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种群数量的变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种群数量的变化

2020-2021 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种群数量的变化 1.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的方法来治理, 此种治理方法主要目的是() A. 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 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C. 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 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 【答案】B 【考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性信息素的传递来实现的.所谓性信息素是指雌虫分泌到体 外以引诱雄虫前去交配的微量化学物质.根据这一原理,利用高新技术,人工合成信息素即性引诱剂,制 成对同种异性个体有较大吸引力的诱芯,结合诱捕器(水盆式、粘胶式)配套使用.在田间释放后,形成“假 姑娘”(性信息素引诱剂)引来“真小伙”(田间的雄虫),从而大幅度降低产卵量和孵化率,达到防治农林害 虫目的.所以它不是改变昆虫性别比例而是降低昆虫出生率.故选:B. 【分析】性引诱剂能吸引同种的异性个体前来交尾,人工施放性引诱剂则引诱来大量的雄性害虫,通过性 引诱剂的干扰,使其不能与雌性害虫完成正常的交尾,从而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2.右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种群数量从 C 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与葡萄糖大量消耗有关 B. 曲线 AB 段酵母菌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 在 T1-T2 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酵母菌数量增多、酵母菌进行产 乙醇的无氧呼吸,产能少,需消耗更多的葡萄糖 D. 曲线 AC 段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原因是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 【答案】 D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分析】C 点酵母菌数量下降较快主要是葡萄糖的消耗减少,故 A 正确。AB 段酵母菌主要进行有 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故 B 正确。BC 段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经过有氧呼吸繁殖后酵 母菌数量增多,故 C 正确。AB 段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C 段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故 D 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酵母菌呼吸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信息分析能力。 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Nt=N0λt 中,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B.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 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答案】 D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析】【解答】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Nt=N0λt 中,λ 表示增长率,即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 的倍数,A 正确; B、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自然环境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 正确;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但不能任意调控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 C 正确;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D 错误. 故选:D. 【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加种群数量;丰富度指一个群落 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两种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4.对于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 年份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种群数量(只) 50 80 - - - - 捕捉标志数(只) - - 80 80 80 80 第二次重捕数(只) - - 80 80 80 80 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只) - - 16 8 10 13 那么 1970~1975 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是 ( ) A. B. C. D. 【答案】 C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解: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得到 1972、1973、1974 年种群数量分别为 400、800、492, 经历上升到最大,后下降,为 C 曲线,符合题意。A 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呈正比,A 不符合题意。B 表示 理想状态的“J”型增长,B 不符合题意。D 表示种群数量从 0 到最大再到 0,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分别计算出 1972、1973、1974、1975 这四个年份的种群数量,即 400、 800、640、约 492;然后以时间作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作为纵坐标绘制出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 C。 5.下列有关种群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这种分布型属于集群分布 B.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达到 K 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 C. 对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 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D.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结构 【答案】 B 【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分析】雪松种子形成集群,属于种群中的集群分布;K 值是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 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此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 定,在一定值左右上下波动,但不明显;K 值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信息主要来自年 龄结构。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及数量变化曲线。 6.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 e 点后,增长速率接近 0 B. 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 d 点之后 C. 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必须在 c 点进行 D. K 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A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 e 点后,种群增长率为 0,种群数量达 到 K 值,A 符合题意;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 c 点之后,B 不符合题意;病虫害防治应在有虫 之时,即 a 点开始,c 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C 不符合题意;K 值是环境的最大 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环境改善后 K 值增大,当环境破坏后 K 值减小,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理清种群“J”型曲线和种群“S”型曲线的产生原因,“J”型增长曲线形成原因为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无敌害。“S”型增长曲线形成原因为食物、空间有限。 7.2013 年 7 月 3 日,山东青岛受持续南风影响,漂移在黄海海域的大面积浒苔绿藻登陆青岛海滩,使得青 岛海滩变“草原”.从生物学角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青岛海域浒苔数量短期内剧增,从生殖角度分析是繁殖率远大于死亡率 B. 浒苔数量剧增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体现,产生原因是海水中的 N、P 等元素过多 C. 海水中过多的氮、磷来自人为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直接排放 D. 因为浒苔是生产者,所以海水中大量浒苔的产生有利于鱼类等消费者的生存 【答案】D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A、短期内某种生物数量大量增加,说明繁殖率远大于死亡率,A 正确; B、浒苔数 量剧增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体现,产生原因是海水中的 N、P 等元素过多,B 正确; C、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直接排放可以造成人为污染,C 正确; D、浒苔是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食物,但是,这些生物死亡后,被需 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体中含氧量减少,从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D 错误. 故选:D. 【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的氮和磷含量过多.水体富营养化可以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 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8.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 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 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 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 D 【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种群增长呈现“S”型曲线。①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称 为环境容纳量;②在 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为 0;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 K 值时出生率等 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 K/2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因为种群增长率 为 0;故选 D。 【点评】试题相对简单,直接 S 型曲线的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9.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 D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①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 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①正确; ②一个外来物种种群到一个新的环境,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种群数量增长受新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制约, ②错误; ③一个外来物种种群到一个新的环境,由于对环境适应性强,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威胁到新环境内物种的 多样性,③正确; ④一个外来物种到一个新的环境,该种群不适应新环境而遭淘汰,④正确. 故选:D. 【分析】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①占据空的生态位;②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 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 ③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 ④侵入物种对环境适应性强;⑤缺少天敌的控制. 10.下图 1 是科研人员调查的某湖泊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 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曲线图;下图 2 为将湖水培养液稀释 100 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 1 mm×1 mm×0.1 mm)观察到的一个计数室中三类藻细胞分布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调查时每天定时取样,取出的样液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_______;据图 2 分析,培 养液中微囊藻细胞的密度是________个/mL。 (2)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 1 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___时,更有利于能量流 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微囊藻(一种蓝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时,数量可呈指数增长,但若在培养液中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 等水生植物),则微囊藻的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其主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________等资源(至少答 两项)时存在显著竞争的关系。现代生物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较多的 ________类有机物。 (4)现欲对这一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至少答两项)。 (5)罗氏沼虾以绿藻、蓝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物。科研小组又对该湖泊中的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 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 kJ/(cm2·a)) 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________kJ/(cm2·a),从藻类到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维持藻类细胞数量不变;8×107 (2)中营养化 (3)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脂质 (4)减少 N、P 的排放;培养粉绿狐尾藻等与微囊藻竞争的水生植物;提取湖泊中的微囊藻制作生物柴油 等 (5)1.2;4.9% 【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解析】【解答】 (1)藻类属于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取样后向样液中加入固定液来杀死细胞,维持藻类细 胞数目不变;(2)据图一中曲线变化分析,当水体处于中富营养化时,鱼的食物脆杆藻数量最多,而对水 体有污染的微囊藻数量相对较少,说明此时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微囊藻与粉绿狐 尾藻在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等生活资源方面存在竞争关系。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 体内含有较多的可燃烧的脂质类有机物。(4)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 质污染现象。欲对这一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据题干所示,可采取减少 N、P 的排放、培养粉绿狐尾 藻等与微囊藻竞争的水生植物、提取湖泊中的微囊藻制作生物柴油等措施。(5)流经沼虾的同化量=沼虾 的摄入量-粪便量,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沼虾的同化量-自身呼吸消耗量=(47.8-25.4) -21.2=1.2 kJ/(cm2•a). 从藻类到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22.4/150.6×100%=14.9%. 【分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 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坐标图中曲线变化的分析,对用血球计数板估算种群密度方法的理解、分析表格数据, 找出与教材的衔接点,据图 2 分析,血球计数板规格为 1mm×1mm×0.1mm,采用五点取样法,取四角和最 中间的 5 个中方格计数,统计数据时采取“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统计压线个体,平均每个中方格 内有 16/5 个酵母菌.计数区有 25 个中方格,共计有酵母菌 16/5×25=80 个.计数区体积为 1mm×1mm×0.1mm=0.1mm3=0.1×10-3 mL,换算成 1mL,则有酵母菌 80×104 个,再乘以稀释倍数 100,结果 为 8×107 个。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