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届高三学年第一次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科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构成细胞成分,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 B. 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模板 C. 人体细胞内某些酶可以从食物中获得 D. 由于细胞分化,不同细胞内的酶都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3、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细胞代谢起催化作用,A错误;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是RNA,因此酶的合成需要模板mRNA或DNA,B正确; C、酶是生物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道中会被分解,所以不能从食物中获得,只能在活细胞中合成,C错误; D、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有一些酶是相同的,如呼吸酶、ATP合成酶等,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识记酶的本质和特性、明确酶催化的特点和酶促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有关实验或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发现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 B. 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图是一种形象化的物理模型 C.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是桑格和尼克森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结果的呈现 D. 通常绘制遗传系谱图模型需要调查的信息包括:性别、性状表现、亲子关系、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 - 17 -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形式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2、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根据调查目标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人类遗传病情况可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进行,如统计调查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是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对某个典型患者家系进行调查。 【详解】A、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 B、“J”型曲线和“S”型曲线是对种群数量增长构建的一种数学模型,B错误; C、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膜的结构,C错误; D、遗传系谱图中性别、是否有病、亲子关系、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是判断遗传方式的依据,都是绘制遗传系谱图模型时需要调查的信息,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教材实验或者模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模型类型和构建过程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可靠飞沫传播,说明病毒可独立进行代谢 B. 创可贴“透气”是为了保证伤口组织细胞有氧呼吸 C. 二孩政策是为了调控我国人口性别比例 D. 煮鸡蛋时高温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但鸡蛋的营养价值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病毒营寄生生活,其代谢和增殖均需在寄主细胞中进行。 - 17 - 2、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3、“全面二孩”的措施,是国家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实国情,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完善和调整。 4、蛋白质变性后其空间结构变得松散伸展,肽键暴露,更易被蛋白酶作用,因此变性后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增殖和代谢离不开细胞,A错误; B、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抑制伤口处厌氧菌的生存和繁殖,B错误; C、“全面二孩”的措施,旨在调节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C错误;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但不影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变性后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需要辨析知识是: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等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但肽键并未断裂。变性的蛋白质有利于蛋白水解酶对其催化水解,营养价值不会发生改变。 4.如图实验装置,U型管A、B侧分别装入20 mL质量分数为5%的麦芽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在A、B两侧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蔗糖酶溶液,观察两侧液面的 变化。下列有关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蔗糖酶前,两侧液面等高 B. 加入蔗糖酶前,半透膜无水分子通过 C. 加入蔗糖酶后,最终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D. 该实验可验证酶的专一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 17 - 从图示信息可知,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加入到被半透膜隔开的U型管中,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若向U型管两侧加入等量的蔗糖酶,由于酶的专一性,蔗糖酶只能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导致B侧渗透压上升,B侧吸水液面上升,A侧液面下降。 【详解】A、加入蔗糖酶前,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A、B两种溶液渗透压相同,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A正确; B、加入蔗糖酶前, A、B两种溶液渗透压相等,两侧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相等,B错误; C、加入蔗糖酶后,A侧麦芽糖不会被水解,B侧蔗糖会被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导致渗透压增加,B侧吸水液面上升,A侧失水液面下降,C正确; D、两侧液面高度的变化是加入蔗糖酶后两侧渗透压的变化引起,能证明酶的专一性,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渗透作用中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并且半透膜只允许水分通过。 5.如图模拟达尔文向光性研究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2与图3胚芽鞘尖端分别套不透光和透光小帽,说明感光部分在尖端 B. 实验说明吲哚乙酸促进胚芽鞘尖端下一段背光侧生长,抑制向光侧生长 C. 实验说明生长素对植物各器官的灵敏度不同 D. 实验说明感受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 【答案】D 【解析】 【分析】 - 17 - 据图分析:图1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图2胚芽鞘顶端戴上不透明的小帽,胚芽鞘直立生长;图3胚芽鞘顶端戴上透明的小帽,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图4用不透明的套筒将顶端以下的部位戴上,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详解】A、图2与图3对照的自变量是胚芽鞘的尖端是否接受单侧光照和小帽的不同,胚芽鞘向光弯曲可能是小帽本身的特点导致的的,A错误;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遮光的部位,不能说明吲哚乙酸在胚芽鞘尖端以下的作用效应,B错误; C、该实验没有涉及生长素对植物各器官的灵敏度的研究,C错误; D、通过图2、图3、图4三组实验,可得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下部,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向光性的知识,考生要能够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结合图示处理判断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判断出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同时也是感光部位,尖端的下面是弯曲部位和生长部位。 6.图示中心法则中的两个过程,箭头表示子链延长的方向。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外 B. 酶1为解旋酶,酶3为RNA聚合酶 C. 图乙中基因2指导的子链延伸方向与基因1一定相同 D. 对于核DNA分子,细胞一生图甲过程仅发生一次,图乙过程发生多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 - 17 - 分析甲图:甲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DNA分子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基因的转录过程,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 【详解】A、图甲是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DNA分子复制可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在体外通过RCR技术扩增,A正确; B、酶1在DNA 分子复制中断开氢键,为DNA解旋酶;酶3在基因转录中解旋,为RNA聚合酶,B正确; C、不同的基因有不同的转录起点和模板链,转录的方向不一定不同,C错误; D、在细胞一生中,核DNA分子只复制一次,而转录可进行多次,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转录的模板、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即可。 7.如下图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 (1)阶段Ⅰ和Ⅲ小麦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 (2)从细胞膜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推测,水分可经过细胞膜中的______、______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3)在阶段Ⅱ,种子吸水速率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阶段Ⅰ,呼吸速率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阶段Ⅰ。 (4)据测定小麦种子萌发初期以无氧呼吸为主,欲测定无氧呼吸产物是否含有酒精,所用的试剂是______。 - 17 - (5)有研究表明,某种小麦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了38%。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分别测定小麦叶片在轻度干旱胁迫和供水充足两种条件下的气孔张开程度(气孔导度)与叶肉细胞胞间CO2浓度。结果发现,轻度干旱胁迫组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小于供水充足组的,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由水 (2). 磷脂(或脂质)双分子层 (3). 水通道 (4). 小于 (5). 大于 (6). 酸性的重铬酸钾 (7). 在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气孔关闭导致CO2供应不足,使暗反应受阻,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解析】 【分析】 1、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干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加,细胞代谢旺盛。形成幼苗之前,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的重量是水分,有机物总量下降。 2、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3、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1)阶段Ⅰ和阶段Ⅲ种子鲜重增加明显,增加的物质主要是种子吸收的水分。阶段Ⅲ中,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由于该阶段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高,因此细胞代谢旺盛。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从细胞膜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推测,水分可经过细胞膜中的磷脂双分子层、水通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3)据图示可知,在阶段II,种子含水量没有多大变化,故种子吸水速率小于阶段I;而随着自由水含量的增加,代谢强度大大增加,故呼吸速率大于阶段I。 (4)无氧呼吸中如果产生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试剂检测,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5)研究显示,干旱胁迫下植物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轻度干旱胁迫组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 - 17 - 浓度均小于供水充足组,这种相关性说明在轻度干旱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的原因是气孔关闭,导致气孔导度下降,引起胞间CO2供应不足,暗反应中CO2还原受阻,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浇水可解除干旱胁迫。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并学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取结论。 . 8.人们在对胰腺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经典实验,请结合下图分析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图中a、b代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 (1)胰液分泌中有神经调节,如图所示。图中结构c是______,该处兴奋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学术界已认识到胰液分泌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法国学者沃泰默在此基础上切断a和b处的神经纤维之后,发现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肠腔内,仍能促进胰液分泌。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实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激素调节的假说,并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① 稀盐酸→小肠粘膜(注入)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② 稀盐酸+小肠黏膜→研磨并获得提取液(注入)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由实验分析,在盐酸刺激作用下,提取液中含有____分泌的微量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对胰腺中的外分泌细胞起作用,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 (3)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含量稳定在0.9g/L左右,原因是图示d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通过__________ 等生理过程使血糖升高,机体维持该激素正常浓度的机制是__________调节。 - 17 - (4)马拉松运动员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__________。 【答案】 (1). 突触 (2).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 肠黏膜(十二指肠黏膜) (4). 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5).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6). 反馈 (7). 大脑皮层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中信息,a是传入神经纤维、b是传出神经纤维,c 是突触,d是胰岛。其中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胰岛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1)图中的结构c是突触,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①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将神经切除,将稀盐酸注入入狗的上段肠腔内,能促进胰液的分泌。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实验基础上将稀盐酸注入小肠粘膜(十二指肠)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稀盐酸和肠粘膜混合加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入小肠黏膜血液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说明胰液的分泌与盐酸无关,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或体液调节)有关。 ②由实验分析可知,在盐酸刺激作用下,小肠粘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之所以可以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胰岛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升高。机体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维持血糖浓度和该激素浓度的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4)跑步疲劳了却还能坚持跑完全程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的。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过程,考查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要求考生识记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体液调节的特点;能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9.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 17 - (1) 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__型曲线。 (2) 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2中的______阶段开始,结果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调查该生态系统植物丰富度宜采用________法。 (4)该森林中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5)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平结构 (2). S (3). D (4).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5). 样方 (6). 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7).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1:图示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后,首先出现草本植物,其次是灌木,最后是乔木。 - 17 - 分析图2:A是裸岩阶段,B是灌木阶段,C是苔藓阶段,D是草本阶段,E是森林阶段,F是地衣阶段。 【详解】(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图中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镶嵌分布,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三类植物在b~f段的生物量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加后趋向平衡,数量增长方式近似于S型曲线。 (2)b~f段,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各种植物出现的先后时间可推断演替的过程是从草本植物阶段开始,对应图2中的D。其演替过程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植物生长位置固定,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该生态系统植物物种的丰富度以及物种分布的均匀度。 (4)每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是自身呼吸消耗,二是由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体内。 (5)鼬能根据田鼠的气味捕猎后者,同时后者也能根据鼬的气味躲避捕猎,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群落的特征,重点考查群落的结构和群落演替,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10.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已知子一代小翅果蝇雌雄都有。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是遗传学经典实验材料,因为其具有_______的特点。(至少答2点)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眼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一种假设是: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___种。 (3)为了验证假说,实验如下: 甲组:随机选取子代中多只棕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乙组:随机选取子代中多只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观察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情况。 实验结果预测: - 17 - a.若甲组不发生性状分离;乙组发生性状分离:且棕眼全为雄性,则控制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 b.______ ……(仿照a写出所有可能性) 【答案】 (1). 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 (2). 3 (3). b. 若甲组不发生性状分离;乙组发生性状分离,且棕眼雌雄都有,则控制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 c.若乙组不发生性状分离;甲组发生性状分离,(且红眼雌雄都有),则控制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为显性。 d.若不能杂交,则控制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为显性 【解析】 【分析】 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出现小趐,即发生性状分离,子一代小翅果蝇雌雄都有,说明长翅相对于小翅是显性性状,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无法判断眼色的显隐性,也无法判断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详解】(1)果蝇易饲养、繁殖快、世代周期短、后代数量多、相对性状区分明显、染色体数目少等特点,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实验材料。 (2)根据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后代出现长翅和小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但无法判断眼色的显隐性。所以假设还有: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即3种。 (3)亲本红眼与棕眼果蝇交配,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说明亲本有一方为杂合子。甲组选取子代多只棕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乙组选用子一代的雌雄红眼相互交配,观察后代性状分离情况(假设眼色相对性状受A、a基因控制): b、若控制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显性,则甲组果蝇基因型为aa,相互交配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乙组果蝇基因型为Aa,相互交配后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红眼雌雄都有; c、若控制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为显性,则甲组果蝇基因型为Aa,相互交配后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棕眼雌雄都有;乙组果蝇基因型为aa,相互交配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若控制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为显性,则亲本红眼雌蝇基因型XaXa,棕眼雄蝇基因型为XAY,子代雌蝇均为棕眼XAXa,雄蝇均为红眼XaY,甲、乙两组不能相互交配。 - 17 -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意推断出长翅是显性性状;在判断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遗传时,可以用假说演绎方法,先假设结论成立,再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情况判断基因位置和显隐性关系是否符合假设。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11.根据下面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玫瑰精油是制作高级香水的主要成分,通常采用装置甲即____________法提取。________(填“能”或“不能”)采用此法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理由是_____________。 (2) 装置乙常用于果酒、果醋的制作,在果酒制作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它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相比,不同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装置用于制作酸奶,对该装置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 (3) 装置丙表示的方法为________,在加热的瓶口安装了回流冷凝装置,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保证原料颗粒小,温度高,时间长,目的是让提取的物质________。 【答案】 (1). 水蒸气蒸馏(水中蒸馏) (2). 能 (3). 因薄荷油与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等性质 (4). 酵母菌 (5). 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 (6). 关闭进气口和排气口 (7). 萃取法 (8). 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萃取剂)的挥发 (9). 充分溶解 【解析】 【分析】 图甲是蒸馏装置;图乙是酵母菌发酵形成酒精的实验装置;图丙是萃取装置。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果醋制作的原理是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醋酸;酸奶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 - 17 - 【详解】(1)装置甲为蒸馏装置,表示的是植物芳香油提取中的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此方法是依据提取物具有化学性质温稳定、易挥发、难溶于水,能随水一同蒸馏出来等性质。 (2)在果酒制作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果醋制作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前者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制作酸奶利用的是乳酸菌,不消耗且不产生气体,所以该装置中的进气口和排气口都应关闭。 (3)装置丙是萃取装置,所以其表示的方法为萃取法,装置的瓶口安装了回流冷凝装置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萃取剂)的挥发。萃取法要求原料颗粒小,温度高,时间长,目的是可以让萃取物充分溶解。 【点睛】本题关键需要熟悉三套装置原理,从而根据提取物的化学性质恰当选取合适的装置。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 12.回答下列问题: (1)干扰素是动物体内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建立乳腺生物反应器大量生产干扰素,需借助基因工程的方法,常以哺乳动物的_____为受体细胞。 为了保证干扰素基因只在乳腺细胞内表达,构建表达载体时必须在目的基因的前端加入_____。 基因工程中往往不以原核细胞为受体细胞生产干扰素是由于有活性的干扰素需要 ___________(填细胞器)的加工。 (2)干扰素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就可在一70°C条件下保存半年,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对蛋白质进行改造,应该直接对蛋白质分子进行操作,还是通过对基因的操作来实现?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基因工程技术有可能使建立移植器官工厂的设想成为现实。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难题是免疫排斥。科学家正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猪的器官进行改造以便获得对人无免疫排斥的可供移植的器官,所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4)试管婴儿技术解决了部分夫妻不育的难题或生育健康后代的要求。它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过程的相同之处是都是以________为发育起点, 不同之处在于试管婴儿是在体外进行受 精后,在试管中进行胚胎培养;如果需要设计试管婴儿,还可以对胚胎进行________,最后选取健康的胚胎进行移植保证生出健康的孩子。 【答案】 (1). 受精卵 (2). 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3). 内质网、高尔基体 (4). 对基因的操作实现 (5). - 17 - ①蛋白质都是由基因编码的,改造了基因也就是对蛋白质进行了改造,改造过的基因可以指导新的蛋白质的合成。②对基因进行改造比对蛋白质直接进行改造要容易操作,难度要小得多 (6). 向猪基因组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猪基因组中有关抗原决定基因),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 (7). 受精卵 (8). 基因检测 【解析】 【分析】 1、人体器官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免疫排斥和供体器官不足等,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可以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T细胞的增殖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受体细胞通常是受精卵。 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终止子。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4、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许多胚胎,然后从中选择符合要求胚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 【详解】(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可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为了使干扰素基因只在哺乳动物乳腺中表达,可以借助基因工程的方法,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目的基因注入到受体细胞受精卵中。为保证干扰素基因只在乳腺细胞内表达,在构建表达载体时,需在干扰素基因前端加上在乳腺中特异性表达的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有活性的干扰素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所以一般不选择作为受体细胞生产干扰素。 (2)对干扰素进行改造,应该直接对干扰素基因进行操作来实现,原因是:①蛋白质的结构由基因编码,蛋白质不能复制,基因可以遗传;②对基因的改造比对蛋白质的改造要容易操作。 (3)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猪的器官进行改造,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器官供体基因组导入某种调节因子,其目的是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二是设法去除抗原决定基因,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 (4)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这种技术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过程的相同之处都是以受精卵为发育起点,不同之处在于试管婴儿是在体外进行受精后,在试管中进行早期胚胎培养。如果设计试管婴儿,还可以对胚胎进行基因检测,最后选取健康的胚胎进行移植,保证生出健康的孩子。 - 17 -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蛋白质工程的概念,识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 17 -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