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5/24/88b9cd22a56da2ecc0b7b42ada10eec4/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5/24/88b9cd22a56da2ecc0b7b42ada10eec4/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5/24/88b9cd22a56da2ecc0b7b42ada10eec4/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一生活与消费教案(全国)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讲备考】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以及汇率变动及其影响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2018年备考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知识体系:抓住货币和汇率两个核心知识点,然后向外发散,构建体系。紧紧抓住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两个核心知识点,然后向外发散,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把握重难点:①全面把握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理解纸币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关系;②掌握汇率的变动规律;③辩证地看待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特别注意掌握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有关价格的图象以及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关系,综合掌握本考点中的计算题,同时注意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理解如何稳定物价。 【讲重点】 一、货币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工具 货币 ①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③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④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纸币 ①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②纸币作为现实货币,能充当金属货币的所有职能; ③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④引发经济现象:纸币发行量过多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发行量过少容易导致通货紧缩 信用卡、 支票 ①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支票一般不用于日常生活消费 2.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经常变动的。 (2)汇率与币值的变化 外汇汇率与人民币的汇率变化成反向关系,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反之亦然。 (3)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人民币币值稳定与企业生产、消费水平、经济全球化等的关系 角度 分析 物价 有利于稳定外需,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稳定物价 消费 可以减少国外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生产 可以促进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同时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就业 有利于扩大出口,保持经济稳定,促进就业 经济发展 可以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 对外开放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 先进技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益共享,资源互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国家利益 可以保持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不贬值,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 二、价格 1.与价格相关的知识体系 (1)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的经济影响——影响居民生活消费和企业生产经营。 (3)物价影响居民消费水平——价格高,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低,居民购买力提高。价格变动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 (4)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价格引导,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5)宏观调控——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以稳定物价。 (6)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7)价格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或者法律手段,调节物价,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从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价格变化的原因及稳定物价的措施 (1)价格变化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流通不畅会导致物价上涨。 (2)稳定物价的措施: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3.经济生活常见的供求曲线 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价格高,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价格低,获利减少,生产缩减 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需求变动曲线:表达了在相同价格水平下,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从而导致需求量变化 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D1)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D2)影响较大 三、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收入(当前、未来和差距)+物价+其他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3)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4)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5)广告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2.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提示】国家+企业+个人 国家:(1)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2)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3)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5)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6)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讲典例】 考点一 货币 例1.(2016·高考全国乙卷)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答案】A 【变式探究】(2016年高考全国2卷)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2015年12月,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占比为10.92%。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表明 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 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 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表现,故②符合题意;中国人民币加入货币篮子意味着更多国家接受人民币,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故①符合题意;人民币国际化也会为一国外汇带来一定的风险,并不意味着加入货币篮子就可以提高安全性,加入货币篮子与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没有直接的关系,故③④和题意不符。故选A。 【举一反三】(2016年高考北京卷)2016年中国在部分地区试点“一元券硬币化工程”,用一元硬币替代一元纸币;2015年丹麦公布了关于“无现金社会”的议案,计划用电子货币代替纸币;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委内瑞拉货币面值极高,2008年该国政府发行新的货币,新币与旧币的兑换比例是1:1000。上述三个国家的方案和措施都 ① 体现了国家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利 ② 改变了货币衡量的商品价格 ③ 可以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 ④ 能方便交易行为,降低货币使用成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考点二 价格 例2.(2016年高考全国1卷)互补品战略是企业利用两种商品之间的互补关系,优化产品组合,达到一定目标的经营战略。下列做法属于该战略的是 ①某快餐店与饮料商合作,提供汉堡包与饮料搭配的套餐 ②为降低碳排放,某运输公司将动力燃料由汽油改为天然气 ③为促销增利,某企业降低其喷墨打印机价格,题高墨盒价格 ④玉米价格上涨,某饲料厂在生产中减少玉米用量,增加小麦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如照相机和胶卷。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通过材料对互补品的描述可以看出,汉堡与饮料、打印机与墨盒是互补品,①③适合题意;汽油与燃气、玉米与小麦是替代品,②④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变式探究】(2016年高考全国2卷)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洛阳纸贵”的是 【答案】B 【举一反三】(2016年高考全国1卷)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给,政府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若用S、S’表示补贴前后该药品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准确反映补贴前后该药品供给变化的图示是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与供给成同方向变化。国家实施补贴意味着商品本身的价格没变,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侧移动,A适合题意,B是错误的;C、D是价格变化的影响,不符合要求,排除。 考点三 消费 例3.(2016年高考全国3卷)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试客的购买行为 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 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答案】D 【变式探究】(2015年高考浙江政治24)“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500元的商品。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 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 C.违背了理性消费的原则 D.违背了适度消费的原则 【答案】C 【解析】A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为了获得购物券而购买许多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并不是求异心理而引发的消费,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是为了获得购物券而购买商品,并不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不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时候,应该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题中行为违背了理性消费的原则,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目事例并没有涉及消费超出了自己的收入水平,故排除。 【举一反三】(2015年高考上海政治17)2014年我国内地公民出境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场。出国旅游趋势热的根本原因是人们 A.受从众心理影响 B.追求生活质量 C.收入水平提高 D.闲暇时间增加 【答案】C查看更多