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人教新课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人教新课标

‎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考试 政治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共11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古代“天道观”源于原始社会。当时人们知识匮乏,认为有一种超越人类的力量在支配着万物,这种超人的力量便是“天”。孟子把天与人的心性联系起来,到西汉为董仲舒所继承并加以体系化,构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成为当时专制政权统治的理论基础。材料表明( )‎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哲学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③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④人们的世界观可以上升为哲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老师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父母告诫我们,宁静淡泊以处事,忠厚仁义以待人;朋友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哲学是追求真理之学 ②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③哲学是对生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④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智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地理大发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在“地圆学说”的指引下,哥伦布开辟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横渡大西洋,穿越美洲,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方法论不同,人们的世界观就不同 ‎③世界观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④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 ‎4.幸福取决于心态,而哲学便是一种谈心,哲学使得人们能从生括的局部中跳出来看人生的全景,想人生的大问题、大道理,让人们看清人生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从而有好的心态并收获幸福。这告诉我们,真正的哲学( )‎ ‎①能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 ‎③能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④能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人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 ‎①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无其器则无其道----------天地合而万物生 ‎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黄帝内经》记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一观点( )‎ ‎①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带有机械性 ②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 ‎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④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缺乏科学依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休谟认为,在心灵面前,除了知赏以外,就再也没有任何事物了。因此,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理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休谟的观点( )‎ ‎①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②陷入到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③将客观精神看作了世界的主宰 ④回避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中外哲学家在思考世界时往往会有一些相似的观点,下列备组观点属于同—种哲学派别的是( )‎ ‎①管于: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②朱熹: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柏拉图: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 ‎③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④孟子:万物皆备于我;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10‎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复杂形势清醒准确的判断,对大局科学的驾驭和把握,对治国理政方略科学的谋划和制定,对内政外交国防纵横捭阖的运筹,都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和运用,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下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的理论创新是为了适应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需要 ‎②我国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③我国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丰富[.‎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哲学发展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路”建设等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做出了重大贡献。这说明( )‎ ‎①哲学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真正的哲学能够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 ‎④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截至2017年6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22个语种、25个版本、625万余册的发行量覆盖世界l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社会争相阅读这本书的背后,是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映照。该书的畅销从一个侧面印证了( )‎ A.马克思主义正成为全世界的思想武器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方法得到了各国的认同 D.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社会主义学说推向最高峰 10‎ ‎13.1938年在毛泽东倡导下成立的延安新哲学会,积极进行新哲学、辩证唯物论的研究,大力宣传和普及马列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道路。这主要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②是“改变世界”和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 ‎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这些前人理论成果的态度是( )‎ A.机械相加 B.全盘吸收 C.直接利用 D.批判继承 ‎15.马克思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对此,马克思将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即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表现在它( )‎ ‎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②是近代以来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④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7年6月,《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根据夏威夷凯克天文台近20年的数据,获得了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附近两颗恒星SO-1和SO-38的清晰运行轨迹,发现这两颗恒星的运行方式没有偏离广义相对论,这一发现佐证了(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唯物主义是一朵“无实花”‎ ‎③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观点的错误性 ④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地质灾害一直是人类的一大烦恼。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定胜天”,都还只是一个梦想。地质灾害突如其来,让人们束手无策、损失惨重。人们需要科学防治,防患于未然,积极应对才能让我们远离地质灾害。这说明 ( )‎ ‎①正确认识世界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②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 ‎③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④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0‎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生物学家发现,许多动物都有专门的光学检测分子“眼外光感受器”,功能主要是提醒日常的苏醒、感知体温,还包括维持正常的生理周期、调整时差反应的不适等。人类也有“眼外光感受器”,即使是在功能性失明的人身上,瞳孔大小也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他们的瞳孔仍然具有反射性。材料表明( )‎ A.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B.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C.意识活动是通过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 D.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特性 ‎19. 2017年5月22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在扬州论坛上指出,宇宙中90%的物质是看不见的,被称为“暗物质”。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寻找“暗物质”。材料中的“暗物质”( )‎ ‎①是客观实在的外在表现 ‎②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③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④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1.在发展西藏乡村远程教育方面,习近平曾说,远程教育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西藏地区特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有( )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④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2.“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二十四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这体现了( )‎ ‎①事物规律是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②规律能被人们认识和改造 10‎ ‎③事物的运动具有规律性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 )‎ A. 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 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 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 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24.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与人所处的环境、心理因素以及身体状况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材料说明( )‎ A.意识是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的主观映象 B.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C.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依赖于物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5.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一名言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 )‎ A.要坚持真理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C.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6.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下列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蜜蜂采蜜 B.科学实验 C.社会变革 D.生产劳动 ‎27. 2017年9月,全国新人学的中小学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新教材。新教材一年级第一课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楷书大字,而不是字母aoe。专家解释,对刚走进学校的小朋友来说,一上来就学拼音比较难。把拼音学习推后一个月左右,能减少孩子的畏难情绪,培养认字读书的兴趣。这说明( )‎ ‎①意识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②人们能认识事物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客观与主观总是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我国领导人强调,扶贫攻坚,要变“你来扶贫”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这对我们扶贫的启示有( )‎ A.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是扶贫工作的立足点 10‎ B.尊重群众的主体意识就能取得扶贫工作的胜利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扶贫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D.改变贫困群众的观念是扶贫取得成功的关键 ‎ ‎29.下图漫画中的主人翁错在( )‎ ‎①没有做到主观必须要符合客观 ‎②否认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③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意志 ‎④否认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姓名: 班级: 学号: 分数:‎ ‎30.从1982年到今天,党中央已经发出十几个涉及“三农”的“一号文件”。这些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③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 ④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恩格斯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试简要分析。(10分)‎ 10‎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人口多、增长快,与经济基础、资源环境矛盾突出,1978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1982年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政策,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从2011年开始逐步实施“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再到2016年起实施“全面二孩”的人口政策。这一政策的调整将有利于我国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助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及调整的必要性。(15分)‎ ‎[]‎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是如何体现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15分)‎ ‎33.附加题(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守仁认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0‎ 材料二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体现了什么样的世界观?(2分)‎ ‎[]‎ ‎(2)根据所学知识,评价上述观点。(8分)‎ 承德八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考试 政治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5DCBBB 6—10DACDC 11—15CBCDD 16-20BCDAB 21—25ABADB 26—30AACA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1.(10分)答案:恩格斯的两段话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4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第一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3分)‎ ‎32.‎ 答案(1)(15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是依据我国的国情提出的,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可以有效调整我国的人口数量和结构,更好的与经济发展、环境资源相适应。(5分)②‎ 10‎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面对我过人口变动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适时调整政策,以助力国家发展。(5分)③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我国制定和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正是遵循人口增长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规律提出的。(5分)‎ ‎(2)(15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不是一次完成的,经历的几个阶段。(4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我国的人口政策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而不断调整和完善。(3分)③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双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我国对人口政策的认识不断深化。(4分)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我国人口政策根据形势发展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调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4分)‎ ‎33.附加题(10分)。‎ 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分)‎ ‎ (2)①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他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4分)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