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课题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 ⑵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了解李自成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 ⑶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以及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明朝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明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与农民起义爆发之间的因果联系,提升学生通过历史现象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腐败导致的社会问题的拓展,激发学生以史为鉴、借古鉴今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后期政治危机加深,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表明明王朝走向没落是历史的必然;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但是农民起义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 重点 明朝末年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措施。 难点 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件 课时练 教学环节 说 明 二次备课 复习 新课导入 通过“阿牛课堂”的简介,引导学生观看课件图片,回答相关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4 课 程 讲 授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本课重点) 结合图片内容,阅读课本84页第1自然段,归纳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学生找到即可举手发言): ⑴皇帝:沉迷享乐,属于朝政; ⑵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⑶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教师:想一想:政治如此腐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读图,简要描述图中人物的衣着、神情和生活状况? 2、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结果) 教师过渡语:统治阶级骄奢淫逸,底层人民家破人亡,阶级矛盾一触即发。 想一想: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628年陕北大旱“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陕西通志》 农民阶级在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能怎么办!难道继续忍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与压榨,直到饿死、困死? 学生:反抗;起义;推翻腐败的明朝政府…… 引出:明末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明末农民起义原因(本课难点) ⑴陕北大旱,官府催征如故——直接原因 ⑵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根本原因 2、起义经过 陕北起义→进军河南(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攻克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攻克北京1644年→明朝灭亡 4 3、探究问题 ⑴阅读课文85页“人物描写”,找出李自成个人具备的优点? 吃苦耐劳、勤劳勇敢、英勇善战 ⑵阅读课文86页“材料研读”并回答: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②军纪严明,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③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④明末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严重,朝廷赋税不断,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教师过渡语引出后金:李自成有着中国古代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等优点,但是也有中国古代农民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等缺点,大起义军被眼前的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东北地区的大敌——后金,终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的兴起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努尔哈赤,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 2、清兵入关(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失败) ⑴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⑵明将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夹击。 四、拓展提升 从明朝腐败亡国的历史角度出发,让学生对腐败这一问题有个初步的认识,并对我国现阶段高压反腐政策有个基本的理解,进而升华到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而读书。 当堂检测。 4 小结 本课知识回顾,建立本课知识框架。 作业布置 课时练 板书设计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表现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口号 起义原因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课后反思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