。‎ ‎《最后一课》只要抓住“最后”这个关键词,就能明白这“一课”的非凡意义。当我们随着小弗郎士走进这特殊的课堂,体会着被占领区人们特殊的心情,就能领略祖国的语言在特殊时刻的特殊意义。‎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重在领会“艰难”与“雄健”之间的关系,艰难的国运需要雄健的国民,也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依然热爱着灾难深重的祖国,不离不弃,并从中得到与困难作斗争的趣味。‎ ‎《土地的誓言》围绕“土地”展开,流亡青年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压抑的思乡情,极力歌颂故土的丰饶美丽,而以“誓言”结尾,表达了愿用生命捍卫故土的决心。‎ ‎《木兰诗》着力塑造了木兰忠孝、勇敢、机智、淳朴的可爱形象。‎ ‎(3)关于品味语言 一篇课文里需要品味的是那些意味深长、情感深沉、含义深刻的语句。比如《黄河颂》里:“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铸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几句话就需要深思;读懂了《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那句话:“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就能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本单元其他几课里还有什么精彩语句,请同学们自己去搜索,去品味。‎ ‎3.相关知识 ‎(1)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创作于1939年3月,这是冼星海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英雄史诗,是近代中国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黄河大合唱》共分《序曲》、《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保卫黄河》(轮唱)、《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9个部分。‎ 冼星海是第一个用大合唱来表现现实斗争和人民生活的作曲家,《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2)乐府诗 新课标第一网 ‎“乐府”的含义是在变化的。最早它指汉代的音乐机关,后来将收集的民歌也叫“乐府”,再后来,文人模仿汉代民歌的诗也称为乐府,这就是所谓新乐府或类乐府了,此时它已与音乐无关了。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并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被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杂曲歌辞、清商曲辞等12类。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 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 学习诊断 ‎6.*黄河颂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①澎湃________②狂澜________③流泻_______‎ ‎④屏障________⑤浊流________⑥构筑_______‎ ‎⑦哺育________⑧九曲连环________‎ ‎2.给形似字注音组词 魄( )________ 巅( )________‎ 魂( )________ 颠( )________‎ 宛( )________ 嶂( )________‎ 婉( )________ 障( )________‎ ‎3.词语填空 ‎①不屈不________②惊涛________浪③一________千里④浩浩________‎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高山之巅:‎ ‎②惊涛澎湃:‎ ‎③哺育:‎ ‎④发扬滋长:‎ ‎5.《黄河颂》出自组诗《________》,这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是由________作词,________作曲。‎ ‎6.“黄河”这一概念已深深融入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诗句,而民间流传的俗语也有许多与黄河有关,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择一个主题写一段话。要求:用下面三个词语;主题鲜明;不少于100字。‎ 澎湃 哺育 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8.诗歌标题为《黄河颂》,具体说说诗人从哪些方面歌颂了黄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啊!黄河!”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保卫黄河 光未然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3.“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这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想一想这首诗蕴含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发挥想象,结合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展现的场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后一课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①踱步________ ②哽住________ ③诧异________ ④惩罚________‎ ‎⑤祈祷________ ⑥气氛________ ⑦似的________ ⑧膝头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________dū学 ②干cuì________ ③________ào悔 ‎④________hú涂 ⑤________zhuàn钱 ⑥________yào匙 ‎3.多音字注音组词 散 帖 宁 强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4.形似字注音组词 晴( )________ 喊( )________‎ 倩( )________ 减( )________‎ 靓( )________ 缄( )________‎ 悄( )________ 赚( )________‎ 峭( )________ 谦( )________‎ 俏( )________ 嫌( )________‎ ‎5.《最后一课》的体裁是________,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的作品。其创作的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 A.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B.“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C.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 D.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 ‎7.“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这是因为( )‎ A.这些人来检查韩麦尔先生的教学质量。‎ B.这些人以前没好好上学,想来补课。‎ C.他们以这种方式表达对老师四十年来忠诚服务的感谢和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D.他们来参加家长会。‎ ‎8.分别体会下列语段中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例句仿写 例句: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仿写: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0.作者是从哪个角度,运用哪些描写方法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体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第一段插入对镇上人物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画线句中的“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作者特意写钟声,用意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x kb 1.c om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 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15.请认真阅读并思考,本文从哪些角度描写了贝多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本文看,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为什么“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段选自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请根据文段来理解,为何称贝多芬为一个巨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雄健________ 逼狭________ 险峻________ 崎岖________‎ 阻抑________ 曲折________ 浊流________ 魄势________‎ 一(xiè)________万里 (cónɡ)________山叠岭 绝壁断________ (yá) 奇(jué)________壮(jué)________‎ ‎2.形似字注音组词 狭( )________ 浊( )________‎ 侠( )________ 蚀( )________‎ 挟( )________ 独( )________‎ 境( )________ 峻( )________‎ 竟( )________ 竣( )________‎ 竞( )________ 俊( )________‎ ‎3.解释加点词 ‎①浩浩荡荡:‎ ‎②一泻万里:‎ ‎③亦复如是:‎ ‎④奇趣横生:‎ ‎⑤崎岖:‎ ‎⑥逼狭:‎ ‎4.《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作于________运动之后,作者________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5.根据例句仿写 例句: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________一样。_______________,有时是________,有时是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6.“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雄健的精神”指什么精神,现在还需要这样的精神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二、三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三段与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什么要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联系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原文句子说明第一段中的两个“全”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由此你会联想到一些与之描写的境界相同的诗句吗?请写出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灯光 ‎(俄)弗·柯罗连科 很久以前,一个漆黑的秋夜,我乘坐一叶扁舟,航行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沉沉的小河上。突然,前面,小河的拐弯处,黑压压的峰峦下,闪出一点火光。‎ 灿烂,耀眼,就在很近的地方一闪………‎ ‎“啊,谢天谢地!”我高兴地说,“快要到宿地了。”‎ 船夫掉过头来看了一眼,又无动于衷地俯身划桨。‎ ‎“还远哩!”‎ 我不相信:那灯光划破茫茫的夜色,就出现在眼前。然而船夫说对了,它的确还离我们很远。‎ 在如磐的黑夜里,火光的特点就是不断战胜黑暗,时隐时现,给人以希望,促你前进,而渐渐临近,似乎只要再挥两三桨,行程就结束了。……而其实呢,还远着哩!‎ 我们又在黑暗如墨染的河面上划了很久。两岸的峡谷消失在无边无际的远方。而那火光却仍然在前面闪耀着,若明若暗,似近又远,召你前行。……‎ 直到现在我还常常回想起那条黑沉沉的河流,那两岸的峰峦叠嶂和那点生气勃勃的火光,在这以前和以后都有许多闪耀的火光就像近在眼前似地召唤着夜行者奋勇前进。‎ 但是生活却仍然在阴霾的两岸之间奔流,光明依旧那么遥远。所以只好俯身继续挥桨。‎ 但是,毕竟……毕竟前方——光明在召唤!‎ ‎13.这篇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开始“我”看见灯光就高兴地说:“快要到宿营地了。”而船夫却“无动于衷”“俯身划桨”,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船夫“俯身划桨”的“俯身”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怎样理解“但是,毕竟……毕竟前方——光明在召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土地的誓言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喷涌________ ②山涧________ ③默契________ ④田垄________‎ ‎⑤污huì________ ⑥泛làn________ ⑦怪dàn________ ⑧斑lán________‎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涌( )________ 谰( )________‎ 诵( )________ 澜( )________‎ 绕( )________ 涎( )________‎ 饶( )________ 诞( )________‎ ‎3.在横线上选填恰当的关联词 或者 都 即使 不管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________我走到哪里,________我睡得很沉,________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________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4.《土地的誓言》作者________是现代作家,本文写于________事变后第十年。作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下面的句式写一段话 当……的时候,当……的时候,或者当……的时候,我想起……我想起……我想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土地的誓言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九一八”十周年写。‎ ‎6.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指的是谁发出的誓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理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选取“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黑土地”作为描写对象吗?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开头“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和文章最后“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九一八’十周年写”有什么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木兰诗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骑 卷 汗 燕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2.多义字辨析解释 ‎①市:东市买骏马( )‎ 愿为市鞍马( )‎ ‎②将:将军百战死( )‎ 出郭相扶将( )‎ ‎③帖:昨夜见军帖( )‎ 对镜帖花黄( )‎ ‎3.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 )________ 戎( )________‎ 折( )________ 戍( )________‎ 柝( )________ 戊( )________‎ 析( )________ 戌( )________‎ ‎4.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木兰当户织________‎ ‎②旦辞爷娘去________‎ ‎③朔气传金柝________‎ ‎④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__‎ ‎⑤出郭相扶将________‎ ‎⑥出门看火伴________‎ ‎5.《木兰诗》,选自________朝________编写的________,是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①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比喻方式赞颂木兰勇敢善战、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写木兰同乡、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上以下三个词语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话。‎ 凯旋 万水千山 扑朔迷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中国历史上,像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还有哪些?请你简述一个巾帼英雄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诗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内容及其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一下木兰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十五从军征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5.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读“泪落沾我衣”,试着体会“十五从军”者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综合性学习 收集有关黄河的故事、成语、诗文、歌曲以及黄河现状的资料,以《黄河颂》为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进行“探寻黄河文章,了解黄河忧患”的专题活动。‎ ‎2.口语交际 将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分组,在班上向同学展示交流或做成手抄报形式进行书面展示。‎ ‎3.写作 ‎(1)在前面环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写作形式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认识,总结自己参加活动的收获。‎ ‎(2)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 第三单元 名人伟人 学习目标 ‎1.阅读 ‎(1)识记、理解、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注重速读与精读相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仔细品味作者的深意。‎ ‎(3)在阅读中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4)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5)学会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6)了解常见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7)尝试主动、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写作 ‎(1)写作记叙文,学习选材、剪裁。‎ ‎(2)学习使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3)尝试做到叙述与描写相结合。‎ ‎3.口语交际 ‎(1)介绍一个人,能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能将自己的感受介绍给同学听。‎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本单元便以“名人伟人”为焦点,介绍名人伟人的贡献,展示出名人伟人的人格魅力。‎ ‎《邓稼先》从传统文化、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三个方面,凸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通过介绍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赞颂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及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 ‎《音乐巨人贝多芬》将伟人贝多芬还原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表现出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抗争。‎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以福楼拜为核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一一登场,展示了大文学家的气质及风采。‎ ‎《孙权劝学》讲述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2.阅读建议 ‎(1)用心感受名人们的伟大才略。‎ 本单元各课都在颂扬不同的名人对社会的卓越贡献,所以在学习中,我们首先要领悟的内容就是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然后要努力学习他们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以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 ‎(2)理解人物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本单元注重介绍名人们的气质、品格,因而对人物做了细致、生动的刻画。阅读时,我们应该分析作品运用了何种方法来描写人物,掌握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然后抓住人物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性格与品质,从而认识到人物描写是为突出人物性格服务的。‎ ‎(3)感悟语言特色。‎ ‎《邓稼先》平实的语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诗一般的语言,《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华丽的语言,都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与品味,我们在感悟时要注意结合人物的气质品格,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理解语句的含义。‎ ‎3.相关知识 ‎(1)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抗战爆发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校补》等专著。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1925年发表处女作《别十与天罡》。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1934年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在新诗创作上得到闻一多、王统照的鼓励与帮助。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接着又出版了《最恶的黑手》、《运河》两本诗集和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在前方度过了5年的艰苦生活,出版了《从军行》等诗集。抗战胜利后,出版了政治讽刺诗集《宝贝儿》、《生命的零度》。1949年以后历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主要诗集有《欢呼集》、《凯旋》等。‎ ‎(3)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其短篇小说精巧的布局结构、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叙事抒情的丰富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成为后世作家的楷模。‎ ‎(4)福楼拜(1821—1880)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陋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他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和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19世纪50~60年代,他完成了三部主要作品:《包法利夫人》、《萨朗波》和《情感教育》。‎ 学习诊断 ‎11.邓稼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鲜为人知( ) 当之无愧( ) 古罗布泊( ) 凛若霜晨( )‎ 燕然勒功( ) 热血殷红( ) 锋芒毕露( ) 妇孺皆知(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仰mù( ) 安huī( ) chóu划( )‎ 鞠躬尽cuì( ) 两弹元xún( ) 家yù户晓( )‎ shǔ名( ) diàn基( ) zǎi割(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强占qiǎnɡ 宰割zǎi 立即jí B.乘船chènɡ 开拓tuò 友谊yì C.难堪kān 参与yù 奇迹jì D.颤抖zhàn 筹划chóu 挚友zhì ‎4.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彷徨 诞生 戈璧 援助 B.谣言 阔别 选骋 逝世 C.妇儒 癌症 氢弹 博士 D.睿智 叱咤 决胜 胆识 ‎5.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少) 可歌可泣(值得)‎ B.至死不懈(松懈) 家喻户晓(了解)‎ C.锋芒毕露(完了) 死而后已(停止)‎ D.知人之明(眼力)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 ‎6.对下列本文涉及的科学家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贡献。‎ B.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文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友谊。‎ C.钱三强,当代中国核物理学家。‎ D.奥本海默,美国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 ‎7.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A.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 ,所以我和他很________(熟识,熟习)。‎ B.在北京,见到________(分别,阔别)了22年的稼先。‎ C.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________(震荡,振荡)。‎ D.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________(重要,新生)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________ (重要,新生)日子。‎ ‎8.仿照下文的句式,结合邓稼先性格与品质的特点,再造一个句子。‎ 例句:“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划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9.“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句中的“要”字可以去掉么?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两次使用了“竟”字,试分析这个字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进行了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这两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实验室外的居里夫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当人们走完了人生的旅途,有些佼佼者就被世人誉为不平凡的人了。居里夫人就是其中之一。她那美好的心灵,崇高的思想境界,表现在许多方面。‎ ‎“吝啬”的富人 从193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写物理、数学算式,方便极了。她的一件毛料旅行衣,竟穿了一二十年之久。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总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追踪这位著名学者,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他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当她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不要专利 居里夫妇发现镭后,世界各地纷纷来信索求制镭的方法。怎样处理这件事呢?某星期日的早晨,他们进行了5分钟的谈话。彼埃尔·居里平静地说:“我们必须在两种决定之中选择一个。一种是毫无保留地叙述我们的研究结果,包括提炼办法在内……”居里夫人做了一个赞成的手势说:“是,当然如此。”彼埃尔继续说:“或者我们可以以镭的所有者和发明者自居。若是这样,那么,在你发表你用什么方法提炼铀之前,我们须先取得这种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地选镭业上应有的权利。”‎ ‎“专利”代表着巨额的金钱、舒适的生活,代表着传给子女一大笔遗产……但是,居里夫人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这样办,这违背科学精神。”‎ 不求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不相识的人问她:“你是居里夫人吗?”她总是平静地回答:“不是,你认错了。”她出名以后,几乎每天都要收到世界各地慕名者要求签名的来信。为了摆脱这种干扰,她专门印了一种写着概不签名的卡片,每逢接到来信,就给对方寄一张……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给人一种全不在意的印象。有一天,她的一位女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于是她说:“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修改证书 ‎1921年,居里夫人应邀访问美国时,美国妇女组织主动捐赠给她‎1克镭(价值百万美元以上),这正是她急需的。她虽然是镭的发现者,但她买不起这样昂贵的金属。在赠送仪式之前,当她看到“赠送证明书”上写着“赠给居里夫人”字样时,她不高兴了。她声明说:“这个证书还需要加以修改。美国人民赠给我的这‎1克镭应当永远属于科学,但是假如就这样规定,这‎1克镭就成为私人财物,成为我的女儿们的产业,这是绝对不行的。”主办者当天晚上就请了一位律师,把证书做了修改,居里夫人才在“赠送证明书”上签了字。‎ ‎13.为什么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总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从中体会到她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居里夫人是怎样理解荣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居里夫人是怎样对待名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居里夫人对美国妇女赠送的那‎1克镭及其证书是怎样理解的,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壳(qiào) 锲而不舍(qì) 炯炯目光(jiǒnɡ) 窥园(kūi)‎ B.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小楷(kǎi) 校补(jiào)‎ C.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jiǒnɡ) 慷慨淋漓(kānɡ) 弥高(mí)‎ D.气冲斗牛(dǒu) 臧克家(zānɡ) 赫然(hè) 宝藏(zànɡ)‎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错字下画线)并改正 疏赖 夜霄 卓跃的成绩 十年坚辛 独栽 形式紧张 警报叠起 改正: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并联系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分析词语的表现力。‎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闻一多是湖北浠水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的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多选)‎ A.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B.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难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D.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E.秋日的晚霞给校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煞是好看。‎ F.通过和老师的长谈,使他明白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危害。‎ G.我家的楼下刚开张一家专卖通俗读物的综合书店。‎ H.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7.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比喻)‎ B.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拟人)‎ 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 D.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引用)‎ ‎8.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在集会上痛斥特务,骂得慷慨激昂,群众大呼过瘾。‎ B.闻一多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足不出户,埋头研究。‎ C.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凭着三十年开车的经验,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车祸。‎ D.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表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9.仿写(注意格式,修辞,景和情的和谐,不可生搬硬套)‎ ‎①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抹新绿。‎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投下一片阴凉;如果________,就________;如果________,就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⑦段的内容。(不超过3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的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闻一多在古代典籍的研究上取得了哪些硕果?(不超过2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的目的何在?体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⑦段和第⑧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取到光明!我们的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鼓掌)‎ ‎16.文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观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闻一多先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正面的例子和反面的例子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重荷________ 深邃________ 踌躇________ 磐石________‎ 锁闭________ 为难________ 流氓________ 厌恶________‎ 模仿________ 头颅________ 喧嚣________ 惹人注目________‎ ‎2.解释词语 ‎①杂乱无章:‎ ‎②磐石:‎ ‎③踌躇:‎ ‎3.成语填空 零乱不( ) ( )不作声 ( )不透风 不见( )日 掌声( )动 无可比(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B.夜阑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C.由于他这样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D.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福楼拜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________(广阔/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________(担负/承担)得起。‎ ‎7.仿照例句,以“友谊”为话题写句子。‎ 成功要用理想去引路,要用创造去开拓,要用汗水去浇灌。‎ 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②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和巴赫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③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④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8.为什么说“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几段文字中,写了贝多芬做的几件事情?请概括写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谈谈你对“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一句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贝多芬曾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联系课文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了他怎样的生命力量,给你什么人生启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贝多芬与《月光曲》‎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 “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2.按下面的要求写出本文的记叙要素。‎ 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主要人物________;‎ 事情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概要说说皮鞋匠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写皮鞋匠的感受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简陋________ 白皙________ 钦佩________ 轮廓________‎ 眯缝________ 脚踝________ 荒谬________ 琐________事 魁梧________ 滑稽________ 戏谑________ 迸发________‎ ‎2.成语填空 ‎( )学多识 一( )即合 不( )而同 忘( )所以 义愤填( ) 和( )可亲 惊叹不( ) 寻( )作乐 ‎3.选词填空( )‎ 他的眼睛像________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________一道墨一样的黑光。‎ A.睁开 露出 B.睁开 射出 C.切开 露出 D.切开 射出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老师的讲解,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 C.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不期而遇地晤见了鲁迅先生。‎ D.他是位廉洁奉公的好干部,得到了人民的拥戴。‎ ‎5.《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被称作“________”的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文中主人公福楼拜是另一位在________国有影响的大作家,其代表作是《________》。‎ ‎6.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接着来的是左拉。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使谈话者激动了起来,并把他们卷入一些富于想象的人所喜爱的却又是极端荒谬、忘乎所以的学说中时,他就变得忧虑起来,晃动一下大腿,不时发出几声:“可是……可是……”然而却被别人的大笑声所淹没。过了一会儿,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7.这两段文字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左拉的形象?从中看出他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一段写到“他就变得忧虑起来”,说说他为什么而忧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全文看,对左拉的刻画是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会有这种安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邂逅霍金 ‎①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人争相阅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②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③那天下午,当我们经过剑桥河边的时候,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④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他静静地过去。‎ ‎⑤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⑥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热情的表现。‎ ‎⑦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着,人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⑧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⑨霍金是不幸的,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三十多年的人,却坚持说自己是个快乐的人。他的思维穿越时间和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他凭着敏锐的直觉和严密的推理,直接挑战自己被人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⑾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⑿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宝贵。‎ ‎⒀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 ‎10.结合全文回答,霍金“超常的魅力”除目光显得异乎寻常以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三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说“霍金是幸运的”,其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⒀段中,作者为什么希望霍金能够在“平静”中度过他的一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孙权劝学 一、积累与运用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体的史书,主持编纂的人是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 ‎2.解释词语 ‎(1)当涂掌事:________ (2)治经:________‎ ‎(3)涉猎:________ (4)刮目相待:________‎ ‎(5)博士:________ (6)见事:________‎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初(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常识深高的人) 辞(推托)‎ 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 过(到)‎ D.见事(认清事物) 及(到了……的时候) 非复(不再是)‎ ‎5.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孙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吕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鲁肃的话表现了他___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文末“________,_______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让鲁肃十分钦佩。‎ ‎8.文中孙权善劝,请结合本文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之(的) B.老而好学(却)‎ C.戏其君(唱戏) D.日中之光(中午)‎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晋平公不想学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12.这篇文章和《孙权劝学》在思想内容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当你采访一位你最喜欢的影视明星或体育明星时,你会说些什么?‎ ‎2.写作 ‎(1)学过本单元课文,你一定对这些名人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任选其中一位,并结合你了解到的有关他的其他事迹,写一篇读后感。‎ ‎(2)请以“我崇敬的名人”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3.综合性学习 ‎(1)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诗人、专家、学者……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现在,就请你搜集整理你所知道的名人故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同学讲讲你认为最有价值、最感人的故事片段,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以组为单位,参观名人故居,然后把参观所得及感受向全班同学介绍。‎ 第四单元 文化艺术 学习目标 ‎1.阅读 ‎(1)识记、理解、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诵读,读出文章的气势,注意诵读的节奏、重音、停顿等。‎ ‎(3)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使用排比、反复的表达效果。‎ ‎(4)找出课文中运用描写手法的句子或段落,细心体会并加以积累。‎ ‎(5)了解中外传统文化艺术,了解人类悠久、灿烂的文明,提高艺术修养。‎ ‎2.写作 ‎(1)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学习课文多用短句,而且自始至终交错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方法。‎ ‎3.口语交际 ‎(1)对于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理解,要尽可能地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文化艺术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2)从你阅读、观看或聆听的文艺作品(舞蹈、文学、绘画、雕刻、影视、音乐)中举例,说说你的理解与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本单元文章主要是反映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中外舞蹈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但是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像《社戏》《竹影》还表现了童真童趣。因此,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 ‎2.阅读建议 ‎(1)《社戏》:作者描写了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生活,充满浪漫色彩,表现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这包括人物和环境两方面: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民风淳朴、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成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 ‎(2)《安塞腰鼓》: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一是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二是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三是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顿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四是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学习本文以诵读为主,读出这篇文章的气势。‎ ‎(3)《竹影》: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最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至于后半部分有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内容,了解即可,不必过多探究。‎ ‎(4)《观舞记》:这篇课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优美生动,应该作为学习重点。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艺。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 ‎(5)《口技》: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相关知识 ‎(1)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的戏,大致可以分为庙会戏、节令戏、祠堂戏、喜庆戏、事务戏、平安戏等等。‎ ‎(2)戏剧的行当(生、旦、净、末、丑)‎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七科为音乐、剧装、容妆、盔箱、剧通、交通、经励;七行即生行、旦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3)冰心 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林嗣环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学习诊断 ‎16.社戏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省( ) 悠扬( ) 弥散( ) 蕴藻( )‎ 漂渺( ) 旺相( ) 撮着( ) 桕树(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哄骗(hǒnɡ) 闹哄(honɡ) 起哄(hònɡ) 哄(hōnɡ)笑 B.潺潺(chán) 怠慢(dài) 不惮(dàn) 船橹(lǔ)‎ C.撺掇(cuān) 凫水(fú) 桕(jiù)树 旺相(xiànɡ)‎ D.皎洁(jiāo) 归省(xǐnɡ) 絮(xù)叨 晌午(shǎnɡ)‎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绝壁 膝盖 恼怒 欺侮 B.困惑 挑剔 胆怯 委曲 C.叛徒 诚肯 鉴别 宛转 D.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 ‎4.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回家看望父母 B.委实:实在 行辈:排行和辈分 弥散:弥漫消散 C.自失:丢失了自己 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 依稀:隐隐约约 旺相:茂盛 ‎5.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然而又________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 宛转 愉快 自失 消失 B.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 弥散 ‎6.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省________市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本文体裁是________,“社戏”是指________。‎ ‎7.根据规定的情境,以“绿”为重点扩展一段话。(不少于30字)‎ 情境:初春,公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8.文中写山“踊跃”地向后“跑”,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些方面表现了这种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去描写相应的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给所选文段选择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 A.赵庄看戏 B.月夜抒怀 C.月夜行船 D.水乡美景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昨晚,在保利剧场度过了手掌通红的两小时,中国杂技团的一场《一品十三绝》,让人惊叹连连。所谓“一品”,即一流品位,“十三绝”为十三个精品节目,从“痴梦凝相思”的柔术到“喧歌嬉调”的转碟,还有“宫商角徵羽”球技、“跃胆棋魂”飞杆……各个让人惊叹,精湛的技艺加上全方位的灯光、音响和舞美,还有演员年轻俊俏的容颜——杂技,脱离了我曾经对其有过的粗俗印象,以一种更加精致、艺术的表现形式呈现于眼前。‎ 柔术,一个女孩子,把自己的腰身、修长的大腿,以各种我们在玩面团时能够出现的角度,任意的弯曲、翻转,在身体已经反向大弯腰的基础上,以自己柔弱的双臂承受起一个大小伙子在自己身上的负重,我们本来已经将最大的掌声送给了她的柔韧,忽然来了这么一个强大外力的压迫,她花一样的笑容却绽放得更加灿烂,台下的观众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再给她的了,于是,惊叹声连成阵阵浪海,涌上台去……那个撑在她手肘上的男孩子肯定也很心疼吧,看着还是一个小姑娘呢,不知道台下吃了多少苦,留了多少泪……‎ 球技,不是什么新鲜、惊险的项目,对它留下印象是因为演员的“范”。一个神情有点像陆毅的小伙子,眼里放出的光不但使他手里的球有了灵性,更使他的观众为之着魔。那种神采是我在舞台表演中第一次接受到的触电,没想到是在一个杂技演员的身上得到了应验。‎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凌波微步的两个男演员。在这里,运动场上的吊环改为了绸缎,固定的支架变成了舞台上空的旋转圆圈,两个年轻的身体在柔软的绫缎中展现出的是无比的力道。原来以为只有男人会迷恋女人妙曼的身体,昨晚终于发现,原来六块肌肉的感觉也如此美妙!没有一丝赘肉的结实身体,零星涂抹着眩目的金粉,有力的呼吸抻拉起腹部的起伏,一种力量的震撼,令人窒息!真的是很迷人呀,估计台下的男人是又羡慕又嫉妒吧。年轻与力量完美的结合,这是人体与生俱来的一种魅力。‎ 总体来说,这场杂技在实质的动作难度上,没有太大的突破(面对前辈已经做出的对人自身条件的强劲冲击,这种突破变得愈发艰难),于是,编导另辟蹊径,找到了更为全方位的包装方式。如果没有经历那场对杂技从业人员的调研,不知道其艺术生涯之短暂、身体机能之损耗、今后出路之艰辛,或许我会看得更加轻松愉快,但也正是因为知晓了他们的不易,才对其表演有了更加强烈的认同感和尤为真挚的赞赏。‎ ‎12.文章第1段提到“宫商角徵羽”,查查工具书,看这几个字该怎样读,意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重点写了哪些杂技表演?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末段说“这场杂技在实质的动作难度上,没有太大的突破”,紧接着就加括号做了说明。试问去掉括号里的话行不行?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末段提到杂技从业人员“艺术生涯之短暂、身体机能之损耗、今后出路之艰辛”,读到这里你都想到了什么,记下来,跟同学们一起讨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安塞腰鼓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凝聚( ) ②冗杂( ) ③包裹( ) ④严峻( )‎ ‎⑤寂静( ) ⑥耳畔( ) ⑦闭塞( ) ⑧辐射( )‎ ‎2.填空并解释所填的字的含义 ‎①大彻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惊心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叹为________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戛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晦暗了又明晰( ) ②神情沉稳( )‎ ‎③发生和排解( ) ④使人颤栗( )‎ ‎⑤蓬勃了想象力( ) ⑥变得亢奋( )‎ ‎4.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 ‎①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紧靠、紧挂)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 ‎②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 )(萧萧、簌簌、飘飘)。‎ ‎③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 )(纷飞、飞扬、飘飞)的思绪!‎ ‎④耳畔是一声( )(飘渺、渺远、渺茫)的鸡啼。‎ ‎5.读下面这则短文,把错用的成语圈出来,加上序号,并一一改正。‎ 商家厂家为钓人们胃口,可谓煞费心机。东边是有杯无患,西边是鸡不可失。这儿是钙世无双,那儿是百礼挑一。餐巾纸爱不湿手,赛车场骑乐无穷。啊,默默无蚊者,只能是百衣百顺,牙口无炎者,为的是肠治久安。今日随心所浴,明天饮以为荣,真可谓商机不可失,你方唱罢我登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拟一条标语。‎ 人类的生存史、发展史、文明史,首先是根据地球上的淡水分布图而写的。当今,全世界每天排放的工业污水达2至3立方千米,按此速度推算,到了下世纪中叶,人类将无洁水可汲。‎ 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7.前面五段重点写( )‎ A.舞姿 B.舞姿与鼓点的交融 C.鼓点 D.舞姿与鼓点交融产生的神奇效果 ‎8.下列说法不对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了排比修辞,描写舞姿给人的感觉。‎ B.第二段中的“痛快”、“蓬勃”都是形容词临时用作动词。‎ C.第三、四、五段形式上用了排比修辞,内容上意思完全是并列的。‎ D.“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可理解为以“鸡啼”反衬寂静,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 ‎9.如何理解“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高山族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台湾就有“左镇人”和“东滨文化”。高山族是个富于艺术天才的民族,其独特的舞蹈更令人赞誉不已。其早期的舞蹈,以反映狩猎和捕鱼活动为主,后期的舞蹈多数以表现农耕兼渔猎为主要内容,属于农业劳动舞,具有鲜明的原始舞蹈的色彩。华安县高山族主要集中分布于仙都、华丰、新圩等三个乡镇。高山族支系较多,所以表现在音乐歌舞上的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的。‎ 阿美群体的《拉手舞》,是高山族在节日、婚礼时的自娱性舞蹈,形式自由,三五人即可作舞,几十上百人也不算多。舞蹈分为两种圆圈形式,即左右相邻者一起连手的“小拉手”式和相隔的人交叉拉手的“大拉手”式,也可以单排和双排等队形进行舞蹈。人们在一位歌手的带领下,相附相随歌唱。歌词多为赞扬祖先与英雄业绩、赞美家乡和丰收年景等内容。‎ 泰雅群体的歌舞形式为《祭舞》和《酒舞》两类。在举行隆重的“播种祭”和神节庆典时,能歌善舞的泰雅男女,在兼有领唱、合唱歌曲的伴唱下,男女共舞。舞步从庄严的漫步逐渐发展到轻快、欢腾,以模拟动作为主,表现其民族在祭祀、收获、渔猎方面的情景。另一类,是在当地所谓“犹太琴”(“嘴琴”)伴奏下的民间自娱舞蹈。舞蹈动作以左右摇摆上身,伴以顿足、招手、摇臀和相互调笑的夸张即兴动作为主,具有特殊的风格和韵味。‎ 布农、曹和赛夏群体,在各自的祭礼活动中,载歌载舞的圆圈舞蹈是主要的自娱形式。具有代表性的《杵舞》,实际来源于布农民众的传统“杵乐”。舞蹈时,妇女们身穿民族服装,头戴鲜花,每人手持一只长短、粗细各不相同的“杵棒”,围绕石臼或厚石板,敲击出音响不同的优美“杵乐”,舞者们便在轻歌缓起、杵声错落之中表演,时而集聚,时而散开,展现古朴而别有风味的舞姿与造型。‎ 此外,《纺线舞》、《筛米舞》、《婚礼舞》、《甩发舞》、《竹竿舞》、《陀螺舞》、《刺球舞》、《叶琴舞》等高山族舞蹈均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高山族舞蹈有三大主要特征:一是集体性。凡重大活动,都有集体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在歌舞聚会时,人们堆柴点火,围火高歌豪饮,款款起舞。先唱序歌,渐渐高亢激越,连臂合围,踏歌欢舞,时前时后,进退有致,间有齐声欢呼,场面热烈。二是现实性。高山族舞蹈以模拟和再现捕鱼、狩猎、农耕等生产生活的动作、场景为主,具有鲜明的原始舞蹈色彩。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人们将内心喜悦全部倾注于歌舞之中,内在节奏体现于外部形体、动作上,形成一种颤动的舞蹈律动特征,结实有力,具有一种天真烂漫、热情奔放的动人美感。三是多样性。高山族支系较多,所以表现在歌舞上的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的。如阿美人的丰收舞、雅美人的甩发舞、赛夏人的矮灵祭舞等,都具各自的艺术特征。‎ 华安县高山族舞蹈是来自台湾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项目,充分体现出高山族人民的精神气质,具有鲜明的原始艺术色彩。‎ ‎10.文章第1段告诉我们,早期和后期的高山族舞蹈内容有所不同。你能由此推想这些舞蹈的起源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多次提到“原始”这个词,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对文中出现的“自娱舞蹈”这个说法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跟它相对的该是什么舞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倒数第2段说到高山族舞蹈的三大主要特征之一是集体性。你认为这一特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想一想,然后跟同学们讨论讨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竹影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弥漫( ) ②惬意( ) ③闪烁( ) ④一缕( )‎ ‎⑤乱撇( ) ⑥口头禅( ) ⑦参( )差( )‎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姿态 玩耍 混合 墨笔 B.颜料 闪烁 藤椅 漫画 C.挽救 青蛙 蒸发 猜想 D.仿佛 横幅 告辞 梳密 ‎3.下面句子中“竟”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这样宏伟的建筑,竟然只用了十个月时间完成了。‎ B.我真没有想到他竟敢当面撒谎。‎ C.在这深山区里竟有一所这么好的学校。‎ D.有志者事竟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B.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C.天好像要下雨的样子。‎ D.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二、课内阅读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5.“爸爸”的到来为何会使华明感到“难为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中国画”与“西洋画”有哪些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试用原文的话概括回答第2段开头所提出的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画大都如此”一句中“如此”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这样的看法”指怎样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观舞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颦蹙( )( ) ②端凝( )‎ ‎③惆怅( )( ) ④静穆( )‎ ‎⑤粲然( ) ⑥蠕动( )‎ ‎⑦嗔视(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舞蹈 韬略 滔滔不绝 稻谷 B.睁眼 铮铮 风筝 挣扎 C.嗔视 慎重 瞋目 缜密 D.雏凤 皱纹 姓邹 雏鸟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B.斗薮:摇动,振落 C.息息相通:互通消息 D.惆怅:伤感,失意 ‎4.词语填空 ‎①变幻多________ ②本色当________‎ ‎③低回________转 ④________咤风云 ‎⑤浑身________数 ⑥尽态极________‎ ‎⑦息息相________ ⑧________合悲欢 二、课内阅读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瞋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5.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描述卡拉玛精湛舞姿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选文中摘抄出照应“离合悲欢”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这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读了冰心这段文字有何体会?(从作者角度或从舞者角度谈均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口技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②宾客意少舒( )‎ ‎③曳屋许许声( )( )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⑤夫齁声起( ) ⑥夫叱大儿声( )‎ ‎⑦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 ⑧盆器倾侧( )‎ ‎2.下边是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改正。‎ ‎①虽(虽然)人有百手( )‎ ‎②会(适逢)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 ‎③但(但是)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④两股(大腿)战战( )‎ ‎⑤不能名(说出)其一处( )‎ ‎⑥几欲先走(行走)( )‎ ‎⑦当是(这)时,妇手拍儿声( )‎ ‎⑧妇抚儿乳(吃奶)( )‎ ‎⑨中间(其中)力拉崩倒之声( )‎ ‎⑩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 )‎ ‎3.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词活用为另一种词性的词,例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请指出这个词及其词性变化,加以并解释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___‎ ‎②妇抚儿乳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___‎ ‎③妇手拍儿声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___‎ ‎④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___‎ ‎4.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A.少顷 B.既而 C.是时 D.一时 E.未几 F.忽 G.俄而 H.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 ‎(2)表示同时发生:________‎ ‎(3)表示相继发生:________‎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________‎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5.用原文词语填空。‎ ‎6.选文第1段交代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作者是通过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每空只填一个词)‎ ‎9.第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余以为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选自《梦溪笔谈》)‎ ‎11.查工具书,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给“琵琶”二字注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认为“相国寺旧画壁”作者的姓名是“高益”还是“高益之”?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觉得这个小故事有意思吗?说说你的感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口语交际 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有趣的经历或感想,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的冲击,有一些甚至走向衰落。你认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应该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请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2.写作 介绍京剧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或者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3.综合性学习 可以去剧场,欣赏剧团演出;可以听戏曲的磁带或CD光盘,体会戏曲特有的韵味;也可以到公园听戏迷唱戏,不妨来个“拜师学艺”,学几招;还可以观看戏曲影碟和电视中戏曲欣赏等栏目。朋友聚会可以有板有眼地唱上几句,或者选择一出大家喜爱的戏或一个片段,分好角色,粉墨登场,来一场戏曲表演。‎ 第五单元 探险之旅 学习目标 ‎1.阅读 ‎(1)识记、理解、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 ‎(2)体会细节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3)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 ‎(4)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学习讲究科学、勇于探险的精神。‎ ‎2.写作 ‎(1)能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 ‎(2)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加以细致的描写,并穿插简单的议论。‎ ‎3.口语交际 ‎(1)能复述故事内容,并能概括要点。‎ ‎(2)能在阅读课文后积极参与讨论,说出读后感受。‎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本单元题材丰富:有南极探险,有沙漠求生,有攀登珠峰,有探索太空,有逐日触山。本单元文体多样:有传记,有小说,有通讯,有演讲词,有神话、寓言。本单元课文情节引人入胜,主题令人深思,语言耐人回味。‎ ‎2.阅读建议 ‎《伟大的悲剧》节选自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的后半部分(题目为编者所加),写的是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饱含感情,以优美的文字,再现了发生在那茫茫南极冰原上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但作者叙写这个故事,绝不是为了让读者感到有趣,也不仅仅是为了感动读者,而是让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作品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它应该是一粒种子,深埋进我们的心底,在将来适当的时候能够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我们“精神的底子”里不可缺少的内涵。作者茨威格是文学大家,因此文章语言的文学味道浓郁,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学习时应认真品味课文中有着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 ‎《在沙漠中心》选自《人类的大地》。课文节选的部分叙述了因飞机失事被困沙漠中心的“我”的体验和思索,描绘了“我”从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和痛苦到内心平静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表现“我”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课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可以联系自己已知的探险经历,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从而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关于中国登山队第一次从北坡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通讯节选。课文洋溢着民族自豪感,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素材。‎ ‎《真正的英雄》是一篇悼词。作者满怀深情地悼念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七名宇航员,文章是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反复朗读,体会这种感情。‎ ‎《短文两篇》课文内容与太阳有关,体现人类的探索精神。结合书下注释疏通课文大意,重视朗读,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3.相关知识 ‎(1)茨威格(1881—‎ ‎1942)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奥地利作家,他多才多艺,写过诗歌、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其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他17岁在文坛崭露头角。离开大学后,曾到过欧洲、南亚、北非和美洲等的许多国家旅行,结识了罗丹、罗曼·罗兰等人。他在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学财富。茨威格一生写下了大量的传记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传》、《罗曼·罗兰传》等最负盛名。他的小说以中短篇见长,最著名的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颗心的沦亡》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永不安宁的心》是斯蒂芬·茨威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2)圣埃克絮佩里和《人类的大地》‎ 圣埃克絮佩里,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航空事业发展初期,飞行是十分危险的。他与同事们为法国开辟了多条邮政航线,为航空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受到政府的嘉奖。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他的代表作有《南线邮航》《夜航》《人类的大地》《战争飞行员》《小王子》《堡垒》。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他在执行第八次飞行侦察任务时失踪。‎ ‎《人类的大地》是一本八章散文集,每章都有一个主题,独立成篇:航线、同志、飞行、飞机和行星、绿洲、沙漠、沙漠中心,最后归结到人。贯穿这些文章的是深层思考: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承担责任。‎ ‎(3)《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内容丰富、风貌独特的著作,记述海内外历史、地理、部族、神话、宗教、生物、水利、物产、医学等方面内容。今传本为18卷39篇。‎ ‎(4)刘安与《淮南子》‎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初年皇室贵族中学术修养较为深厚的人,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淮南子》就是在他主持下编撰的。‎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全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学习诊断 ‎21.伟大的悲剧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储存( )②怏怏不乐( )③贮藏( )④毛骨悚然( )‎ ‎⑤步履( )⑥姗姗来迟( )⑦厄运( )⑧海市蜃楼(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lǐn冽( ) ②遗shuānɡ( ) ③忧心chōnɡ chōnɡ( )‎ ‎④léi弱( ) ⑤白雪ái ái( ) ⑥吞shì( )‎ ‎3.用横线标出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 ‎①畏琐不前( ) ②风餐路宿( ) ③不可思意( )‎ ‎④疲惫不勘( ) ⑤精疲力揭( ) ⑥扬扬得意( )‎ ‎4.解释下列词语 ‎①告罄:‎ ‎②毛骨悚然:‎ ‎③语无伦次:‎ ‎5.对下列句子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和斯科特一样,认为角逐失败意味着毫无价值和悲哀。其悲剧色彩也就表现在这里。‎ B.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斯科特和伙伴输给对手的痛苦心情。‎ C.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坦然面对失败,并忠实接受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可敬可佩。‎ D.—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赞誉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 ‎6.仿写句子 而现在,他们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皮肤不受损伤、为了自己终将死去的肉体的生存、为了没有任何光彩的回家而斗争。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为了……,为了……,为了……。与其……毋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 ‎,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7.斯科特将“我的妻子”改成“我的遗孀”,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斯科特遗体的姿势是怎样的?这表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何要写“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一句该怎样理解?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上世纪80年代,一批热血青年本着“为国争光、振兴中华”的理想,自发组织起来,闯过雪山、激流、峡谷和险滩,挑战严寒、饥饿、翻船和死亡,完成了对长江、黄河的全程无动力漂流探险,书写下人类漂流探险史上的壮举。这种“长漂精神”、“黄漂精神”和当年连夺五次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精神,被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两支精神催化剂。‎ 那个年代,中国进入了重大社会转型期,人们长期被压抑、禁锢的思想有了释放的机会,特别是青年人,渴望用新的方式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在此背景下,一个偶然的事件,催生了“长江漂流探险”、“黄河漂流探险”这两件大事。1985年,一个名叫肯·沃伦的美国探险家在漂流完印度的恒河后,在记者采访他下一个目标是哪里时,他手指东方说“中国,长江”。随后,他还花费30万美元,取得了我国长江首漂权。消息传来,许多国人认为这“伤害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西南交大的尧茂书率先行动,独自一人带着“龙的传人”号漂流筏从长江源头开始漂流探险,不幸在漂至金沙江通伽峡时翻船遇难。‎ ‎1986年年初,《中国青年》杂志刊出报告文学《梦断长江》,报道了尧茂书的事迹,国内许多热血青年震惊了。洛阳的郎保洛、王茂军、雷建生等8个青年心潮澎湃,自发组建了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下称洛漂队),发誓完成尧茂书“中国的长江要由中国人首漂”的愿望。穿越青海、西藏、四川等11个省,行程6300公里,历时147天,战惊涛,过险滩,在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支持下,付出牺牲4名队员的沉重代价,‎1986年11月12日15时50分,胜利抵达上海吴淞口海军10号码头,征服长江。‎ 长江漂流探险的成功,激起了国内青年更加炽热的激情,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第二大河——黄河。‎1987年5月5日,以“长漂”英雄雷建生、郎保洛为队长,吸收了洛阳、北京等地30余名热血青年参加的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从黄河正源向下开漂。同期漂流的还有北京和马鞍山的两支队伍。黄漂队的勇士们战胜了艰难险阻完成了全程‎5464公里、落差‎4831米的黄河探险漂流,于当年9月25日到达渤海之滨的黄河入海口。然而,发生在拉加峡的“六·一九”事件,成为大家心中永远的痛!‎ 拉加峡全长‎216公里,落差达‎588米,是黄河冲出源头地区后流经的第一个大峡谷,两侧山崖高耸,极为凶险。‎‎1987年6月19日下午3时30分 ‎,雷建生、郎保洛、朱红军、张宁生和袁世俊同登一船开漂。刚过几分钟,就见200多米宽的河面被两侧山体塌落的岩石挤得仅剩10多米宽,水吼如雷,紧接着,便遇到了一个‎5米高的大跌水,巨浪滔天,瞬间将船打了个底朝天。队员们在冰冷刺骨的水中奋力搏击,雷建生最先爬上倒扣的船底,大声呼喊大家“抓住船绳”。但由于体力不支,郎保洛十几分钟后被大浪卷走,朱红军、张宁生也先后没了踪影。后来,忽见一块巨大的礁石迎面而来,袁世俊随即昏迷过去。当袁世俊醒来时,船已漂到了岸边回水处;再一看,雷建生的胳膊还绕在船绳上,但是头部却垂落在黄河中……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11.查工具书,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给“澎湃”二字注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章的开头两段看,“长漂”、“黄漂”的实现是基于哪两个重要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2段提到“长江首漂权”问题,如今20多年过去了,你现在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征服长江”、“征服黄河”曾经是当年热血青年的共识。谈谈你对“征服”二字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设法读到《中国青年》杂志1986年第2期发表的报告文学《梦断长江》,了解尧茂书的事迹,写一段读书笔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沙漠中心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辐射 ②噎住 ③硌着 ④颤抖 ⑤躯壳 ‎⑥脐带 ⑦真谛 ⑧犁铧 ⑨虫豸 ⑩诘难 ‎2.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①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 ‎②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 ‎③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 ‎3.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但我自我感觉好过一点了。我感觉________,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________。‎ ‎②如果人体不能忍受三天不喝水,那可绝不是我的错。我过去没想到自己对水源竟是那么________,我没料到人的忍耐力竟是如此________。‎ ‎③有一次,在俄罗斯,我在一家工厂听到有人演奏莫扎特的曲子。我在文章中写到此事,结果我收到两百封________的信件。‎ A.安静 安静 渴望 短暂 指责 B.寂静 寂静 依恋 短促 诘难 C.平静 平静 向往 短暂 指责 D.平静 平静 依赖 短促 诘难 ‎4.下面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了躲避它,我像困兽一样团团转 ②我在天使的重负下挣扎 ‎③好像是膝盖硌着我的胸膛 ④之后我感到呼吸困难 ‎⑤刚才,风驱赶着我四下乱窜 A.③④⑤②① B.⑤①④③② C.③⑤④①② D.⑤④②①③‎ ‎5.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揭示了探险的意义,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风越刮越猛。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儿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儿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我躺下,又站起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7.作者认为沙漠是“光滑”的,你认为他形容得恰当吗?结合文段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如何理解“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段中没有直接写心理活动,但我们仍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我”的心理,请找一处语句,分析“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有一次,我穿过充满湿气的森林。森林十分潮湿,雨滴从树叶上落到地面。杨树和烂叶发出臭气。水滴落在我的头发上,冰冷的水流进我的衣领。忽然,我看到一只驼着背的黑猩猩的身影正对着我,它背朝我坐在那里。我立即俯下身去,免得被黑猩猩看见。几分钟里只听见刷刷的雨声,然后在什么地方发出了轻微的沙沙声和惊惶而低沉的“呼呼”声。我慢慢地将头转向右边,但是什么也没有看见,我向原来的方向张望,前面那个黑影消失了。立刻,在我正前方发出了沙沙声。我抬头朝树上一瞅,只见戈利亚坐在那儿。他注视着我,紧闭嘴唇,轻轻地摇动着树枝。我将目光避向一旁:因为长久的凝视可能会被黑猩猩理解为是对它的威胁。这时,在我左边也发出了一阵沙沙声,我一回头,又看见了一个黑影。黑猩猩阴郁的眼睛穿过草丛在盯着我。然后出现了一只强有力的黑手,抓着悬垂的蔓藤。从我身后发出了一阵低沉的“呼呼”声。我陷入包围之中了。‎ 几乎立刻,戈利亚发出了拖长的高叫“呼啦——”,其他的黑猩猩也响应这一可怕的尖叫,这是非洲森林中最凶暴的叫声之一,大约只比大象狂怒时发出的喇叭似的号叫,稍逊一筹。猿猴们都激动了,它们开始狂暴地摇撼树枝,一阵泥土和树叶的瀑布落在我的身上。我的神经紧张到极点,我努力克制自己原地不动,虽然我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在命令我立即逃跑。我装着在搜集树根,将身子紧贴在地上。突然间,不知谁用树枝把我的头痛打了一下,然后,一个黑影子随着脚步声从灌木丛中跳出,向我直扑过来,但在最后一刹那,突然改变方向,隐藏到森林里去了。我贴在地上,听天由命地等着被撕成碎片,这段时间究竟过了多久,我也说不上。‎ 忽然我明白过来了,周围的一切早已安静下来,只听得雨滴在有节奏地敲打。我胆怯地抬头环视,但是,既没有看见粗黑的手,也没有看见炯炯闪光的眼睛和摇晃着的树枝。老实说,当我站起来时,我的膝盖在战栗。但是,可以说,我的狂喜和恐惧同样强烈;毕竟黑猩猩现在不怎么怕我了。当然啰,这种感觉是在危险顺利地过去以后才来到的。‎ 黑猩猩最初对我发生恐惧以及惊惶逃窜的时期过去了,现在开始了对我怀着敌意、进行侵犯的时期;这段时期大约延续了五个月之久。在上述情况发生后三个星期,我坐在狭窄的峡谷的斜坡上,等待着黑猩猩到谷地对面果实累累、压弯了腰的大树那儿来吃东西。我一听见身后黑猩猩清晰的脚步声,便立刻趴在地上屏住呼吸;因为曾经有好几次,猿猴们一看见我在它们常常行走的路上,便立刻走开,到其他树上去吃东西了。它们在进食时,通常总是不那么注意我,饥饿压过了恐惧。然而这一次,脚步声近了,在离我不远处停了下来。发出了低低的呼呼声,这是惊扰而稍许有点害怕的动物的叫声——它们注意到了我。我仍然一动不动地躺着。突然就在我耳边响起了高叫声。‎ 我稍许抬起了头,看到一只大的公黑猩猩爬在我附近的一棵树上。他正坐在我的头顶上,大张着嘴高声叫喊着,发出了高亢而断续的尖叫。我注视着它那黝黑的脸和褐色的眼睛。它又下降了一些,因而我能够清楚地看见它黄色的嘴唇和玫瑰色的舌头。一接触到我的视线,公黑猩猩便狂暴地摇动树枝,树叶雨点般向我落了下来。这样做还嫌不够,它又抱住树干并开始使劲摇树,树枝纷纷落下。在这段时间里,公黑猩猩不断高叫并达到了疯狂的程度。突然间它噤声停叫,从树上爬下来,从视野中消逝了。‎ 这时,我才注意到母黑猩猩,她们带着大大小小的幼仔,一动不动地坐在另一棵树上,瞪大眼睛注视着我。背后重新发出了脚步声。我从身后沉重的呼吸声感觉出公黑猩猩已经走得非常靠近了。‎ 忽然我听到了高声嗥叫,以及折断树枝的声音,有件什么东西很痛地打在我头上。我抬头将脸转向公黑猩猩。它站在那里摆好了架势,似乎随时都准备向我扑来。然而他没有那么做,突然转身向后慢步离开了,还不时停下来,向后面张望。带着幼仔的母黑猩猩悄悄地从树上下来,也跟着他走了。又过了几秒钟,周围变成空荡荡的。我感到十分喜悦,我终于和野生的黑猩猩建立了接触。 (节选自珍妮·古多尔《黑猩猩在召唤》)‎ ‎10.你对珍妮·古多尔了解多少?尽你所知写一个简介。假如上网查一查,你会了解得更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所描述的是作者在非洲考察初期惊心动魄的经历,但是她说“我的狂喜和恐惧同样强烈”。她为什么“狂喜”?请引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章第2段找出描写黑猩猩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说说这样描写的效果怎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提到的“戈利亚”是谁?猜猜看。如果你能在网上阅读《黑猩猩在召唤》,就不必猜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登上地球之巅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砭( )骨 ②步履( ) ③窒( )息 ④滞( )留 ‎2.词语解释 ‎①崔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履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匍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养精蓄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B.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 C.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D.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填空 ‎①‎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________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________不散。‎ ‎②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________而________。‎ ‎③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他双手________进岩缝,脚尖________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________,便扑通一下________到原来的地方。‎ ‎④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________,呼吸也变得________。‎ ‎5.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一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现在,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________了,他们的行动更加________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顶峰走去。‎ 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举目四望,________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________。‎ ‎7.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凝重 迟缓 迷茫 壮举 B.沉重 迟缓 朦胧 创举 C.笨重 迟滞 朦胧 创举 D.沉重 迟钝 蒙眬 盛举 ‎8.为什么说他们“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读过“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这句话,有什么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真正的英雄 一、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阴霾( ) ②弹奏( ) ③拓( )荒者 ‎④哀悼( ) ⑤家眷( ) ⑥笼( )罩 ‎2.看拼音写汉字 ‎①余xiá________ ②战lì________ ③孩tí________ ④jiānɡ________域 ‎⑤许nuò________ ⑥chuí________炼 ⑦归sù________ ⑧mí________补 ‎3.给下面成语填空 ‎①________夜不眠 ②刚________不屈 ③________不倦 ‎④迫不________待 ⑤梦________以求 ⑥________而不舍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英雄________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________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________献出生命。‎ A.因此 锲而不舍 以致 B.因此 依依不舍 以至 C.之所以 锲而不舍 以至 D.之所以 依依不舍 以致 ‎5.仿写句子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忆你生活中记忆最深的人或事,仿照课文格式,用下列词语写一个排比段。‎ 记得……记得……还记得……‎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迪克·司各比知道,每一次太空飞行器的发射都是一个技术上的奇迹。他说:“如果出现什么,它决不意味着太空计划的结束。”我所接触的每一位英雄的家庭成员,都特别请求我们一定要继续这项计划,这是他们失去的可爱的亲人所梦求实现的计划。我们决不会使他们失望。‎ 今天,我们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伙伴们保证,他们的梦想决没有破灭,他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为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献身工作的人们,他们的大家庭中失去了七位成员,他们仍要继续工作去实现既安全可行又冒险、大胆的更有效的太空计划。人类将继续向太空进军,不断确立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正是我们纪念“挑战者”号上七位英雄的最好方式。‎ 迪克、迈克、朱蒂丝、埃里森、罗纳德、格里高利和科里斯塔,你们的家庭及你们的国家哀悼你们的逝去。安息吧,我们永远忘不了你们。对熟悉和爱你们的人们来说,痛苦的打击是沉重的、持久的;对一个国家来说,她的七位儿女、七位好友的离去是难以弥补的损失。我们所能找到的唯一安慰是,我们在心里知道飞得那样高那样自豪的你们,现在在星际之外找到了上帝许诺以不朽生命的归宿。‎ ‎7.第一段中加点的两个词分别指代什么?‎ ‎①“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中说“他们的梦想决没有破灭”,其理由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出语句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三段画线的句子,分号前后的话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逐走( ) ②饮于河( )( )‎ ‎③化为邓林( ) ④地维绝( )( )‎ ‎⑤故日月星辰移焉( ) ⑥故水潦尘埃归焉(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至,道渴而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的书。‎ ‎4.《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________,其书又名________,是________ (朝代)的________ (人名)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二、课内阅读 文段(一)‎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________;________,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5.在段中横线上,补写出原文句。‎ ‎6.这一神话故事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夸父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于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0.“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导者告退,指湖(雁宕湖,大龙湫瀑布水源)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一僧人名)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至是且无锋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同“陡”)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指龙湫瀑下的潭),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注释】以上文字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癸丑(公元1613年)四月十四日记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记叙了攀登雁宕(一作“荡”)山寻找大龙湫瀑布水源的历程。‎ ‎13.查工具书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陟: ②敝: ③兴: ④暝:‎ ‎14.文中说“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你推测“足布”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先后有“石片棱棱怒起”、“怒涛倾注”的说法,对其中的“怒”字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怎么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说说你对徐霞客及《徐霞客游记》的了解,跟大家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口语交际 结合本单元“探险之旅”的教学内容,搜集古今中外有关人类探险的故事,召开一次“讲故事评比大会”。先是小组预赛,即每人准备好在小组内讲故事,每组由此推举出一名讲故事能手;然后由各组的讲故事能手参加全班决赛;最后评选出一位“故事大王”。‎ ‎2.写作 以“我的一次探险经历”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内容可以是你的真实经历,也可以是幻想类的童话故事,如“我”可以是一只小鸟,一片树叶,甚至是一位外星人,到地球探险……‎ ‎3.综合性学习 ‎(1)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开发或者改造有关探险的游戏软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开展一次“电子虚拟探险”活动,评选出最佳探险队员。‎ ‎(2)可以让学生研制一种“探险棋”,开展一次下棋比赛。‎ ‎(3)让学生研制一种“探险拼图”,组织一次拼图比赛。‎ 以上活动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种完成。‎ 第六单元 动物世界 学习目标 ‎1.阅读 ‎(1)识记、理解、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领悟课文,积累文章中精彩生动的语句。‎ ‎(4)在阅读中抓住关键的有表现力的语句,并能对其做深一层分析。‎ ‎(5)学会详细复述课文。‎ ‎(6)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作 ‎(1)学习本单元作者精当传神的描写。‎ ‎(2)学习本单元的写作特点,利用所学到的写作技法生动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或叙述你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3)学习用作比较的方法来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 ‎3.口语交际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本单元选编了五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它们是郑振铎的散文《猫》、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诗人牛汉的代表作《华南虎》、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动物小品《马》和蒲松龄的传奇故事《狼》。这些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存轨迹。‎ 这五篇文章选自古今中外不同作家的作品,体裁多样(小说、散文、诗歌、科学小品)。古今中外描写动物的文章非常多,其中不乏名家名篇,但这些文章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题材:‎ ‎(1)西方纯粹的动物小品。它们从科学的角度比较客观地描述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比如,七年级上册选编的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本单元选编的布封的《马》等。‎ ‎(2)反映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文章。它们一般不会脱离环境而单纯地描摹一种动物,而是将这种动物放在人类社会中去体察它的处境和遭遇,比如郑振铎的《猫》等。‎ ‎(3)借物寓人的文章。它们往往把人类对某种现象的批判、对某种精神的崇敬寄托到某种动物身上,间接地表达作者的理想和追求,折射人生的思考,比如牛汉的《华南虎》、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等。‎ 本单元囊括了这三种题材的文章,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猫》通过“我”三次养猫的故事,表现了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寄意遥深。弱小者总是不幸的,尤其是被冤屈、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随时随地都可能降临到它们的身上,它们不能言说、不能反抗。特别是作者通过第三只猫的遭遇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叩问,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 ‎《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生存的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时表现出来的勇气、智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心灵的震撼,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 ‎《华南虎》:有着美丽容貌、强健形体的华南虎被囚于人类的牢笼,远离了广袤的山林——它生活和精神的家园。人们可以在肉体上折磨它,可是,华南虎仍然会不屈不挠地抗争下去。这首诗写于一个最没有诗意的时期——‎ ‎20世纪70年代初,表现在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我”不屈服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马》: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人性化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生活着的马匹”由衷的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狼》: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全文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即:狼无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和智慧所战胜。‎ ‎2.阅读建议 在第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统观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方法,老师也不断地告诉我们要改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相信同学们都有了亲身的体会,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一单元,建议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运用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在这个单元,我们还要重点学习通过揣摩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揣摩、学习和运用对比方法。《马》中作者将马的外形和其他的动物进行比较时,态度不是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自然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因此,要根据写作需要恰当地运用这种对比描写的方法。‎ ‎(3)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生命是相通的,在动物身上,也可以曲折反映人类的理想和追求。被囚于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与之相对的是禁锢自由,代表邪恶的铁笼。两者之间激烈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这首诗的象征意义超越了那个特定的时代,就是在今天也有积极的意义。体会文章的象征意义对正确地理解这首诗有重要的意义。‎ ‎3.相关知识 ‎(1)查找积累相关作家的文学常识,如郑振铎、布封、沈石溪、蒲松龄等。‎ ‎(2)课外阅读《聊斋志异》,了解该书的内容、特点。‎ 学习诊断 ‎26.猫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相称________ 消耗________ 蜷伏________ 娱乐________‎ 惩戒________ 屋脊________ 叮咛________ 凝望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è________待 yuān________枉 懒duò________ 鸟lónɡ________‎ biàn________诉 sǒnɡ________恿 安xiánɡ________ 乞ɡài________‎ ‎3.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________,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________。‎ ‎③妻常常________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④它很________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A.酸辛 预兆 叮嘱 悲愤 B.酸楚 预警 叮咛 悲楚 C.酸辛 预警 叮嘱 悲楚 D.酸楚 预兆 叮咛 悲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班级不但信任他,而且连以前反对过他的其他班级也信任他了。‎ B.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深刻的思想认识、较高的艺术修养所决定的。‎ C.应该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被全体同学掌握,特别是普通班级一定要提高教学质量。‎ D.经过刻苦训练,在奥运选拔赛上他轻松晋级,成为这个项目第一个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人。‎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调查 风调雨顺 B.筹备 一筹莫展 C.缅怀 触目伤怀 D.赔偿 得不偿失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春将至,一场罕见的大雪席卷南方。大批战斗在抗灾一线的人们,徒步于深雪之中,运送物资;________。他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________,让节日充满温情与感动,让雪灾中的中国祥和温暖。‎ A.攀爬于电杆之上,检修线路 严冬的冰雪、灾难的阴影被驱散了 B.攀爬于电杆之上,检修线路 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灾难的阴影 C.于电杆之上攀爬,检修线路 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灾难的阴影 D.于电杆之上攀爬,检修线路 严冬的冰雪、灾难的阴影被驱散了 ‎7.仿写句子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1)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3)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4)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5)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6)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7)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8)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9)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10)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1)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12)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13)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8.用横线画出正面直接描写“猫”可厌的句子,归纳一下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1)—(13)自然段,将其概括为六个情节,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边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我最好的老师 ‎①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作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因为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②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③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④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⑤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⑥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有起疑心。‎ ‎⑦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 ‎⑧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⑨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时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⑩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⑾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做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⑿这里面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觉察到。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惊骇极了。“他不该像这样捉弄你们的。”那小学老师说道。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全错了。‎ ‎13.“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的表面原因和实质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说对于这个编造出来的故事,“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从怀特森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当历史老师上课时,有人说“凯蒂旺普斯”这意味着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对待怀特森老师的态度变化上看,本文采用的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18.本文介绍了怀特森老师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斑羚飞渡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狩猎________ 对峙________ 逞能________ 炫目________‎ 悲怆________ 娴熟________ 坠落________ 苍穹________‎ 参差________ 湛蓝________ 磐石________ 恍惚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进退维谷:‎ ‎②一尘不染:‎ ‎③迥然不同:‎ ‎④秩序井然:‎ ‎⑤甜腻:‎ ‎⑥斑斓:‎ ‎3.形似字注音组词 湛( )________ 弧( )________‎ 勘( )________ 狐( )________‎ 堪( )________ 孤( )________‎ 缭( )________ 绚( )________‎ 燎( )________ 殉( )________‎ 潦( )________ 询( )________‎ 嘹( )________ 峋( )________‎ ‎4.词语填空 目________口呆 粉身________骨 毫无________问 坚定不________‎ 沉________有力 略________一筹 ________不从心 眼花________乱 ‎5.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昨天爸爸出差回来 带回了新衣服 袜子 钢笔 图书等许多东西 爸爸把这些东西摊开 对我说 你喜欢什么 我一件一件仔细看了一遍 想了一下 回答说 我最喜欢 十万个为什么 这本书 因为它能告诉我不少知识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谁也不会否认李老师的上课水平在全校是出类拔萃的。‎ B.周末晚会的教室里回荡着同学们欢乐的笑脸和歌声。‎ C.不知为什么今天来看足球赛的人数比上一次几乎少了一倍。‎ D.杭州的阳春三月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 ‎7.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班的张新喜欢学别人说话的腔调,学得惟妙惟肖。‎ B.小明制作的风筝真是与众不同,和其他人的一点都不一样。‎ C.期末考试总分我只比他低了一分,只能算略胜一筹吧。‎ D.镰刀头羊悲哀地叫了一声,表示自己的无能为力。‎ ‎8.仿写 这叫声与我平日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声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②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③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④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⑤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 ‎⑥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⑦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9.老斑羚在什么情况下,甘心选择死亡?(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一个词语概括“我”目睹老斑羚们从容走向死亡的心理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中概括描写斑羚飞渡时群体状态的句子是哪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文段中划出两处写到彩虹的句子,并分析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⑦段中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是什么意思?这种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蝈蝈 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八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 ‎“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小孩子家,别瞎说!'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它一定会叫的!”‎ 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趴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蝈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了,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眼矇眬,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 ‎“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它大概也热得睡不着,所以叫。”‎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大人们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 ‎15.速读全文,将自己的理解填写在括号里。‎ 本文的主体部分,从蝈蝈的________写到________再写到________,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16.浏览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自己的理解。‎ 这篇文章以________为顺序,以________为线索来叙说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 ‎17.品读文中第一段,说说你抓住了哪些词语来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研读文章内容,写出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的最有情感表现力的两句话。‎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赏析文章的结尾,你认为蝈蝈是“逃走”的吗?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体味这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点示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华南虎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呵斥________ 抽搐________ 掠过________ 沟壑________‎ 胆怯________ 劝诱________ 拂动________ 咆哮________‎ ‎2.人们在与动物的长期共同生活中,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了许多动物有趣的特征,并把它们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创造出许多生动的词语。用动物名称填写下列词语中空缺的部分 ‎①一石二________ ②井底之________ ③偷________摸狗 ④丧家之________‎ ‎⑤如________添翼 ⑥守株待________ ⑦一________当先 ⑧松________延年 ‎3.下列字形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栅(zhà)栏 鞭打 苍莽(mǎnɡ) 键壮 B.斑斓(lán) 厉声 捆(kuěn)绑 屈辱 C.不羁(jī) 咆哮 血淋淋(lín) 腾空 D.趾(zhǐ)爪 耀眼 羞(xīu)愧 凝结 ‎4.句子主干提取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主干:阶梯属于人。‎ B.我国的华南虎是一种珍稀动物。‎ 主干:华南虎是动物。‎ C.边区军民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 主干:军民响应号召。‎ D.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 主干:早上举行大典。‎ ‎5.虎作为一种威武的动物,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敬畏与喜爱,人们常常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它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请写出4个以“虎”字开头的成语。‎ 虎________虎________虎________虎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 你的健壮的腿 ‎ 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 ‎ 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 ‎ 全都是破碎的,‎ ‎ 凝结着浓浓的鲜血!‎ ‎ 你的趾爪 ‎ 是被人捆绑着 ‎ 活活地铰掉的吗?‎ ‎ 还是由于悲愤 ‎ 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 ‎ (听说你的牙齿是被钢锯锯掉的)‎ ‎ 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 ‎ 我看见铁笼里 ‎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 ‎ 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 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 ‎ 我终于明白……‎ ‎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 石破天惊的咆哮,‎ ‎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 掠过我的头顶 ‎ 腾空而去,‎ ‎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 ‎ 和火焰似的眼睛,‎ ‎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6.“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中的“直挺挺”能否改成“笔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凝结着浓浓的鲜血”中“浓浓”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加括号的诗句能否省略?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节诗句内容可用第二节诗中的一个短语概括,这就是老虎具有________。‎ ‎10.“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这两句诗表明老虎面对困境做过无畏但却徒劳的反抗,但这“沟壑”为何让“我”感到“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以至于“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中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华南虎的形象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马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剽悍________ 驾驭________ 妒忌________ 束缚________‎ 鞍辔________ 阔绰________ 遒劲________ 畸形________‎ 眷恋________ 犷野________ 疮痍________ 窥伺________‎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毡( )________ 瞻( )________ 妍( )________ 缚( )________毯( )________ 赡( )________ 研( )________ 傅( )________‎ ‎3.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泰然处之 B.设身处地 C.恰到好处 D.淡然处之 ‎4.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纵然 所以 如果 也 甚至于 并且 还要 A.因为它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 )它不拒绝任何使命,所以它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民服务,它( )超出自己的力量,( )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 B.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 )是在休息的时候;( )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 )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 )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 ‎5.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慷概以赴 奔腾 迎合 舍己为人 B.精神抖擞 克制 奴役 依依不舍 C.耀武杨威 观瞻 滕跃 面面相觑 D.成群节队 畸形 眷恋 相得益彰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耀武扬威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B.马的这种轻捷的神情恰好和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C.他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总是把事情做得很好。‎ D.运动场上,运动员们各个精神抖擞,奋勇争先。‎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的羁绊。‎ 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 B.他不但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他的操纵,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 颜色:色彩。‎ C.在南美各地生活的马,除了晴朗的天空外别无任何庇荫。‎ 庇荫:遮挡阳光的树木等。‎ D.所有家马则都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和妍媚而已。‎ 赋予:交给的任务。‎ ‎8.仿写 它们行走着,它们奔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因此它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虽然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上,它们却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如果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它们也是成群结队而行的,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纯粹是为着群居之乐。因为,它们一无所畏,原不需要团结御侮,但是它们互相眷恋,依依不舍。由于草木足够作它们的食粮,由于它们有充分的东西来满足它们的食欲,又由于它们对动物的肉毫无兴趣,所以它们绝不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也不互相争夺生存资料。它们从来不发生追捕一只小兽或向同类劫夺一点东西的事件,而这类事件正是其他食肉类动物通常互争互斗的根源:所以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妒忌。‎ ‎9.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一段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天然马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认为野马与家马的区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欣赏天然的马还是人工的马?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狼 一、积累与运用 ‎1.填空 ‎《狼》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这部著名的文言小说集。‎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狼亦黠矣________ 苫蔽成丘________ 屠乃奔倚其下________‎ 屠大窘________ 目似瞑________ 眈眈相向________‎ 缀行甚远________ 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________‎ ‎3.解释下列多义词 止:止有剩骨________ 一狼得骨止________‎ 前:狼不敢前________ 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 意:意暇甚________ 意将隧入________‎ 敌: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 盖以诱敌________‎ ‎4.说说下列“其”字各指代什么 ‎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场主积薪其中( )‎ ‎③屠乃奔倚其下( ) ④一狼洞其中( )‎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⑥屠自后断其股( )‎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屠自后断其股( ) 弛担持刀( )‎ 其一犬坐于前( ) 止露尻尾( )‎ 一狼洞其中( ) 意将隧入( )‎ 一狼径去( ) 乃悟前狼假寐(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 屠大窘( ) 狼亦黠矣( )‎ ‎6.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在文中画出描写屠夫和狼相持的句子。‎ ‎9.细写“前狼假寐”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前狼假寐”的同时,另一只狼在干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都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最后强调“狼亦黠矣”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用“屠夫遇狼”概括第一个情节,后面三个情节分别该怎样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哪些词语表现屠夫害怕,对狼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哪一句表现了狼贪婪的本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能概括文章主题的句子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分析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和前文有什么不同,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阅读《聊斋志异·狼》的另两则,完成17~20题。‎ ‎(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天亮)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疑虑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值)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二)‎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猪被杀后,屠户在猪脚下割开皮吹气,便于去其皮毛)。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17.请借助工具书,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瞰担上肉( ) ②遥望树上悬巨物( )‎ ‎③逡巡近视( ) ④仰首细审( )‎ ‎⑤示之以刃,少却( ) ⑥惟有小刀不盈寸( )‎ ‎⑦遂割破狼爪下皮( ) ⑧方缚以带( )( )‎ ‎⑨遂负之以归( ) ⑩乌能作此谋也(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加上课文,三则《狼》分别侧重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又共同表现了人的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了这三则《狼》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综合性学习 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组内成员先找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相关资料,再评比谁找的资料最有文采最有趣最有意义,然后投票选出本组“最佳动物研究员”,由他来作全班发言。最后全班听取各组汇报,选出班级“最佳动物研究员”“最佳动物小作家”“最佳动物伙伴”。‎ ‎2.口语交际 学习小组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与“最佳”同学对话,谈论动物之美与人类之美。‎ ‎3.写作 以“我与动物聊聊天”为题,参考这次活动收获的信息,写一篇作文。‎ 第一单元学习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菜畦(qí) 收敛(liǎn) 确凿(záo)‎ B.惩罚(chénɡ) 伫立(zhù) 星宿(xiù)‎ C.木屐(jī) 缠络(luò) 迸发(bìnɡ)‎ D.蝉蜕(tuì) 徘徊(huái) 衣襟(jīn)‎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芳草萋萋(茂盛) 轻捷(轻快)‎ B.骇人听闻(震惊) 邑人(同县)‎ C.人迹罕至(稀少) 确凿(确实)‎ D.人声鼎沸(翻滚) 鉴赏(鉴定)‎ ‎3.下列几句话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搏学的人。‎ B.但是当他再冒到水面上来的时候,却感到非常空虚。‎ C.狂风在小鸭身边呼号得非常历害。‎ D.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侯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B.团结一致是搞好工作的关键。‎ C.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D.他们把学校建成花园一样美丽。‎ ‎5.对下列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家树,紫红的桑葚。(排比)‎ B.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比喻)‎ C.小鸭坐在一个墙角里,心情非常不好。(拟人)‎ D.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拟人)‎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省粟县,在北京长大。《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他的散文集《窗》。‎ C.安徒生是丹麦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 D.普希金是前苏联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二、阅读理解(共42分)‎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7.文中第一句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的三个“也许”句表现出“我”怎样的内心活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出“我”怎样的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中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最严厉的书塾”与“百草园”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简单说明一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 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的痛,那是人生不想直接面对的现实。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哭泣,我们会伤心,我们会逃避。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 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是小孩。在外面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会下意识地到父母那里去寻求安慰,寻找关爱,然后再带着从父母那里吸取到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父母那里好像有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直到有一天爸爸突发心肌梗塞病倒了,我们这才发觉白发和皱纹已经爬上了父母的额头,岁月斑驳的阴影已经剥蚀了他们红润的面颊。那一刻,心头漾起的,就是那不能承受的痛。‎ 爸爸是“文革”前最后一批完成学业的大学生,爱好运动的他在学校就通过了运动健将的标准,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体育工作。他的身体特别棒,好多人至今还记得他年轻时在寒冬腊月脱光了衣服用冰雪摩擦身体的情景,不要说这种独特的“洗澡”方式很少有人见过,单是那身在冰雪中闪着光亮的一块块隆起的肌肉,就足以使人惊异得瞪大眼睛,小青年们对他则更是顶礼膜拜。“力大为王”一向是民间不成文的法则,更何况他还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大王”。‎ 然而,那天这位“大王”就那样躺倒在医院的急救室里,任医生护士在他身上插着各种各样的管子和针头。他的脸越来越黄,他的两脚也越来越凉,生命的热力似乎正从他的身上慢慢扩散和消遁。那一刻,我痛,我的心近乎绝望般的痛。‎ 我用自己的双手,一遍又一遍地摩擦着爸爸冰冷的双脚,我要把我的信念,把我的激情,把我原本就是从他那里得来的生命活力通过我的手心贯穿到他的脚心,再通过他的脚心传递到他整个的身心。我要他坚强,我要他勇敢,我要他回来——像以前一样回到我的身边来。‎ 爸爸他真的回来了!生命之花重新在他身上绽放。心脏中一下子装上了四个支架的他,也被医生视为医学界的奇迹。‎ 不错,他的起死回生,缘于当今高超的医学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缘于他自己一向良好的体质和坚韧不拔的男子汉气质。然而在潜意识里,我认为这一奇迹的出现,还缘于爸爸在身处临界的那一刻,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 那是用血缘凝结而成的语言,那是用亲情浇灌而成的语言。从手心向他传递过去的那生生不息的气息里,爸爸读懂了我向他表达的情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需要和依恋,感受到我们对他深深的爱。他用顽强的毅力挣脱了病魔,回到了我们身边。‎ 慢慢从惊恐中恢复过来的我们,逐渐变得又只记得从父母那里去吸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了。而父母,则更慷慨地给我们提供着源源不尽的食物、关怀和照顾。‎ 只是,我们也多少发觉了一些变化,每次到家,总见爸爸在忙着,忙着种花,忙着写稿,忙着练字,忙着裱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说是要给自己的同学每人一张以作纪念,还指给我看哪些是给哥哥的,哪些是给弟弟的,哪些又是给我的……‎ 爸爸永远也不会知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多么强烈地刺痛了我的心,我一点也不喜欢他的这种像交待后事一般的话语,我拒绝承认某种现实,我甚至自私地认为我们还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小孩,他应该一如既往地保持年轻和健康,一如既往地宠爱我们……‎ 从上次发病到现在,才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近来感到身体明显不适的爸爸只得重新到南京医院复查,医生得出的结果是模棱两可的“不容乐观”,说是要作进一步的检查,而最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再次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当这些现象突然出现在自己最为至爱的亲人身上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做出自欺欺人的反应。拒绝承认这样的现实,想要逃避这样的现实,不敢碰,不能揭,不愿看……‎ 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苦痛,它真的是我们不想面对的现实啊。‎ 可是,我们又实在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不得不去面对和承受这样的现实。面对了,承受了,我们才会心安,才会有勇气面对人生之路上或许会有的更大的伤痛,也才会真正成为我们自己。‎ ‎11.本文所说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具体指什么事?概括全文内容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2.第二段写爸爸强壮的身体,对下文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方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方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3.爸爸“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女儿的语言”具体含义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爸爸给自己的同学和家人准备纪念品,为什么“多么强烈地刺痛了我的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5.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借旁近与之”中的“之”的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邑人奇之 B.余闻之也久 C.仲永之通悟 D.卒之为众人 ‎1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各1分)‎ ‎①世隶耕________ ②邑人奇之________‎ ‎③或以钱币乞之________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6分,各2分)‎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世隶耕”这三个字有哪些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概括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引发了怎样的感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40分)‎ 请以“成长见证________的可贵”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全。‎ ‎(2)写成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姓名。‎ 第二单元学习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嗥呜(háo) 山巅(diān) 浊流(zhuó) 呻吟(shēn)‎ B.田垄(lǒnɡ) 召唤(zhào) 磅礴(pánɡ) 怪诞(dàn)‎ C.辔头(pèi) 炽痛(chì) 哽住(ɡěnɡ) 哺育(pǔ)‎ D.啾啾(jiū) 机杼(zhù) 污秽(huì) 督学(dū)‎ ‎2.下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宛转 操炼 祈祷 雄健 B.惩罚 肃静 泛烂 山巅 C.缠绕 蚱蜢 体魄 戎机 D.视查 懊悔 澎湃 哺育 ‎3.指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4分,各1分)‎ A.表解释说明 B.表话题转换 C.表声音的延长 D.表事项列举分承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 ‎(3)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这儿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 )‎ ‎(4)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 ‎4.根据语境解释词义。(4分每个2分)‎ ‎①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 ‎②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从你这里发源。‎ 发源:‎ ‎5.诗文默写。(9分,每空1分)‎ ‎①________,惟闻女叹息。‎ ‎②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北市买长鞭。‎ ‎③山际见来烟,________。‎ ‎④________,明月来相照。‎ ‎⑤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 ‎⑥我们形容事情复杂,真假难辨时常用成语“________”去表达。这个成语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6.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传》中________和________两位英雄有关。(请填写人名)(2分)‎ ‎7.句式仿写。(3分)‎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________;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________;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32分)‎ ‎(一)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乐器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________(cuán)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着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________”‎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的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着雪片,开始了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zhàn)________,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个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枝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8.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4分,每空1分)‎ ‎①缄( )默 ③人头(cuán)________动 ‎②擎( ) ④蓓蕾初(zhàn)________‎ ‎9.结合语境,将文章中画线处空缺的话写在下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画线的语句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假如你是“孩子方阵”中的一员,在当时情境中,会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木兰诗》节选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5.分别概述以上两段所写的内容。(4分)‎ 选段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段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1分)‎ ‎(1)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边塞夜晚荒凉、冷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之意思相近,同样强调战争悲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7.木兰辞官不就,可见其具有怎样的高尚品德?(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2分)‎ 三、作文(共40分)‎ 以“感动”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第三单元学习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加点字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警报叠起 字音:die 字义:屡次 B.群蚁排牙 字音:yá 字义:牙齿 C.蓬断草枯 字音:pénɡ 字义:蓬松 D.兀兀穷年 字音:wù 字义:劳苦的样子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马革果尸 妇孺皆知 心会神凝 彷徨 B.感情震荡 燕然勒功 零乱不堪 徙劳 C.一拍即合 当之无愧 惹人注目 磐石 D.和爱可亲 死而后已 无瑕顾及 滑稽 ‎3.下面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锲而不舍(刻) 鞠躬尽瘁(谨慎小心的样子)‎ B.义愤填膺(肚子) 杂乱无章(秩序,条理)‎ C.鲜为人知(少) 踌躇不前(犹豫)‎ D.迥乎不同(差得远) 刮目相待(擦擦眼)‎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左拉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高高地翘起的唇沟,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B.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C.莫泊桑总是听取福楼拜的积极地讲解。‎ D.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5.下面对几个人物的介绍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贡献。‎ B.贝多芬,意大利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 C.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 D.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6.选词填空( )(3分)‎ 这张肥胖但很________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________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________的________的目光。‎ A.固执 剪 尖锐 渴求 B.坚毅 修 尖刻 寻求 C.顽固 刮 尖锐 恳求 D.坚毅 修 尖锐 探求 ‎7.小诗人以《微笑》为题写了两句诗,你能按他的句式续两句吗?(4分)‎ 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丛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生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涉猎________ ②蒙乃始就学________‎ ‎③卿今者才略________ ④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 ‎10.吕蒙不想学习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11.孙权劝吕蒙学习,举了自己的事例,你觉得这样做有说服力吗?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看见同事夏老师正搬出学校门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和她一道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你瞧我,多无知。”‎ 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视网膜出了问题,告诉我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我不明白,问医生要有什么心理准备。医生说,当然是失明了。我听了差点死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几岁呀,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抠出来给我的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真的是做好了把双眼捐给女儿的充足的心理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子、洗衣做饭,每当辅导完了晚自习,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的磕磕绊绊的,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道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生活在彻底的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她和她爸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看见走在后面的女儿和她爸都哭成了泪人——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使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最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带着夏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的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硌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的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深深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 让那条窄路宽心的延伸,我替他们谢谢你。‎ ‎12.读文章第一自然段,说说“我”为什么“不好意思的红了脸”。(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抠出来给我女儿吧”这句中的加点字若换成“挖”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夏老师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做了哪些准备?(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为身边的残疾人做过什么或者准备做些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没被改写的人生 ‎①他出生在香港一个贫困家庭,很小就被家人送到戏班。那时,演戏是下九流的行当,只有走投无路的穷苦人家,才有此举。‎ ‎②按照旧时梨园行的规矩,父亲同戏班签了生死状,在约定期限内,他的生杀大权都在师傅手中。戏班里的管教异常严厉,本该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年纪,他却在师傅的鞭子与辱骂下练功,吃尽苦头。时间不长,他就偷偷跑回了家,父亲勃然大怒,坚决叫他回去:“做人应当信守承诺,已经签了合同,绝不能半途而废。咱人虽穷,志不能短!”他只好重新回到戏班,刻苦练功,这一练就是十几年。‎ ‎③终于学有所成,戏曲行业一落千丈,他空有一身本事,却毫无用武之地。当时香港电影业正在迅速发展,但是男影星都是貌比潘安,威武雄壮。个子不高、大鼻子小眼睛的他,怎么在电影界混呢?‎ ‎④经人介绍,他进了香港邵氏片场,做了一个“臭武行”,跑龙套。他扮演的第一个角色,居然是一具“死尸”。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更要命的是,跑龙套的没有尊严,时常遭人百般刁难,冷嘲热讽。他没有怨天尤人,依然刻苦勤奋。由于学得一身好功夫,为人厚道,几年下来,他逐渐担当主角,小有名气,每月能拿到3000元薪水。‎ ‎⑤有天,行业内的何先生约他出去,请他出演一个新剧本的男主角,“除了应得的报酬,由此产生的10万元违约金,我们也替你支付。”何先生说完强行塞给他一张支票,匆匆离去。‎ ‎⑥他仔细一看,支票上竟然签着100万,好大一笔巨款!他从小受尽苦难,尝遍艰辛,不就是盼望能有今天吗?可转念一想,________,于情于理,他都不忍弃之而去。‎ ‎⑦一宿难眠,次日清晨,他找到何先生,送还支票。何先生很意外,他淡淡地说:“我也非常爱钱,但是不能因为100万就失信于人,大丈夫当一诺千金。”何先生非常欣赏这位年轻人,他的事情也很快传开了。公司得知非常感动,主动买下了何先生的新剧本,交给他自导自演。就这样,他凭借电影《笑拳怪招》,创造了当年票房纪录,大获成功。那年他才22岁,全香港都认识了他——成龙。从影30多年以来,成龙一直都很拼命,重伤29次,却从未趴下,拍了80多部电影,在全世界拥有2.9亿铁杆影迷,还是惟一把手印、鼻印留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中国演员。‎ ‎⑧有一次,成龙受邀去国外参加一个颁奖典礼,大批好莱坞大牌影星云集。他有些底气不足,谦逊规矩地站在一旁。出乎意料,那些大牌竟然主动排好队,一一上来同他握手。他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我也是大明星。”‎ ‎⑨在一次电视访谈中,成龙回忆起这些往事,感慨万千,深情地说道:“坦率地讲,我现在得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如果当初我背信弃义,从戏班逃走,没有这身过硬的武功,或者为了得到那100万一走了之,我的人生肯定要改写。我只想以亲身经历告诉现在的年轻人,金钱能买到的东西总有不值钱的时候,做人就应当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⑩做事先做人,最珍贵莫过一诺千金。‎ ‎17.请分别用8个字概括成龙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奋斗历程。(4分)‎ 少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年是:成绩斐然,成为明星。‎ ‎18.第④段中说“几年下来,他逐渐担当主角”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第⑥段中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成龙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你认为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还要具备什么品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40分)‎ 请以“感恩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如父亲、母亲、同学、朋友、大自然等,使题目完整。‎ ‎(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第四单元学习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飞溅 蓦然 搏击 烧灼 B.鱼火 惬意 疏密 包罗 C.颦蹙 羁拌 惊鸿 嗔视 D.宛转 狝散 高梁 悠扬 ‎2.下面句中括号里,应依次填入的一项是( )‎ ‎( )然他已经丧失了明( )是非的能力,那么,( )使跟他争( )得脸红耳赤,恐怕也无济于事。‎ A.即 辩 既 辨 B.既 辩 即 辨 C.既 辨 即 辩 D.即 辨 既 辩 ‎3.联系语境,句中带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B.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好手:能手。‎ C.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还听到歌吹了。‎ 依稀:好像,仿佛。‎ D.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4.从下列成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句中括号里。(只填序号)‎ A.参差不齐 B.变幻多姿 C.本色当行 D.大彻大悟 E.尽态极妍 F.叱咤风云 G.息息相通 H.高视阔步 ‎(1)“别说了,我算全看透了。”他说,一脸的( )。‎ ‎(2)李非听完韩教授对他素描的点评,暗自佩服,心里想这才是( )的评价。‎ ‎(3)“文化大革命”中,当年在战场上( )的贺龙元帅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5.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但我确实喜欢音乐,能够沉浸在我欣赏的声音世界中,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获得,有所超越、排解、升华、了悟。‎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B.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C.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一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全集》,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 B.《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C.《竹影》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丰子恺。‎ D.《口技》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清代的张潮。‎ ‎7.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B.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C.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D.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这所学校里去上学。‎ ‎8.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恰当的一项是( )‎ 爱心是( ),使饥寒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受到情感的滋润。‎ ‎(1)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2)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3)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4)一片冬日的阳光 A.(3)(2)(1)(4) B.(4)(2)(1)(3)‎ C.(2)(1)(4)(3) D.(4)(1)(2)(3)‎ 二、阅读理解(共36分)‎ ‎(一)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睡美人 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A角却“失踪”了。‎ ‎“砰”,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报告:“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一声响给绷断了。突然,他的手指向了端坐在一边的B角:“你上。”‎ B角激动地站起身……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导演余怒未息,A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利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时刻,万一B角腿一软……①他不禁打了个冷战。‎ ‎……B角在月光下独舞。多么典雅雍容的舞步,多么飘洒翩翩的舞姿……‎ ‎……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这是最令人担心的,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奇怪,导演的眼前B角分明被爱情拥托而出,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她和男A角的搭档真是天衣无缝!‎ 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平时怎么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②……‎ ‎……哀怨、激昂的主题如泣如诉在轻叩观众的心扉。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角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唉!③‎ ‎……奥罗拉醒了!安睡了100年后,由于王子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苏了!而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年沉睡的美,她,春花怒放了!④‎ ‎“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着掌……‎ ‎9.文中画线的①②③④句话,分别写出了导演怎样的心理变化?(4分)‎ ‎→‎ ‎→‎ ‎→‎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6分)‎ ‎(1)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演了一出“悲剧”,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下列人物的特点。(6分)‎ ‎(1) 女A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B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 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说说本文标题“睡美人”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1)其夫呓语( ) (2)夫齁声起(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曳屋许许声( )‎ ‎14.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不知木兰是女郎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C.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D.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儿含乳啼声 举世闻名 ‎15.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众宾团坐。 B.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6.翻译下列句子。(共4分)‎ ‎(1)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带点的句子描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句话突出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40分)‎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可或缺。在家庭、在班级、在学校、在社区……在各种活动的台前幕后、场上场下……你在其中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请以“角色”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 ‎(2)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新课标第一网 第五单元学习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拽(zhuài) 怏怏(yànɡ) 吞噬(shì) 锲而不舍(qì)‎ B.羸弱(yínɡ) 告罄(qìnɡ) 噎住(yē) 孜孜不倦(zī)‎ C.躯壳(qiào) 脐带(qí) 砭骨(biān) 语无伦次(lún)‎ D.余暇(xiá) 崔巍(wēi) 销蚀(zhuó) 忧心忡忡(chōnɡ)‎ ‎2.用横线画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句后括号里改正。‎ ‎(1)他们疲惫已极,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覆。‎ ‎( )‎ ‎(2)在南极,即使你穿着你现在这身衣服,也根本不能抵卸那砭骨的寒风的攻击。‎ ‎( )‎ ‎(3)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永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 )‎ ‎(4)我们还记得被朋友们称为J.R.的朱蒂丝·莱恩尼科,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迫不急待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联系语境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毋宁:不如。‎ B.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羸弱:瘦弱。‎ C.老老少少都在诉说自己的悲哀,都为我们的宇航员感到骄傲。阴霾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 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D.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他们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 虫豸: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B.这样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深深爱着的、同时也由衷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 C.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D.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5.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是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B.《在沙漠中心》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 C.《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北经》,作者是汉朝的刘向。‎ D.《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此书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的。‎ ‎7.《伟大的悲剧》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正确答案是( )‎ A.比喻。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B.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 C.拟人。烘托挪威人第一个到达的成功。‎ D.对偶。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8.填入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科斯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 )为止。‎ ‎(2)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 )。‎ ‎(3)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 )的轮廓。‎ A.掉下来 遮蔽 模糊 B.滑下来 遮蔽 隐约 C.滑下来 遮掩 模糊 D.掉下来 遮掩 隐约 ‎9.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及对课文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伟大的悲剧》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B.《在沙漠中心》叙述了因飞机失事被困沙漠中心的“我”的体验和思索,表现了“我”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 C.《登上地球之巅》记录了中国登山队员在1960年5月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伟大壮举,赞颂了队员们不怕艰险、斗志昂扬、乐观豪迈的气概。‎ D.《真正的英雄》是一篇电视讲话,也是一篇悼念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七名宇航员的悼词。‎ ‎10.在下面括号里填一个字,组成顶针修辞格式成语。(顶针是一种修辞手法,即上一句末尾的字用在下一句话的开头,一直蝉联下去)‎ 例:谈笑风(生)离死(别)具一(格)格不(入)木三分 ‎(1)山穷水( )力而( )期不( )走高( )蛾扑火 ‎(2)南腔北( )虎离( )高水( )年累( )明星稀 ‎(3)趾高气( )眉吐( )象万( )言万( )重心长 二、阅读理解(共3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到生命的美丽。‎ 这份美丽来自顽强。在长城站西边的山麓中,有一个湖,也叫西湖,美丽如同西子,是长城站的水源。一天早晨,我去西湖边散步,下雪了,长在石头上的地衣平时灰蒙蒙的,这时顶着丛丛雪花,煞是好看。我真想采一丛作纪念,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因为科考队员告诉过我“它每生长一毫米,需要一百年”。这丛地衣高约四五厘米,算来有几千高寿。比起人来是“老祖宗”了,岂敢动它一指!‎ 这份美丽来自和谐。踏上南极的第一天,在西海岸的礁石上,巧遇渴望已久的企鹅,尽管它是孤身一只,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一位女考察队员“呀、呀”地惊呼着,恨不得把那只小精灵拥在怀里。小企鹅落落大方,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恰到好处地“吻”着女队员的手指,一派南极主人的优雅风度。……作为南极的主人,它们与自己的同伴和谐相处,与初来乍到的人类结交朋友,共享天趣。人与动物,共同诠释着一个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这份美丽来自奉献。我们走进南极那天,从“大力神”运输机上下来的还有一个须发花白的外国老头儿,和我们一起到了长城站。长城站上的中国人都认识他。开始,我并没有十分在意。后来,我们访问捷克站,才对他肃然起敬。他是捷克站站长,一所大学的教授。他的捷克站与众不同,不仅地处海峡深处,交通十分不方便,环境非常严酷,而且经费极短缺,因为它是一个民间考察站,得到的只是政府道义上的支持。他和他的伙伴生活在严寒中,没有电热器,靠风力发电照明,灯光如豆,物质的匮乏,更是捉襟见肘,当家食品是一粒粒黑豆。我们到别的站访问,带的礼物是长城挂毯。到捷克站,长城站的管理员说给老头来点实的,背去了一编织袋洋葱、土豆、苹果。老教授选择的课题,是人类在南极的生存极限,他是用自身来做实验!尽管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但他是美丽的,因这种精神而美丽。老教授的捷克站,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没有充足的补给,唯有海风,唯有天籁,唯有纯净。在这样一个苦地方,老教授还不忘用海石垒成路标,路标以内不准践踏,因为那里长满苔藓,要是在这些苔藓上踩一脚,它们会停止生长二十年!‎ 在纳尔逊冰盖脚下,捷克老教授预支着自己的生命,用来证明人对自然可以减少索取,演算着人对自然索取与给予的正确比例,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 ‎11.文段是围绕哪句话写作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二自然段突出了南极地衣的什么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三自然段突出了南极企鹅的什么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四自然段中带点的“这种精神”是什么精神?(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捷克老教授,为什么要先写“我”对他“并没有十分在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横线上的“预支”一词写出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夸父逐日》,回答文后问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夸父逐日( )‎ ‎(2)夸父与日逐走( )‎ ‎(3)未至,道渴而死( )‎ ‎(4)弃其杖( )‎ ‎19.在括号里补出句中省略的部分。(2分)‎ ‎(1)(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2)弃其杖,( )化为邓林。‎ ‎(3)未至( ),( )道渴而死。‎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译文:________‎ ‎(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文:________‎ ‎21.“夸父与日逐走”,他胜利了吗?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40分)‎ 读罢本单元的各篇课文,我们可深深感受到探险家们身上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勇气。请你以“勇气”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第六单元学习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8分,各1分)‎ ‎①悲怆( ) ②畸形( ) ③蜷伏( ) ④剽悍( )‎ ‎⑤xùn( )良 ⑥xián( )熟 ⑦抽chù( ) ⑧沟hè( )‎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慷概以赴 相得益彰 面面相觑 心甘情愿 B.提心吊胆 一尘不染 炯然不同 神情飘渺 C.叽叽喳喳 耀武扬威 眼花潦乱 隔河对峙 D.无能为力 如梦初醒 力不从心 目瞪口呆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三妹便怂恿着她去要一只来。‎ B.我们在山中发现一处进退维谷风景绝美的胜地。‎ C.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 D.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 ‎4.选出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与例词相同的一项(6分,各3分)‎ ‎①相得益彰( )‎ A.欲盖弥彰 B.表彰 C.彰善瘅(dān)恶 ‎②羁留( )‎ A.无羁之马 B.羁旅异乡 C.放荡不羁 ‎5.依次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镰刀头羊神态( )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 ‎②野马远比大多数马来得强健、( )、遒劲。‎ ‎③镰刀头羊悲怆地咩了一声,迈着( )的步伐走到老斑羚那一拨去了。‎ ‎④瞬间,只见半大斑羚( )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了一声。‎ A.庄重 轻捷 沉重 轻巧 B.沉重 轻巧 庄重 轻捷 C.郑重 轻松 轻巧 沉重 D.沉重 轻捷 庄重 轻松 ‎6.下列作家作品知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猫》的作者是郑振铎。‎ B.《马》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 C.《狼》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D.《华南虎》的作者是牛汉。‎ ‎7.仿照下面的句式,改变地点和内容,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4分)‎ 我梦想,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3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4分)‎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各1分)‎ 苫蔽成丘( ) 眈眈相向( ) 狼亦黠矣( )‎ ‎9.加点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盖以诱敌 B.目似瞑,意暇甚 恐前后受其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止露尻尾 D.屠乃奔倚其下 止增笑耳 其一犬坐于前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各2分)‎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狼很狡猾,可最终自取灭亡。《狼》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 历练后的飞翔 明飞龙 辽阔的亚马孙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以捕捉到食物进而被饿死。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有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 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但我们的翅膀也同样常会被折断,也同样会变得疲软无力,如果这样,我们能忍受剧痛拒绝怜悯,永不坠落地飞翔吗?‎ ‎12.雕鹰为什么被称为“飞行之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那“壮丽的飞翔”后面蕴含着的“滴血的悲壮”指的是:(3分)‎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各指什么?(2分,各1分)‎ ‎①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联系全文,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各3分)‎ ‎①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答出三点即可)(3分)‎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共40分)‎ 蝴蝶、猫、斑羚、威风凛凛的老虎……它们或大或小,但也有着与我们一样的快乐和痛苦,是与我们一样平等而美丽的生命。当我们人类在无辜地伤害它们生命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伤害我们自己。请以“动物与我们人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题目自拟,立意角度自选。‎ 要求:(1)情感真实,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积累与运用 ‎1.C ‎2.躁、及、塾 ‎3.B ‎4.①B ②C ‎5.B ‎6.散文《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7.低 高 高 低 植(或静) 动 ‎8.轻快灵活 羡慕向往 ‎9.翻找蜈蚣 按住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10.作者着重写何首乌,一是为了增添百草园的神奇色彩,二是为了表现儿童特有的心理和情趣。‎ ‎11.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12.这杯牛奶使处于困境的男孩看到生活中存在的爱心,使他重新燃起了希望,振作起来,继续奋斗。‎ ‎13.“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与“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相照应。‎ ‎“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与“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相照应 好处是:使文章前后呼应,上下贯通,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结合举出的例子具体分析)‎ ‎14.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善有善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 ‎2.爸爸的花儿落了 ‎1.C 2.D 3.B ‎4.胆战心惊 一筹莫展 心急如焚 ‎5.①A ②D ‎6.B ‎7.花好月圆 花团锦簇 人面桃花 百花齐放 鸟语花香 ‎8.林海音台湾 《城南旧事》‎ ‎9.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10.表现了我急切回家报告拿到小学毕业文凭时喜悦的心情;表现了我预感到情况不好,想早点回家去的忧虑心情。‎ ‎11.“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12.因为爸爸平时对“我”的教导,使“我”在知道爸爸病故时,感到自己作为姐姐应该负担起家庭的重担。‎ ‎13.①听鬼故事②听“唱话匣子” ③逛游艺园 ‎14.示例:“抹抹嘴”“张望”“拔脚飞跑”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盼望“听话匣子”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听话匣子”带给我童年的快乐。‎ ‎15.①天真而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成年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 ②‎ 那种纯真的快乐又是无可替代的; ③作者用反问的语气突出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珍惜,同时也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3.*丑小鸭 ‎1.B 2.A ‎3.哀 象 只 历 废 痛 ‎4.丹麦童话安徒生 《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 ‎5.在这些歧视和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坚强生存,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他追求美好的理想,追求自由与尊重,为此不惜牺牲掉生命。‎ ‎6.示例:丑小鸭非常伤心害怕、痛苦绝望。家人都嫌弃他、嘲笑他、赶他走。他无法正视现实,害怕面对现实,奢望着能被接纳。‎ ‎7.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能为实现理想不懈地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最终一定能取得成功。‎ ‎8.两层含义:一是指蚊子发出的声音;二是指在死亡临近时,矿工从蚊子的声音里所感受到的生命的呼唤。(意近即可。)‎ ‎9.宁静极了(或:宁静)充满希望(或:期待、希望、盼望)原因:因为听到了蚊子的声音(或:因蚊子的出现)。(意近即可。)‎ ‎10.本文所传达的人生态度:在困境中坚持信念,互相支撑,相互扶持等。(意对即可。)平安时的人生态度:可从“学会珍惜”、“居安思危”等方面来谈。(谈一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4.*诗两首 ‎1.C ‎2.①B ②C ③C ‎3.B 4.C ‎5.①俄 普希金 俄罗斯文学之父 《自由颂》 《致大海》 《致恰达耶夫》‎ ‎②美 弗罗斯特 象征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6.“那路口”指两条路的岔路口。‎ ‎“久久伫立”表明选择的困惑,“我”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又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路,表现“我”的慎重。‎ ‎7.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由的选择。‎ ‎8.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看:只要乐观面对人生,提升生命质量,无论遇到什么,都是一种美好的经历,所以说“生命总是美丽的”。‎ ‎5.伤仲永 ‎1.①pān yè yì ②chèn ③mǐn ④yé ‎2.①曾经 ②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③文采和道理 ④四处拜访 ⑤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⑥通达聪慧 ‎3.①扳 攀 牵,引②材 才 才能 ‎4.①渐渐 ②有的人 ③此、这 ‎5.①自己的 ②他的 ③它的 ④他的 ⑤这 ‎6.D 7.B ‎8.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 ②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③能够成为普通的人就为止了吗?‎ ‎9.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宋政治文学 ‎10.第一阶段是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是方仲永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是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平庸的人。‎ ‎1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2.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附:【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13.为使有志气想读书的贫苦少年成才甘愿无私奉献的精神。‎ ‎1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第二单元 ‎6.*黄河颂 ‎1.①pài ②lán ③xie ④zhànɡ ⑤zhuó ⑥zhù ⑦bǔ ⑧qū ‎2.略 ‎3.①挠 ②骇 ③泻 ④荡荡 ‎4.①巅:山顶。②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③哺育:喂养;比喻培养。④滋长:生长,产生。‎ ‎5.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 ‎6.如: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入海流,不到黄河不死心,跳进黄河洗不清……‎ ‎7.略 ‎8.黄河的自身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历史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9.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 ‎10.三次反复出现,将歌词中后部分清楚地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使诗歌结构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11.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的距离较近,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 ‎1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这样的情感: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13.景物描写,写出一幅磅礴宏大、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给人以鼓舞力量。‎ ‎14.表现了对抗日英雄英勇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精神的赞美。‎ ‎15.只要能扣住主旨,突出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黄河儿女摆开了人民战争的战场,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的场面即可。‎ ‎7.最后一课 ‎1.①duó ②ɡěnɡ ③chà ④chénɡ ⑤qídǎo ⑥fēn ⑦shì ⑧xī ‎2.①督 ②脆 ③懊 ④糊 ⑤赚 ⑥钥 ‎3.略 ‎4.略 ‎5.小说 法 都德 普法战争 ‎6.A心理描写B语言描写C肖像描写D动作描写 ‎7.C ‎8.自然环境: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作用是烘托小弗郎士逃学玩耍时既被野外的景象吸引又有些担心先生骂的矛盾心理,为推动情节作准备。社会环境: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9.略 ‎10.从小弗郎士的视角叙述,主要运用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塑造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体现他内心的巨大悲痛、愤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1.一是营造与往常不同的气氛,为后文情节的展开蓄势;二是升华小说主题。‎ ‎12.“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语这样的打破侵略封锁的武器”,全句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取得民族的解放。‎ ‎13.钟声意味着最后一课的结束。用意在于烘托人物沉痛的心情。‎ ‎14.普鲁士占领了法国。‎ ‎15.外貌、动作、神态。‎ ‎16.敬畏的是贝多芬对事业的执著和忘我,怜惜的是命运在贝多芬身上施加的不幸——“耳聋”。‎ ‎17.因为他有“坚忍无比”的意志;他创造出了“永恒的”伟大的音乐成就。‎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Xiónɡ xiá jùn qí yì qū zhuó pò 泻 丛 崖 绝 绝 ‎2.略 ‎3.①形容水势浩大。②很快地流。③还是。这样。④洋溢而出,充分表露出。⑤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⑥狭窄。‎ ‎4.五四 李大钊 ‎5.略 ‎6.“艰难的国运”指国家正处于坎坷、挫折、灾难深重的时期。“雄健的国民”指国家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英勇而自信的人民。‎ ‎7.就是民族的精神,也就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今天仍需要这种精神。因为我们还在不断面临新的危机与挑战,必须有这样的精神才能不断进步。‎ ‎8.第二段说到的两种境界:一是宽阔的境界,一泻千里;一是逼狭的境界,回环曲折,极其险峻。第三段说到的两种:一是坦荡的平原,一是崎岖的险路。前者重点是逼狭的境界,后者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与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二段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 ‎9.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现在正逢崎岖险阻,它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而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10.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极其险峻。(或: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有过平坦也有过艰难曲折)‎ ‎11.第一个“全”是“全部”“整个”的意思。“不全是平坦的”,说明有的是平坦的,有的是不平坦的。第二个“全”是“完全”的意思。“全靠”强调雄健精神的重要,没有它就不能冲过去。‎ ‎12.如:“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13.中心事件:黑夜航行。主题:生活的河流是无止境的,要在这一河流中搏击前进,才能达到光明的境地。‎ ‎14.说明我的单纯、幼稚,不知生活的艰难,尚未体会出成功的取得要经过奋勇拼搏,而船夫久经风霜,他明白只有奋力搏击,才能达到光明境地。‎ ‎15.对船夫奋力拼搏精神的赞美。‎ ‎16.暗示了黑暗的现实,展示了光明的前景,激励人们为争得光明而努力奋斗。‎ ‎9.*土地的誓言 ‎1.①yǒnɡ ②jiàn ③qì ④lǒnɡ ⑤秽 ⑥滥 ⑦涎 ⑧斓 ‎2.略 ‎3.不管……即使……或者……都 ‎4.端木蕻良 九·一八对故乡的无比思念和愿为故乡母亲战斗牺牲的深情 ‎5.略 ‎6.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7.“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欢的心情用“泛滥”来形容,较之“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已经“死”了,它已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所以,“埋葬”一词更能表达作者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情绪。‎ ‎8.人称的变化实际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修辞效果。‎ ‎9.因为这些景物都是东北所特有的,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 ‎10.前尾呼应,结尾暗示了开头我听召呼的原因是因为故乡被侵略者夺走了,这份收复家园的信念从未停止,矛头直指侵华日军和卖国不抵抗的汉奸。‎ ‎10.木兰诗 ‎1.略 ‎2.①市:市场 买 ②将:高级将领 扶持,扶助 ‎③帖:文书、文告 通“贴”,粘贴 ‎3.略 ‎4.①对着 ②早晨 ③北方的寒气 ④尚书省的官 ⑤外城 ⑥同伍的士兵 ‎5.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 南北朝 ‎6.①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②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7.略 ‎8.如穆桂英挂帅、秋瑾反清、赵一曼抗日等。‎ ‎9.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及真相大白后对木兰的赞颂。‎ ‎10.突出表现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11.扑朔迷离。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12.体现了木兰归家的喜悦和重见故物的亲切。‎ ‎13.不仅写出了伙伴的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14.要点: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15.十五从军,八十归乡。亲人已殁,房屋犹存,独食羹饭,泪落衣裳。‎ ‎16.多年战争,民不聊生。‎ ‎17.老兵回乡,孤独一人,家里没有一个人,庭院荒芜,做的饭只有自己吃,打这么多年仗为了什么?泪流得把衣服都沾湿了,这是一份多么孤独、悲痛、哀伤的心情啊。‎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 ‎1.xiǎn dānɡ pō lǐn yān yān lù rú ‎2.慕 徽 筹 瘁 勋 喻 署 奠 宰 ‎3.C(A.强占qiánɡ B.乘船chénɡ D.颤抖chàn)‎ ‎4.D(A戈壁B选聘C妇孺)‎ ‎5.C(锋芒毕露:完全)‎ ‎6.A ‎7.A熟识B阔别C震荡D重要;新生 ‎8.这是一个排比句式。参考答案为:作为科学家,他有着渊博的学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作为领导者,他有着临危不惧和处变不惊的勇气;作为爱国者,他有着为祖国的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 ‎9.不能去掉。因为“要”字说明邓稼先的不引人注目是他自己主动的选择,突出了他性格的忠厚平实、从不骄人的特点。如去掉,就变成他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人了,人物性格的可贵之处就体现不出来了。‎ ‎10.这两个“竟”字都有令人意外,出乎意料的意思。面对复杂激烈的“文革”斗争形势,邓稼先竟然能够化解派系矛盾,领导不同派别的同事们继续工作并作出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不能不说明邓稼先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确实创造了奇迹。‎ ‎11.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进行对比,更能突出邓稼先性格和品格的可贵。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于人的品格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的,邓稼先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 ‎12.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谦虚朴实、具有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13.因为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写物理、数学算式,方便极了。她的一件毛料旅行衣,竟穿了一二十年之久”。她是一个在生活上非常节俭,而把全部的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科学研究上的伟人。‎ ‎14.“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15.既不求名也不求利,不要专利,不在意获奖,不独占捐赠为私人财物。‎ ‎16.美国人民赠送的这‎1克镭应当永远属于科学,但是假如就像证书中所规定的,这‎1克镭就成为私人财物,这是绝对不行的。‎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A(锲qiè窥kuī)‎ ‎2.懒 宵 越 艰 裁 势 迭 ‎3.①原意是用机械向地下钻孔探矿。这里形象地写出闻一多刻苦研究古籍的精神。另外句式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②形容引人注目的样子。表现了闻一多潜心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③很不一样。表现了闻一多作为革命家说和做的高度统一,“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 ‎④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表现了闻先生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 ‎4.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5.D 6.A、E ‎7.B(应是比喻)‎ ‎8.D(“无动于衷”是贬义词,应该用“安之若素”)‎ ‎9.①仿句:我不是屹立在巍峨山崖上的巨石,而是绵延道路上的一颗石子——为前进的车流奉献一份力量。‎ ‎②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吐露一季的翠绿);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奉献一缕芬芳)。‎ ‎10.“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闻一多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11.这个题目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12.写作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并开始研究“古典新义”。‎ ‎13.研究古籍是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表现了闻先生全心全意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是伟大的爱国者。‎ ‎14.第⑦段和第⑧段是文章的过渡段,第⑦段总承上文;第⑧段总起下文。第⑦段和第⑧段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15.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16.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17.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战斗。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18.正面例子:“看今天来的这些人……还有广大的市民。”‎ 反面例子:“希特勒……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19.比喻,表现了反动派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1.zhonɡ hè suì chóu chú pán suǒ wei mánɡ wù mó lú xiāo rě ‎2.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②厚而大的石头。③犹豫。‎ ‎3.堪 默 密 天 雷 拟 ‎4.D 5.A ‎6.宽阔担负 ‎7.示例:友谊要用真诚去播种,要用理解去呵护,要用热情去滋润。‎ ‎8.观众看到贝多芬指挥不正常而表现出惊讶。‎ ‎9.写了两件事情:①贝多芬留客人吃晚饭,说往昔故事。②贝多芬向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10.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他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这句话揭示了贝多芬视音乐为生命的感情。‎ ‎11.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12.一年秋天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 贝多芬、一个盲姑娘、她的哥哥皮鞋匠 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时在小镇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 贝多芬听到兄妹对话,受感动,进屋为他们弹琴。‎ 贝多芬被姑娘打动,即兴弹一首新曲,《月光曲》问世。‎ ‎13.大海上月亮升起洒下银光,忽然大风卷起巨浪,雪亮的浪花接连涌向岸边。‎ ‎14.从侧面烘托出贝多芬曲子的美妙与他纯熟的弹琴技巧。‎ ‎15.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Lòu xī qīn kuò mī huái miù suǒ wú jī xuè bènɡ ‎2.博 拍 约 乎 膺 蔼 已 欢 ‎3.D 4.D ‎5.短篇小说巨匠 法 莫泊桑 项链 羊脂球 法 包法利夫人 ‎6.(1)答案略 ‎(2)示例: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7.肖像、语言、动作朴实但很固执、温和少言、坚毅、聪慧。‎ ‎8.他担心亲爱的文学朋友误入荒谬的学说中,也担心文学创作的正确道路被埋没。‎ ‎9.详写。因为左拉是四个人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形象特别,个性鲜明,有详写的必要。‎ ‎10.①取得非凡杰出的科学成就;②直接挑战传统权威理论;③以坚强毅力战胜罕见疾病;④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任选三点)‎ ‎11.①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这样一位的超常的人,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②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12.①霍金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②霍金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③霍金生活在剑桥大学,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 ‎13.因为平静意味着远离各种干扰,像常人一样平静地生活,这才是对霍金最大的尊重,这才是使他集中精力干事业的保障。‎ ‎15.*孙权劝学 ‎1.资治通鉴 编年 宋 政治家 史学 司马光 ‎2.(1)当官掌权(2)研究儒家经典(3)粗略的阅读(4)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5)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6)认清事物 ‎3.(1)吕蒙拿军营里事务繁多作借口推辞不学。‎ ‎(2)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3)你说你事务繁多,谁又能像我的事务那样多?‎ ‎4.B ‎5.方法:涉猎 目的:见往事 ‎6.对话睿智、关心下属; 举止得体、直率、聪慧勤奋。‎ ‎7.情不自禁的赞叹 吕蒙学有所成 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8.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指导方法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结果看也可说明孙权善劝。‎ ‎9.D ‎10.①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阳气充沛。‎ ‎②点亮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11.恐已暮 ‎12.学习不要找借口推脱,只要行动起来总会有所收获。‎ 第四单元 ‎16.社戏 ‎1.xǐnɡ yōu mí yùn miǎo xiànɡ cuō jiù ‎2.D 3.C 4.B 5.B ‎6.鲁迅 周树人 浙江 绍兴 文学 思想 革命 小说 社(一种区域名称)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7.略 ‎8.表现山势连绵起伏的特点和船行速度之快。‎ ‎9.急切而陶醉 船行极快却还以为慢;似乎听到歌吹了;望见几点火便想象为戏台;听到笛声而“自失”等。‎ ‎10.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身临其境。‎ ‎11.C ‎12.字音是:ɡōnɡ shānɡ jué zhǐ yǔ 意思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的名称,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 ‎13.重点写了柔术、球技和凌波微步三个杂技表演。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这场杂技表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那灿烂的笑容、那有灵性的神采和那年轻与力量完美结合所产生的魅力。‎ ‎14.去掉括号里的话不行。因为括号里的话限定了“动作难度”“没有太大的突破”这句话评论的分寸,假如去掉括号里的话,前面的话就成了不管客观可能性的评论,否定的意味就太重了。‎ ‎15.略 ‎17.安塞腰鼓 ‎1.①nínɡ ②rǒnɡ ③ɡuǒ ④jùn ⑤jì ⑥pàn ⑦sè ⑧fú ‎2.①悟:了解,领会,觉醒 ②魄:魄力或精力 ③观:看到 ④止:中止 ‎3.①昏暗,暗淡 ②稳重 ③排遣 ④战抖 ⑤繁荣,旺盛。 ⑥极度兴奋 ‎4.①紧贴 ②萧萧 ③纷飞 ④渺远 ‎5.①有备无患 ②机不可失 ③盖世无双 ④百里挑一 ⑤爱不释手 ⑥其乐无穷 ⑦默默无闻 ⑧百依百顺 ⑨哑口无言 ⑩长治久安 ⑾随心所欲 ⑿引以为荣 ‎6.略 ‎7.D ‎8.C ‎9.人们已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 ‎10.由早期和后期的高山族舞蹈内容的不同,可以推想舞蹈产生于原始时代,是跟原始人的生产劳动密切相关的。因此早期舞蹈以反映狩猎和捕鱼活动为主,随着生产活动向农耕发展,后期舞蹈转而以反映农业劳动为主。‎ ‎11.文章三次提到“原始”这个词,是说高山族舞蹈具有鲜明的原始舞蹈的色彩,这是为了强调高山族舞蹈与现代舞蹈不同,还保留着古朴的艺术美。这种现象既反映了高山族群体的淳朴,又反映了他们与现代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隔绝。‎ ‎12.“自娱舞蹈”是一种自我为宣泄情感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的、自娱自乐的舞蹈。跟它相对的该是“娱人舞蹈”、“娱神舞蹈”以及专门的“表演舞蹈”。‎ ‎13.略。(提示:可由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生产劳动是群体性的想开去。)‎ ‎18.*竹影 ‎1.①mí ②qiè ③shuò ④lǚ ⑤piě ⑥chán ⑦cēn cī ‎2.D 3.D 4.C ‎5.华明感到自己不应把“我家的水门汀”画脏。‎ ‎6.中国画重神似,西洋画重形似;中国画像符号,西洋画像照相。‎ ‎7.若用绿颜料,就太像实物了,反而失却了神气。‎ ‎8.不去写实,只看重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 ‎9.只重视神气、神似,不看重形似、写实。‎ ‎19.*观舞记 ‎1.①pín cù ②nínɡ ③chóu chànɡ ④mù ⑤càn ⑥rú ⑦chēn ‎2.B ‎3.C ‎4.①姿 ②行 ③婉 ④叱 ⑤解 ⑥妍 ⑦通 ⑧离 ‎5.选文第一段第1句话:“台中间小桌上……静穆庄严的。”这句话是卡拉玛舞蹈的背景,既体现了印度舞蹈的强烈的宗教色彩,又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6.眉、目、手指、腰肢、舞步、铃声等。‎ ‎7.“双眉颦蹙”“笑颊粲然”“低回婉转的娇羞”“张目瞋视”‎ ‎8.卡拉玛已完全进入舞蹈的情境中,忘记了自己是在表演,忘记了有观众在看,正说明她融入了艺术的角色中。‎ ‎9.对卡拉玛优美的舞姿,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中体会到喜怒哀乐。‎ ‎10.示例:冰心的文笔十分优美,形象地把卡拉玛的舞姿展现出来,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 ‎20.口技 ‎1.①jiàn ②shǎo ③yèhǔ ④jī ⑤hōu ⑥chì ⑦jǐnɡ ⑧qīnɡ ‎2.①即使②√ ③只④√ ⑤√ ⑥跑⑦√ ⑧喂奶 ⑨夹杂 ⑩√‎ ‎3.①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②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③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④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4.(1)F H (2)D (3)B (4)C (5)A E G ‎5.妇手拍儿 口中呜 儿含乳啼 大儿初醒 夫叱大儿 ‎6.交代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 ‎7.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 ‎8.善 正面 侧面 ‎9.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 ‎10.(1)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屏障中抚尺响了一下,四处宾客都安静下来,没有人敢喧闹。 (2)四周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微含笑,在心中暗暗赞叹,认为表演好到了极点。‎ ‎11.笔:笔墨,书画的真迹。堵:面(墙),幅。指画在墙上的一幅壁画。病:指责,批评。拨:弹弦乐器的拨子。发:打开,开启。心匠:构思精妙。琵琶:pí pá(琶可轻读)。‎ ‎12.是“高益”。说明理由略。(可从文言句式角度解释,还可以从网上查到高益其人。此人是一画家,本契丹人,宋初到中原,其画受到宋太宗赏识,“遂待诏图画院,勅画相国寺廊壁”。)‎ ‎13.略(可从多个角度谈:“心匠”角度;“人多病”角度;“余以为非误”角度。)‎ 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 ‎1.①chǔ ②yànɡ ③zhù ④sǒnɡ ⑤lǚ ⑥shān ⑦è ⑧shèn ‎2.①凛 ②孀 ③忡忡 ④羸 ⑤皑皑 ⑥噬 ‎3.①缩 ②露 ③议 ④堪 ⑤竭 ⑥洋洋 ‎4.①告罄:指财物用完。‎ ‎②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③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伦次,指顺序,条理。‎ ‎5.A(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其悲剧表现在“崇高”的毁灭。)‎ ‎6.略 ‎7.表现了他的冷静、坚毅的性格。‎ ‎8.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这表明了斯科特在关键时刻爱护同伴,为探险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9.以突出他们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写出人们对他们的敬仰,而“国王”是英国人民的代表。‎ ‎10.斯科特与大自然搏斗的精神无比的崇高。这是有价值的、美的,而最后归于毁灭,因而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11.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率先:带头,首先。 炽热:极热。 落差:因河床高度变化而产生的水位的差数。 澎湃:pénɡ pài ‎12.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初),获得思想解放的我国青年,一,立志为国争光,振兴中华;二,渴望用新的方式体现自身价值。‎ ‎13.略(宜一分为二看问题。)‎ ‎14.略(可就“长漂”、“黄漂”的意义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发表见解。)‎ ‎15.略 ‎22.在沙漠中心 ‎1.①fú ②yē ③ɡè ④chàn ⑤qiào ⑥qí ⑦dì ⑧huá ⑨zhì ⑩jié ‎2.①卷土重来 ②死得其所 ③芸芸众生 ‎3.D 4.B ‎5.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6.作者对探险的理解:探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这样的探险是值得的。‎ ‎7.恰当。“光滑”指物体表面平滑,不粗糙;这里是说沙漠表面没有像树、篱笆、石头等任何突起的东西,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没有遮蔽、容身之处。‎ ‎8.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我”的感受。‎ ‎9.例如:“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表现“我”绝望的心情。‎ ‎10.略 ‎11.珍妮·古多尔说:“毕竟黑猩猩现在不怎么怕我了”,“黑猩猩最初对我发生恐惧以及惊惶逃窜的时期过去了,现在开始了对我怀着敌意、进行侵犯的时期”。‎ ‎12.“发出拖长的高叫”;“响应这一可怕的尖叫”;“都激动了”;“狂暴地摇撼树枝”;“用树枝把我的头痛打了一下”;“从灌木丛中跳出,向我直扑过来”;“突然改变方向,隐藏到森林里去了”。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地写出了黑猩猩既怀有敌意又心存畏惧的特征;同时也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从事这项考察工作的困难与危险。‎ ‎13.“戈利亚”是一只体格出众、具有首领地位的雄性黑猩猩的名字。(这是珍妮·古多尔给黑猩猩起的名字之一。)‎ ‎23.*登上地球之巅 ‎1.①biān ②lǚ ③zhì ④zhì ‎2.①形容山高大雄伟 ②踩踏 ③爬行 ④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3.C(感叹号应在引号里面)‎ ‎4.(1)耸立 缭绕 (2)垂直 光滑 ‎(3)插 蹬 歪 跌落 (4)颤抖 沉重 ‎5.略 ‎6.略 ‎7.B ‎8.因为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人从北坡登上过珠穆朗玛顶峰,而且我国登山运动员是在氧气筒已空、严重缺氧的不利条件下攀登顶峰的,登顶过程充满艰难和危险。‎ ‎9.略(可从客观描写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来谈。)‎ ‎24.*真正的英雄 ‎1.①mái ②zòu ③tuò ④dào ⑤juàn ⑥lǒnɡ ‎2.①暇 ②栗 ③提 ④疆 ⑤诺 ⑥锤 ⑦宿 ⑧弥 ‎3.①彻 ②毅 ③孜孜 ④及 ⑤寐 ⑥锲 ‎4.C 5.略 6.略 ‎7.①像“挑战者”号爆炸那样的灾难 ②太空计划 ‎8.人类将继续向太空进军,不断确立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9.不能先说“国家”的损失,再说“熟悉和爱你们的人们”的痛苦。因为文章句序是按照勇士牺牲带来的结果及影响的范围由小到大排序的。‎ ‎25.*短文两篇 ‎1.①跑 ②到;黄河 ③桃林 ④大绳子;断 ⑤于此 ⑥积水 ‎2.①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②还没有赶到,就在路上渴死了。‎ ‎③他扔掉他的手杖,化做桃林。‎ ‎④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 ‎⑤地向东南方向下陷,所以江湖流水和泥沙都向这里汇集。‎ ‎3.《山海经》 主要记载传说中的地理 ‎4.《淮南子》 《淮南鸿烈》 西汉 (淮南王)刘安 ‎5.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6.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7.想象、夸张 ‎8.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及对桃林来源的朴素解释。‎ ‎9.略(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 ‎10.“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11.《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1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13.①登 ②破 ③兴致,兴趣 ④日暮,黄昏 ‎14.当是“裹腿”(也称“绑腿”),是缠在小腿上的布带子,有一定长度,四条接起来足可用于崖壁坠人。‎ ‎15.“怒起”的“怒”字是高突的意思;“怒涛”的“怒”字是形容气势很大的样子。‎ ‎16.运用了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好,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攀登的艰险。‎ ‎17.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六单元 ‎26.猫 ‎1.Chèn hào quán yú chénɡ jǐ nínɡ nínɡ ‎2.虐 冤 惰 笼 辩 怂 详 丐 ‎3.C 4.D 5.D 6.B ‎7.示例: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 ‎8.“并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掉了好几块”“忧郁”“懒惰”。从形态和性情两方面介绍的。‎ ‎9.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前五个情节是详细描写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跌宕起伏,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10.文章中的“我”是这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11.表达了作者自责、内疚的思想感情。‎ ‎12.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上,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形成了首尾圆合的特点。‎ ‎13.表面原因:“给的答案是错的,错的答案不能得分。”‎ 实质原因:学生们没有怀疑精神。‎ ‎14.此题从文中第⑥段即可找到答案: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时,他告诉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 ‎15.大胆怀疑的精神,敢于发问的勇气。‎ ‎16.意味着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产生了怀疑。‎ ‎17.先抑后扬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18.两件事:一是关于凯蒂旺普斯的故事;一是老师说他的汽车是活的生物。说明怀特森老师时刻注意教给学生要有怀疑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毅力。‎ ‎27.斑羚飞渡 ‎1.Shòu zhì chěnɡ xuàn chuànɡ xián zhuì qiónɡ cēn cī zhàn pán huǎnɡ hū ‎2.①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②佛家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修道的人不为六尘所玷污,叫做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洁,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也指环境非常整洁。‎ ‎③形容差别非常大,非常不一样。‎ ‎④有条理、不混乱的样子。‎ ‎⑤甜而油腻;过于甜而使人腻烦。‎ ‎⑥灿烂多彩。‎ ‎3.略 ‎4.瞪 碎 疑 移 郁 胜 力 缭 ‎5., 、 、 、 。 , :“ ?” , ,:“ 《 》 , 。”‎ ‎6.A ‎7.C ‎8.仿写提示:仿写时注意句式和关联词语“没有……没有……也没有……虽然……但是……”‎ ‎9.在面临种族灭绝的关键时刻;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或: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 ‎10.震惊 ‎11.“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12.③、⑤段主要是议论句,揭示斑羚为保护种群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惊叹。‎ ‎13.“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以美丽的彩虹来象征生命的托护与延续,赞美斑羚的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保全种群的团体精神。‎ ‎14.暗示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义无反顾地跳下悬崖。灿烂是彩虹的光辉,也是镰刀头羊的行为、精神的光辉,是对镰刀头羊的行为、精神的肯定、赞扬。这样写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15.不叫 叫 不停地叫(或不知疲倦地叫)‎ ‎16.时间 蝈蝈 ‎17.拳头大小的 不安地 可怜巴巴地 仿佛在呼唤、祈求 ‎18.(1)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2)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19.蝈蝈是白发老人放走的,因为他听孩子们动情的议论之后“叹息了一声”。‎ ‎20.作者意在启发我们要与动物和谐共处,要与自然和谐共存。(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以,与之不同的有创意的合理看法也可以。)‎ ‎28.*华南虎 ‎1.hē chù lüè hè qiè yòu f ú xiào ‎2.①鸟 ②蛙 ③鸡 ④犬 ⑤虎 ⑥兔 ⑦马 ⑧鹤 ‎3.C 4.D ‎5.虎踞龙盘 虎背熊腰 虎口拔牙 虎头蛇尾 虎口余生 ‎6.不行。因为“笔直”只是强调直的程度,而“直挺挺”不仅有“直”之意,而且形象地写出老虎困于铁笼的窘态,所以不能改动。‎ ‎7.不能。因为这个词突出了老虎受伤害的严重程度。‎ ‎8.不能。因为“听说”一词说明了材料的来源,未经查核;而它后面的诗句则丰富了诗的内涵,强调老虎受摧残的严重程度。‎ ‎9.不羁的灵魂。‎ ‎10.虽然它的反抗是徒劳的,但这抗争体现了它高贵的灵魂,这威武不屈的精神使“我”感到羞愧。‎ ‎11.体现出“我”对华南虎不屈的灵魂顶礼膜拜,也暗示了“我”屈辱灵魂的觉醒。‎ ‎12.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29.*马 ‎1.piāo yǜ dù fùpèi chuò qiú jī juàn ɡuǎnɡ yí kuī ‎2.略 ‎3.C ‎4.A.所以……还要……甚至于……‎ B.纵然……如果……也……并且……‎ ‎5.B 6.C 7.C 8.略 ‎9.天然野马比人工家马更美丽。‎ ‎10.自由、强壮;豪迈、犷野。‎ ‎11.不攻击其他动物,不互相作战,不相互争夺生存资料。‎ ‎12.野马:强壮、轻捷、遒劲、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家马: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13.言之有理即可。如喜欢野马,因为它身材高大、优美,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豪迈而犷野,但天性不凶猛,不攻击其他动物,团结和睦。喜欢家马,因为它吃苦耐劳,为人奉献,与人亲近,温顺可爱等。‎ ‎30.*狼 ‎1.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 ‎2.xiá shàn yǐ jiǒnɡ mínɡ dān zhuì mèi suì ‎3.止:通“只”,只有停止 前:上前面前 意:神情意图 敌:攻击敌人 ‎4.①它们的;指两只狼 ②它的;指麦场的 ③它的;指积薪的 ‎④它的;指积薪的 ⑤他的;指屠夫的 ⑥它的;指狼的 ‎5.股:大腿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犬:像狗一样 尻:指屁股 洞:打洞 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径:径直 寐:睡觉 并:一起 暴:突然 窘:困窘 处境危急 黠:狡猾 ‎6.①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其中一只狼像狗似地蹲坐在前面。‎ ‎③想要打洞钻进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④屠户于是就奔跑过去,依靠在(麦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⑤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⑥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7.A ‎8.“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9.“目似瞑,意暇甚”‎ ‎10.“一狼洞其中”;它的目的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11.和屠户智杀两狼相对比,写出了人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 ‎12.屠户止(或“惧”)狼、屠户向狼、屠户毙狼。‎ ‎13.屠惧、投以骨、复投之。‎ ‎1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1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6.前文的表达方式是叙述,最后一段是议论,点明中心。‎ ‎17.①看 ②远看 ③近看 ④仔细观察 ⑤退却 ⑥足,满 ⑦就 ⑧才;用 ⑨而 ⑩不 ‎18.①爬到树上去捕鱼,狼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这(真是)可笑啊!‎ ‎②屠户迅速抓住它的脚,使它的脚出不去,却想不出可以杀死它的办法。‎ ‎19.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和可笑,第二则(课文)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凶险性和爪牙的锐利,但最终却都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三则都表现了人的更高明的聪明智慧。‎ ‎20.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 第一单元学习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C 2.D 3.B 4.B 5.D 6.A 二、阅读理解 ‎7.对私塾的反感。‎ ‎8.对家人将“我”送进书塾的原因的种种猜测,也表现出“我”不愿意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 ‎9.对百草园的动物、植物等景物的依恋之情。‎ ‎10.这是一个过渡段,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书塾(三味书屋)与百草园的关系可以认为是对比关系,百草园快乐,适合儿童,书塾枯燥,妨碍发展;也可以认为是衬托关系;还可以认为是和谐统一关系、并列关系,都表现出天真顽皮的童心童趣。言之成理即可。‎ ‎11.爸爸两次突发心脏病,生命垂危,“我”难以面对。‎ ‎12.引出“我”对爸爸患心脏病感到意外,为爸爸战胜疾病作铺垫。‎ ‎13.我要他坚强,我要他勇敢,我要他回来——像以前一样回到我的身边来。‎ ‎14.因为爸爸的举动仿佛是在安排后事(爸爸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而“我”害怕爸爸死去。‎ ‎15.A ‎16.①属于②对……感到惊奇③求取,此处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④相当 ‎17.①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②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 ‎③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18.交代了籍贯、身份、姓名、家室。‎ ‎“世隶耕”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 的必要铺垫;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暗示了造成其命运的家庭背景。‎ ‎19.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却“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 引发了对“不受之天”“又不受之人”者的不堪设想的后果的感慨。‎ 三、作文(略)‎ 第二单元学习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C 2.C ‎3. (1)C (2)A (3)B (4)C ‎4.①在这里指“冲破一切艰难险阻而勇往直前的雄壮刚健”。‎ ‎②在这里比喻“事物发端起源的地方”。‎ ‎5.①不闻机杼声 ‎②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③竹中窥落日 ‎④深林人不知 ‎⑤影入平羌江水流 ‎⑥扑朔迷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林冲、鲁达(鲁智深)‎ ‎7.略 二、阅读理解 ‎8.①jiān ②qínɡ ③攒 ④绽 ‎9.(参考)请原谅,能换一组曲目吗?‎ ‎10.表现朱丹对木笛、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11.要点:①渲染庄严肃穆气氛 ‎②烘托朱丹、孩子们对死难同胞的沉痛悼念之情 ‎12.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和对民族文化的深深热爱。‎ ‎13.朱丹是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14.略(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围绕南京大屠杀和笛声、雪谈即可。)‎ ‎15.选段①:木兰十年沙场征战生活。‎ 选段②:木兰还朝辞官的经过。‎ ‎16.(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7.不图功名利禄,热爱和平生活,热爱故土家园 ‎18.对偶 三、作文(略)‎ 第三单元学习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D 2.C 3.B 4.A 5.B 6.D ‎7.示例1:是一道绚丽的彩虹,使世界温馨美好。是一块甘甜的奶糖,令痛苦烟消云散。‎ 示例2:是一颗闪亮的星星,给人类光明希望。是一阵温馨的春风,使人间万紫千红。‎ 二、阅读理解 ‎8.①粗略地阅读 ②于是,就 ③才干和谋略 ④重新 ‎9.①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初吴县的阿蒙了!‎ ‎10.军中多务 ‎11.有说服力。因为孙权和吕蒙是君臣关系,君主那么繁忙都有时间和精力读书,何况臣子呢?‎ ‎12.我只是认为车子放得乱,有碍观瞻才去搬的,却没有注意到是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为自己的无知感到脸红。‎ ‎13.“抠”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内心的万分焦急和对女儿的百般疼爱,换用“挖”则缺少了力度,削弱了表达效果。‎ ‎14.高兴可以为女儿捐眼睛了,高兴自己可以不靠眼睛也能行走自如了,体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伟大的爱。‎ ‎15.平时闭着眼做家务;下了晚自习,闭着眼回家。‎ ‎16.言之成理即可。‎ ‎17.刻苦练功,持之以恒。‎ 勤奋演戏,一诺千金。‎ ‎18.刻苦勤奋,学就了一身好功夫,为人厚道,没有怨天尤人。‎ ‎19.如果自己毁约,手头正拍到一半的电影就要流产,公司必将遭受重大损失。‎ ‎20.①有耐心,迎难而上,诚实守信,为人谦逊。‎ ‎②抓住机遇,勇于创新,有主见等。‎ 三、作文(略)‎ 第四单元学习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A 2.C 3.C 4.(1)D (2)C (3)F 5.A 6.D 7.A 8.B 二、阅读理解 ‎9.①担心 ②自责 ③悔恨 ④激动 ‎10.(1)内心极不平静,思绪重重,感情不断起伏变化。‎ ‎(2)埋没了女B角这样的人才。‎ ‎(3)停住,惊呆了,忘了其他。‎ ‎11.女A角:舞台表演经验丰富,表演艺术高超,无私大度。‎ 女B角:倔强、自信、执著,水平提高显著。‎ 导 演:一度固执己见,正直,勇于自责。‎ ‎12.既是演出剧目,又指在演出前未被发现的有很高演技的女B角,还指隐于台下的女A角。‎ ‎13.(1)yì (2)hōu (3)jiàn (4)hǔ 14.B 15.C ‎16.(1)不一会儿,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儿子睡觉的声音也渐渐地停止了。‎ ‎(2)忽然有一个人大叫:“起火了。”丈夫起来大叫,接着妇人也起来跟着大叫。‎ ‎17.写听众的反应。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18.突出了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 三、作文(略)‎ 第五单元学习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C ‎2.(1)覆—履 (2)卸—御 (3)永—勇 (4)急—及 ‎3.C 4.D 5.A 6.C 7.B 8.B ‎9.C(“斗志昂扬、乐观豪迈”不合文意。)‎ ‎10.(1)尽 为 远 飞 (2)调 山 长 月 (3)扬 气 千 语 二、阅读理解 ‎11.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到生命的美丽。‎ ‎12.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生长极其缓慢。‎ ‎13.与同伴和人类和谐相处,优雅大方有趣。‎ ‎14.捷克老教授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 ‎15.对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苔藓、能和同伴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企鹅、具有奉献精神的老教授的赞美之情。‎ ‎16.欲扬先抑,反衬捷克老教授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 ‎17.捷克老教授在考察研究中不顾身体,忘我工作。‎ ‎18.(1)追赶 (2)跑 (3)在道路上 (4)他的 ‎19.(1)夸父 (2)杖 (3)大泽夸父 ‎20.(1)夸父跟太阳赛跑,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黄河和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又赶到北边的大泽去饮水。‎ ‎21.胜利了。他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死后,手杖还化作桃林,造福人类。(此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第六单元学习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①chuànɡ ②jī ③quán ④piāo ⑤驯 ⑥娴 ⑦搐 ⑧壑 ‎2.D 3.B ‎4.①A(“相得益彰”和“欲盖弥彰”中的“彰”都是明显的意思,B、C中的“彰”是表扬的意思。)‎ ‎②B(A项中的“羁”指“马笼头”,B项中的“羁”指“停留”,C项中的“羁”指“拘束”。)‎ ‎5.A(轻巧:轻松灵巧;轻捷:轻快敏捷;庄重: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6.B ‎7.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飘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梦想,来到了茂密的松林,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 二、阅读理解 ‎8.shàn dān xiá ‎9.C ‎10.①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从洞中进入攻击屠户的身后。‎ ‎②禽兽的欺骗的手段能有多少呢?‎ ‎11.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12.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 ‎13.①雕鹰出生不久,就要经受千百次残酷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食物。‎ ‎②母鹰把幼鹰从高处摔下,胆怯的幼鹰便被摔死。‎ ‎③母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并将幼鹰再次从高处摔下,有很多幼鹰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 ‎14.①折翅训练(最后一次残忍的训练)。‎ ‎②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 ‎15.①‎ 写出了母鹰内心的矛盾和最终的选择。母鹰用近乎残忍的训练为孩子未来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本句充满了哲理。不管外界条件如何,成功最终靠自己。‎ ‎16.①为了孩子的生存,动物对子女的训练是残酷的。‎ ‎②磨难成就了一批成功之士。‎ ‎③溺爱令人担忧。‎ ‎④“残忍”的爱比溺爱更有价值。‎ 三、作文(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