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四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 试卷 一、选择题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关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某些真核细胞中不含有细胞核 B. 藓类叶片是观察叶绿体的理想材料 C.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D. 肌肉细胞膜上没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均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 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 动。本题考查多个与细胞结构、功能和生命历程相关的知识点,需结合相关知识逐项判断。 【详解】A、某些真核细胞中不含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 正确; B、藓类叶片小而薄,含有大量叶绿体,是观察叶绿体的理想材料,B 正确; C、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主要方式, C 正确; 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因此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 质的受体,D 错误; 故选 D。 2.下列符合生物学基本观点的是( ) A. 长期使用同种杀菌牙膏会减弱对口腔细菌的杀灭作用 B. 建立推广生态农业是为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 只要合理补充钙质和维生素 D 就可以避免罹患佝偻病 D. 环境因素是唯一能够影响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的原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 - 2 - 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2、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 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 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 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3、维生素 D 可以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避免佝偻症。 4、种群数量增长的 S 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 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 【详解】A、长期使用同种杀菌牙膏会导致口腔中具有抗性的微生物数量增多,减弱其杀菌作 用,A 正确; B、能量不能够循环使用,B 错误; C、抗维生素 D 佝偻症患者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以即使补充维生素 D 和钙质也不能避免 患佝偻病,C 错误; D、影响生物种群数量的还有生物因素,例如天敌和食物的数量,D 错误。 故选 A。 3.研究表明广盐性鱼类能生活在盐度变化范围较大的水环境,或能在淡水和海水之间迁移。 其调节机制与哺乳动物类似,图为美洲鳗鲡进入海水后相关指标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美洲鳗鲡进入海水的初始阶段排尿量可能会减少 B. 美洲鳗鲡在淡水中排出钠离子时不消耗 ATP C. 由海水进入淡水时美洲鳗鲡抗利尿激素合成减少 D. 该渗透压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答案】B 【解析】 - 3 - 【分析】 1、据图分析,Na+-K+-ATP 酶活性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也能跨膜运输 Na+和 K+;Na+ 排出量和 Na+-K+-ATP 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 2、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合成 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另一方面大脑皮层产生 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详解】A、美洲鳗鲡进入海水的初始阶段,由于海水的渗透压较高,导致美洲鳗鲡抗利尿激 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A 正确; B、美洲鳗鲡在淡水中排出钠离子时也是通过主动运输,需要消耗 ATP,B 错误; C、鳗俪由海水洄游进入淡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加,C 正确; D、该渗透压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D 正确。 故选 B。 4.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B. 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若没有无水乙醇,可用 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代替 C.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时,可用甲基绿染液将其染成蓝绿色 D. 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清水清洗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 DNA 与 RNA 分布实验所用试剂:盐酸(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质中的 DNA 与蛋白 质分开,便于染色),甲基绿吡罗红染剂(染 DNA 与 RNA); 绿叶中色素提取与分离:提取用无水乙醇或 95%乙醇加无水碳酸钠,分离用层析液; 线粒体观察:健那绿染为蓝绿色;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卡诺氏固定液固定细胞形态,酒精清洗。 【详解】A、盐酸可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质中的 DNA 与蛋白质分开,便于染色,A 错误; B、95%乙醇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可代替无水酒精,B 正确; C、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为蓝绿色,C 错误; D、卡诺氏固定液处理后用酒精清洗,D 错误。 - 4 - 故选 B。 5.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 分析,图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类型 a 的细胞的分裂方式不一定是有丝分裂 B. 5 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类型为 a、b、c C. 类型 a、b、c 的细胞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 D. 细胞由 d 变为 e 过程导致 DNA 数目减半的原因是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 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 2 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 细胞处于减 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 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期的细胞;d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 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 【详解】A、类型 a 染色体和 DNA 分子都达到 4n,只能是有丝分裂后期,A 错误; B、a 细胞有 4 个染色体组,B 错误; C、c 细胞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 错误; D、细胞 d 变为 e,其内 DNA 数目减半的原因是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D 正确。 故选 D。 6.近年研究表明,HIV 病毒攻击人体细胞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5 - A. 给患有白血病的艾滋病人移植改造过的造血干细胞可能同时治疗缓解两种病症 B. 人体细胞表面有正常的 CCR5 受体就会与 HIV 病毒表面某种蛋白质结合 C. 据图不能判断出 CCR5-Δ32 突变为显性突变或者隐性突变 D. 图中所示细胞的 CD4 阳性 T 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中的一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艾滋病病毒表面的某种蛋白会与 CD4+T 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在 T 细胞表面的 CCR5 特殊蛋白质(由 CCR5 基因编码)的帮助下,实现对免疫系统的破坏。如果 CCR5 基因突变为 CCR5-Δ32,T 细胞表面缺乏 CCR5 特殊蛋白质,艾滋病病毒就不能与细胞结合。 【详解】A、给患有白血病的艾滋病人移植改造的 CCR5 基因异常的造血干细胞,细胞不能正 常表达 CCR5,HIV 不会进入 T 细胞内,可能同时治疗缓解两种病症,A 正确; B、人体细胞表面有正常的 CCR5 受体和 CD4 +T 细胞受体,艾滋病病毒表面的某种蛋白才会与 CD4+T 细胞表面的 CCR5 受体结合,B 错误; C、显隐性的判断需要根据亲本杂交子代相关表现型来判断,据图不能判断出 CCR5-Δ32 突变 为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C 正确; D、CD4 细胞,也可以表示为 CD4+T 细胞,是 T 淋巴细胞的一种,属于免疫细胞,D 正确。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7.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 CO2 吸收量的变化,每 2s 记录一个实验 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 6 - (1)在开始检测后的 200s 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水,产生__________,用于还 原三碳化合物。植物体内五碳化合物与 CO2 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这个过程叫___________。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 吸收量在 0.2~0.6μmol∙m-2∙s-1 范围内,在 300s 时 CO2 释放量达到 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 ______________μmolCO2∙m-2∙s-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 100s 以后,叶片的 CO2 释放量__________,并达到 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答案】 (1). [H](或还原氢或 NADPH) (2). CO2 的固定 (3). 2.4~2.8 (4). 逐渐减少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主要发生水的光解和 ATP 的合成, 水光解生成氧气和[H]。其中[H]和 ATP 可以参与暗反应。暗反应阶段发生:CO2 被 C5 固定形成 C3,C3 在光反应提供的 ATP 和[H]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有机物。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实 现化学能向热能和 ATP 中的化学能的转变。据图分析,拟南芥在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 达到最大值,黑暗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 【详解】(1)在开始检测后的 200s 内的光照条件下,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将水光解为氧 气、[H]和 ATP,其中[H]和 ATP 参与暗反应 C3 的还原。暗反应中 CO2 和 C5 结合形成 C3,这个过 程叫做 CO2 的固定。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 (2)据图分析,拟南芥叶片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CO2 吸收量在 0.2~0.6μmol∙m﹣2∙s﹣1 范围内,在 300s 时拟南芥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 CO2 释放量达到 2.2μmol∙m﹣2∙s﹣1。真正的光 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0.2~0.6)+2.2=2.4~2.8μmolCO2∙m﹣2∙s﹣1。 - 7 - (3)据图分析,在转入黑暗条件下 100s 以后,叶片的 CO2 释放速率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叶 片中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呼吸作用的过程,意在提高学生的识图判 断和分析作答及对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的理解与运用。 8.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多样,其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情况称为单体(2n-1),增加一条染色体 称为三体(2n+1)。黑腹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4 号染色体 (点状染色体)单体和三体的果蝇均能够繁殖,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__________,4 号染色体单体的雌性黑腹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 子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染色体数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条。 (2)在黑腹果蝇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染色体正常的无眼果蝇,已知无眼为隐性性状,野生型 为显性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是科研人员不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3 号还是 4 号染 色体上,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①甲组:取 4 号染色体单体野生型果蝇与该无眼果蝇杂交,若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约为 __________,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3 号染色体上;若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约为__________, 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4 号染色体上。 ②乙组:取 4 号染色体三体野生型果蝇与该无眼果蝇杂交,子一代全为野生型,子一代雌雄 果蝇杂交,若子二代表现型及分离比为__________,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 4 号染色体上。 【答案】 (1). XY 型性别决定 (2). 2 (3). 3 和 4(4 和 3) (4). 野生型∶无 眼=1∶0 (5). 野生型∶无眼=1∶1 (6). 野生型∶无眼=8∶1 【解析】 【分析】 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蛙、 很多爬行类动物);年龄决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 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型,比如人类和果蝇等 XY 型、鸟类和蛾类等 ZW 型)等等。 - 8 - 【详解】(1)果蝇属于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4 号染色体单体的雌性黑腹果蝇减数分裂能产 生 2 种类型的配子,即含 4 号染色体的配子与不含 4 号染色体的配子,因此,配子中染色体 数量分别为 3 和 4(4 和 3)条。 (2)在黑腹果蝇群体中偶然出现的无眼为隐性性状,野生型为显性性状,该性状受一对等位 基因控制,为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3 号还是 4 号染色体上,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完成 以下探究实验: ①甲组:取 4 号染色体单体野生型果蝇与该无眼果蝇杂交(相关基因用 B/b 表示),若这对等 位基因位于 3 号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BB(野生)和 bb(无眼),则子一代表现型全为 野生型;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4 号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B0(野生)和 bb(无眼), 则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无眼=1∶1。 ②乙组:取 4 号染色体三体野生型果蝇与该无眼果蝇杂交,若无眼基因位于 4 号染色体上, 则亲本基因型为 BBB(野生三体)和 bb(无眼),则子一代全为野生型(BBb 和 Bb),让子一 代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则子二代表现型及分离比为野生型∶无眼=8∶1;若无眼基因位于 3 号 染色体上,则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全为野生(基因型为 Bb),让子一代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二 代中野生型∶无眼=3∶1。 【点睛】能正确辨析单体与三体的区别并能设计杂交实验利用单体和三体的特殊性确定基因 的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某研究小组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 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据此回答问题。 (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 ___________。 (2)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 长素浓度_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右侧,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α角。 (3)从图二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胚芽鞘切段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 - 9 - 同,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极性运输 (2). 高于 (3). 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 (4). 生 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道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 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 芽;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 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单子 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 2.生长素主要是在植物的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的,然后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生长素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单方向的,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在有单一方向 的光刺激(即单侧光照)时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 ATP)。 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详解】(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 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 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又因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导致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因此胚 芽鞘表现为向右侧弯曲生长的现象,进而形成α角。 (3)生长素能促进生长,且在促进生长方面具有两重性的特征,即在最适生长素浓度条件下 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与低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相同的弯曲生长效果,进而出现 在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下产生相同的α角,即图 2 中出现的结果,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 液中,胚芽鞘切段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相同。 【点睛】熟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表现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理解极性运输以及两重 性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0.图 1 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0 - (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下列属于群落水平研究 问题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种群数量;②种间关系;③空间结构;④物种丰富度;⑤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 (2)图 2 是图 1 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 a--e 表示能 量值。甲乙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用图 2 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3)从图 1 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 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1). ②③④⑤ (2). a/(a+c+e)╳100% (3). 大型真菌、跳虫 (4). 食物链和食物网 (5).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种 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 1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包括乔木和草本植物,消费者包括杂食性鸟类、蜘蛛、 蝗虫,分解者有大型真菌、跳虫。图 2 为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甲同化的能量中 b 通过 呼吸作用消耗,a 传递给了下一营养级的乙,c 传递给了分解者,乙同化的能量中 b 通过呼吸 作用消耗,d 传递给了分解者,剩下一部分传递给了下一营养级。 【详解】(1)属于群落水平研究问题的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的 空间结构、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的演替等。种群数量是种群水平 研究的问题。 (2)由图 2 可知,甲同化的能量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 e、传递给乙的 a 以及流向分解者的 c, 乙同化的能量为 a,因此甲乙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 a/(a+c+e)╳100%。 (3)由图 1 可知,大型真菌和跳虫能利用动植物产生的有机碎屑(遗体残骸)中的能量供自 身生命活动,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还到自然界中,属于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 - 11 - 网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消费者能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 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 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也具有重要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组 成成分的辨析,以及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并能够依据能量流动图解计算能量 传递效率。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姜黄素化学性质稳定,呈橙黄色,味稍苦,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姜黄素 的提取可参考如下流程: 植物根茎→粉碎→加水、加酶→加溶剂→振荡→萃取→过滤→浓缩→成品。 回答下列问题: (1)姜黄素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说明姜黄素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2)流程中加酶的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现有丙酮(沸点 56℃)、丙二醇(沸点约 188.2℃) 两种溶剂,在提取姜黄素时,应选用____________作为提取剂,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______________装置。在浓缩之前,还要进行过滤,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4)提取到的样品中,常含有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去二甲氧基姜黄素,用纸层析法能 分离这三种成分。其中位于滤纸最上层的__________(不一定或一定)是含量最多的姜黄素。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易溶于有机溶剂 (2).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3). 丙二醇 (4). 丙二醇沸点高,进行萃取时挥发少,萃取效率更高 (5). 蒸馏 (6). 除去萃取液中的不 溶物 (7). 不一定 (8). 滤纸上各成分的位置不同是因为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 同,溶解度最大的扩散速度最快,才位于最上层 【解析】 【分析】 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 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详解】(1)姜黄素用有机溶剂萃取,说明姜黄素具有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 (2)在流程中加入酶的目的是破坏细胞壁,所以酶的种类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由于姜黄素 - 12 - 性质稳定,所以萃取剂沸点的温度越高越好,由于丙二醇沸点高,进行萃取时挥发少,萃取 效率更高,选择丙二醇作为提取剂。 (3)对萃取液浓缩采用蒸馏装置;浓缩前的过滤的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4)由于滤纸上各成分的位置不同是因为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最大的扩散 速度最快,才位于最上层,所以位于滤纸最上层的不一定是含量最多的姜黄素。 【点睛】本题考查萃取法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知识,考生需要掌握萃取法的原理,重点是萃 取剂的选择。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对生物的观察与改造,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自然界,对其它生物 的认知逐渐加深,诞生了很多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比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等等。 下图可代表相关生物科学技术的一般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上图表示体外基因治疗,其中 A 代表相应的目的基因,E 代表接受治疗的患者,则 B、C、D 最可能依次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上图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A 代表骨髓瘤细胞,B 代表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体内提取出的 B 淋巴细胞,可以通过灭活的病毒来诱导细胞融 合,在此过程中灭活是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是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但是不破坏这些病原 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上图表示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流程,若 A 取自于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则应该 首先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 B 代表______________,若 E 代表代孕母体,则 D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载体(质粒) (2). 重组 DNA(重组质粒、基因表达载体) (3). 患 者体内某种细胞 (4). 已免疫 (5). 抗原结构 (6). 供体细胞培养 (7). 去核 卵母细胞 (8). 重组胚胎 【解析】 【分析】 - 13 -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 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单克隆抗体,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浆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单细胞经分裂增殖 而形成的细胞群,即单克隆,单克隆细胞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将 骨髓瘤细胞和 B 细胞融合,这样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并能合成针对一种抗原的抗体。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 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 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详解】(1)基因工程中需要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 受体细胞,所以 A 是目的基因,B 是载体,C 是重组 DNA 或重组质粒或基因表达载体,D 是患 者体内某种细胞。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从已免疫的动物体内提取出 B 淋巴细胞(B)和骨髓瘤 细胞融合;灭活是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是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但是不破坏这些病原体的 抗原结构。 (3)核移植技术需要对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供体细胞培养,B 是去核卵母细胞,D 是重 组胚胎,将重组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体。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等知识,考生需 要识记这些技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