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群落的演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群落的演替

2020-2021 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群落的演替 1.某地红松林受到人为砍伐破坏,形成一片“空地”,一段时间后空地上出现杨树、自桦等植物。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红松林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属于次生演替 B. “空地”形成前后,物种的丰富度不同 C. 与杨树、白桦相比,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D. “空地”上的红松林一定与其他红松林的物种组成相同 【答案】 D 【考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分析】“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后,该地物种组成及群落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物种丰富度不同, 属于次生演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松林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故 A、 B、C 正确,D 错误。 2.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 (如图所示),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B.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C. 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 20% D. 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答案】 A 【考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解:A、群落演替的过程是群落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的过程,A 正确; B、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逐渐增高,B 错误; C、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指的是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而不是 一只动物传到下一营养级的一只动物的传递效率,C 错误; D、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腐生等,但是在群落演替的最初阶段,生物的种类相当少, 不可能具备各种种间关系,D 错误. 故选:A. 【分析】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10%﹣20%. 3.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 裸岩上进行的演替 B.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C. 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D. 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答案】A 【考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解:A、裸岩上发生初生演替,A 正确; B、弃耕的农田上属于次生演替,B 错误; C、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上发生次生演替,C 错误; D、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次生演替,D 错误. 故选:A. 【分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 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 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4.下图表示从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的相关曲线,其中Ⅰ和Ⅱ曲线的描述全都正确的是( ) A. Ⅰ 为土壤中的有机物量,Ⅱ 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 B. Ⅰ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Ⅱ 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C. Ⅰ 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Ⅱ 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 D. Ⅰ为群落呼吸消耗有机物量,Ⅱ 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C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分析】从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有机物量是增多的,生态系统物种的多 样性程度增多,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多,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增大,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降低,群 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明显,群落呼吸消耗有机物量增大,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大。由上述分析可知, 正确的描述应是 C 项。 5.如图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B. 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 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 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答案】 D 【考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珊瑚礁群落的演替是在原来有少量的生物包括植物基础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 正 确。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鱼的种数和个体数随之增加,B 正确。演替过程中鱼 类物种数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C 正确。珊瑚礁体积下降导致鱼的种数下降,D 错。 【分析】本题考查演替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 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6.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答案】 C 【考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分析】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杂草群落)—木本植物(灌木群落---- 裸子植物群落---被子植物群落)。可见随着群落的演替,物种丰富度(或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生态系统 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也逐渐增强。答案 C。 【点评】准确记忆群落的演替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依据 D. 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答案】 C 【考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A、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 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等其他数量特征,A 不符合题意; B、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 不符合题意; 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 符合题意; D、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及差异: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 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 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 地方 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8.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不可能的是( ) A. 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答案】 D 【考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分析】自然群落演替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常表现为群落内有机物质总量增加,营养结构更 复杂,物种更丰富,稳定性更强。人为因素群落演替往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同自然群落演替 相比,时间上要短,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差。 9.如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 M 表示基因多样性,a~d 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 b B. 若 M 表示物种丰富度,a~d 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依次为 a→c→d→b C. 若 M 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 a~d 四个营养级中,a 所处的级别最高 D. 若 M 表示种群密度,则 a~d 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 b 种群 【答案】 D 【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解:A、M 表示基因多样性,分析柱形图可知,b 物种多样性最大,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 最不容易被淘汰.所以 A 正确. B、M 表示物种丰富度,分析柱形图可知,物种丰富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c、d、b,光裸的岩地演替成 森林的顺序依次为 a→c→d→b.所以 B 正确. C、M 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分析柱形图可知,a 能量最小,营养级最高.所以 C 正确. D、对同一种群来说,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M 表示种群密度,a~d 四种野生生物不属于同一 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不一定是 b 种群.所以 D 错误. 故应选 D. 【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广泛,可以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 题图做出判断. 10.回答下列与森林生态系统有关的问题. (1)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样有利于提高群落利 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森林发生火灾,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火灾之前的状况,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火灾发生 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判断理由是________. (3)调查森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理由是土壤小动物________, 通常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按照预先设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目的多少,这 属于________(“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 (4)森林生态系统风景优美,可供人观赏,还能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 值. 【答案】 (1)垂直;阳光 (2)自我调节;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3)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取样器取样;目测估计法 (4)直接和间接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析】【解答】解:(1)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这样 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2)森林发生火灾,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火灾之前的状况,属于次生演 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这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3)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 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土壤动物 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 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按照预先设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 个体数目的多少.(4)森林生态系统风景优美,可供人观赏是直接价值,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这体现了 间接价值. 故答案为:(1)垂直 阳光(2)自我调节 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 繁殖体(3)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 (4)直接和间接 【分析】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 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 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3、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 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 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