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统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统治

第 14 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朱元璋其人其事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是 继汉高祖刘邦 以来 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 。 他和秦始皇一样,给后世留下了严重的“相貌疑云”。不管他长得丑与帅,他的聪慧、胆识和做出的贡献,是我们毋庸置疑的。 演过朱元璋的演员很多,有帅气的,也有一般人,这也是迎合了历史遗留的问题,随世人说去吧,他自逍遥。 胡军版 陈宝国版 高强版 李立群版 彩蛋不会少哦! 张铁林版 严屹宽版 最后奉送朱元璋 大军帖 真迹,这绝对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在古代那么艰苦地,又忙碌的条件下,还能写一手看得过去的字,值得我们给他点个赞! 朱元璋 出生于安徽,家庭困苦,从小给地主 放牧牛羊 。 17 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当 和尚 。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无庙可归的他就 投奔起义军 。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 成为 这支起义军的 首领 。他率领队伍 南征北战 , 建 立了 明朝 。 文本导入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灭亡元朝,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 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 ? 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 ? 朱元璋丑版画像 学习目标 1. 了解明朝的建立, 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 具体 措施; 掌握“八股取士”。 2. 掌握 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3. 正确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4. 重难点:重点:明朝加强君权措施;难点:八股取士的概念。 1. 元末农民起义 原因及过程。 原因: 元朝 末年,政治十分 腐败 ,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导 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 一、明朝的建立 1351 年,黄河下游地区 爆发 农民 起义 ,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 朱元璋 领导的 队伍逐渐强大, 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时间: 建立者: 朝代: 都城: 一、明朝的建立 2. 明朝的建立: 1368 年 , 朱元璋 称帝,建立 明朝 ,定都 应天府 (今南京),他就是 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明太祖老年像 1368 年 朱元璋(明太祖) 明朝 应天(南京) 明朝疆域图 知识串联 1.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答: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 2. 假设你是朱元璋,来自社会底层,又历经磨难 ,你打算如何治国家?(这江山好似刚刚到手的滚烫的地瓜) 朱元璋肯定也是搔断了很多头发。 以史为鉴 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 lǐ )泉,他称这是大明的祥瑞 , 并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的说不出话来。可是他始终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朱元璋感到事情蹊跷,调查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 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 从此,相权被彻底剥夺,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走向君主专制。 胡惟庸 胡惟庸 2. 强化皇权的目的及措施: 为了巩固统治 措施: 1. 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2. 从地方到中央 全面改革官制 , 以强化皇权 。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 强化皇权的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3. 官制改革 —— 政治方面 在地方 , ① 朱元璋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废行省,设三司 )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② 朱元璋还先后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分封诸王的目的) 。 “三司” ,是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坐 站 跪 3. 官制改革 —— 政治方面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皇帝 在中央 ,朱元璋 为进一步集中权力(目的) , 废除 了以往长期存在的 丞相 制度 和中书省 , 提升 吏、户、礼、兵、刑、工 六的职权 ,并使六部 直接向皇帝负责 。 胡惟庸 我是最后一个丞相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 为分散兵权(目的), 朱元璋把原来的 大都督府分为 中、左、右、前、后 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 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 3. 官制改革 —— 军事方面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 明成祖建 立 内阁 ,帮 助皇帝批阅文件 ,处理政务。 相关史事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在地方,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的行中书省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使行省权力分散;在中央,他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了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他的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问题思考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 明太祖实录 》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 目的何在? 答:目的: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材料研读 锦衣卫印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锦衣腰牌 4.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为监视官民( 目的 ), 朱元璋 还设立了由 皇帝直接 指挥的 锦衣卫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 明成祖 又成立了同类机构 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 “厂卫” ,成为 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 监视臣民。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 东厂 ,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北东厂胡同成立的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 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 东 厂 腰 牌 东 厂 木 印 课外阅读 钱宰玩牌 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洪武年间,吏部侍郎钱宰见朱元璋,朱元璋问他昨晚干什么了,这官员说,和同僚玩牌,可是丢了牌,结果不欢而散。结果朱元璋拿出了一张牌,钱宰一看,正是丢了的那张。也就是说,你不知道当时打牌的那些哥们哪个是锦衣卫。很可能你收下人就是锦衣卫,这都无法得知。 皇帝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我无孔不入,无所不在! 5.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影响(或作用)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朱元璋 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 “祖制”, 明确规子 子 孙 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 1. 考试范围和答题标准 ① 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② 考试范围 :明朝严格规定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 ③ 答题标准: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 四书集注 》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四书五经 2. 答题格式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 ,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 “八股文”。 (图为考场和看榜图) 所谓 八股文 ,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八股文之害 , 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 顾炎武 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钳制了思想,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3.“ 八股取士”的弊端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禁锢思想 。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明朝科考图 甲: 我严格按着 《 四书集注 》 上的观点来答题。 假如甲乙丙是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的考生。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三个谁会高中状元? 乙:我要别出心裁,创新观点。 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束缚了思想, 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甲很可能高中状元,乙要是写得过分,有可能锒铛入狱; 四、经济的发展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概况) 1. 农业的发展表现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西红柿 辣椒 花生 向日葵 四、经济的发展 2. 手工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 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 是明代的 丝织业中心 。 景德镇 是全国 的制瓷中心, 所产的 青花瓷 器 , 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丝织品山茶禽鸟图 景德镇青花瓷 明嘉靖青花花 鸟纹梅瓶 明缂丝仇英水 阁鸣琴图局部 明缂丝宜春 帖子嵗朝图 3. 商品经济的活跃(图为北京城 《 皇都积胜图 》 )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 北京和南京 是全国性的 商贸城市 ,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 晋商 、安徽的 徽商 。 上面两图晋商故里,下面两图微商故里 1. 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课后活动 答: 利: 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强化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在一段时间内暂时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为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并起到了维护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 弊: 废丞相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空前加强名全国政务最后都集中在皇帝身上,遇到了重大问题无处商量;军国大事由皇帝有人来裁决,决策难免失误,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稷的兴衰维系于皇帝的个人素质,不利于国家和政府效能,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答:负面影响:对教育,许多读书人只知埋头苦读经书以此进入仕途,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对玄关,不利于培养真正对国家有用的建设型人才,人们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 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朱元璋强化皇权 明朝的建立 考试内容: 四书、五经 科举考试的变化 答题观点:《 四书集注 》 1368 年 朱元璋建明朝 ,定都应天 厂卫制度: 锦衣卫和东厂 在地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答题格式: 八股文 经济的 发展 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 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 商业: 商帮 出现(晋商、徽商) 明朝的统治 基础巩固 A D 1. 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2 、明代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必须复习的内容(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3 、花生、土豆、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4 、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C B 5 .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 南京     B. 北京     C. 西安     D. 洛阳 6 .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 A. 东厂   B. 西厂      C. 锦衣卫     D. 内阁 7. 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 ① 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⑤向日葵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创设和废除分别是( ) A. 秦朝和明朝 B. 汉朝和明朝 C. 秦朝和清朝 D. 唐朝和清朝 A A C 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