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20-2021 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各种循环和平衡,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激素的含量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保持动态平衡 B. 碳元素可以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循环 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合物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 D. 细胞内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动态平衡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答案】 C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A、激素在生物体内起着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人体内激素的含量可通过负反馈调节 保持动态平衡,A 正确; B、叶绿体的基质中能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形成含碳的有机物,含碳有机物丙酮酸可 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碳元素可以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循环,B 正确;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C 错误; D、细胞内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的共性,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 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二氧化 碳是有氧呼吸的产物。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中各种化合物和理化性质的稳定,内环境中激素的含量可 通过负反馈调节保持动态平衡。 2.下列关于农业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稻鱼共生系统中鱼可以捕食农业害虫,这主要是利用了生态工程中的生物防治技术 B. “蔬菜一鸡、猪一沼气”系统中,能有效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多途径利用 C. 在桑基鱼塘的模式中,可釆用农业生产的套种技术,在桑基上再种植大豆 D. 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应以社会需求、资源状况和经济效益为基础 【答案】 C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解:A.、稻鱼共生系统中鱼可以捕食农业害虫,即利于天敌来控制有害生物,这主要是利 用了生态工程中的生物防治技术,A 正确; B、“蔬菜一鸡、猪一沼气”系统中,能有效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多途径利用,B 正确; C、在桑基鱼塘的模式中,可釆用农业生产的间作技术,在桑基上再种植大豆,C 错误; D、 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应以社会需求、资源状况和经济效益为基础,D 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将多种农业生物生产 进一步组装为合理的生态农业系统。农业生态工程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 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和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 从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2、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②维持物质和能量的正常代谢。 ③维持输入与输出的生态平衡。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生物之间 B. 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决定了鲤鱼的种群密度 C. 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利于增加某些种类生物的个体数量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只能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答案】 C 【考点】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信息传递既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A 不符合题意。 决定了鲤鱼的种群密度的因素为出生率、死亡率,而年龄组成是预测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因素,B 不符合 题意。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利于增加某些种类生物的个体数量,C 符合题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主要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 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 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 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3、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 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大,城市生态系统 的自动调节最小。 4.结合所学的生态学知识,对下列古诗词地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群落的种间竞争关系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稳定性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D.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常常给一种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的感觉,还能激化诗人创 作的灵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D 【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之间为竞争关系,A 正确;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B 正确;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后被植物吸收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 质循环功能,C 正确; D、“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常常给一种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的感觉,还能激化诗人创 作的灵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 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 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 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包括: (1)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 (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 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5.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 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 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考点】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A、题中提到,这片森林不受外力干扰,因此这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会不 断升高最后达到稳定,A 错误; B、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在增多的过程中净光合产量不断增加,当生态系统达到稳定时,净光合 产量也达到稳定,B 正确; C、在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不断增加然后稳定,C 错误; D、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不断下降,D 错误. 故选:B. 【分析】一块弃耕的农田,最后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属于次生演替,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即物种丰富度 增加;当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等各项性质将达到基本稳定.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B. 在生物圈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沿着食 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C. 湖泊具有蓄水防洪、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 发展起支配作用,但分解者的功能较弱 【答案】 C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A 不符合题意。在生物圈中,物质可以 循环利用,但能量沿着食物链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B 不符合题意。湖泊具有蓄水防洪、调节气候等功 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即间接价值,C 符合题意。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 但产生了很多的排遗物或垃圾,所以分解者的功能较弱,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以取食的形式进入下一营养级,只不过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向下,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间往 复循环的。 生物多样性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与潜在使用价值,直接价值指消耗性利用价值,即指直接消耗 性的自然产品上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指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价值,它涉及到生态系统的 功能,例: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潜在使用价值: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例如,据近期的调查,中医使 用的植物药材达 1 万种以上。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 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7.如图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 B.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C. 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 D. 每一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答案】D 【考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解:A、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 错误; B、该生态系统中将废弃物 资源化,因此提高了能量利用率,B 错误; C、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属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C 错误; D、该生态系统中,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D 正确. 故选:D. 【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和往复循环的特点.该生态 农业充分利用废弃物,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 8.促进生物圈中氮循环的微生物所发挥的作用不包含( ) A. 根瘤菌能使大气中的氮气固定并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 B. 一些微生物将生物体内的含氮化合物释放到土壤中 C. 一些微生物将土壤中的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氮气释放回空气中 D. 根瘤菌将含氮的化合物分解为氮气释放回大气中 【答案】 B 【考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一些微生物将生物体内的含氮化合物释放到土壤中还是含氮化合物,不属于 氮循环,因 此不是促进生物圈中氮循环的微生物所发挥的作用,B 不正确。 【分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 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游离态是指氮气单质。氮的固定有:人 工固氮和天然固氮。人工固氮最典型事例是工业合成氨,天然固氮包括自然固氮和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典 型事例是闪电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生物固氮典型事例是豆科植物中寄生有根瘤菌,它含有 氮酶,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氨。 9.下列有关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B. 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C. 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D. 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A 【考点】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解:A、完成碳的全球化物质循环,除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外,还需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 错误; B、生态系统具有稳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 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正确; 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在 10%—20%之间, 正确; D、植被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碳循环是指碳 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物质循环的特 点:全球性、循环往复。 2、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主要通过反馈调 节来完成,不同生态系统的自调能力不同。 3、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 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 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0.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示意图。A、B 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一⑧代表能量流动的环 节。请回答: (1)图中的次级生产者有________,①代表________(能量形式)。图中缺少了一个表示能量流动方向的 箭头,请用文字描述________。 (2)肉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从“⑥、⑦、⑧”中选择)。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 效率为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为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________(“需要” 或“不需要”)从外界 获得物质补给。 (4)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植食动物增多,则 A 就会因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A 减少后则抑制和降低植食动 物的数量增长。这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调节,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答案】 (1)植食动物、肉食动物、B;热能;分解者(B)的呼吸 (2)⑦;⑤/④×100% (3)生物圈;不需要 (4)负反馈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 【解析】【解答】解:(1) 凡是异养生物都是次级生产者,图中的次级生产者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B; ①代表生产者呼吸消耗散失的热能。图中缺少分解者(B)的呼吸消耗散失的热能。(2)肉食动物粪便中的能 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植食动物的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部分,即图中的⑦。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 传递效率为⑤/④×100%。(3) 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为长期维持其正常功 能,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4)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植食动物增多,则 A 就会因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 A 减少后则抑制和降低植食动物的数量增长。这是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 A 表示生产者,B 是分解者;①、②、③表示各营养级生物自身呼吸散失的热能; ④为植食动物的同化量,⑤为肉食动物的同化量。⑥、⑦、⑧分别代表生产者、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流向 分解者的能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