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群落的结构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群落的结构

2020-2021 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群落的结构 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 D 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 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 个体数量的 10%~20% C. 在图中 C 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D. 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 【答案】 A 【考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D 点时甲种群的数量相当于 K/2 点,增长速率最大,A 符合题意;稳定状态时,输入到乙 种群的能量约占甲种群同化量的 10%〜20%,B 不符合题意;C 点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甲种 群的年龄组成在 C 点时属于增长型, C 不符合题意;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短期内会使甲种群的数量减 少,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段时间后甲、乙种群数量可保持相对稳定,但不会使甲种 群灭绝,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图示曲线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 2.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答案】 D 【考点】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解:A、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 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 生”,故 A 错误; B、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 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 B 错误; C、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 C 错误; D、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测是竞 争关系,故 D 正确. 故选:D. 【分析】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 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寄生虫和微生物 ②某一池塘中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②① D. ③①④ 【答案】 D 【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ABCD、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寄生虫和微生物,属于群落;②某一池塘中全部鱼类, 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属于种群;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属于生态系统,ABC 错误;D 正确.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2、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 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复出现.3、生态系 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D. 嘉陵江近岸区和远岸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 C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解析】【解答】同一地域中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和为种群,A 正确。壁虎活动能力强,适合用标志重捕法 调查种群密度,B 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阳光透射到地面,影响水平方向草本层植物种群分布,C 错。嘉陵江近岸区和远岸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体现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种群,即群落水平结构,D 正 确。 【分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C. 研究池塘群落不包括研究池塘的范围和边界 D. 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 【答案】A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解析】【解答】解: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丰富度是反应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 少,A 正确;B、不同群落的空间结构基本相同,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错误; C、研究池塘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研究池塘群落的特征之一,C 错误; D、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D 错误. 故选:A. 【分析】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化等.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 6.下列实例中属于竞争的是( ) A. 白蚁和它肠道内的鞭毛虫 B. 蛔虫和人 C. 青霉菌株分泌青霉素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D. 狼和兔 【答案】 C 【考点】种间关系 【解析】【分析】白蚁和它肠道内的鞭毛虫属于互利共生,蛔虫和人属于寄生,青霉菌株分泌青霉素抑制其 他微生物的生长属于竞争,狼和兔属于捕食;故选 C。 7.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识别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 ②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③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④群落内的种间关系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适应性进化 A. 只有一项 B. 只有两项 C. 只有三项 D. 全部正确 【答案】 D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解析】【分析】群落中物种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最简单的测定方法是列出各物种的名录;①对;在垂直方 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②对;优势种在争夺空间和资源上处优势地位, 同时对群落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③对;群落内的种间关系是参与自然选择的生物因素,对生物进化起重 要作用,④对。 【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群落的特征。 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个种群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 M 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 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答案】 D 【考点】种间关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解析】【解答】解:A、在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趋势,捕食者呈现后增加者后减 少的趋势,因此图中甲种群为被捕食者,乙种群为捕食者,则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A 正确; B、M 点时甲种群的曲线是下降趋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的曲线是上升趋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 正确; C、分析两个种群曲线可知,当甲数量的增多,会使乙的数量随之增多,当乙增多到一定数量,甲的数量会 随乙的增多而减少,两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 正确;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正趋于稳定,D 错误. 故选:D. 【分析】据图分析,数量上呈现非同步性变化,说明甲乙两种群属于捕食关系,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 后于被捕食者,说明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趋向 稳定. 9.某池塘生态系统中利用饲料人工养殖了多种鱼,其中某种鱼(A 鱼)不同年龄阶段食性不同,幼年 A 鱼 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 A 鱼主要以小鱼(包括幼年 A 鱼)、小虾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小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 B. 成年 A 鱼和幼年 A 鱼可能因为食物主要来源不同,在池塘中存在垂直结构 C. 增加池塘中养殖物种的丰富度就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成年 A 鱼和幼年 A 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答案】 A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自然状况下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都小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但该鱼塘是人工鱼塘,输入该生 态系统的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有来自饲料中的化学能,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小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A 符合题意。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特征,而成年 A 鱼和幼年 A 鱼是一个 种群,B 不符合题意。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不仅要增加物种的丰富度还需要注意消费者之间 的合适比例,C 不符合题意。捕食是种间关系,而同种鱼之间应是属于种内斗争,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解答 C 选项,要注意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10.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鲮鱼和沼虾的食物,沼虾又是鲮鱼的食物。图 1 表示不同体长鲮鱼 的食性相对值,图 2 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 N、P 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分析回答: (1)据材料分析,该湖泊中的鲮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体长为 2.8 cm 的鲮鱼增重 2 kg,理论上至少需要藻类________。 (3)科研小组调查鲮鱼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若标记容易脱落,则会导致种群 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偏高、偏低、不变)。 (4)该湖泊受到了富含 P 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一个生态治理的方案:①先投放一种藻 类去除水体中的 P 元素,选择的藻类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②一段时间后投放体长大于 4.2 cm 的 鲮鱼,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竞争和捕食 (2)30kg (3)偏高 (4)绿藻;绿藻体内的藻毒素含量低;体长大于 4.2cm 的鲮鱼植食性比例高,捕食藻类更多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湖泊中的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为 ,则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2)根据图 1 分析可知,体长为 2.8 cm 的鲮鱼的食性比例为 1:1,则鲮鱼增重 2kg,至少需要藻类 1÷20%+1÷20%÷20%=30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种群中的个体总数=初次标记 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若标记容易脱落,则会使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变小,导致种群密度 估算结果偏高。(4)①两种藻类去除水体中的 P 元素能力相同,但蓝藻中藻毒素量远高于绿藻,会对罗氏 虾和露斯塔野鲮鱼造成危害,因此选择的藻类是绿藻。 ②如果藻类大量繁殖也会破坏环境,所以应该放植食性较高的鱼类,即体长大于 4.2cm 的露斯塔野鲮鱼来 控制藻类的数量,此类鱼植食性比例高,捕食藻类更多。 【分析】 生物富集现象: 又称生物浓缩,是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 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