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训练 第2单元 第6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训练 第2单元 第6课

第二单元 第6课 同步练习 一、双基积累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1)A.调解  B.音调  C.调整  D.风调雨顺(  )‎ ‎(2)A.假期 B.假使 C.假想 D.狐假虎威(  )‎ ‎(3)A.模仿 B.模范 C.模拟 D.装模作样(  )‎ ‎(4)A.察觉 B.睡觉 C.觉醒 D.不知不觉(  )‎ ‎2.下面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时辰  榆钱  欧打     改为    ‎ ‎(2)纯真  恣势  磕头     改为    ‎ ‎(3)婪烧  军阀  跳舞     改为    ‎ ‎(4)褪色  劝熨  香炉     改为    ‎ ‎3.比较括号中的词语,选择最恰当的填空。‎ ‎(1)我们见了她     就围上去。(A.不自觉 B.不由得 C.恨不得 D.不觉得)‎ ‎(2)我跟母亲非常     他,不知道他的死活。(A.想念 B.纪念 C.怀念 D.牵挂)‎ ‎(3)这时候蔡老师     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A.帮助 B.援助 C.救助 D.支持)‎ ‎4.综合性学习。‎ ‎  学习完《我的老师》一文,班上准备开展“师恩难忘”的感恩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拟写标语。‎ ‎  为了渲染活动会场的气氛,请你设计一则标语。(10字左右)‎ 答:  ‎ ‎ (2)巧联妙对。‎ ‎  在活动中有一副残缺的对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请你来补充完整。‎ 上联:三尺讲台  ‎ 下联:一支粉笔  ‎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从“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到“多么伟大的人啊”,回答问题。‎ ‎5.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不得超过15个字)‎ 答:  ‎ ‎  ‎ ‎  ‎ ‎6.“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一句中,“占据”一词在这里怎么理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 ‎  ‎ ‎  ‎ ‎7.蔡老师是如何援助“我”的?‎ 答:  ‎ ‎  ‎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忆 先 生 ‎①按现在的规矩,应该称呼“老师”,我也的确这样叫他;但我心里却总以“先生”称呼他。‎ ‎②他就是我上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张子清。‎ ‎③先生是在后排几个“混混生”的哄笑中出场的。——并不是他扣错了扣子或是忘了打领带,而是因为衣着的笔挺整洁,使那几个“不修边幅”的同学感到不适应。——他轻轻带上门,把几本泛黄的书摆上讲桌,给我们上高中语文起始课。他如数家珍,几千年的文史经哲侃侃而谈,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使我们如沐春风,引领我们进入语文的殿堂。我日后的迷恋文学,这节语文课便是一个发端。‎ ‎④我默默地注视着先生,猜想那灰白色的中山装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⑤先生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正是黄叶纷飞、秋雨连绵的日子。我们沉浸在作品优美的意境中。有一个同学突然提出问题:“老师,什么叫孤独?”他说:“深秋,静夜,冷雨轻轻拍打落叶,灯泡幽暗朦胧,独自倚窗沉思,那感觉就是孤独。”鸦雀无声,我们欣赏着完美的诠释。‎ ‎⑥有一段时间,我作文专喜欢以玄吓人,许多半懂不懂的诗文,被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至于满篇的前后引号此呼彼应。我交了一篇《走近余秋雨》。发还后,我看到的评语是:“拟给九十分:起笔新颖,给两分,收束照应开头,给三分,抄写给五分;其余的分,都给余秋雨。”一向自负的我不禁哑然失笑,欣然接受了这别致的批评。‎ ‎⑦那天晚自习,评析《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练习。我对文中一段话的理解,与“教参”明显不同。先生用反常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宣布“以教参为准”。我霍地站起来,用一种挑衅的口气问:“老师,在鲁迅先生的文章前,我和他们(“教参”编写者)地位平等,凭什么用他们来否定我!”他一愣,随即赞赏地点头微笑,那神情足以让我感到自豪。课后,他对我说,类似的问题,许多年来,他提了无数次;我这样的反问,他等了好多年。 ‎ ‎⑧此后,我成了先生家的常客。他过得近乎清贫。有人说先生孤身一人,家里冷冷清清。我进他家,却总觉得是入芝兰之室,满庭芬芳。“孤芳一品自清高”的条幅,字体潇洒飘逸,很熨帖地挂在写字台前的墙上。旁置一盆兰花,清秀淡雅,脉脉的清香沁人心脾。先生任我翻动他的东西,就是不许触摸那兰花。后来我才听说,病逝的师母,是他大学同窗,和他同为高才生,单名一个“兰”字。‎ ‎⑨高考填报志愿,从不干涉我们自由的先生,执意动员我报考上海的名牌大学,说那里浓厚的文化氛围,会促使我更快地成长。我敷衍了他,志愿表上出现的净是省内的大学——因为我缺乏自信。‎ ‎⑩报到前,我去看望先生,得到的是鼓励。但也看得出,他笑得很勉强。道别出来,脸上湿湿的,是泪。‎ ‎⑪几天前,我怀着惊喜,捧读先生的来信,看着那熟悉的飘逸的字迹,铭刻在记忆里的影像又鲜活起来。虽然我令他失望,他却一直记挂着我的成长。我该如何报答先生呢?‎ ‎8.第③段描写先生既用了外貌描写,又用了     ;既有正面描写,又有     ,表现出这位先生的特点是          。‎ ‎9.先生对“孤独”的解释,表现了他的什么教学特点?‎ 答:  ‎ ‎10.谈谈你对先生所写作文评语的理解。‎ 答:  ‎ ‎  ‎ ‎11.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先生是怎样看待“教参”和学生的?‎ 答:  ‎ ‎  ‎ ‎1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回忆了张子清先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  ‎ 四、写作练笔 ‎13.【写法借鉴】本文善于通过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如“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小小”与“莫大”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小中见大,突现蔡老师关爱学生、公平处事的高尚人格。‎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对比手法写作一个语段,表现“我的妈妈(幽默、严厉、唠叨、关爱、善良、善解人意等某个方面)”的形象。(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1)选B。B项“调”读diào,其他都读tiáo;‎ ‎(2)选A。A项“假”读jià,其他都读jiǎ;‎ ‎(3)选D。D项“模”读mú,其他都读mó;‎ ‎(4)选B。B项“觉”读jiào,其他都读jué。‎ ‎2.答案:(1)欧 殴 (2)恣 姿 (3)婪 焚 (4)熨 慰 ‎3.答案:(1)B (2)D (3)B ‎4.(1)答案(示例):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深海。‎ ‎(2)答案(示例):奉献 耕耘(或:育桃李 写春秋)‎ ‎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出主要人物做了何事即可。‎ 答案: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 ‎6.【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能力。结合语境和作者当时的感触理解。‎ 答案:“占据”原意是用强力取得或保持,这里表明这件事在孩子心中占有的分量很重。这样用词,表达了作者当时心里充满了对蔡老师的感激之情,也意味着至今仍铭记在心。‎ ‎7.答案:蔡老师从两方面援助“我”:既批评了那些同学,又写信劝慰“我”。‎ ‎8.答案: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 仪容整洁(或“注重仪表”)、学识渊博 ‎9.【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特点的把握能力。根据先生能形象地回答学生的提问,概括其在教学方面的特点。‎ 答案:善于启发引导(或“善于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 ‎10.【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阅读第⑥段,根据“我”写作文大量引用余秋雨的语句理解先生给“我”作文评语的意思。‎ 答案:①对优点稍加肯定,主要指出过多引用余秋雨文章句子的问题;②委婉而诙谐。‎ ‎11.【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他提了无数次”说明先生也不迷信“教参”;“他等了好多年”说明先生鼓励独立思考。‎ 答案:①不迷信“教参”,只是把它当作参考资料;②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阅读全文,先概括出写先生的几件事情,从大的方面说包括学识、教学工作、对待学生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先生的情感。‎ 答案:学识、教学工作、对待学生。抒发了作者对先生的尊敬、感激、怀念之情。‎ ‎13.答案(示例):‎ 我有一个爱我疼我的好妈妈!妈妈温柔娴静,善解人意。人家都觉得我好幸福!可是我也有说不出的苦恼!这不,刚准备上学,妈妈又唠叨开了:“宝贝,多吃一点早饭,饿了怎么办?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