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5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3
第25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政治 认同 通过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科学 精神 通过对传统文化内涵和作用的学习,理解不同性质的传统文化具有不同的影响 公共 参与 通过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作用,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1.传统文化的表现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建筑,被称为①凝固的艺术 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今天中国人的②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③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地位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一直延续到今天。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④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⑤因时而变。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⑥精神纽带。 点拨: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相对稳定不意味着固定不变;二是相对稳定性体现着文化影响的深远持久。 - 17 - 3.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1)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⑦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⑧消极作用。 (2)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1.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其基本特征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2.作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推动着民族复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教材理论(必修3 P4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虽然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纽带,但其性质有正、误之分,不都是起着推动作用。 1.两种方法把握传统文化的特点 特点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侧重点法 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概念法 提醒: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古代文化;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凝固不变。 2.多角度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影响) (1)结合文化的一般作用来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 - 17 - (2)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角度 原因 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中国和世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 这些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国际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 这些思维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和谐世界 (3)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从传统文化自身看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从时代的需要看 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 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 考点展示 全国卷5年1考 命题揭秘导航 - 17 - 传统文化的作用 2017·全国卷Ⅱ·20 从具体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 从核心素养上看,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为主。 从考查方式上看,借助传统文化的表现考查其特点和作用。 结合中国传统思想,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 1.(2019·枣庄期末)法家是战国时期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他们提出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对现代法治建设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表明( ) ①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D [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没有涉及鲜明的民族性,②与题意不符;由传承法家思想为现代法治建设所用,可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③④正确。] 结合具体事例,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 2.(2017·全国卷Ⅱ·20) 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传统文化不一定赢得市场才有价值,故②错误;引入流行元素不一定就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故③错误;民族歌剧在当前的演出成功,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故①正确;融入时尚元素、受到观众欢迎等体现出④,故入选。] 3.(2019·青岛一模)《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通过一个典故、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几点启迪,将历史与现实勾连,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生动阐释,广受好评。由此可见( ) ① - 17 - 文化创新离不开传播手段和工具的创新 ②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③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有助于凸显传统文化的价值 ④现代传媒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排除①;用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生动阐释,说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体现了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有助于凸显传统文化的价值,②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不是现代传媒赋予的,排除④。]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点拨:无论分析传统文化的作用,还是分析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都要结合其性质,进行一分为二地区别处理。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两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③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a.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④文化传承。 b.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传统艺术元素应该批判继承,而不是取代。 2.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传播手段和形式的创新不能看作是传承的前提。 3.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 17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单纯引入流行元素不能保证优秀文化很好地传承。 4.民族复兴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起积极作用,要根据性质进行具体分析。只有其中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才应去发扬。 1.细解剖析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 内容 与社会的关系 态度 精华:积极向上的成分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继续保持和发扬 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糟粕:落后和腐朽的东西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对比梳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这些积极成分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 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区分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 区别 侧重 横向——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 纵向——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之间 原因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具有继承性 - 17 - 态度 洋为中用,对外推广 古为今用,发扬光大 联系 都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要辩证分析,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醒:对于传统文化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意区别以下三个概念,即如何继承、如何对待、如何认识。这三个概念涉及的知识范围一个比一个大,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 考点展示 全国卷5年2考 命题揭秘导航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018·全国卷Ⅲ·19 2017·全国卷Ⅰ·40 2016·全国卷Ⅲ·39 从具体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往往结合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从核心素养上看,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为主。 从考查方式上看,依托传统文化的形式,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016·全国卷Ⅱ·19 以有关传统文化传承为素材,考查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 1.(2019·湖北武昌5月调研)近年来,有着3 000多年历史的“高冷”的甲骨文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打开微信,搜索甲骨文表情包,便出现了各式各样以甲骨文为素材制作的有趣动图,这些表情包以甲骨文来展示网络流行语,生动形象、趣味盎然。除了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日历、甲骨文书签、甲骨文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被年轻人奉为时尚。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取决于传播手段和形式的创新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日历、甲骨文书签、甲骨文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被年轻人奉为时尚,说明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①③当选;传播手段和形式的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但不能决定传统文化的生命力,②不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④说法错误。] 2.(2019·济南期末)2018年6月21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我国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在于( )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体,提升农民幸福感 ③向全社会传递重农抑商的价值取向 ④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 - 17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这有利于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体,提升农民幸福感;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②④符合题意。①不是我国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排除。“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重在传承农业文明,不存在抑商,排除③。] 依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例,考查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思维建模) 类型 设问方式 答题要素 原因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④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⑤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 措施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2017·全国卷Ⅰ·40(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 17 - 解析:第(1)问考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要结合材料中《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的做法组织答案。“比赛诗词涵盖《诗经》……”说明《中国诗词大会》选材广泛。所选诗词代表性强;“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说明引导人们向美向善;“应用新媒体互动……”说明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说明引导民众广泛参与。第(2)问考查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建议,答案具有开放性,应结合学校生活实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提建议。 答案:(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2)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①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②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③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④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⑤先导,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3)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⑥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⑦越来越大的影响。 点拨:从事物发展角度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或社会制度是文化发展的外因,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和教育是文化发展的内因。 1.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教材理论(必修3 P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科技影响文化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17 - 2.社会制度往往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变革的先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思想运动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从而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 3.要充分发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文化自身传承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教材理论(必修3 P44):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文化传承的外因,显然不属于文化自身传承的推动因素。 4.教育是文化发展或创新的根本动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教育因其具有的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因而是推动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动力;但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1.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素 阐释 发展文化的措施 外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自身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文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不断解放思想 教育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醒: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对文化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而社会制度的更替导致的是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 - 17 - 所以对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角度 教育的作用 文化与 经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 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人的素质 教育可以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3)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创新。 拓展: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 角度 科技的作用 文化与 经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 交流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 发展 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中华 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精神文 明建设 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思想道 德建设 提高科学素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考点展示 全国卷5年2考 命题揭秘导航 - 17 -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7·全国卷Ⅰ·19 2016·全国卷Ⅱ·39 从具体题型上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均可呈现。 从核心素养上看,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为主。 从考查的方式上看,以某一传统文化发展为事例,综合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影响文化发展的四个重要因素 1.(2019·湖北五校联考)“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 ) 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 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B [材料强调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对文化发展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A项是对题意的重复;C项观点太绝对;D项强调了文化发展对社会制度变革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2.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点既相互对立、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影响、相互汲取营养,从而促进了我国古代艺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表明( ) 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思想运动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C.思想运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D.思想运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 [材料体现的是思想运动对文化的影响。但不能说思想运动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选D项,排除B项;A、C两项不符合题意。] 3.(2018·湖北十堰4月模拟)国风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蕴含着大量中国元素并与现代流行趋势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近年来,“国风现象”在新文创领域崛起,形成一股蓬勃的新兴文化潮流。数字技术为国风的兴起提供了技术条件,这说明( ) ①体现时代精神有助于传统文化焕发活力 ②科学技术影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③科学技术颠覆了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方式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就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国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蕴含中国元素并与现代流行趋势相结合,“国风现象”形成一股蓬勃的新兴文化潮流,这说明体现时代精神有助于传统文化焕发活力,①当选;数字技术为国风的兴起提供了技术条件,说明科学技术影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②正确;③中“颠覆了”说法错误;④说法绝对化。] 4.(2019·宁夏模拟)联合国发起“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 - 17 - 旨在调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将教育作为全球的最优先事项,中国积极响应该倡议。“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②教育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A [②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将教育作为全球的最优先事项是基于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①③符合题意。] 以主观题形式综合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原因和要求(思维建模) 类型 设问方式 答题要素 原因类 结合材料信息,运用文化生活或某一具体知识,分析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原因;分析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传统文化是维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③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④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传统文化影响着社会发展,影响着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发展;还影响着个人发展,影响人类的交往、实践、思维、认识等。 ⑤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所以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措 施 类 结合材料信息,运用文化生活或某一具体知识,分析发展和传承传统文化应采取的措施 ①继承角度: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 17 - ,古为今用。辩证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发展角度: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创新角度: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 ④影响发展的因素角度:要适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教育等在文化继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⑤文化传播角度: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等途径和大众传媒等手段,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其影响力 5.(2019·潍坊二模)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信仰构成人之思想灵魂,事关人之成长成才。信念如磐,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做党和国家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从一个世纪前马克思主义的火种率先在高校播撒,并从此生生不息,到战争年代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再到改革开放以来有志青年投身发展大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高扬信仰的旗帜,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石,让中国始终沿着正确轨道,不断开辟发展新征程。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当前,不同思想文化观点交流交融交锋,特别是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青少年如何才能担当起未来发展的重任呢?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以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立德铸魂,不断探索学校教育新的“打开方式”,使之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如同一颗种子,种在年轻一代的心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对青少年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解析:由材料可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首先应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挖掘文化资源;其次,通过互联网信息传播,可见大众传媒的作用;最后,通过育人育心,可见教育的功能。 答案:①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 17 - 资源,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引导青少年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②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将学校教育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③创新教育方式,发挥教育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特定功能,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真题验收|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2019·江苏卷·2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B.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D [本题考查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精神,从价值观念看主要是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尊重科学。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A、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排除B。因科技的发展,激光照排、电子存储出现了,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可见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正确。] 2.(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拔高题)(2016·全国卷Ⅱ·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题干没有涉及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故①与题干无关。我国现代杂技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艺术元素的继承,因为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故②错误。我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做到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利用现代艺术手段和展现民族特色的有机统一,故③④正确切题。] 3.(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拔高题)(2015·广东卷·32)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始终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透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 ① - 17 - 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是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而非创新,排除②。④与材料无直接关联。] 4.(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继承性·拔高题)[2019·江苏卷·34(1)]皮影、剪纸、微雕……曾几何时,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乡村社会中人们的娱乐方式,而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们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对此,有人心怀忧虑,呼吁要对其进行扶持和保护。但是也有人认为,社会已经变化,该消亡的会消亡,该新生的会新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拯救。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皮影等传统手工艺的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从价值观念看主要是培养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乡村社会中人们的娱乐方式,而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知,皮影等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因此解答本题可以从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多样性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皮影等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文化,可以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文化多样性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热点聚焦| 留住中华历史根脉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热点材料] 材料一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前往莫高窟考察了解莫高窟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研究情况,并走进洞窟察看历史悠久的彩塑、壁画。他强调,①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加强石窟建筑、彩绘、壁画的保护,②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材料二 留住历史根脉,坚定文化自信。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民族标识,是一个民族自信心的源泉和国家软实力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③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④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调动知识 - 17 - ①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实战运用] 留住历史根脉,坚定文化自信。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民族标识,是一个民族自信心的源泉和国家软实力的根基。历史的根脉不能断,更要保护好、利用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留住历史根脉,坚定文化自信”。 解析:本题是措施类试题,限定知识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可以从认同本民族文化、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要求等方面,对如何“留住历史根脉,坚定文化自信”提出相应措施。 答案:①认同本民族文化。“留住历史根脉,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为此,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留住历史根脉,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继承。③坚持文化创新,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留住历史根脉,坚定文化自信”既离不开文化创新,也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